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每年引进的 34 部美国影片,是怎么筛选出来的
送审进口电影原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1.原拷贝;
2.审查申请书,内容包括:
(1)电影片名称、语种、片种;
(2)出品厂家名称、国别或地区;
(3)编剧、导演、主要演员、摄影等主创人员名单;
(4)电影片内容简介;
(5)送审单位初审意见。
送审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
1.译制拷贝;
2.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的对电影片的修改实施方案。
审查程序:
(一)电影片技术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审查。
(二)电影制片单位应当在电影片摄制完成后,报请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在办理电影片暂时进口手续后,报请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送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审查费。 (三)国产电影片(包括合拍片)的审查分为混录双片审查和标准拷贝审查。进口电影片的审查分为原拷贝审查和译制拷贝审查。
(四)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送审的混录双片或原拷贝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通知送审单位。
(五)凡电影审查委员会提出修改的影片,送审单位应按要求提出修改实施方案,送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后修改。
(六)国产电影标准拷贝和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制作完成后,应当报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
(七)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标准拷贝或译制拷贝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应当签发审查通过令;经审查仍须修改的,由送审单位修改后依照本规定重新送审;审查不予通过的,应当将不予通过的理由书面通知送审单位。
不服怎么办:
电影制片单位和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对电影片审查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审查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电影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
电影复审委员会应当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和电影审查委员会。
复审合格的,应当核发该电影片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目前只有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有进口片的引进权。
但仍有不少民营电影公司也可以买断版权通过中影和华夏来发行。
一般民营电影公司在选好片子、跟海外制片方签订合同后,送报到中影集团,然后拿到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进行初审,随后由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报给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通过后向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发放准予进口通知书,再等公映许可证下来之后,就可以放映了。
对于限定数量引进片的选择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曾说,一年进口分账大片的配额是固定了的,而其他的海外影片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至于审查方面,周宝林说,进口片的审查标准与国产片一样,符合中国国情的在发放放映许可证后就可以在影院跟观众见面。
1.DMG公司成功引进了《暮光之城:破晓(上)》、《生化危机4》、《神秘代码》等好莱坞大片。3000万美元成本的分账片《环形使者》在国庆档收获1.3亿人民币票房,在全球获得1.67亿美金票房。似乎今年要上映的钢铁侠也是这个公司引进的。
2.乐视影业与好莱坞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的《敢死队2》(批片)拿下3.5亿票房。
3.《大海啸之鲨口逃生》就是光线影业推出的,但属于合拍片等同国产。同时《泰囧》也是光线影业出品的。
作者:Kalon
来源:知乎
————————
分账大片只能中影进出口送,华夏无权利。批片华夏可以送审,过审后也需要先跟中影进出口签引进合同 补充一下,分账片是指海外出品方比如美国六大,韩国希杰直接与中影进出口签订引进协议,直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票房分成。批片是由民营公司买断或保底分账形式获得版权后交由中影或华夏报审,过审后中影进出口会先支付2万美金保底金,然后再按照实际票房分成。购买版权的民营公司只能叫做协助发行。合拍需要一定条件,比如出资比例,中国演员的戏份比例以及中国元素等等。敢死队2、环形使者、云图、钢铁侠3要是让我审我也不给合拍身份。
作者:夏舞光影
来源:知乎
——————————
说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Ⅱ 分账片的介绍
分账片即电影版权所有者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发行,并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制片方、发行机构和放映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目前好莱坞片方能够在中国内地拿到的票房分成是总票房的25%。1994年开始,中国内地每年引进10部海外分账大片,加入WTO之后增加到20部。2012年之后再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4部特种分账片,所谓“特种”,即针对3D和IMAX电影的引进。特种分账片和普通分账片的最明显区别,就在于这部影片是否引进了2D版本。
Ⅲ 电影的票房都是如何分红的呢
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影投资中来,大家都比较关心电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红的?像《战狼2》的票房是56亿,投资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亿呢?并不是的,具体如何分账如下:
总票房划分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投资顺利!!
Ⅳ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Ⅳ 片方分账什么意思
导演 演员 有自己的片酬 也有可能有分红 院线制片方的的比列是45:55
Ⅵ 现在中国电影的票房到底怎么分成 中国大制作电影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1994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虽然进口影片的数量有限,但在进口速度上绝不落后。据介绍,无论哪一国家生产的最新影片,我们的购片人员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选定后立刻以快件送回国内。据说,中影公司负责海外选片的6个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后从中精选100多部送审,最后确定进口10部分帐大片。
由于进口大片的巨额利润,国内一直有打破大片垄断的呼声。对此,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影独家拥有进口外国影片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体现国家利益的,这方面不会有松动的余地。
中国大片成本:
一,大制作。处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谓“国产大片”,投资亿元以上。如《神话》《七剑》《情癫大圣》《夜宴》均投资超过一亿,而《无极》、《满城尽待黄金甲》更是号称投资3亿以上。这些影片在特征上与贾斯廷•怀亚特提出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大制作。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少,但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接近一半的份额。而它们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
二,中制作。中等制作的影片投资大约在1000万~5000万之间,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制作。小制作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制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万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标为100~1000万,数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层次的影片制作成本则在150万~3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票房产出微薄,有的影片进入院线短暂排档完全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的艺术片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种形势之下,探讨低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占总产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电影,以及背后的那些创作者。
Ⅶ 进口分账电影的票房分账比例是怎样的呢包括制片、发行、院线、影院。谢谢
大概是这样的 具体不清楚
好莱坞制片方 能拿到票房的百分之25
院线和影院能拿到百分之57左右吧
剩下的百分之18是发行方的 也就是中影和华夏的 因为在中国只有他们能发行好莱坞分账片
院线和影院的分成不清楚 应该是影院占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