『壹』 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
电影票房大约是实际投资额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
电影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商和发行商。
1、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商和发行商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
3、有几个关键点
A投资和实际投资。很多电影号称几亿投资,都是噱头,要是真的投资那么多,真的就亏死了
B新人与老人。对于电影新人来说,可能需要3倍于老导演的投资。
C院线。对于万达这样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线的公司来说,可以上下通吃,给自己的电影多放映场次,以获取利益。
『贰』 电影院放映的影片和电影制作方、电影发行方有什么联系
电影院放映电影、需要电影制作方的同意。。否则视为侵权
『叁』 传媒公司与一线电影院是怎么合作的。
一般来说,传媒公司投资拍摄电影,然后通过总局制作母板,通过华龙制作拷贝,然后通过中影或者华夏等发行方把拷贝分发到各院线的影院,放映产生票房。
那么100元的票房,给制作方43,给院线7,给影院50
然而还要在这一百元中扣除5元的电影基金和3.3元的营业税
剩下的影院和片方和院线分成5:5分成,你知道了不?
『肆』 电影院是怎么弄到那些电影的
院线播放的电影都是和制片方合作卖给版权的。外界当然弄不到。不过很多电影开始放映后网上一些小网站就会有TS版的能先意思意思看看 但不是很清晰。一般1个月后会有DVD版 和BD版
『伍』 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
可分账票房如果一部电影的原始票房是108.3元,那么制片方首先得要从这108.3元中缴纳3.3元的特别营业税和中影数字代理费,并同时扣除5元的电影专项基金。剩下的100元,被称为可分账票房。另外,中影数字代理费视票房而收。如果一部电影的票房在6亿以上,那么你那6亿以下的部分继续收取该费用,6亿以上的部分则不需要收取。这个比例大概在1-3元。2.制片方到手票房到了这一步,影院院线与制片方的分账就开始进行。目前比较普遍的分发是43%归制片方,57%归影院院线,这也是常年的老规矩。所以,制片方到手票房为43元,电影院到手的票房为57元。11年《金陵十三钗》的制片人张伟平硬是要将这一比例抬高到45%,闹出了“八大院线联合抵制”的事情,后边电影局出面调解,最后定下来《金陵十三钗》票房5亿前的部分按45-55(制片方-影院院线)的方法分账,5亿部分后按41-59(同上)分。
『陆』 电影院是怎么拿到片源的呢
电影院和制片方谈,经制片方同意后,签署版权协议,制片方是通过卫星将片源进行传送到影院的。
而每个电影院都有所属院系,而电影总局回报密钥分配给各大院线,然后再分配给下属的电影院,然后工作人员找到自己的电影院所对应的密钥就行了,而密钥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都是一个月,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部电影的档期也都是一个月。而在这段时间内电影是可以无限播放的,而如果这段时间一过还想播放,就得延长密钥了。
商业电影院一定要加入一个院线公司,院线负责为你提供片源,放映收入要和院线公司进行分成的,影院一般可以拿到票房收入50%左右(有保底分账的形式)。
『柒』 电影院跟影片是怎么分成的 比如一张电影票为30元,那么电影院拿多少 导演能拿多少,制片人和演
按照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惯例,假如是100元的票房,
5元钱是要上缴的电影基金,上税3.3元,剩下的91.7元,
影院拿走35—40元,院线拿约5元,制片发行商方拿剩下的约50.
导演,编剧、演员没有分成,只有报酬,但一般都会约定分红。分红导演和大牌演员一般没问题,但编剧就拿得到拿不到就两回事了。(本人就是编剧)
『捌』 一部电影的投资方,赞助商,片方分别是干嘛的,三者有什么联系哪位大神知道求解
投资电影要有注重注意的几点:
一、这部电影要有广电总局的备案信息,只有广电总局的备案信息才是存在的电影。(可以在广电总局备案查到)
二、然后可以在猫眼专业版上可以查到电影的信息以及主出品方的公司信息。
三、建议参与电影投资要了解更多细节投资一定要认准主出品方,若有联合出品方
也要有主出品方给予的授权才可属合法。
四、影视投资是由风险的,所以说选择一部好的电影也是门学问。
首先要看电影的类型,像喜剧片
、动作片、战争片在我国目前也是很为热门的占据在国内票房榜的喜剧及战争片较为多数。再就是电影的阵容
发行团队、主演、执导、导演也是很重要的。
〈了解新电影的份额认购可以咨询
知乎
搜索〉(影视投资周先生)
『玖』 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我就说几点,上面回答说的税金和电影专资的比例都对,但是院线拿不到5%的票房,现在院线只能拿到大约2%,甚至很多院线都只拿到1%。然后院线目前对于影院的排片已经无法影响,尤其是签约加盟的私营影院,
『拾』 影视制片方与电影院是怎样的盈利模式
制片方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发行方,而不是直接和影院的放映方接触。原则上,制片方虽然是最先出钱并冒风险相对也最大,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分账却是靠后的。一般情况下,回款的顺序是院线,发行,然后是制片方。比方说,“孔子”是制片方汇总了10几家投资方,花用了1。5亿人民币,完成了电影并交付给发行方。发行方看了喜欢,说,好,但这么大的片子,我们得好好宣传。于是各方达成协议,由发行方再投入1个亿来宣传“孔子”。宣传的过程中,放映方(院线)一般也会投入宣发费用,特别是像“孔子”这种大片。这部分费用,比方说在院线的场地布置,在米花和可乐的杯子上印与“孔子”有关的内容,等等,也属于院线的发行投入。到了这个月中期,“孔子”正式在院线公映。总计收回来3亿人民币。(当然现在看,“孔子”一亿“孔”怕都不可能亿了)好,第一个月结算下来,院线共收入1亿。于是按照合同,院线扣除自己应得的百分比,然后将剩下的给了发行方,发行方再按照合同与制片方分账(如果有余额的话,也看其合同是如何签的,是否有“保底”,等等)。所以说,原则上是对制片方很“不公平”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这个时候,是一个“店大欺客”,还是“客大欺店”的时候。比方在美国,最大的几家发行方,和院线都是有长期合作的软规则的,因此分账的方式也就会与其他小发行方的有很大出入。另外,像汤姆克鲁斯这样的超大明星,可以不论发行和院线方面有否赚钱,只要从票房收进来一块钱,他就能从院线的手里收到10%,甚至20%或是更高的“第一块钱”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