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大天王评价周星驰,张学友最坦诚,刘德华最官方,都是怎么说的
虽然现在星爷已经不再拍戏,但是在娱乐圈的地位依然是非常之高,不可撼动,而对于周星驰年轻的时候更是开辟了电影界的一个新领域,无厘头式搞笑电影,直到现在也只有周星驰能够驾驭的最好,相信很多人都是看星爷电影长大的,那个时候的周星驰已经是香港一哥了,和周润发成龙并称为双周一成。
对于当年黄金时代的代表,当年香港的四大天王又是如何评价周星驰的呢?
张学友被称为歌神,即使现在依然名气不减因此可以推断,当初抨击周星驰的人,也许只是抓着一件事情不放过。但是人非圣贤,难免会犯错。何况是为艺术工作,严谨也没什么问题。大家待人待己,多一分宽容。毕竟大家,还欠着周星驰一张电影票呢。
㈡ 周润发怎么评价周星驰
周星驰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性格内向,而且为人低调,完全不在乎世人对他的态度。虽然他不善言辞,对外面的世事比较陌生;但是他也是一个内心情感很丰富的人,只是这种情感不容易表达出来。他是一位很细心的绅士,而且很会照顾人。
周星驰既是传统喜剧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他通过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无厘头的表演方式。
公益活动
1999年,参加“香港演艺界9·21传心传意大行动”。
2001年,他将在综艺节目《百万富翁》中赢得的100万港币全部捐给玛丽医院的癌病儿童。
2004年,参加为韩国语言障碍儿童筹款而举行的慈善首映;此外,他还为癌症中心捐献骨髓。
2005年1月,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50万港币;此外,他还将电影《功夫》在香港一天的票房收入捐给灾区。
2008年1月,参加“让每个儿童有个好开始”儿童慈善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并拍摄了关爱流动儿童的公益广告片;此外,他还为北京的流动儿童学校捐赠30间电影放映室;2月,在“脊髓再生爱心创明天”直播筹款节目活动上,周星驰捐出的单车和DVD分别募得10万及15万元善款。
5月,通过香港红十字会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其中包括将电影《长江7号》中的部分收入捐赠给灾区;6月,参加“演艺界5·12关爱行动”慈善活动,共募集到善款3134万港元。
2009年,通过红十字会向台湾八八水灾灾区捐款。
2020年3月,为四川援鄂医疗队捐助了一批医疗设备。
㈢ 周星驰在香港人心中地位谈谈你的想法
我觉得香港人心目中的周星驰跟内地观众心目中的周星驰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周星驰本身是在香港长大的香港人,这无疑让香港人心中多了一份认同感,甚至是自豪感。这一点就是我们内地观众所体会不到的感受。
内地的观众因为不懂粤语而深受石班瑜的配音的影响,导致很多内地观众想起周星驰就会下意识联想到石班瑜那把声音,还有他那充满魔性的笑声。香港人看周星驰的电影自然不会看国语版,因为听不懂。他们看的是粤语原音版,所以,他们看到的是更加真实的周星驰,而不是石班瑜演绎的周星驰。这两者,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石班瑜的声线比较尖细,还带有点磁性,以他的台词功底配上周星驰的动作表情在电影里面会表现得夸张又有喜感。也正是因为这点,周星驰才选择石班瑜为御用的国语配音。这也成了内地观众心目中所喜欢的周星驰的固有印象。实际上周星驰本人的声线是比较平和的那种,听起来并不会觉得夸张,即使是在电影中也不会像石班瑜演绎得那么夸张。所以,我认为内地的观众跟周星驰之间除了屏幕,还隔着一个石班瑜。
提到无厘头这三个字,香港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星驰。周星驰虽然不是无厘头的开山始祖,无厘头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会,但将无厘头推至巅峰的人却只有他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观众不同于内地的观众那么喜欢解读周星驰的电影。周星驰在内地能这么火,其中有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内地观众对他的电影的解读。有些解读连周星驰本人也觉得很有道理,有些解读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过。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经典,或许经得起解读也是原因之一吧。
周星驰最经典的代表作《大话西游》当年可是票房惨淡,然而十多年后却在内地意外地火了起来。它能火起来内地观众的各种解读可谓功不可没。什么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这些都是内地影迷解构出来的,据我所知以前在香港可没有这样类似的说法。香港人给周星驰贴的标签主要是无厘头、搞笑,再加上星爷这个外号足以说明周星驰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双周一成这四个字便是香港人对周星驰评价的高度概括。
㈣ 如何评价周星驰的电影
周星驰大多数电影都是小人物,用一种喜剧形式面对社会和现实所做出的反抗。几乎每个剧都有周星驰的大笑,那种夸张的,掩饰内心的悲哀无奈的苦涩的大笑,看着让人心疼。更有代入感。
周星驰的无厘头有着他的优点,夸张而不浮夸,幽默却又夹杂尴尬,给人一种莫名的喜感。小时候看就是觉得有趣新奇,长大了经历过生活的种种,再看就会觉得很贴近现实。
介绍
周星驰(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香港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商人,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1980年成为丽的电视台的特约演员,从而进入演艺圈。1981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IQ成熟时》。1988年将演艺事业的重心转向大银幕,并于同年出演电影处女作《捕风汉子》。
㈤ 作为周星驰的骨灰级影迷,你是如何评价周星驰的
周星驰的才华是大家公认的,歌词“无敌都是寂寞的就很精准评价了周星驰,网络上对于周星驰的评价一直都呈现两极分化,大家对于周星驰的感受介于又爱又恨的状态,没有人可以拒绝周星驰的作品,他对喜剧作品市场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在这个圈子周星驰永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位置,事业上周星驰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周星驰也是失败的,周星驰个人生活一团糟,他不屑于向大家解释什么,也不认为自己有错,他的偏执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但是也毁了他的生活。
想了很久,想要用更美好的词语来评价周星驰,最后还是觉得“无敌是寂寞的”这句话最适合,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周星驰,他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佩的喜剧人,他的三观很正,只是很多做法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㈥ 为何娱乐圈对周星驰的评价毁誉参半
因为他有才华是真的有才华,但在人情世故方面会有些特立独行。真正的天才会有些古怪,毕竟天才疯子一线之隔,周星驰从默默无闻的龙套到声明海外的导演,独创的喜剧风格,至今无人能超越,不要用常人的思维去思考天才,他跟你们不一样。
㈦ 周星驰为何被香港艺人孤立
周星驰被称为一代喜剧大师,可以说在艺术造诣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很多人都特别喜欢看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电影。周星驰的很多想法都在他的电影里面体现了,而且他的电影虽然看起来有点无厘头,只要多看几遍就会发现其实里面蕴含着很大的智慧。
在喜剧方面,周星驰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无敌的了,因为没有人可以超过他,也没有像样的对手,所以他是无敌的存在。但正是因为周星驰是一个无敌的存在,所以他是寂寞的。因为没有人可以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也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
㈧ 作为一名喜剧天才,周星驰在娱乐圈的口碑怎么样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影视行业飞速发展,人才济济,不但在18年累计票房上超过北美地区变成世界第一大电影票房销售市场,另外《流浪地球》和《红海行动》等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兴起宣布拉开帷幕。宏伟的影片场景和炫酷的影视特效制作,让海外逐渐渐渐地掌握我国的影视行业。谈起我国影视行业就不得不承认星爷、周润发、成龙大哥这种我国甚至全球影视行业的突显推动者,今日就来谈一谈大伙儿心中的“喜剧之王”星爷。
《西游降魔篇》就是我看了的全部周星驰的电影中表露他自己心里话更为立即的一部电影,为了更好地看懂降魔篇我专业买来它的台本《悟空传》,创作者以极具特色的角度来讲解悟空,这书叙述的是齐天大圣与天斗与地斗,最终斗争不成功迫不得已听从运势的小故事,《悟空传》开创书迄今,今何在作为这书的创作者一直没有很大的更改,即便齐天大圣奋发抵抗全世界的权威性和说白了的“佛教公平”,也不过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而已,书里的角色恰好是《西游降魔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样也就是他的本身,实际上也是星爷的本身,一个不幸的“平凡人”而已。
总结:
从《功夫》到《西游降魔篇》再到后来的《美人鱼》和《新喜剧之王》,虽然演员在变,剧情在变可是他的思想其实一直都没有变化。他一直是剧中那个最二最傻的“小丑”,同时也是那个永远悲剧的路人甲而已。正如很多许多娱乐影评人说的那样“中国电影能够称得上是一类文化的只有周星驰一人而已”。
㈨ 可敬可叹,那么多人批评周星驰,为什么郑少秋对周星驰另眼相看
娱乐圈对于周星驰的攻击好像从没间断。除了周星驰的人品、对于人情世故的处理不当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之外,似乎也存在着某种嫉妒。
周星驰所到之地必定车水马龙在内地机场周星驰都必须带上口罩以防别人认出。而据周星驰说,在香港却是另一番局面,他甚至可以在街上独来独往,吃饭、购物、跑步健身没有任何人干涉,在香港,过去每时每刻都可能在任何一街道或一家咖啡馆里看见明星、演员甚至是拍片场面,而与如今看见偶像则穷追不舍的状况不同,周星驰更像是一个普通中年人在茫茫人海之中行走,他没有任何明星的光环,而更像是一个隐者,一个很平凡的人。
不可否认的是,星爷几乎所有作品都是喜剧作品,只是和其他电影不一样的是,星爷永远是用喜剧的表演去揭露社会现实,人生的无奈。我们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都能在他的电影中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而这些影子总能让我们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