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胶片冲底药水配方
最近发现许多人购买了电影彩色胶片的盘片,电影胶片和普通摄影胶片相比多了一层防静电润滑层,因此无法使用普通的C41工艺冲洗,于是手工采用ECN-2工艺冲洗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我手中也有一卷前几年购买的电影胶片,型号是KODAK 5248,灯光型彩色负片,没有查到生产日期,但是通过查询柯达公司的网页得知,此胶片至少停产10年以上,卖家告诉我一直胶片冷藏保存,于是我动了拍摄冲洗的念头,毕竟如果可用的话,400英尺胶片可以缠绕近75个胶卷,价格相当便宜。
少数派报告——电影彩色胶片手工冲洗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在只有冲洗黑白胶卷的条件和经验下,手工冲洗彩色胶卷的可行性。
2、验证过期10年以上的KODAK 5248电影胶卷的可用性。
二、实验前准备
1、胶卷准备 截取近一米长的KODAK 5248电影胶片,装入废弃暗盒里备用。拍摄时镜头前安装一片国产雷登85A滤色镜用来降低色温(5500K-3400K,如果是雷登85B则可降到3200K最佳),胶卷感光度根据KODAK官方建议,设定为ISO64,使用普通135相机机内测光,拍摄一组照片。
2、冲洗准备A、配置药液
ECN-2工艺所用药液的具体配方如下:
(1)前浴pb-2 R水(27~38C) 800ml 硼砂 20.0g无水亚硫酸纳 100g氢氧化钠 1g 1.5g加水到 1LPH 9.25+0.10 9.35+0.10比重 1.09+0.004
(2)彩显sd49水(21~38C) 850ml软水剂(抗钙剂) 2.0ml 2.7ml 无水亚硫酸纳 2.0g 2.5g防灰雾剂 0.22g 0.3g无水溴化钠 1.2g 0.8g无水碳酸钠 25.6g 25g碳酸氢钠 2.7g 0.6g彩显剂CD-3 4.0g 5.5g 加水到 1LPH(27C) 10.20+0.05 10.27+0.05比重(27C) 1.029+0.003 1.028+0.003
(3)停显sb14水(21~38C) 900ml硫酸(7N) 50ml加水到 1LPH(27C) 0.9
(4)漂白sb29水(32~43C) 900ml赤血盐 40.0g 55.0g无水溴化钠 25.0g 35.0g加水到 1LPH(27C) 6.5+0.5 8.0+0.3比重(27C) 1.037+0.003 1.052+0.003
(5)定影F34水(20~38C) 700ml软水剂(柯达4号抗钙剂) 2.0ml 2.8ml硫带硫酸铵58% 185ml 200ml无水亚硫酸氢钠 8.4g 4.0g无水亚硫酸钠 10.0g 22gpH(27C) 6.5+0.2 比重 1.068+0.003 1.103+0.003
(6)稳定SR-15水 1.0L柯达稳定液补加剂 0.14 0.1737.5%甲醛液 1.5ml 2.2ml
在这张配方中,许多药品都不知道是什么成分,例如柯达4号抗钙剂、防灰剂等,因此我根据冲洗黑白胶卷时地经验,配置了药液。我使用了小区内的活净水机生产的水作为药液用水,虽未达到纯净水的标准,但相比自来水,水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因此我省略了抗钙剂。在前浴配方中,我选择了pb2配方,而非表格中的pb-2 R,这样可以省略氢氧化钠,但药液的PH值有所降低;彩显液中的防灰剂我采用了苯骈三氮唑,用量不变;抑制液我使用了冰醋酸兑水,由于醋酸是弱酸,因此PH值只有3左右,远不能达到硫酸配方的0.9;漂白液中的溴化钠我用溴化钾代替,根据分子量,大约用量在6:7之间;定影液我直接使用F5酸性坚膜定影液;最后稳定液则作放弃,原因是甲醛为挥发性有毒溶剂,对人体影响比较大。
3、器材准备
除了冲洗黑白胶卷时使用的AP冲片罐、量杯和水浴用的大塑料桶外,为了准确药液的温度,我增加了一根精度为0.1摄氏度的温度计,并用一台小型鱼缸潜水泵+空调滴水管来加速水浴时水流的速度。最后,我还找了一付乳胶手套,毕竟药水都带有一定的毒性。
二、冲洗过程(下文温度单位一律为摄氏度)
1、将5升左右48度的自来水倒入塑料桶,将装有药液的罐子浸泡其中预热。
2、把彩显液加热至48度,然后等待其自然冷区。
3、前浴液温度达到38度时,将药液倒入冲洗罐,历时15秒倒出。
4、将冷却至41.1度的显影液倒入冲洗罐,3分钟后倒出。
5、加入抑制剂,温度38度,时间为一分钟(工艺要求为30秒,硫酸溶液)。
6、使用潜水泵和桶内的水(温度45度),进行水洗1分钟。
7、加入漂白液,温度38度,3分钟后倒出。
8、重复步骤6,时间增至3分钟。
9、加入定影液,38度,耗时4分钟倒出(工艺要求为2分钟,硫代硫酸铵溶液)。
10、换自来水水洗,5分钟。
11、晾干。
三、实验结果
1、底片的黑色防静电润滑背层并未消失,但附着度减低,用手指可以搓去,怀疑前浴除了问题,后查询资料发现正式工艺中需要用喷射高速水流来去除背层。我没有相关设备,所以用了一个土办法,使用75%医用酒精浸泡的棉球轻轻擦去背层,效果很好。
2、底片上有小点污染,怀疑是定影不足所致。
3、底片密度正常,进入扫描仪后,发现颜色偏黄、灰雾度比较大,但通过软件可以调整,所以雷登85A滤色镜可以免去。
4、胶卷边齿部分有漏光现象,怀疑是暗盒重复多次使用造成的。
四、结论
只有冲洗黑白胶卷的条件和经验下,手工冲洗彩色胶卷是可行的,但要更严格时间和温度的要求。同时KODAK 5248电影胶卷基本还能够感光感色,经过软件处理后基本可看,但画面质量下降严重,作为LOMO摄影用比较合适。
Ⅱ 如何分辨电影是数字拍摄还是胶片拍摄
1、亮度不一
数字拍摄:数字摄影机的亮度阈值比较低。
胶片拍摄:胶片的感光阈值高。
2、颗粒不一
数字拍摄:数字拍摄几乎没什么颗粒。
胶片拍摄:胶片电影是一定有颗粒的。
数字拍摄:
3、饱和度不一
数字拍摄: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较高。
胶片拍摄:胶片电影色彩饱和度较淡。
4、特点不一
数字拍摄:数字拍摄色彩冷色调。
胶片拍摄:胶片电影丰富细腻的色彩。
5、效果不一
数字拍摄:数字拍摄效果单调一些。
胶片拍摄:胶片电影效果饱和、柔和细腻。
Ⅲ 普通胶卷和电影卷的区别
电影卷与常用卷的不同
A. 分装方式不同
▲ 柯达5222电影卷盘片
我们常用的135、120胶卷一般按卷售卖,而电影胶卷则是按尺论价的,市面上能买到的电影卷大部分经由店家自行将盘片进行分装,再按每卷36张装入暗盒内,方便拍摄者使用。
B. 构成不同
相比普通彩负卷,电影卷多了一层炭黑层,炭黑层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
C. 冲洗工艺不同
▲柯达D-76显影粉
普通的彩色负片一般采用C-41工艺、黑白负片一般采用D-76工艺、彩色反转片一般采用E-6工艺。
而电影卷的彩色负片则采用ECN-2工艺冲洗,使用C-41冲洗时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骤,否则会污染显影液。黑白、反转电影卷则可按常用卷的冲洗工艺。
#不同胶卷之间的特性,受所用器材、前期拍摄环境(色温/光源/曝光等)、中期冲洗工艺、后期扫描输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亲自摸索调试方能了解一二,在此不做累述。
Ⅳ 燃气灶具的正常使用寿命一般为几年
1、一般来说,燃气灶的使用年限能够达到8年,如果是液化气,能够达到这么长时间。如果使用的是煤气燃气灶,一般来说使用寿命会比较短,只有6年。而液化气的使用寿命会稍微长一些,能够达到10年。
2、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下,燃气灶的软管基本上一到两年就要进行检测、更换,防止出现漏气的问题。但是如果平时注意保养和清洁,使用年限相对来说也会得到延长。
Ⅳ 电影胶片分装卷和一般摄影胶卷的出片效果相比,有无特殊之处
电影胶片的冲洗工艺和普通胶卷的冲洗工艺太一样。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这些胶片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能感光的卤化银明胶乳剂层和支持它的片基层两大部分组成。
分类
1、彩色摄影方法
摄影史中出现的彩色摄影方法多达数百种,但从原理上讲不外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种颜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类是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而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称为减色法。
2、减色法彩色胶片
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1927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染印法,发明人为H.T.卡尔马斯博士。
Ⅵ 彩色胶卷冲洗步骤
所有感光胶片的冲洗流程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第一步显影,把胶卷放入显影液中,不断搅拌使其感光乳剂面能更好地接触到显影液,并排空气泡。第二步停显,可以用停显液,也可以用纯净水,第三步定影,用定影液定影。第四步用纯净水清洗并晾干。
当然不同的胶卷有不同的工艺,主要区别在药液成分、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搅拌强度等方面。如普通彩色负片采用C41工艺,反转片采用E2工艺,黑白卷则多采用D76工艺。电影胶片则需要ECN2工艺。
另,电影胶片的冲洗过程还多一步洗炭黑。由于电影摄影机运转速度快(每秒最少24帧画面),胶片高速运行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火花,为了消除静电,电影胶片后背都有一层炭黑作为保护,当然冲洗时一定会先把他洗掉。
Ⅶ 为什么电影胶卷发展的现在还不能消除荧幕上的瑕疵
胶片磨损就会有黑点了
只有通过数码修复
也就是像PHTOTSHOP那样进行图片修复的工作才能消除
现在很多的老电影修复版DVD就是这么修复的
用残破的胶片修复一新
但是成本高昂
Ⅷ 现在35mm电影胶片多少钱一卷,一卷能拍多长的电影(请问电影胶片和照相机胶卷有什么区别)
一般是122米和305米两种, 122米的,像Kodak Vision3 250D 之类的,见过 1100元--1500元一盘的。
35mm底片1分钟需要27米多的的底片,一盘大约是4.4分钟。
电影胶片 多数是负片 极少数是正片, 一般为了应付高速的过片,背面涂有炭黑层用于防止静电。
所以冲洗的时候不用传统C41工艺,而是用ECN-2工艺,基本就是多了一步除炭黑层,使用小喷头,喷高压水流洗掉炭黑层。
通常电影胶片为了适应各种场景,拥有远超一般底片和数码相机的宽容度,比如柯达的 Vision3 250D,有-6到+8的15档宽容度(要算上0EV所以是15不是14)。而一般以宽容度著称的顶级民用黑白底片 也就是-3到+4的8档宽容度.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柯达有5222(Double-X)黑白电影胶片,是无炭黑层的。 柯达100D 电影胶片 ,也没有炭黑层,冲洗使用E-6 ,就跟普通反转片一样,只是宽容度稍高些而已。
Ⅸ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有什么区别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的区别:
冲洗工艺不同:电影卷冲洗工艺比c41复杂,c41胶卷一般采用C-41工艺,而电影卷的彩色负片则采用ECN-2工艺冲洗,使用C-41冲洗时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骤,否则会污染显影液。黑白、反转电影卷则可按常用卷的冲洗工艺。
颜色还原度不同:如果是颜色还原度,大多数C41冲洗的彩色负片是强于电影胶片的,而且C41工艺无需除碳,相对简单,但是电影胶片的宽容度强于彩色负片,可以呈现更多的细节。
相比c41胶卷,电影卷多了一层炭黑层,炭黑层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
电影胶卷按色彩还原分,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线片等等。其中黑白片按其感色范围分可分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等,全色片是对所有颜色都感光(现在21世纪我们用的黑白片都是这种类型)。
分色片指可感受蓝紫色光和黄、绿色光,但对红色光不可感受。色盲片指对蓝紫色光敏感,而对绿、红色光很不敏感,一般用于文件与黑白底片拷贝等。
Ⅹ 电影胶片退膜方法
赤血盐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