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影评 > 分析电影中构图的含义怎么写

分析电影中构图的含义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11-17 19:33:51

① 电影构图的意义

电影构图的重要意义就是通过画面的构思和剪裁, 使电影的画面更具审美感,而且能通过很好的构图突出画面的主角,使画面呈现出一个深远的意义。

② 电影构图的作用

影视作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影视画面是通过摄像艺术来完成的。
影视作品的要想达到优美的效果,源于美术创作中的构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摄像艺术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整部影视作品的水平。
为此,影视作品的画面构图的艺术性是多样的

在一些类似“看电影的门道”的分析文章里,有类似“某种构图表达人物的困境”“赴约时的红色衣服表达情欲”、甚至“某个固定镜头而非运动镜头在这里用的多么绝妙,表达了…”等的表述,此类暗示普通观众能感知吗?
观众能感知,不一定能识别。
不同的观众,感知大概有强弱区别。
说一个简单的,《夜行者》:
构图来说,右侧女性占据的画面空间更大,左侧男性占据一角。
说明女性在两者关系中目前占据了主导地位。
男性甚至看起来有点渺小,动作也比较拘谨。

但是在这一个场景叙事中,一组镜头就几乎交代了剧情未来的发展。
男子随着自我阐述逐渐向女性逼近,占据更多的空间。
可女性仍然占据了主导位置。
最后,两者的关系互换,男性占据了画面一半,女性的主导地位消失了。
观众只需要感受就好了,好的电影制作者,费尽心思注重细节,就是为了让人感同身受的。

优秀电影的造型手段可以做到影响观众的感知,为影片的叙事服务。
但注意这种影响是潜意识的,观众不用分析(电影是动态的,观众也来不及分析),自会接受画面传递的信息和情绪。
《谍影重重3》的截图:巨大的前景,给你的直觉感受就是:前面这个人给你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威胁。
《末代皇帝》的截图:这是一个移动镜头,镜头先是静止,待押送犯人的车停,镜头开始升起,升起的过程中的构图,左边前景始终卡着一面巨大的墙,人仿佛都蜷缩在画右。
即便单看画面,就给人一种压抑的直觉感受。
《勇闯夺命岛》的截图:栏杆的影子打到人身上,让人马上想到禁锢,如果你不信试想如果不是这种光影设计,画面是不是就没有这种力道,就缺少了这种直觉感受。

这种潜意识来源于生活经验,这种光影效果一般都会出现在牢房。
这种潜意思存在人的记忆里,百叶窗的影子打到脸上,也会给人相似的感受,如《烈日灼心》就用到了这种造型手段来展现人物的内心状态。
《血溅13号警署》的截图:俯拍给人有远去,渺小的感受,试想如果仰拍或平拍,是不是渲染情绪的力度就差了很多。
《角斗士》开头战争戏前的一张截图。
画面的冷色调渲染了战争前的肃杀气氛,如果换成暖色调,就不会给你这种感受了吧。
而且这种冷色调,其实也有他更深层次的叙事含义:这场残酷的战争,即便取胜也难称得上是真正的胜利。
《辛德勒的名单》,如果画面都是黑白,你的视点会不会一直被小女孩牵动。
《钢琴家》的截图:同样是二战题材电影,看色彩片怎么处理色彩。
开始虽然波兰已经遭受战争侵袭,但主人公并没有意识到战争最后的残酷,第一张图出现在影片开头,画面整体以暖调为主,色彩的饱和度也比较高,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变化,这部电影的色彩,逐渐由暖到冷,由色彩饱和到消色。

在影片最后,看第二张图,冰冷的色彩基调,极致的空间场景设计把人在战争中孤独绝望的情绪推到极致。

总之,好的画面设计的初衷就是观众观影过程会被潜在的感知,这东西属于有了观众看不出来,都没有很可怕的事,观众知道点也能更好的欣赏电影。

好的电影还是会讲究这些的,就想画幅画,远看大关系好,近看笔触和色彩关系处理的是否精妙,这些都有才算的上一幅好作品。

影视作品中的画面构图方式,能够为影视的创作增添一种新的灵感。

这就需要影视工作者如何恰当的运用好构图的思想。

让被表现对象的位置、形状、大小、高低、明暗、色彩、质感、线条等都成为画面表现因素,发挥出最大限度的艺术表现力,塑造出一幅完美的、富有魅力的、感人的影视画面。

③ 简述摄影构图的意义

一是取景构图时运用前景,可以增强照片的空间距离。拍摄照片时,大多数条件下不一定需要有前景,只拍摄高山、人文建筑风景等特写照片时,更是如此。但对于拍摄景物靠近相机部分景物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该适当运用前景拍摄。

特别用F8以上的光圈值拍摄,景深比较大,画面中的前后景物都比较清晰,而且有拉长景物纵深的视觉效果,空间感会更加强烈,使平面图片具有了雕塑般的立体透视意境。

二是取景构图时运用前景,可以衬托照片的主题内涵。照片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要拍摄什么表现什么表现明确,否则照片就没有了灵魂,成了纯粹的拍照记录。云彩、霞光、河流、山峰,或者建筑物、人文景观等风景照的拍摄,都可选择为拍摄主体,其他前景为其服务,主体就比较突出。

即便是人物风景照,为了更好地显示人物丰富的形态,构图时增加前景,可以更好地衬托出人像的自然与魅力。同样,如果把雪山江河前的鲜花、绿草和礁石作为前景,会使高山、河流更有生机与活力。

三是取景构图时运用前景,可以平衡照片的前后比重。有的场景镜头前面部分一览无余,没有其他景物,显得比较单一空旷。倘若构图时加入了前景,图片前面后面的景物变得比较平衡,头重脚轻比例失调等问题迎刃而解。

尤其是像拍摄日落日出、星空下的月色等照片时,要是镜头前面空无一物,日月可能可能就会拍摄成一个“大烧饼”。但加入前景后,孤零零的日月前可能是鲜花、可能树木,也可能是建筑物,就变成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观。

④ 电影构图的概念与简述

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与后景两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关系构成特定的图形。

⑤ 影视画面构图分析

影视画面构图分析

电影构图有讲究,下面是影视画面构图分析,分为13个手法,为大家详解。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

⑥ 电影构图的详解与分析

所谓电影构图,主要是指电影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虽然电影是一种“活动影像”,它的画面时刻都处于运动中,但在时间的流程中,如何通过每一帧画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来达到视觉上的愉悦感并传达出创作意图,则是每个导演都要斟酌的艺术问题。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很多电影导演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世人奉献了很多构图精妙的电影作品。在蒙太奇理论诞生之前,电影只不过是一种“活动照相”或“银幕戏剧”,自然也无法奢求这个时期的导演在构图方面有什么追求。只有从苏联电影学派开始,导演才开始探索电影所独有的美学特性,构图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

⑦ 框架式构图的框架式构图在影视作品中的含义

框架式构图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拍摄构图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框架式构图为影片段落主题和人物内心情绪定下了基调。凡是框架式构图下的人物和场景,其基调一定是压抑的、沉闷的、悲伤的、消极的。

⑧ 一部影片的拍摄中,构图起到怎样的作用

构图是影像造型要素的主要形式之一,本·克莱门茨和大卫·罗森菲德在《摄影构图学》中就这样表述:“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组织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递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憧憬、畏惧、惊异或同情。”

3、构图的特点——动态构图

与传统的艺术门类不同的是,影视不单单包含空间造型,也包含了时间的因素,我们都知道,影视艺术是时空结合的艺术。影视构图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动态构图”。影视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镜头穿插在一起,通过剪辑呈现给观众一部统一和谐、有机流畅的影片。

构图对影视呈现出的艺术形式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为内容的表现寻找艺术的形式,既能准确传达内容的含义,又兼具艺术的审美感。

⑨ 摄影构图的意义

摄影技术上的完美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人们能接受的清晰度、能营造出的合适氛围或色彩逼真的准确曝光等。但是另一方面,仅仅在技术上达到完美是不够的,影像通常还必须透过某种形式的画面规划来传递所需要表达的特定信息,这就是构图的意义所在。

何为构图

构图一词出自拉丁语,原意有组成、结构和联结等含义。借用到摄影艺术中来,广义而言是指从选材、构思到造型所体现的完整创作过程,即思维过程和组织过程。狭义而言是指一张照片的布局和组成,即把要表现的对象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在片幅之内,以达到表达摄影者意图的目的。具体包括一幅照片给人的总体视觉感受,主体与陪体、环境的处理,被摄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空间关系处理,影像的虚实控制以及光线、影调、色调的配置,气氛的渲染等等。

目的在于增强画面表现力,更好地表达画面内容,使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独特。主体突出,意图明确,具有形式美感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如本页所示的两幅图片,不同的形状和点、线、面在画面中都有着微妙的作用,这些元素的巧妙构成就是构图。


光圈:F5.6 曝光时间:1/200s ISO:400 焦距:35mm。引人入胜的影像可以仅仅由线条、形状、色彩的有趣布局形成。画面中教堂顶部的线条构成足以吸引观者的视线。


光圈:F8 曝光时间:1/2000s ISO:400 焦距:50mm。这幅作品表现了点、线、面的有效结合:门作为面,花坛和文字作为点,椅子和墙上的纹理作为线,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构图唤起的影像魅力

无论是将摄影当作一个严肃认真的嗜好,或者是在摄影领域工作的专业摄影师,都希望创作出让观赏者感到愉悦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上的完美显然是不够的,这样的照片还必须是优美的、独特的、令人兴奋的。也就是说,它们必须拥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让观赏者受到启发,使他们记住这幅影像并唤起他们想一再观赏它的欲望。

构图是实现这一基本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即用一种最简单、最清晰而又最有效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观赏者,如下面这两幅图,透过不同的取景,得到的画面效果截然不同,这就是构图的重要性。但是,我们针对构图所讨论的一切并不能做为拍出完美照片的使用手册,这些建议应该被看作是能帮助你创作出一幅佳作的'原则,一旦掌握了它们,你就能够以自己的风格构图来创作影像作品了。


(左)光圈:F4曝光时间:1/200sISO:800焦距:24mm。(右)光圈:F5.6曝光时间:1/2000sISO:400焦距:50mm。对比两幅图片,左图因为容纳了太多信息而显得散乱而平淡,右图则特别突出拍摄主体,画面简洁而集中。

构图需要考虑的要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构图中一项最基本的法则——均衡。均衡的画面可以产生一种形式美,但是均衡并不等于对称,对称只是一种最稳定且单纯的均衡。以对称表现高度整齐的景物可以获得完美、庄严、和谐、静止的效果,但这里所说的均衡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绝对对称,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效果。

其次我们要了解,构图仅仅关系到在观景窗内各种线条、形状以及明暗区域的选择、安排和布置,而非具体的拍摄对象。在彩色摄影中,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外,还要加上色彩的选择以及不同色彩在画面中的位置。了解这些理论后,我们就该尝试训练自己,不要过多地考虑主体是什么,或者将摄影局限于那些自身比较有趣的主体,而应该将自己当作一名设计师去审视所要拍摄的景物。


光圈:F8 曝光时间:1/1000s ISO:200 焦距:16mm。画面中左右两边的建筑虽然没有呈现绝对对称,但从张力上形成了平衡。

寻找一个拍摄对象,并使它成为画面中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一部分,就是成功的构图。很多摄影师曾拍过色彩鲜明的电话亭、交通指示牌、甚至橱窗展示,就是因为它们能够与背景或周围环境融合,形成某种生动有趣的画面。因此,你所获得的最终画面,与其说是某一主体的影像,倒不如说是各种图案与色彩,线条与形态的组合。


光圈:F5.6 曝光时间:1/200s ISO:400 焦距:35mm。橱窗中的灯光展示标志与玻璃上映照出的景物有趣地融合在一起。

除上面提及的这些被视为构图要点以外,另有一些要素虽与构图无直接关系,却也能决定最终影像的效果,因此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就某一幅画面而言,被摄体的安排以及线条、形状和色彩的处理也许无可挑剔,但可能由于包含某种杂乱的背景或模糊的前景细节,而导致画面效果大打折扣。

构图包括了从相机观景窗中评估影像的那一刻起,直到最后将影像呈现在屏幕、相框、书籍或杂志上,摄影过程中的一切东西都必须考虑。构图不仅仅是对被摄体的布置,还包括其他所有能影响最终效果及感染力的要素,例如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大小关系、景深范围、添加吸引注意力的因素或删除干扰的因素等等,都是构图时要考虑的内容。


光圈:F8 曝光时间:1/2000s ISO:400 焦距:50mm。即使非常普通的物体往往也可以体现出线条、形状的构图形式感。


光圈:F8 曝光时间:1/2000s ISO:400 焦距:18mm。再美的场景如果有太多无关元素也会显得杂乱。

拓展:常用摄影构图

1、水平线构图

由于地平线的存在,在风光摄影中,水平构图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韵律的水平排序方式,赋予照片平稳、安定、大气的气质。当然自然界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横行水平线条,利用摄影眼,捕捉到合适的水平线。(原图手机拍摄于)

2、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给人秩序感、稳定感、踏实感的视觉感受。适用于高耸的景物。如:建筑、树木、山川峭壁,瀑布等。(原图拍摄参数:F/16,1/200秒,ISO200,焦距35mm)

3、对角线构图

具有方向性的构图,人为安排比较明显。能够轻易引导观赏者的视线至照片两角,并再次返回等作用。增加观赏者停留在照片的时间。同时,对角线构图赋予照片动感,活泼,空间延伸等感受。常用于拍摄人像、水流、道路、建筑等。(原图拍摄参数:F/4,1/40秒,ISO500,焦距35mm)

4、S型构图( 曲线构图 )

自然界对象,形状万千,如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常用于拍摄风光、道路、河流、小路等。(原图拍摄参数:F/5。6,1/80秒,ISO200,焦距80mm)

5、C型构图

C形构图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又能产生变异的视觉焦点,画面简捷明了。然而在安排主体对象时,必须安排在C形的缺口处,使人的视觉随着弧线推移到主体对象。C形构图可在方向上任意调整,一般的情况下,多在工业题材、建筑题材上使用。(原图拍摄参数:F/16,1/200秒,ISO200,焦距20mm)

6、框架式构图

用景物的框架做前景,能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使照片产生深度感。(原图拍摄参数:F/13,1/250秒,ISO125,焦距22mm)

7、井字构图(九宫格构图)

井字构图亦称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题或者需要突出的景物放在“井”字的四个交叉点上。按照人的视角习惯,左上方为最佳,右上角次之,左下角第三,右下角最后。通常数码单反相机都有九宫格参考线设置,可以设置显示,拍摄的时候更容易准确对点。(原图拍摄参数: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8、消失线构图(消失点构图法或汇聚线构图)

远大近小的视觉感受,尤其在广角镜头效果更是夸张明显。有形或无形的线条集中消失于一个点。如把拍摄主体安排在消失线的中心位置,突出主体的同时,还能牢牢抓住光观赏者的视线,增加视线停留在照片的时间。(原图拍摄参数:F/16,1/200秒,ISO200,焦距26mm)

9、对称性构图法

通常用于风景、建筑、倒影等场景,形成对称的艺术画面。(原图拍摄参数:F/14,1/200秒,ISO200,焦距31mm)

10、封闭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源于绘画,一幅成功的画要有完整性,均衡性,而且所表现的内容只限于画面之内。(原图拍摄参数: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11、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不讲究画面的严谨和均衡,画面形象不完整,以强调画外空间的存在,以及和画外空间的有机联系,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不故意堆砌印象,增加了照片的真实感。(原图拍摄参数: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⑩ 影视构图概说

构图这一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之分。广义上的构图指摄影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而狭义上构图主要指画面的结构和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关系。前面二讲从机给位和焦距的变化探讨了景别、角度以及景深等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构图的范畴,或者说构图需要具体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前二讲的内容是广义上的构图,而这一讲是狭义上的构图。

一、构图的概念

广义:摄影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

狭义: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结构形式。

二、影视构图的作用

影视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形式,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影片主题和内容服务。

1、叙事功能:突出主体形象,以便更好地叙事。

正确选择和确立主体位置,合理处理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关系,选择景别和拍摄角度,排除不相关的元素,突出主体对象,以便更好地叙事。

2、造型功能:使画面富有艺术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通过画面的空间配置以及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造型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优美生动的构图形式,使得画面富有艺术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3、象征功能: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1)位置安排

中央:显得重要,具有稳定感和权威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重的气氛。

顶部:具有权力、神圣、倾压感,有居高临下之势,好像控制下面的一切。

底部:具有从属、脆弱和渺小感。

边缘:显得不重要,具有挤压、排斥、渺小、无力感。

如张军钊导演,张艺谋摄影的影片《一个和八个》,在电影造型语言的使用上发挥了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在总体印象完整的把握下,大胆运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那些有时残缺,有时压迫的视觉结构,把囚犯曾经犯下的恶行、心灵的扭曲以及人格瞬间觉醒的张力表露无遗。影片中出现的环境多半是狭窄的、堵塞的、压抑的,如碾房、空房、地窖等狭小的空间。影片的摄影注意使用版画式的黑、白对比来表现雕塑般的凝重与力度。

(2)面积大小

面积大意味着视觉重量加大,意味着被关注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感,面积小意味着渺小被忽略的地位。

三、影视构图的特点

思考:影视构图与绘画构图、摄影构图之间的区别?

1、动态性

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

这是影视构图与绘画构图、摄影构图的根本区别,影视构图的其它特点,都是根源于这一特点。

2、整体性

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内容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蒙太奇镜头画面来完成,而每个镜头画面只负载影影片叙事的一部分任务,这就需要摄影师在影视构图时具有整体性的意识,单个镜头画面处理必须有组接的“开放性”、“外延性”、“承启性。

比如,就单个画面构图来看,往往需要在人的视线前方留有更多的空间,但在用两个镜头表现人物对话时,为了整体上的美感,就会让人的视线的方留有更多的空间。

3、时限性:

影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负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过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

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影视画面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它不能像美术作品和照片那样可供观赏反复观看。

阅读全文

与分析电影中构图的含义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matebook看电影怎么样 浏览:63
少林寺粤语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367
外国经典动作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846
淘票票电影票怎么涨价 浏览:323
小米电视看电影什么软件都免费 浏览:103
拯救婴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79
如何分析当代电影趋势 浏览:896
最近上映的热门电影有哪些 浏览:558
李光洙拍过什么电影 浏览:600
2017免费视频在线播放伦理电影 浏览:953
苹果ipad怎么电脑下载电影下载 浏览:438
日本电影39天免费完整版 浏览:527
电影免费温暖的抱抱 浏览:89
女生多的电影有哪些内地 浏览:243
盗版电影怎么赚钱 浏览:42
降龙大师电影免费下载 浏览:893
类似巫师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49
狗狗的电影叫什么哥 浏览:471
80年代电影男演员有哪些 浏览:372
好看站电影干柴列火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