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影评 > 电影史上怎么评价格里菲斯

电影史上怎么评价格里菲斯

发布时间:2022-09-05 09:55:57

1. 为什么说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是辉煌的失败并简述影片的内容

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是辉煌的失败,主要原因是格里菲斯没有弄清楚战争与苦难的原因。而且电影偏长,主要是说教意义,思想也比较混乱。这部电影被称为“光辉的失败”,光辉是手法和思想都超过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手法上甚至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失败在票房的惨败,导致格里菲斯剩下的时间都在还债中度过。

《党同伐异》影片简介:

整个影片包括四个部分:“巴比伦的陷落”、“基督受难”、“圣巴泰勒米节的屠杀”和现代剧“母与法”。“母与法”所表现的是美国一次罢工惨案,它成为《党同伐异》的情节核心,其他插曲作为一种隐喻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四个故事不是分开表现,而是同时展开的,互相穿插,交替进行。格里菲斯运用交叉蒙太奇这一艺术手法,在极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揭示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党同伐异的现象,从而试图阐明影片的主题思想。影片最后,镜头的切割,场景的转换,由慢而快,由徐而急,造成一股情感的激流,给观众以心灵上的撞击。

《党同伐异》讲述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母与法”讲述了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营救她的丈夫;“耶稣受难”发生在公元27年的巴勒斯坦,耶稣被门徒出卖,受尽折磨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巴托罗缪大屠杀”讲述在公元1572年的法国巴黎,天主教徒发动了对新教徒的大屠杀。一对婚期在即的新教徒青年也遭遇不幸;“巴比伦的陷落”讲述了在公元前539年的中东,巴比伦大祭司因为与王子巴尔撒尔的恩怨,竟然在波斯大军来攻之际打开城门,巴比伦古国从此灭亡。

《党同伐异》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_HmZXUCbhrNolsShCZiwaw

?pwd=e0y8 提取码:e0y8

2. 格里菲斯改变了电影的什么单位

构成单位。
先是技巧上的独创性。他最早运用了“闪回”的手法,成功地发展了特写镜头,他把摄影机移近演员,充分摄取演员的面部表情,有意识地运用交替蒙太奇手法对电影进行处理,以逐渐加快的蒙太奇节奏,表现追逐镜头中的紧张气氛,电影的蒙太奇体系就是在他的艺术生涯里发展出了最初的模样。其次,他开创了“最后一分钟的营救”的电影悬念的处理手法,对电影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在电影发展的里程中,大卫·格里菲斯,这位美国的电影大师以他非凡的才能,把电影从戏剧的奴仆地位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门类。他不仅熟练地运用电影特权,创造性地安排电影的摄影构图和蒙太奇,而且巧妙运用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淡出淡入、摇镜,并交叉使用,使电影史上出现了令今人都叹为观止的第一个高峰。

3. 戈达尔所说的“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这句话应该如何看待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是亚洲影坛为数不多的可以称之为大师级的导演,也是伊朗新浪潮电影的领导者,他在艰苦的拍摄环境下对生命进行无限的礼赞,用新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来记录生活流的情节,开放式的剧情,舒缓的镜头,即兴式的表演和非职业演员的选用,他一手把伊朗电影推向世界舞台。
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和《橄榄树下的情人》所组成的“村庄三部曲”中,阿巴斯将镜头对准了偏僻的乡村,讲述具有伊朗本土特色的故事,引导观众进行思考,赋予了影片诗一般的意境。



影片场景基本都是在车上度过,窗外风景不断变换,电影并没有交代巴迪想自杀的原因,也没有说明最终巴迪的选择,就仿佛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展现,巴迪在开车途中,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只能在别人生命中走过一段然后下车,导演将摄影机放在汽车上,镜头随着汽车而晃动、记录,使得影片真实的质朴,非职业演员的选用让影片有一种生活流的戏剧性,一方面极力靠近真实,另一方面又让观众意识到镜头的存在,融合了戏剧与虚构,就好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一样,通过对生活中某个情节的加工再创造,让影片既有真实的能触动人心的地方,又并不艰涩枯燥,在这样的影片中,每个人都能抛下浮躁,认真思索,并在最终被触动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纵观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精致的编排,但是影片所传达的感情却能让每一个观影人深深感受到,他用自己对于祖国、对于生命、对于电影的热爱赋予影片深切的人文关怀,而这正是拨开一切技巧影片最本质应该传达的内容,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往往是最美的,这种美,能够跨越一切,不是吗?

4. 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贡献

生平:在电影发展的里程中,大卫·格里菲斯,这位美国的电影大师以他非凡的才能,把电影从戏剧的奴仆地位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门类。他不仅熟练地运用电影特权,创造性地安排电影的摄影构图和蒙太奇,而且巧妙运用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淡出淡入、摇镜,并交叉使用,使电影史上出现了令今人都叹为观止的第一个高峰.大卫·格里菲斯(1875 1948)出生于肯塔基州的拉格朗基,父亲是个医生,参加过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个破产的南军上校。他在格里菲斯十岁时就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格里菲斯那当小学教员的姐姐身上,日子过得很艰难。格里菲斯早早地就步入社会,当过书店店记、《信使报》记者、消防队员、冶金工人、电梯工人、高尔夫球场的捡球员、默菲特剧团的演员等。从这多而杂的行当看,格里菲斯曾为了糊口,简直是碰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不过,不论生活怎么艰难,他都没放弃对文学的爱好,他阅读布朗宁、杰克·伦敦、莫泊桑、托尔斯泰、狄更斯和惠特曼的作品,并且自己还写过诗歌、小说和剧本。这种生活使他广泛接触了下层社会,了解人民的艰辛。这对于他日后驰骋影坛却不是没有益处的。1907年夏天,在纽约失业的格里菲斯,好不容易在爱迪生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里找到一个当配角演员的工作,每星期的报酬仅15美元。他不仅勤恳、而且有才华,连续写了几个剧本。1908年,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导演麦克·寇琼退休,格里菲斯接替其工作,导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影片叙述一个小女孩被吉普赛人拐走,被装在大酒桶里,放在活动木屋的平台上。马拉着木屋奔跑时,酒桶滚下平台,顺着斜坡,一直滚到河里。渔夫捞起木桶,小女孩也获救了。这故事既惊险,又有趣,放映后获得成功。格里菲斯便从他阅读过的莫泊桑、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中找题材拍摄影片,平均每星期拍两部。从1908年到1912年,共摄制了四百多部。这些影片既继承卢米埃尔等人的纪实风格,也吸取了梅里爱戏剧电影的因素,甚至还受意大利历史电影的影响,拍了几部史诗性的影片。他将各个流派和许多前辈导演们那点滴的分散的创造吸收过来,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许多独创的东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表现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特色表现在内容上便是对下层人民的苦难的同情。如《埃德加·爱伦·坡》描写的是个下层知识分子的悲惨故事。爱伦·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出生于波士顿,父母是流浪艺人,自幼成为孤儿,美国南北战争中以南方失败告终,爱伦·坡的作品中总浸 着南部没落的情绪,热衷表现颓废和死亡的情景。格里菲斯也是美国南部人,幼年生活与爱伦、坡相似,也许这也是他将诗人搬上银幕的原因。影片描绘诗人在充满可怕阴影的房间里照料快死的妻子,打开窗户时,一只乌鸦突然飞进来,停在门旁帕拉斯的胸像上。诗人生活穷困,卖文度日。他写了《乌鸦》一诗,匆忙拿去卖钱,以救助妻子,当他拿了卖稿的十元钱回来时,才发现妻子已死去了。格里菲斯用象征方法,集中表现爱伦·坡的生活困境,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表现了对贫穷知识分子的深深同情。这些特点表现在技巧上便是独创性。他在《陶丽历险记》里首先运用了“闪回”的手法;他成功地发展了特写镜头,在根据杰克·伦敦的《没有灵魂》改编的《黄金梦》中,他把摄影机移近演员,充分摄取演员的面部表情;他在特技摄影上也有独到的创造,因此于1922年他还获得此项专利;他在《隆台尔的报务员》里,运用交替蒙太奇,以逐渐加快的蒙太奇节奏,表现追逐镜头中的紧张气氛,他在《人类的创造》中,又巧妙地运用远景镜头。正如《苏联世界电影网络全书》里说的:“格里菲斯的艺术活动的进步和革新的意义在于,他把导演看作是作品的统一形象的创造者。几乎在每一部影片中他都尝试解决一个形式或者美学问题。”从而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电影的蒙太奇体系就是在他的艺术生涯里发展出了最初的模样。然而,真正奠定格里菲斯在世界电影史上崇高地位的是他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而这两部影片的拍摄又使格里菲斯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一个国家的诞生》拍摄于1915年。格里菲斯根据牧师汤马斯·狄克逊那部赞扬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的小说《同族人》改编而成的影片。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围绕南北两个家族以展开情节。这两个家族本是世交,子女间还发生恋情,在战争中因政见不同而变成仇敌,各自参加南北不同的军队,刀枪相见,在三K党的帮助下,双方停止内战,两家重归于好,有情人也终成眷属。影片在两个家族中,又以卡梅隆一家的遭遇为重点,展开三条线索:黑人的暴行引起大火焚烧大西洋城;卡梅隆一家焦急地注视外界的内战;“小上校”搏击在战场上。三条线交织进行以形成影片的总体结构、格里菲斯调动强大的阵容,花费10万美元,仅用九个星期就摄制完成了。全片共分为12本,1500个镜头,可放映3小时。在当时是算巨片了。《党同伐异》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小故事组成。古代的《巴比伦的陷落》,描写巴比伦亲王贝尔沙撒的奢靡生活及波斯王居鲁士攻打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其中穿插了一个少女与亲王热恋的情节。近代为《基督受难》,描写耶稣与伪善的法利赛人的冲突,因犹太人出卖被钉上十字架。现代为《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描写法王查理九世在位的1571年,一个女教徒随未婚夫一家到巴黎后,在巴戴莱姆屠杀日中,一家人遇害的故事。当代的《毋与法》,描写1912年一个罢工工人被控谋杀的冤案。为什么要将时间跨度极大的事情拍成一部影片呢?格里菲斯解释说:四个故事犹如四条河流,本来分开,慢慢前进,后来越来越奔腾,交叉在一起,汇成党同伐异的激流。他的意思是说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总是反对和镇压那对立的阶级,即党同伐异。这就是善与恶的对立,这种对立是永远不变的。他从历史上的巴比伦时代说起,指出宗教的、政治的、法律的各种不肯容忍的行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他在影片末尾安排全体牺牲者起立去祈求和平。颇有寓意,是在告诫人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宽容、博爱,不要互相残杀,制造仇恨,表现的是个道德的主题。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格里菲斯以“党同伐异”加以概括,显然是不准确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也不能深责格里菲斯。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艺术技巧。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里丰富和发展了平行蒙太奇、巧妙地运用隐喻、第一次把时空相距很远的事件组织在一部影片里,彻底打破了戏剧的三一律,使电影发展成独立的艺术,这些都是了不起的伟大创造。因此,《党同伐异》就成为电影史上经典作品。1919年,他与卓别林、范朋克、壁克馥组织建联美影片公司,尽管也拍出了《被摧残的花朵》等优秀影片,但气魄已大不如前了,20年代后期,他的影响逐渐衰退。1931年他拍了他最后一部影片。1935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他颁发特别奖。他逐渐被人遗忘。1948年,他孤零零地死在好莱坞的一家旅馆里。一代巨星陨落了。

作 品 年 表

导 演

1 Abraham Lincoln 林肯传 【1930】
林肯传(台)/林肯传(港)

2 Sally of the Sawst 被遗弃的莎丽(暂译) 【1925】 3

America 美国 【1924】
美国(台)/美国(港)

4 Orphans of the Storm 奥凡斯风暴 【1921】
奥凡斯风暴(其他)

5 Dream Street 梦幻街 【1921】
梦幻街(台)/梦幻街(港)

6 Way Down East 赖婚 【1920】
赖婚(台)/往事如烟(港)/新英格兰之路(其他)

7 Broken Blossoms 凋谢的花朵 【1919】
凋谢的花朵(其他)

8 He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核心 【1918】
世界的核心(台)/铁血鸳鸯(港)

9 Intolerance 党同伐异 【1916】
党同伐异(台)/忍无可忍(港)

10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一个国家的诞生(台)/一个国家的诞生(港)

11 Home, Sweet Home 落花,甜蜜的家 【1914】
落花,甜蜜的家(台)

12 The Adventures of Dollie 桃丽历险记 【1908】
桃丽历险记(台)

制 片

1 Abraham Lincoln 林肯传 【1930】
林肯传(台)/林肯传(港)

2 Sally of the Sawst 被遗弃的莎丽(暂译) 【1925】

3 America 美国 【1924】
美国(台)/美国(港)

4 Orphans of the Storm 奥凡斯风暴 【1921】
奥凡斯风暴(其他)

5 Dream Street 梦幻街 【1921】
梦幻街(台)/梦幻街(港)

6 Way Down East 赖婚 【1920】
赖婚(台)/往事如烟(港)/新英格兰之路(其他)

7 Broken Blossoms 凋谢的花朵 【1919】
凋谢的花朵(其他)

8 He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核心 【1918】
世界的核心(台)/铁血鸳鸯(港)

9 Intolerance 党同伐异 【1916】
党同伐异(台)/忍无可忍(港)

10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一个国家的诞生(台)/一个国家的诞生(港)

编 剧

1 Orphans of the Storm 奥凡斯风暴 【1921】
奥凡斯风暴(其他)

2 Dream Street 梦幻街 【1921】
梦幻街(台)/梦幻街(港)

3 Way Down East 赖婚 【1920】
赖婚(台)/往事如烟(港)/新英格兰之路(其他)

4 Broken Blossoms 凋谢的花朵 【1919】
凋谢的花朵(其他)

5 He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核心 【1918】
世界的核心(台)/铁血鸳鸯(港)

6 Intolerance 党同伐异 【1916】
党同伐异(台)/忍无可忍(港)

7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一个国家的诞生(台)/一个国家的诞生(港)

8 Home, Sweet Home 落花,甜蜜的家 【1914】
落花,甜蜜的家(台)

演 出

1 He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核心 【1918】
世界的核心(台)/铁血鸳鸯(港)

2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一个国家的诞生(台)/一个国家的诞生(港)

3 Rescued from an Eagle's Nest 虎口余生 【1908】
虎口余生(台)/虎口余生(港)

音 乐

1 Broken Blossoms 凋谢的花朵 【1919】
凋谢的花朵(其他)

2 Intolerance 党同伐异 【1916】
党同伐异(台)/忍无可忍(港)

3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一个国家的诞生(台)/一个国家的诞生(港)

剪 辑

1 Intolerance 党同伐异 【1916】
党同伐异(台)/忍无可忍(港)

2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一个国家的诞生(台)/一个国家的诞生(港)

5. 电影之父指的是谁

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法语: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1841年8月28日-1890年9月16日),使用单镜头相机拍摄电影的发明人,被称为“电影之父”。

电影史学家将他视为真正的早期电影之父。他用单镜头摄影机在纸质胶片上拍摄了最早的运动影像。他是法国人,也在英国和美国工作。

1888年10月,他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 《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

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

美国及欧洲的早期电影史是以摄影机专利权之争为标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发明——一种单镜头摄影机(即MkI)在美国却被拒绝授予专利,因为已有同类产品持有专利。不过,几年后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申请同类产品专利时却没有被拒绝。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

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Hunslet)的惠特利(Whitley,他妻子娘家的姓)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但他们没有在更广的范围里传播这一电影。

接下来的几年,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纽约去,并进一步进行研究,他取得法国-美国双重国籍。1890年9月,他计划到纽约的聚美大楼(Jumel Mansion)举办公开展览,然而他本人却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对摄影机的诞生所作的贡献常被人忽视。

专利和相机

1888 年 1 月 10 日,Le Prince 获得了一项关于 16 镜头设备的美国专利,他声称该设备既可以用作电影摄影机(他称之为“接收器或摄影机”),也可以用作投影仪(他称之为“传送器”)或立体视镜“)。

同一天,他在英国为同样的设备申请了一项几乎相同的临时专利,提出“一个最好是 3、4、8、9、16 或更多镜片的系统”。

在提交最终版本前不久,他添加了一个描述单镜头系统的句子,但这既没有完全解释也没有说明,与多镜头系统的几页描述不同,表示单镜头相机在法律上不受专利保护。

该附录于 1888 年 10 月 10 日提交,10 月14 日,勒普林斯使用他的单镜头相机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在 1889 年至 1890 年期间,他与机械师 James Longley 一起制作了带有一、二、三和十六个镜头的各种“投递器”(投影仪)。

6. 大卫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贡献

大卫格里菲斯被认为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这两部影片是美国电影早期的两个无法逾越的高峰,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其他电影。它们展示了电影技术上的最佳手法,为电影开始争取作为艺术的地位,并且他断然指出:电影是美国社会最强大的社会力量之一。

7. 为什么说格里菲斯是电影史第一位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格里菲斯的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有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他是首次使用蒙太奇语言的,将电影的基本构成由场景变为镜头,通过一组组的镜头组接,达到渲染情绪,突出主题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他将电影与戏剧分开,使电影成为独立的艺术。

8. 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的是 称为现代电影之父的是格里菲斯

1、格里菲斯因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过重大改革而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2、大卫·格里菲斯(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1948年7月23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美国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艺术指导,被称为“美国电影之父”。

3、他推进了电影的演出技术,他也是第一个用特写镜头的导演。是电影历史中的杰出革新者,被认为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他最辉煌的日子是二十年代的默片时期。 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

9. 1、 格里菲斯为什么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

他和摄影师Billy Bitzer一起,共同研究和发展出了一整套电影叙事的基本语法,为后来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格里菲斯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Griffith's last minute rescure)的平行剪辑手法.格里菲斯后来对这种剪辑手法运用的越来越纯熟,到1912年,据The Moving Piture World杂志做的统计,在格里菲斯的影片The Sands of Dee里竟然有多达68个镜头,而同时期其它单本影片的镜头数一般只有它的一半甚至更少(一般一部单本电影的长度是10到16分钟),比如同时期在美国大热的意大利影片《Queen Elizabeth》,53分钟却只有23个镜头,可见格里菲斯的叙事技巧已经远远超越了同时代全世界的电影人。

格里菲斯也在景别上大胆前进。当时的影片,还习惯于演员顶天立地撑满整个银幕,而观众已经开始发现格里菲斯的影片里演员的脚常常在画面之外了.。格里菲斯在影片中开始实验不同的景别,到1910年的《Unchanging Sea》,格里菲斯将大全景加入到自己的镜头语言里,经典电影叙事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镜头语言已经都被格里菲斯找到。格里菲斯在景别上的进一步贡献是在同一场景中根据剧情使用不同的景别和机位。这一做法彻底打破了舞台化的时空观念,将一个场景空间拆分开来,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细节,是电影叙事的一个重大突破。

此外格里菲斯也对布光的可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早在1908年的影片《The Drunkard's Reformation》里,Griffith就大胆采用了火光作为光源。在1909年的影片《Pippa Passes》里,格里菲斯模拟了日光在一天中的变化.
格里菲斯和Bitzer还有很多其它的贡献。比如淡入淡出,圈入圈出,"iris shot"。Bitzer对于圈出的手法非常自豪,因为通过圈出将画面中心集中在一小块焦点区域来引导画面切换,既没有过于唐突的跳跃,也不会让心急的观众发出嘘声。

除了演员,大量电影工业的有生力量也从格里菲斯的团队里最终走进电影圈.

总结:他在广告里列举了对电影艺术的创新:近景和特写画面,大全景,狄更斯式平行剪辑,悬念保持,圈出,自然的表演。虽然这些手法很难说是格里菲斯首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语言在格里菲斯手里得到了相当系统化的使用,奠定了经典电影叙事的基本语法,他的影片在电影界得到了广泛的赞许,成为普遍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影响深远,这些都令格里菲斯无愧于电影之父的地位。

10. 鲍特和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功劳在于什么

鲍特和格里菲斯:自觉使用蒙太奇。

从电影艺术自觉的角度来看,鲍特发掘了镜头内部的多义性,格里菲斯基本定义了电影剪辑的功能,他们可能不是所谓“最早”或“第一”,但是对影史有里程碑贡献的开山者。

1903年,鲍特以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拍摄出他最著名的影片《火车大劫案》,进一步发展了他在《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一片中对于电影叙事风格和结构观念的尝试,从而确立了他在美国电影,以及世界电影中的重要地位。

针对蒙太奇,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辩论,其中不乏特别有意思的观点。包括爱森斯坦晚期都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颠覆和更新,总之,蒙太奇永远是电影的特殊语法,至今仍在蓬勃发展之中。电影艺术因其存在,也变得更有生命力。

格里菲斯:

他推进了电影的演出技术,他最早地意识到特写镜头的特征是必不可少的电影化的叙事语言。是电影历史中的杰出革新者,被认为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他最辉煌的日子是二十年代的默片时期。

格里菲斯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Griffith's last minute rescue)的平行剪辑手法。

他在影片The Fatal Hour(1908)里第一次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在高潮段落营造紧张感(当时的业内报纸称此技术为alternate scenes,也叫switch-back或者cut-back)。此后格里菲斯很快将平行剪辑的技巧发展到普通的叙事,而不仅仅是最后高潮的段落。

阅读全文

与电影史上怎么评价格里菲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好看的韩剧爱情电影吗 浏览:697
电影隔绝玛丽琳怎么死的 浏览:933
港台三级最好看电影 浏览:207
好看的女女电影推荐 浏览:555
哪些电影是短篇小说改编的 浏览:832
关于飞机的电影有什么 浏览:650
免费剧情片电影孕妇 浏览:614
电影里的血是怎么演出来的 浏览:247
贾玲都好看客串电影 浏览:79
电视订购的电影怎么看 浏览:192
猫眼电影撤档兑换券怎么办 浏览:62
电影什么名单 浏览:270
aa免费高清电影 浏览:39
殷秀梅电影免费看 浏览:399
picog2如何看下载电影 浏览:336
车载电影是什么 浏览:567
贾马尔什么电影 浏览:304
电影金刚川多少票房回本 浏览:217
电影通用兑换券怎么用 浏览:336
电影院开一个多少钱一个 浏览: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