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影评 > 她比烟花寂寞电影名怎么译出来的

她比烟花寂寞电影名怎么译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2-10-06 12:36:22

Ⅰ "她比烟花寂寞"是出自哪里啊,这句话是写谁的

一部外国经典电影。
狂恋大提琴

又译《她比烟花寂寞》

一对姐妹,从小情深如海。长大后,渐渐走上不同的道路。

JACKIE因为惊人的音乐天分,开始演奏大提琴的漂泊生涯。盛名背后,隐藏无尽空虚。而姐姐HILARY放弃了她吹横笛的机会,嫁了心爱的男人,甘心在乡下过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JACKIE深爱着HILARY,却注定要四处漂泊。姐姐嫁人以后,JACKIE想和姐姐一起过单纯的生活,也想分享她的男人。结果三个人因为深爱而软弱,又因为软弱而痛苦。JACKIE只有黯然离去。

最后JACKIE因为长期的颠簸流离,患病而死。
电影的镜头一个个切换。JACKIE穿着缎子长裙,坐在黑暗中的一束光线里拉琴。大提琴如泣如诉。裙子的颜色不停地变换。灵魂是惊世骇俗的艳丽。却始终空洞。然后有一天,她在舞台上站不起来。
音乐会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消失,曲终人散。整个演奏大厅空洞寂静。终于她发现自己的手,变成一个无法挽回的寂寞姿势JACKIE临终的那个夜晚,她的身体已经无法动弹。也说不出话来。只能抽搐和哭叫。

她的父亲对她说,你说不出话来,我们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但是有一个人知道。上帝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终于从小就有心灵感应的HILARY顶着狂风,从很远的乡下赶过来见她最后一面。乖女孩。乖女孩。HILARY坐在床上,轻轻地把虚弱和神志不清的JACKIE抱在怀里。我们的王子要穿越大河沙漠和草原,前来相见。这是两小无猜的童年。她们亲密的游戏。JACKIE仰着头躺在她的怀里。她已经看不清楚HILARY的容颜,也听不清楚她的声音。曾经的深爱和无言的憎恨。刻骨铭心的爱恨纠缠,在生命的尽头,是一片平静。即使在深切的热爱里面,我们也是孤独。

Ⅱ 一部外国经典电影,叫<她比烟花寂寞,或<狂恋大提琴>

狂恋大提琴

又译《她比烟花寂寞》

一对姐妹,从小情深如海。长大后,渐渐走上不同的道路。

JACKIE因为惊人的音乐天分,开始演奏大提琴的漂泊生涯。盛名背后,隐藏无尽空虚。而姐姐HILARY放弃了她吹横笛的机会,嫁了心爱的男人,甘心在乡下过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JACKIE深爱着HILARY,却注定要四处漂泊。姐姐嫁人以后,JACKIE想和姐姐一起过单纯的生活,也想分享她的男人。结果三个人因为深爱而软弱,又因为软弱而痛苦。JACKIE只有黯然离去。

最后JACKIE因为长期的颠簸流离,患病而死。
电影的镜头一个个切换。JACKIE穿着缎子长裙,坐在黑暗中的一束光线里拉琴。大提琴如泣如诉。裙子的颜色不停地变换。灵魂是惊世骇俗的艳丽。却始终空洞。然后有一天,她在舞台上站不起来。
音乐会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消失,曲终人散。整个演奏大厅空洞寂静。终于她发现自己的手,变成一个无法挽回的寂寞姿势JACKIE临终的那个夜晚,她的身体已经无法动弹。也说不出话来。只能抽搐和哭叫。

她的父亲对她说,你说不出话来,我们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但是有一个人知道。上帝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终于从小就有心灵感应的HILARY顶着狂风,从很远的乡下赶过来见她最后一面。乖女孩。乖女孩。HILARY坐在床上,轻轻地把虚弱和神志不清的JACKIE抱在怀里。我们的王子要穿越大河沙漠和草原,前来相见。这是两小无猜的童年。她们亲密的游戏。JACKIE仰着头躺在她的怀里。她已经看不清楚HILARY的容颜,也听不清楚她的声音。曾经的深爱和无言的憎恨。刻骨铭心的爱恨纠缠,在生命的尽头,是一片平静。即使在深切的热爱里面,我们也是孤独。

Ⅲ Hilary and Jackie为什么翻译过来是她比烟花寂寞。

那是根据影片的故事大纲来翻译的, 直译成 希拉里与杰克 ,没有意境, 而《她比烟花寂寞》 就很吸引人了。

Ⅳ 《她比烟花寂寞》天才生来孤独

第一次关注这个电影,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的。心里想着到底是怎样的剧情才配得上这样一个悲情又绚烂的名字。后来发现它是基于著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的人生传记所改编,顿时觉得这个中文版的电影译名,当真是独具匠心。

如果你曾了解过杰奎琳·杜普雷,那每当你听到这个名字时,你一定会满怀悲愤与怜悯之情。

1945年,她出生在英国的一户平凡的人家,4岁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大提琴的声音后,便下定决心要学习这种乐器,五岁展现出惊人的天赋,随即11岁赢得 the Suggia Award成为了英国最受瞩目的演奏家。16岁正式开始演奏的职业生涯。

这耀眼的才华与幼小年纪的落差让众生倾慕,如此开挂般的人设,可想而知她这一生都会混迹于名流社会之中,被无数的赞美与掌声所包围,然后名垂青史,整日与音乐相伴安详一生吧。可天才好似总逃不过被捉弄的命运, 1970年,也就是杜普雷正式开始演出的九年后,她被查出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1971年正式停演,1973年演出了流传至今,并且无人能超越的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以后,正式的告别了舞台。1987年,不能说话,不能正常吞咽,眼睛也逐渐看不见并且时常开始不自觉地抽搐的杜普蕾,就这样长辞于世。

在关于杜普蕾的事迹中,一直有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桥段。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一次在车上时,听见广播里有拉琴的声音,便好奇的问身旁的人这是谁演奏的,旁人说到“杰奎琳·杜普蕾呀”史塔克又接着说 “像她这样演奏,一定活不长” 如此一语成谶的评价,或许当真只有同类人才能觉察得出吧

正如史塔克的评价一样,杜普蕾可谓是因音乐而生,用生命去演奏,风靡一时的人物,可是鲜花与不幸还是这样不紧不慢的降临在了她的身上,天才般的人设,却只换来了十年的辉煌。就如同这个电影名字一样,烟火在夜空中绚烂的绽放之后,便四下消散,无影无踪。但通过这个电影,我们却能更能直观的感受到天才演奏家杜普蕾性格上更缺失人格更阴霾的一面。

影片的开始,是从一对姐妹在海边蹦跑玩耍拉开帷幕的,她们就是杜普蕾和她的姐姐希拉里。

希拉里是一个长笛手,从小到大获奖无数,是全家人的骄傲,小杜普蕾自然也很热衷于有这样一个姐姐,不过看着姐姐这样日渐夺目,小杜普蕾自然也想和姐姐一样,在报纸杂志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小杜普蕾开始疯狂的练琴,无论是在吃饭还是在上课,即使没有琴在身边,小手也会不停的模拟按弦的过程。或许是努力有了回报,或许是本就天赋异禀,慢慢的小杜普蕾的名声越来越大,似乎大过了姐姐,人们介绍她时,不再说她是希拉里的妹妹,那个被大家渐渐遗忘的长笛手,慢慢的变成了天才大提琴手杜普蕾的姐姐。

或许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家里有一个天才便已经足够了,当然,这个名额自然是属于杜普蕾的。杜普蕾开始有了更好的老师,也上起了更昂贵的私教课。从那以后,姐姐很少再拿起长笛,惨淡的混迹在音乐学院里,在教授面前紧张到连个音符也吹不出,她再也不是那个在台上可以泰然自若,信心满满演奏的长笛手。

小杜普蕾逐渐长大,名声大噪,认识她的人似乎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要给他做专访,一家人都为有这么一个出息又争气的女儿开心。但是杜普蕾的心智似乎仍停留在年少时期一般,当知道姐姐的恋情,  并且得知姐姐准备结婚时,杜普蕾表现得很不开心,仍然像个孩子一样质问着姐姐

“ 你为什么要结婚?世界上男人很多,根本不必结婚”

“因为我想嫁给他,我爱他”姐姐很温柔的回应着

“你不能就这样离开我!”杜普蕾显得有些不开心

“我不会离开你的!”姐姐急忙解释着“以后你演出也会常不在家,不是吗?”

“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放弃大提琴”杜普蕾依然任性道

“别傻了”姐姐似乎觉得妹妹有一些异想天开“你只知道大提琴,没有大提琴你只是个普通人,就像我只知道长笛,虽然他总是取笑我,但是他让我觉得特别!”姐姐的眼中流出爱意

“他只是在哄你开心,并且事实上……你并不特别”杜普蕾依旧不依不饶

不知道杜普蕾是因为那个男人夺走了自己心爱的姐姐而生厌,还是因为姐姐有了男友自己却没有而心生妒忌,杜普蕾很不希望她们在一起,但尽管如此,姐姐最终还是结婚了,杜普蕾自然也开始世界各地不停的演出,开始了辉煌的人生。

姐姐婚后,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与丈夫搬到了偏远的郊区,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二人生活。

可有一天杜普蕾却来到了姐姐家,看见姐姐,杜普蕾是很开心的,姐姐却显得有些惊讶。杜普蕾似乎是有一些厌倦了演出的日子,自己越出色,杜普蕾心里的孤独感便日益强烈起来,似乎只有和姐姐待在一起,才能找到些许慰藉。姐姐试图询问杜普蕾和她的钢琴家男友巴伦博伊姆,杜普蕾却总在逃避这个问题。

在外演出的日子并没有让杜普蕾成熟起来,她还是一样的任性,一样的喜欢依赖着姐姐,一样的看不惯姐姐和姐夫整日亲亲我我。后来甚至直接向姐姐提出要和姐夫上床。

或许杜普蕾真是太缺爱了,或许她突然发现姐姐就这样被别人夺了去,或许她这些年的孤独感无法言喻,或许她发现了自己如果没有了大提琴就真的一无所有了。所以,她选择这样的方式,选择这样刁蛮任性的方式来博取一些关注,得到一些她自以为是爱的爱。

杜普蕾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的日子里,收获了太多的掌声和鲜花,每个人都把她捧得高高在上,在一次演出后,甚至还收获了一把别人赠与她的琴,名叫 大卫·朵夫(Daviddoff)【现归马友友所有】 可越是光彩夺目,杜普蕾心里的孤寂便渐渐与日俱增。在有一次记者采访她时,夸赞她前途无量,想听听她的感受 ,杜普蕾却无奈的说“ 其实我并不想当一个大提琴家,我讨厌它,我只是好端端的在家练琴,突然就有人来邀我演出,然后两年的档期都排满了 ”记者听完显然不能理解她,杜普蕾也只能假装笑笑。

杜普蕾与巴伦博伊姆是在一次酒会上认识的,当时巴伦博伊姆正在弹钢琴,偶然瞥见站在一旁得杜普蕾,便问身旁的人那是谁,旁人告诉他之后,他便走了过去

“ 你是杰奎琳·杜普蕾?”

“对啊”

“我听说过你,我是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我也听说过你”杜普蕾接话道

“是吗?你听说过我什么?”巴伦博伊姆显得有些惊讶

“我听说你有热腺病,会传染的,所以要保持距离”

“是吗”丹尼尔觉得她似乎有些可爱,看见她身旁的大提琴后,丹尼尔问道“你是个乐师?”

杜普蕾显得有些惊讶“当然了,大名鼎鼎,明知故问”

两人寒暄几句后,丹尼尔的好友便催促着丹尼尔是时间走了,但是当丹尼尔刚走到门口,身后却响起了大提琴优美的声音,丹尼尔转过身,看着拉琴的杜普蕾笑了笑。那个场景,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我相信当时他们俩虽然一句话也没说,可思想和灵魂上早已碰撞缠绵了许久。后来她们俩一起出现在很多音乐会上,亲密无间附有默契的合作视频流传至今,依然被现在的人们津津乐道。不过电影中,我对他们印象最深的一段对话,那就是在某一次演出结束结束时,杜普蕾突然拿不住琴弓,手开始不由自主的发抖,回到房间后,杜普蕾连水杯也被摔碎在了地上。

“如果我不会弹琴,你还会爱我吗?”杜普蕾站在门外,问着在房间里收拾东西的丹尼尔

“如果你不会拉琴,你就不是你了”丹尼尔笑着说

“我只想知道你还会不会爱我”杜普蕾继续追问“或许……你有没有想过退休?”她的声音开始变小

“退休?”丹尼尔觉得杜普蕾的问话有些滑稽“去乡间找个房子,每天养鸡吗?别想了,舞者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

再后来………杜普蕾的身体每况愈下,拿起琴弓都依旧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更别说拉曲子了…

刚开始,杜普蕾的身子还能动一动,丹尼尔也仍让杜普蕾出现在舞台上,他认为只要杜普蕾能出现,人们还是依然愿意来看看这个名盛一时的天才大提琴家。

可在台上只能像傻瓜一样的打几下鼓,对于杜普蕾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悲哀。后来身子不能动了,杜普蕾也只能整日缠绵于病榻之上,病情时好时坏。整日抽搐,无法吞咽,不能说话,多年未见的姐姐在病床上抱着自己的妹妹,耐心的说了很多话,本来不停抽搐的妹妹终于在姐姐的安抚下停了下来。后来电影终于在姐姐在车上听见自己妹妹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中落下了帷幕。

天才……我常常认为那是一个不一样的群体,不是能用现有的知识及观念去理解他们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内心有太多常人不能理解的东西,他们的精神与认知的世界,更不是你我这等平凡的人所能感知的。然而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有很多,梵高,尼采,顾城………每个人总能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可每个人的才华又是那么的耀眼。

或许因为他们生来不一样,或许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些常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东西,所以才会显得那么的孤独,天才因出色而孤独,常人因平凡而幸福。这或许就是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公平,但却让彼此互相不停羡慕的围城一样的东西。

Ⅳ 她比烟花寂寞是什么意思

此电影英文原名是Hilary and Jackie
引进外片 翻译名字的人觉得这个名字没什么卖点就译成了她比烟花寂寞
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也有很多比较离谱的翻译
比如霸王别姬 被美国人译成”王告别他的小老婆”

当然了这部她比烟花寂寞译的还是比较诗意的
烟花本就是寂寞的 燃烧自己 让别人看到绚烂还不够寂寞吗?
音乐家的一生也是一样

Ⅵ 10大令人惊艳的外语电影译名,总有一个戳中你

早就想写这一篇关于外国电影名经典翻译的文章了。优秀的翻译之于原文及影片,就好像葱花之于葱油泼面那么重要。你还别说,文字的魅力对人的影响就是那么大,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收获的结果就可能天差地别。同理,电影的名字是影片剧情的概括与升华,起得不好,票房惨败颗粒无收也是有的。以下片名翻译按优秀程度递减排列,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见,不服……憋着。

1.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 1940 年)

这是我心目中永远的No.1,迄今为止,我再未见过比它更经典、更贴切的片名翻译了!我第一次看《魂断蓝桥》是中央台的译制片,当时不知道其英文名,看过影片后,觉得片名也就是恰如其分。后来得知原名是Waterloo Bridge,我立刻被惊艳到了!

首先,如果译为《滑铁卢桥》,从翻译角度看,当然没有错,但会让人以为这是一部战争片或关于拿破仑的历史人物传记,影院绝对会失去一大部分女性观众和情侣档;在中国,这部在西方大放异彩的片子也很有可能夭折,而不会成为传颂已久的爱情经典片。

其次,这个Bridge为什么是蓝桥而不是其他桥呢?蓝桥取自于陕西民间传说“蓝桥相会”,讲的是唐代秀才裴航冲破世俗偏见,不顾门第高低,不同流俗,执着追求绩麻姑娘云英(后来发现是仙女),通过不懈努力最终与之结成百年之好的故事。同样是不门当户对的爱情,蓝桥相会以喜剧收尾,而影片中则以女主角在滑铁卢桥上与列车相撞自杀身亡结束——魂断蓝桥,再贴切不过了。

最后,如果你讲白话或者粤语,你就会知道,“魂断蓝”三个字的白话或粤语读音与Waterloo的英文发音相近——这就是白话版的音译啊,而且与剧情结合得如此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再没有哪部电影名的翻译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了。每次看到,我都想把膝盖献给那位不知名的译者,为Ta的智慧与文采,以及对我持续而长久的启迪和影响。

2. 她比烟花寂寞( Hilary and Jackie , 1998 年)

我知道这部影片完全是因为师太(亦舒)的同名小说《她比烟花寂寞》,应该说,电影片名借用了小说的名字,因为小说在1996年已经出版。片名已经完全脱离英文原名,纯粹是电影主题的浓缩升华,然而十分准确,直击灵魂。光看名字,就能猜出说的大概是什么样的故事,看影片前大约会准备好纸巾。

师太的小说写的是一个电影明星生前灿烂辉煌,身后却寂寞无比,去世时候连遗产都没人接收;而她毕生所愿不过是像普通人那样结婚生子吵闹而庸俗的过完一生。这个平凡无奇的心愿,终究没能实现。就像烟花,绽放时璀璨夺目,背后却是无边的黑与寂寞。电影与之同名,其实很有道理。主人公同样是烟花般绚烂的一生,同样生前风光无限,对爱却始终求而不得。求而不得,人生至苦。

影片的其他译名有狂恋大提琴、中断的琴声、希拉里和杰基、希拉莉和积琪琳。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些译名不算错,但都不如烟花那样意味隽永,余音绕梁。

3. 蝴蝶梦( Rebecca , 1940 年)

《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吕蓓卡是影片中实质性的女主角——尽管一开篇她已然是个死人,但音容宛在,庄园里处处都是她的印迹。她的幽灵通过死忠女管家继续控制着她的家、她的丈夫以及新任女主人,直至一切毁灭。对于新来的女主人,这段经历就像一场斑斓而阴森的梦,醒来之后,只余追忆。

翻译成蝴蝶梦当然比吕蓓卡更有魅力。对于初次接触的观众而言,吕蓓卡只是一个女性的名字,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且没有浮想联翩的欲望。蝴蝶梦,就算你不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光从字面也能模糊的体验到诸如凄美、幻灭、遗憾之类的感觉。这三个字的组合,于我而言,有着不可描述的、令人着迷的魔力。

4. 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 1991 年)

女性冒险片,这是我看到片名《末路狂花》的第一印象。影片讲的是两名在生活中循规蹈矩的失意女性——塞尔玛与路易丝,周围的男性没一个好东西。某天,她们决定暂时摆脱平庸的现实,开车上路散心却意外杀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抢劫、恐吓、射击、飙车,从家庭主妇和餐厅女招待变成比男人更彪悍的存在。她们冲破藩篱、奔向自由的旅程,最终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悬崖上戛然而止。塞尔玛和路易丝以年华、以生命为价,给予这个男权社会最后有力的一击和嘲讽。

末路狂花,言简意赅,暗含人物和结局,透着一往无前的孤勇和宁死不回的决绝。相比之下,“塞尔玛与路易斯”、“上错惊魂路”之类的译名,不是平淡就是肤浅,简直弱爆了。

5. 春风化雨( Dead Poets Society , 1989 年)

其实我很想把春风化雨排在第四,但因为末路狂花结尾太令人心痛和震撼,以至于觉得片名都带着血色(果然是谁惨谁胜出么……),所以忍痛让春风排在第五。Dead Poets Society原来译为“死亡诗社”,乍一看我还以为是我最心水的悬疑恐怖片,看了之后才知道讲的是一个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帮助禁锢在传统守旧教条框框内的学生们解放思想、领悟自由与生命真谛的故事(里面将将18岁的伊桑·霍克真是帅到忧伤)。

一直以来,外语片名的翻译大部分都是大陆胜出(至少在以前是如此),香港译名总是带着浓厚的市井或江湖味,台湾的翻译多是流于艳俗。然而在本片,台湾译的“春风化雨”远胜其他两地,栩栩如生的提炼了影片主题和主角形象。对比香港译为“暴雨骄阳”,还有“壮志骄阳”,港真,不知道是什么鬼!

6. 绿野仙踪( The Wizard of OZ , 1939 年)

这个奇幻故事称得上家喻户晓,很少有人不知道的。当年我看这个故事时还不懂英文呢,书名被译为《奥兹国国王》,非常符合小孩子的审美情趣——小时候,大家不都爱听王子公主国王王后之流的故事么。后来上大学,才看到书的电影版,立刻被“绿野仙踪”这个名字秒到了。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被这个充满美丽梦幻气息的名字所吸引——这更像属于大人的童话。绿野茫茫,仙踪渺渺,带着一丝中国特有的古典神话的飘逸,与西方的活泼明丽相得益彰,令人感觉深刻而鲜明。

其他译名有“奥兹国历险记”,也蛮恰当,就是少了点令人遐想的余地。

7. 翠提春晓( The Great Waltz , 1938 年)

其实我对这类影片兴趣不大。如果打出的片名是“伟大的圆舞曲”,我大概不会去看。但是,译成“翠提春晓”,就太漂亮了!片名画面感超强,尤其当我看到影片中长画卷般的仙境景色时更觉得这四个字美丽:

·维也纳森林中,天色将明,晨曦初露,满目苍翠,霞光透过枝叶射进密林,马蹄声敲着路面,发出优美、缓慢的“得、得、得”三拍节奏。

·朦胧晨雾中,羊群缓缓走过草地,牧羊人在牧笛上吹奏出朴素单纯而又悠扬舒缓的音调。

·维也纳河畔,作曲家施特劳斯所爱之人不忍破坏其家庭独自乘船离开,轮船远去,倩影消失在远方,施特劳斯茕茕孑立,而粼粼碧波的岸边是一对对幸福的情侣。

说实话,这种有妇之夫才子与红颜才女相识恨晚相恋,原配欲大度退出成全,然而才(小)女(三)良心发现,浪(渣)子(男)回归家庭的故事——如果不是有那么多流芳百世的作品加持,也就是碗狗血——当然,本片的碗比较华丽。

尽管如此,我仍幸庆因为片名而去观影——那首《当我们年轻时》,猝不及防就让当时的我遭到了一万点的心灵暴击:当我们还年轻,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说:你爱我,当我们还年轻。

五月的早晨,像朝露、像夕阳、像最珍贵的青春,美好却易逝,唯有爱可以永不磨灭。

8.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 1940 年)

说来惭愧,直到上高中我才拜读了赫赫有名的《飘》,上大学才看到根据书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一般来说,如果先读了原著,后面再看根据其拍出的电影或电视剧,总会觉得后者不如前者——文字留给读者的脑补空间远远超过具体的影像。你在看书时,你的脑海里会形成你所希望的书中的主人公的形象,书里描述的一切细节,也会带有你根深蒂固的个人风格。但是《乱世佳人》完全没有输给原作,因为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正是我心目中的郝思嘉和白瑞特,尤其是费雯·丽的眼睛和气质,和书里描写的一模一样:“帽上长长的翠绿色飘带映衬着她那亮绿灵动的双眸……她是降落人间的精灵——纯洁又邪恶的迷人精灵。”这大概得归因于演员超群的演技。

Gone with the wind的中文书名译为《飘》,电影名译为《乱世佳人》,都非常棒。书是经典名著,书名要言简意赅,又要具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特点。一个“飘”字道尽了英文原名和书的精髓。在大型战争面前,个人的命运就如同被风刮下的落叶,背井离乡,流落四方,但最终会回到坚实的大地上。影片要卖座,就得尽可能吸引不同口味的观众,雅俗共赏。在艳俗的“佳人”前面放个“乱世”,立刻有了沉重和悲壮感,并且也概括了影片主要内容,真是极好的(甄嬛附体…)。相比之下,直译为《随风而逝》就显得中庸且不知所云了。

9. 廊桥遗梦(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 1994 年)

The Bridge ofMadison County译为“廊桥遗梦”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为啥将“麦迪逊桥”翻译成“廊桥”,直到我看到影片中的桥——有顶的桥,可不就是中国的廊桥么——有房檐的桥。当然,麦迪逊的桥要比咱们精雕细刻的廊桥逊多了。“遗梦”用来形容缠绵悱恻而不能圆满的爱情再合适不过了。廊桥与遗梦的组合绝不仅是故事发生之地与故事结局的简单概括,它所包含的深意.....你懂的。

10. 人鬼情未了( Ghost , 1990 年)

与前面神作相比,其实《人鬼情未了》这个翻译并不是那么出彩,但是奈何队友太坑爹啊——其他的译名有《幽灵》以及《把妹把到鬼》——差点让我笑出八块腹肌。尤其是想到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凄美深情的人鬼爱情时,配上这么个二货的片名,真是很有反差萌啊~~

其他的佳作还有 风月俏佳人( PrettyWoman )、闻香识女人( Scentof a Woman )、月色撩人( Moonstruck )、深闺疑云( Suspicion )、壮志凌云( Top Gum )、出水芙蓉( Bath Beauty )、红菱艳( The Red Shoes )等 。但于我而言,感触都没有前10个那么多,就不写啦。

这些影片最新的,距今也快有20年,感觉那时的翻译者对作品不止于“准确”这一标准,他们把电影吃透,力求做到信、达、雅,带给观众艺术般的体验。如今不知是我看电影看少了,还是翻译水准下降,总之,再没有见过令我眼前一亮且怦然心动的片名了(惆怅脸)。

阅读全文

与她比烟花寂寞电影名怎么译出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比较黄的电影网站有哪些 浏览:586
国内拍狼题材电影有哪些 浏览:447
怎么复制多个电影名字 浏览:675
周星驰粤语版免费全部电影 浏览:443
中国最老的股票电影有哪些 浏览:832
什么电影看一下就变石头 浏览:564
多少天的国产电影里有狙 浏览:602
如何删掉电影中某部分视频 浏览:62
女儿国电影票要多少钱 浏览:459
16年上映的外国电影有哪些 浏览:390
微信视频号怎么开电影直播 浏览:836
从邪恶中拯救我电影免费播放 浏览:704
在中国电影通购票后如何取票 浏览:419
如何将电脑电影导入平板电脑 浏览:6
好看的免费科技电影有哪些 浏览:323
三月新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62
上传电影的QQ群怎么赚钱 浏览:68
电影声音多少钱 浏览:750
好看的电影类似速度与激情 浏览:909
很经典的爱情电影有哪些 浏览: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