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吧,电影券不能直接看电影,券是抵钱用的,电影票可以直接看电影
『贰』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有什么区别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的区别:
冲洗工艺不同:电影卷冲洗工艺比c41复杂,c41胶卷一般采用C-41工艺,而电影卷的彩色负片则采用ECN-2工艺冲洗,使用C-41冲洗时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骤,否则会污染显影液。黑白、反转电影卷则可按常用卷的冲洗工艺。
颜色还原度不同:如果是颜色还原度,大多数C41冲洗的彩色负片是强于电影胶片的,而且C41工艺无需除碳,相对简单,但是电影胶片的宽容度强于彩色负片,可以呈现更多的细节。
相比c41胶卷,电影卷多了一层炭黑层,炭黑层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
电影胶卷按色彩还原分,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线片等等。其中黑白片按其感色范围分可分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等,全色片是对所有颜色都感光(现在21世纪我们用的黑白片都是这种类型)。
分色片指可感受蓝紫色光和黄、绿色光,但对红色光不可感受。色盲片指对蓝紫色光敏感,而对绿、红色光很不敏感,一般用于文件与黑白底片拷贝等。
『叁』 电影胶卷和c41胶卷的区别
在摄影术语里,胶卷与胶片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胶卷又叫胶片、底片、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广泛应用的胶卷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
反差:是指拍摄后的影像的明暗程度与原景物的明暗程度的比值。如果我们用胶卷把被摄物的明暗度正确的反映再底片上,我们则称其反差为1 ;如底片大于被摄物,则大于1。
我们看图会明白一些。照片从左到右反差逐渐加大。一般来说反差大可以给人震撼力,但会使其不真实。反差是可以除和胶卷本身有关外,还和冲洗有关。
涂层:
1.保护膜,它的用处是,保护。因为胶卷的感光乳剂很软,容易划伤,所以在它上面涂一层保护膜以使它不致受伤。保护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2.最重要的是感光乳剂其主要成份为卤化银和照相明胶。卤化银便是胶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胶是卤化银的载体,卤化银受光的照射后形成潜影。
(这时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潜影)既卤化银中出现了银原子的颗粒。后期经显影,就成为我们一般看到的胶片了(就是将形成银颗粒的点放大)。其实将胶片长时间曝光也有这样的效果,胶卷头的颜色就是长时间曝光形成的(没有经过显影过程)。
『肆』 电影卷啥意思
《中国电影卷》是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伍』 135电影卷和普通卷使用区别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28
『陆』 普通胶卷和电影卷的区别
电影卷与常用卷的不同
A. 分装方式不同
▲ 柯达5222电影卷盘片
我们常用的135、120胶卷一般按卷售卖,而电影胶卷则是按尺论价的,市面上能买到的电影卷大部分经由店家自行将盘片进行分装,再按每卷36张装入暗盒内,方便拍摄者使用。
B. 构成不同
相比普通彩负卷,电影卷多了一层炭黑层,炭黑层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
C. 冲洗工艺不同
▲柯达D-76显影粉
普通的彩色负片一般采用C-41工艺、黑白负片一般采用D-76工艺、彩色反转片一般采用E-6工艺。
而电影卷的彩色负片则采用ECN-2工艺冲洗,使用C-41冲洗时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骤,否则会污染显影液。黑白、反转电影卷则可按常用卷的冲洗工艺。
#不同胶卷之间的特性,受所用器材、前期拍摄环境(色温/光源/曝光等)、中期冲洗工艺、后期扫描输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亲自摸索调试方能了解一二,在此不做累述。
『柒』 如何分辨胶卷有没有拍摄过
都洗出来,白卷就是没拍过的。
或者可以拉一小段胶卷出来,看一下两排齿孔有没有被挤挂过的痕迹。如果有,说明是已经使用过的胶卷。
胶卷
胶卷又名底片,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现今广泛应用的胶卷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反转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捌』 电影卷是不是更难拍
好拍。早期照相机所普遍使用的感光胶片即是电影卷,比较简单,但是拍出来的照片颜色很细腻,电影卷宽容度较高。
『玖』 傻瓜相机彩色胶卷和电影胶卷拍出来的照片有什么区别
摘要 1.关于胶片电影胶片是胶片门类下的一个分支,和民用胶片一样都是为了不同的使用需求而诞生的。早期摄影诞生之初胶片并没有分的那么细,同一款胶片既能拍照片也能拍影片,后来随着摄影工业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针对电影工业和普通摄影的需求进行产业细分来适应不同的工作流程。2.电影胶片和民用胶片的区别简单来说电影胶片是为了电影工业的洗印发行流程而优化过的胶片,在电影制作领域对胶片的需求就是1稳定,2宽容度高,3适应不同光源环境,4解析力高,5片基强度高。在色彩方面并没有很多人期待的所谓的“味道”“电影感”反而电影胶片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和方便后期混光调色,色彩上倾向于绝对中性,也就是白开水。正常来说没有调色的电影胶片就像是数码电影机的Log模式(其实数码机的Log就是模仿的胶片来的)。
『拾』 电影胶卷的性能
这包括:感光度、反差、灰雾、宽容度、最高密度、解象力、颗粒度、感色性等。
电影胶卷
1.感光度:前面已经说过了,是胶卷的感光能力的标准。
2.反差:是指拍摄后的影像的明暗程度与原景物的明暗程度的比值。如果我们用胶卷把被摄物的明暗度正确的反映再底片上,我们则称其反差为1 ;如底片大于被摄物,则大于1。我们看图会明白一些。照片从左到右反差逐渐加大。一般来说反差大可以给人震撼力,但会使其不真实。反差是可以除和胶卷本身有关外,还和冲洗有关。
3.灰雾:灰雾就是胶卷不经过曝光,显影后产生的灰密度,反映在照片上就是使照片过亮,灰雾是越小越好的,产生灰雾有胶卷本身的原因,也有曝光时不准,冲洗不当等原因。
4.宽容度:宽容度是指胶卷表达被摄物全部亮度间距的能力。一般说来,胶卷的宽容度是有限的,是小于真实景物的。所以,在拍摄时经常会遇到景物反差过大的情况,这时,就要选择一个范围,一个要用胶卷表达的范围。设景物从最暗到最亮有200级,而的胶卷只可以表达100级,则如果选择了1~100,那么在100~200的那些景物在胶卷上就只会是一边白,也就是所说的丢失了层次。此为其一,还有一点,对于彩色胶卷,虽然有很大的宽容度,但可以最正确表达层次,颜色的范围很小,这就是什么要准确曝光的愿因,差了半档,效果就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