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影评 > 何以为家电影扎因是怎么进的监狱

何以为家电影扎因是怎么进的监狱

发布时间:2022-08-21 22:34:33

⑴ 电影《何以为家》引发哪些深思

电影《何以为家》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从而引发了许多有关于生命的深思,具体如下:

1、仅仅是给孩子生命这件事情,并不伟大:

在剧中,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对节目主持人说:关于童年,我日后能记住的只有暴力、辱骂、殴打——链子、水管、皮带打在身上的感觉。在家庭中,父母常常会将负面情绪强加给孩子,而孩子照单全收。剧中的父母认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应该感谢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和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给孩子最大的爱:

《何以为家》中,收留赞恩的单亲妈妈没有合法身份,还是拼尽全力带着孩子争取生存的机会,上班时候把他藏在厕所,趁着休息的功夫偷偷去喂奶,没钱买,就捡来别人剩下的大块生日蛋糕给孩子庆生,也欢迎赞恩加入他们的生活,最走投无路的时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线。

3、唯一能做的是,让悲剧从这里终止:

赞恩是悲剧家庭的受害者,可赞恩的父母,又何尝不是,他们饱受中东战乱,流离失所。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局里,不懂如何去爱。

在赞恩的视角里,父母是恶人,房东也是恶人。但其实他们都没想作恶,他们只是按照社会教给他们的方式生活。如果说,这个故事里全是受害者,那悲剧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追究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悲剧在赞恩这里终止。

(1)何以为家电影扎因是怎么进的监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

扎因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扎因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

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

⑵ 何以为家电影简介

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剧情介绍

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

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

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2)何以为家电影扎因是怎么进的监狱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在这里,女孩是一种商品,可以换钱;男孩是一种工具,负责养家糊口、照顾更小的小孩。 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将孩子当做摇钱树和免费劳动力。

他们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只会给他们带来苦难和折磨。 现在做什么都要考证,做父母却不需要考证。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当父母,也并不是生了孩子就自动成为妈妈。

他们只图一时的快活,让孩子跟着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一起受苦,他们根本不配做父母。 如果不能给予孩子幸福,当初就不应该把他们生下来。

他们是你的孩子,但他们更是他们自己,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和思想,不应该被虐待,更不应该被贩卖。 父母有管教孩子的义务,孩子也有权利将父母告上法庭。 赞恩什么都不要,他只要父母别再生了。

⑶ 《何以为家》原型真实事件是什么

《何以为家》原型真实事件人物是赞恩阿尔拉菲亚,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改编的,赞恩阿尔拉菲亚现实生活中是一名叙利亚难民,拍摄这部电影期间他12岁且并不识字,2016年被导演娜丁拉巴基选中主演《何以为家》,正式成为一名演员。

《何以为家》剧情概括

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

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

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⑷ 《何以为家》现实中扎因的命运改变了吗

《何以为家》的主角“赞恩”小演员本人也叫赞恩(Zain Al Rafeea)。

他是叙利亚人,为了逃避战乱,2012年随家人来到黎巴嫩,生活在在首都贝鲁特的贫民区。

后来被导演娜丁·拉巴基在街头发掘,选中他出演《何以为家》,当时12岁的赞恩从来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赞恩从此人生就改变了。

他演完电影,参加了戛纳等国际电影节、走了奥斯卡红毯……像电影片尾告诉观众的那样,赞恩一家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帮助下,在2018年8月来到挪威开始新生活。

赞恩离开黎巴嫩时,因为不舍得自己的小伙伴,赞恩哭了。但到了挪威新家后,他兴奋地和导演拉巴基视频,给她看新家的楼梯、花园,他的房间有床,而不是铺在地板上的席子。

现在,14岁的赞恩和家人住在能看到大海的房子里,赞恩和兄弟姐妹一起上学,也到森林里和驯鹿玩耍。

赞恩是无比幸运的,电影成就了他和导演。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不放弃的坚持下去,终有回报。努力了,收获不一定满满,但不努力,肯定是没收获。

祝福赞恩能努力学习,以后除了演艺界能作品多多之外,学业也能有所成就。

饰演赞恩妹妹的埃赞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埃赞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甚至一度被当地警方拘留;饰演女工拉希尔儿子的小演员科尔只有一岁,在影片拍摄完成后就被驱逐至肯尼亚。

现实中的赞恩因为出演了这部电影享誉全球,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赞恩走上了戛纳、奥斯卡等电影节的红毯,一家受到救济,经济状况改善。

后来得到了联合国难民署的资助,18年他们全家移民到了挪威,并在那里接受学校教育,虽然离开黎巴嫩让赞恩十分不舍,但是挪威全新的家也让他十分兴奋,目前14岁的他,已经和兄弟姐妹一起上学了,全家人住在了一个能看到大海的房子里,过得很幸福。

前阵子看了一部电影,《何以为家》。

豆瓣评分9.1,影片真实还原了黎巴嫩底层 社会 的现状。

在和平的国家的小孩实在是不能想象那些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同龄人的生活。

影片中的赞恩这个十二岁难民家庭的孩子,他表现出的早熟和聪明,让人感到的却是心痛。

赞恩的饰演者并不是职业演员,而是真正的叙利亚难民。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足以击垮一个人的心,不管是信心还是爱心,强烈推荐这部电影。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战乱的缩影,从我的角度看,主人翁控诉的是感受不到家庭,而他的父母也在控诉,他们没有一个安定的国家,连一个身份都没有。

影片开头,十二岁的赞恩将父母告上法庭,所控诉的是父母给予自己生命,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孩子都应该拥有温暖的家庭,但不代表每对夫妇都有资格生育子女。

影片中的赞恩,由于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情况下,还不停的生育,作为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妹妹,只能很小就承担家庭的重任。

这个成人们为了所谓的信仰和利益,制造出的混乱 社会 ,却让年幼的孩子们柔弱的身躯去承受,到底是谁的问题、谁的责任?

可是即使分清了责任,又有什么意义呢?孩子们对 社会 对人生已经满是绝望……

知道父母将妹妹以结婚为由,卖给商贩阿萨德后,赞恩极力阻拦,但是父母依然强硬把妹妹萨哈送走,无能为力的赞恩只能愤然离家出走。

赞恩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滨海小镇,在那里遇到了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黑人母子拉希尔,并相互扶持生活。

她们的生活也充满了痛苦,住在极其简陋的破房子里,工作时还带着一岁的儿子,想买一张假的身份证她拼命的找工作。

尽管生活困顿,哪怕自己陷入绝境、随时可能失去自由,拉希尔从来都没有逃避自己为人母的责任,而是在生活的夹缝中,用尽全力去爱护自己的孩子。

拉希尔试图非法获取合法身份证途中,由于钱不足以办证,卖身份证的贩子跟拉希尔说,只要把她的孩子卖了,就免费给她办证。

拉希尔作为一个母亲,深爱自己的孩子,最后宁愿自己失去自由,也不贩卖自己的孩子。

拉希尔被警察带走后,剩下赞恩与她的儿子约纳斯相依为命。

日子一天天过去,赞恩觉得难以为继,残酷的无能为力,不慎将约纳斯卖给了黑心贩子。对方承诺将自己送去瑞典,前提是赞恩提交自己的身份证明。

赞恩回到家拿证途中,意外知悉妹妹去世的消息,愤怒不已的赞恩提刀刺伤了妹妹的“丈夫”阿萨德,因此被关进少年监狱。在律师的支持下,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被贫穷和无知包围的世界让人绝望,正如影片最后满间屋子的案宗镜头一样,现实永远残酷,世界上依然有那么多不幸的难民儿童,依然有无数无力解决的问题。

电影的末尾,在监狱的赞恩拨打了电视台的直播电话,倾诉了自己的心声,感受是特别无力、无助、无可奈何。

生而为人,何以为家?生而无爱,何以为人?

赞恩在最后一个镜头中的抿嘴一笑也是因为从此有了身份。何以为家,被爱被尊重就是家。

影片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影片外那个真实的赞恩,通过这部影片,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在和平的国家的我们大多时候会抱怨生活没有给到我们更好的,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一切,因为这也许是那些动乱地区的人们最渴望,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的。

看完电影后开始思考,只是因为出生在贫困的国家,充满战争的土地,所以他们就没有生的希望,他们就该被世界抛弃吗?人类自食战争的恶果,也需要自我救赎。尽管人生皆苦,但罪在人祸的苦能不能少一点?

我想问,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命运呢?如何才能终结这样的悲惨呢?是什么造就了麻木的他们呢?怎样才能让他们看到光明并拥有光明呢?已经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怎么才能让他们感到美好和善意呢?我想知道,怎样改变这个残酷无情的世界,让人们都觉得温暖…

现在想来,和平年代的偌大的中国,有多少个家庭懂得去爱自己的子女,懂得真正的包容和教育下一代,这也是现在很多青年人生活富足但是精神防线脆弱的原因。从小缺失爱长大的孩子是不幸的,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小赞恩能遇到美好的经历,重新粉刷自己的人生。

愿所有孩子都能在春天里奔跑,肆意绽放。

《何以为家》现实中,主角的命运改变了。

《何以为家》是根据主演赞恩·阿尔·拉菲亚的真实经历改编。所以小演员虽不是专业演员,却仍然能够根据自己的亲生经历本色出演,打动亿万观众的心。

赞恩出生于2004年10月,是叙利亚难民,一家人为了活下去逃往黎巴嫩。但到达黎巴嫩,赞恩一家也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赞恩是家中长子,小小年纪就出来打工以贴补家用。 和很多其他难民一样, 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赞恩在12岁这年有幸被导演娜丁·拉巴基选中,出演《何以为家》,从而摆脱穷困的生活。他从来没有接受过演戏的训练,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流露。对待施暴者的愤怒,面对一次次打击的绝望,对新生活的渴求和对现实的无奈,都从赞恩清澈的眼睛里流淌出来。他渴望的不过一个身份证明,不过是 社会 的认可。两小时对观众来说只是电影,对赞恩来说却是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好在现实中,赞恩虽然贫困,却有一个温暖的家,父母无法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却给赞恩足够多的爱。

《何以为家》上映后,获得第91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主人公也由此获得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一家人于2018年8月移民到挪威,住进一个可以看见海的房子。赞恩也终于可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开始一个崭新的人生。

赞恩只是千千万万难民的缩影,还有很多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孩子正经历着电影中的一切。拒绝战争,拥抱和平,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据了解,《何以为家》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影片中的小男孩赞恩就是导演在黎巴嫩贫窑区选出的难民,他是本色出演,不是专业的演员,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战争带给普通人的痛苦。其实很多人都像赞恩一样,可是没有人能够解救他们。

赞恩本是叙利亚人,为了躲避战乱来到黎巴嫩,正好碰到导演在街头挖掘演员,看到赞恩后,觉得他很符合影片的扎因的形象,就带赞恩拍戏。那个时候的赞恩只有12岁,就像影片中一样,赞恩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因为导演的发掘,赞恩的人生发生了改变,他参加了很多大型活动,生活质量也好了很多,可是黎巴嫩还有很多和赞恩一样的小孩,然而他们却没有赞恩幸运。

源自网络。

⑸ 何以为家原型真实事件

电影《何以为家》的原型就是男主角赞恩,他自己出演了自己的故事,电影中的故事也是现实中赞恩经历过的,这些都是他的亲身经历,赞恩也想用自己的经历让全世界的人都引起重视,这样自己心里也好受一点。”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何以为家》的评价:

影片尽管是一个远离商业化的电影片名,但这个概念与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的作品可谓十分契合。导演的想法和影片的情节元素都极具吸引力,作品令人惊讶地成为了一个信息量爆满的剧情大片。

影片丰富的戏剧元素,都是通过12岁的扎因所遭受的磨难来说明的,这个孩子在黎巴嫩的贫民窟里挣扎求生。虽然影片的故事有点难以置信,但当扎因在法庭上试图起诉自己的父母时,观众还是被击中了,非职业演员们的表演支撑起了整部电影。

⑹ 何以为家黑人女去哪了

影片《何以为家》中,黑人女被判入狱了。

一、简介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二、剧情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

扎因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扎因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是一个善良的人。

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

⑺ 电影《何以为家》主要剧情是什么

12岁的扎因,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混凝土高层建筑中长大,他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妹妹,他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拖着比自己个子还高的轮车到处奔波,搬运沉重的货物,还要替父母照顾妹妹生活一团糟。在战争中很多家庭流离失所,别说接受教育和应有的社会保障,他们有些连食物也吃不上,只能靠着卖孩子来换取生活所需的一点点金钱。因为家里穷父母还要养很多孩子,扎因控告父母,他希望所有不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的父母都不能拥有孩子。

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在战争中很多家庭流离失所,别说接受教育和应有的社会保障,他们有些连食物也吃不上,只能靠着卖孩子来换取生活所需的一点点金钱。

⑻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家人,一定要爱护家人,不管干什么事情,一定要以家人为重,做人千万不要忘本。

⑼ 请问电影《何以为家》中小黑人小孩在现实中是什么结局

原型小男孩赞恩与家人迁往挪威,并且接受到学校的教育。

戏里戏外,赞恩都承受着他这个年纪受不该承受的痛苦,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现实生活里的赞恩,他是2004年10月4日出生在叙利亚,生下来就随家人以难民身份逃离到黎巴嫩,风餐露宿就是八年之久。

小男孩赞恩是将自己的故事,通过电影方式讲诉给大家听。何以为家里的“赞恩”,是无数个难民孩子的原型。据悉,在出演《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时,赞恩才12岁,不认识字。令人欣慰的是,在这部电影获得国际范围认可后,赞恩的现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何以为家电影扎因是怎么进的监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

扎因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

在那里,扎因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

⑽ 何以为家结局


《何以为家》结局是扎因脱离了父母的掌控,被一对好心人领养也获得了很多的帮助,在案子结束之后,扎因跟着养父母一起移居到了挪威,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了。
阅读全文

与何以为家电影扎因是怎么进的监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近三年好看的电影 浏览:994
2012世界末日微电影免费 浏览:308
把魂魄打在猪身上什么电影 浏览:460
一个电影剧本一般可以卖多少钱 浏览:56
大白鲨电影国语免费下载 浏览:889
人车群是什么电影 浏览:395
3月有哪些电影值得期待 浏览:371
王大宇是什么电影 浏览:973
舒淇三级全电影有哪些 浏览:506
u盘怎么下电影到车上 浏览:536
小情侣如何一起看电影 浏览:969
更多免费电影 浏览:819
电影点映怎么买票看 浏览:342
怎么用手机看电脑里的电影票 浏览:818
韩国中毒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738
关于好看的动漫电影 浏览:28
贾玲电影为什么不用白凯南 浏览:247
怎么去保利电影院 浏览:38
男女在澡堂激情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44
小王子电影哪部好看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