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歌电影观后感
本片再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塑造了以田汉、聂耳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奋起抗日、勇往直前的爱国形象。
电影主要塑造的是国歌的作词者——田汉,又在其中夹杂一些爱国热血儿女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他们在“9.18”事变、沪淞战役后,在上海、在东北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
而电影的主线,则是田汉的思想变化。从他遇到两位东北学生开始,深入地了解了侵略者对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后来感受到了全世界的华人对抗战的支持与贡献,又差点被日本军队绑架,从而了解到了精神对人类的鼓舞,着手开始拍抗战电影。
而在最后,当他经历了好友妹妹与东北学生的牺牲后,完成了思想最后的蜕变,终于一气呵成写下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也就是后来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⑵ 中国国歌歌词赏析
时下,随着北京两个奥运的相继闭幕,许多人在网上对国歌里的内容又开始热烈讨论。许多人认为中国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听起来总是很别扭,认为中国国力日见昌盛,国歌显得过时而守旧,建议修改歌词或更换国歌。笔者认为现行国歌万万不可更改,理由是:
一. 国歌本身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和其他国歌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国歌标志的是国家尊严,象征的是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本是田汉先生1935年创作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的主题词,由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而迅速传遍祖国大地。“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展开,其影响更远远超出了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征集选定国旗和国徽图稿的工作进展顺利,唯有国歌,虽征集到数以万计的稿件,却没有一首尽如人意的。《义勇军进行曲》以起无可争辩的巨大优势入围国歌,并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首肯和赞许。
二. 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意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国际形势依然复杂:美国一极独霸,在世界上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个方面的分歧依旧存在,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依旧根深蒂固;中国与亚洲近邻尤其是日本关系依旧复杂微妙。
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没有实现这一神圣庄严的使命,我们没有条件更改国歌。复兴则具备大汉雄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复兴则拥有大唐开元时代的“道不拾遗”“国富民强”;复兴则呈现忽必烈的铁骑纵横亚欧草原的的强国气势;复兴则真正实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天下大同”;复兴则需要台湾重返祖国的怀抱,国家真正实现了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
四。 国歌歌词气势雄伟,唱起的是一个时代的绝响。无数先烈为建立新中国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先烈我们要延续缅怀,予以尊严。法国国歌《马赛曲》自1792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工人唱着它开进巴黎,这首歌一直唱到现在也没改。《义勇军进行曲》在历史上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教育、激发年轻一代人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方面,国歌也在与时俱进。
五。纪念国歌的作曲者聂耳的最好方式是唱他的绝作,因为他是吹响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第一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后,随即便遭反动派逮捕,当时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随后,聂耳在游泳时突发心脏病而溺水身亡,《义勇军进行曲》遂成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绝唱。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度尽劫波,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五.国歌歌词的内容激发着中国人不断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强烈心愿。
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黄钟大吕式的史诗。按常规,如果表现一首普通电影插曲的产生,可能会更多地从词曲作者的个人经历中挖掘素材,提炼主题。看他们的哪些经历哪些个性有助于歌曲的创作。其成果很可能是蕴含作者独特发现的有艺术个性的传记片。但是,如果表现一个国家的“国歌”,作者的构思必然是:为国立言,为民言志。可以猜想,作者的思路是:“国歌”是神圣的,其歌词是全民族本质... 只有她能激发中国人不断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强烈心愿。
六。日本人最不喜欢我们的国歌,美国人也不喜欢,这是我们不能更改国歌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是日本说三道四,我们越不能更改,这是民族尊严和道德底线。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那些耻辱,生长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七。什么时候能统一台湾,什么时候就更改国歌。笔者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就是国家完全统一,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国歌才有重新讨论的必要。
对待国歌,我们万不可出现误读:我们不可自卑,也万不可过于乐观。中国依然是个韬光养晦的国度,积蓄力量是为了长足的进步,而进步也不能忘记卧薪尝胆,不能忘记居安思危。
读国歌,读的是中国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背诵国歌,背诵的是一首黄钟大吕式的民族铿锵崛起的诗篇。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眼睛,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去读我们的歌词,用我们的耳朵去听我们的国歌…… 2008-09-16
⑶ 当国歌响起的时候场面描写200字
朋友,每当震撼人心的《国歌》响起时,你的感觉如何?我每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是的,我们是“不愿意做奴隶”的人民。我们是“万众一心”的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屈服,而且依然接受了强敌的挑战。《国歌》不正是中华民族付出的吼声、前进的号角吗?
《国歌》不仅记录着中国人民英勇的战斗历程,今天它仍雄浑豪放,即使磅礴,使人振奋,促人向上。
同学们,不知你们是否觉察到许多老同志听到它,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号音,西湖又回到了那杀生阵阵的战场,体验到同志间同生共死的阶级友爱和民族感情,促使他们百倍努力,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们忘我工作,在有生之年,都为国家作贡献。
海外同胞听到它,就像游子听到母亲的召唤一样,感到格外侵捷,无限幸福。他们中有的不惜抛弃优越的生活环境,踏上归途,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把自己的知识和力量献给祖国四化的伟大事业。有的虽生在海外,却时时关心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建设筹备资金,广泛宣传祖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广大青少年去鞥有,在《国歌》的熏陶下,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无不更加崇敬;对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的战争的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更重要的是《国歌》唤醒我们重温历史的教训。国家贫穷落后,是要被帝国主义欺负的,是要挨打的。这就促使我们青少年认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量地彻底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迎接世界的挑战,
我们不能忘记用血换来的教训。我们的先辈在最危险的时候,用血筑成的长城。而今,我们就要像前辈那样,毅然接受挑战,毅然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大业,不自叹,不自哀,奋发图强,贡献一切。
中国是否强大?中华能否崛起?最终将取决于我们能否继承并发扬这个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团结精神、进去精神和牺牲精神。只有如此,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才能以强大的姿态迈入世界先进之列,拥有世界最有才干的人民和丰富的天然资源的中国,才会成为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我们需要这样的国家!
前进,不甘落后的人们!
前进,迎接挑战的人们!
前进,为里中华的强大!
⑷ 请概括出《国歌》这部片子的主要内容
1931年“9·18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了,正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戏剧活动的田汉结识了东北流亡学生齐白山等人,并与这些热血青年成为了朋友,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28”淞沪战争期间,田汉深感戏剧舞台不足以表现抗战,在夏衍的号召下,田汉等人毅然拿起摄影机,以电影武器,创作了一糸列爱国影片,同时他创作的爱国歌曲也不断问世。当他的朋友齐白山与义勇军伙伴相继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后,田汉在悲愤中为影片《风云儿女》写下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中国...
1931年“9·18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了,正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戏剧活动的田汉结识了东北流亡学生齐白山等人,并与这些热血青年成为了朋友,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28”淞沪战争期间,田汉深感戏剧舞台不足以表现抗战,在夏衍的号召下,田汉等人毅然拿起摄影机,以电影武器,创作了一糸列爱国影片,同时他创作的爱国歌曲也不断问世。当他的朋友齐白山与义勇军伙伴相继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后,田汉在悲愤中为影片《风云儿女》写下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这就是传唱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⑸ 关于国歌的作文
《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它的作词者是戏剧家田汉,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捕捉前,把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后来,歌词传到了它的作曲者著名音乐家聂耳手中,音乐家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了的创作热情,聂耳马上动手写谱。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房子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跟着节拍走动,他把自己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全都倾注到每个音符里,这首歌曲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
朋友,每当震撼人心的《国歌》响起时,你的感觉如何?我每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是的,我们是“不愿做奴隶”的民族;我们是“万众一心”的民族;我们是敢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民族。正因为是这样的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屈服,而且毅然接受了强敌的挑战。《国歌》不正是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前进的号角吗?当说到这里,你们是否想到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侵略的圆明园吗?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国歌》!这首震撼人心的歌!将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⑹ 国歌歌词完整是什么
《义勇军进行曲》
词:田汉
曲:聂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6)电影国歌的精彩内容怎么写扩展阅读:
《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935年,该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实际上,聂耳仅写作了简单伴奏的主旋律谱,由贺绿汀请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乐队指挥、俄国犹太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
该曲不久就成为中国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并被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翻唱,以此来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目前,各类乐队演奏此曲以及为合唱伴奏时,大多依照李焕之为此曲写作、1953年定稿的管弦乐总谱。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很流行,曾被戴安澜将军任师长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定为该师军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3716,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因国歌作词者田汉被批斗,《东方红》一度取代《义勇军进行曲》为非正式国歌。其后,《义勇军进行曲》仍以无歌词版本存在。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撤销1978年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参考资料:网络-义勇军进行曲
⑺ 电影国歌观后感
今天,我上网观看了《国歌》这部电影,看完后百感交集,没想到我们熟悉的国歌背后有如此感人的故事。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在这非常时期,19岁的聂耳结识了33岁的田汉,此后两人因爱国,关系逐渐密切。
战争是多么残酷,侵略者是多么猖狂,祖国领土任人瓜分,人民任人鱼肉!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田汉更加坚定了他要救国救民的决心:宁为救国死,不做亡国奴!于是,他尝试了很多办法来宣传抗日精神。
演话剧,准备很久的《乱中》要被换掉,田汉思量片刻,还是选择了妥协,过了几天,便自己去外面搭了个台子,演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演到了最后一刻。
之后,田汉等人又去拍电影,可噩耗一个接着一个传来,好友妹妺的死亡,曾经是他话社的两位大学生的牺牲,更加激起了田汉的愤怒与不甘,他几乎是在地上坐了一天一夜。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文学剧本——《凤凰的再生》。在他刚完成故事梗概和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⑻ 国歌的内容简介
《国歌》以我国国歌的创作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等民族精英知识分子并肩战斗,共同完成《国歌》创作的惊险历程。《国歌》塑造的不是革命军人,而是一群在战场上手无寸铁的文艺精英,描写的是年轻的艺术家们的另一种青春绝响。
本书再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塑造了以田汉、聂耳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奋起抗日、勇往直前的爱国形象,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诞生的来龙去脉。
⑼ 国歌歌词内容怎么写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填词:田汉
谱曲:聂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
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9)电影国歌的精彩内容怎么写扩展阅读
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1951年,人民唱片厂为满足国歌播放的需要,录制出版了由铜管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纹唱片。
1959年,中国唱片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录制出版了全套标准国歌专用唱片。1978年,推出集体填词版专用唱片。1983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录制出版了恢复原词后的标准国歌专用唱片。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
⑽ 电影国歌观后感,1500字
很久没有看到像《国歌》那样令人为之震撼的电影了。影片从东北沦陷以后这个角度切人,描写我们民族从苦难、悲愤到呐喊、抗争的历程,再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塑造了以田汉、聂耳、夏衍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奋起抗日、勇往直前的爱国形象;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诞生的来龙去脉。
《国歌》这部片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五十周年的时候推出的,虽然是一部可以说是老片,但是这却是我第一次看。看《国歌》时,看到东北的学生讲述自己在东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负中国人,就觉得眼眶热热的。
日本人不但在东北在上海也是横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随便放枪之后就躲到租界里去当缩头乌龟。实在是可气!!!
在看到那批来到上海的东北学生为了抢回东北组成了东北志愿军后,觉得很震撼。
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还是义无反顾的大会东北去,就是他们这股子不抢回东北不结婚的勇气使我感动了。
看了《国歌》,最让人振奋的是大气磅礴,充满激情,富于崇高美、悲壮美。影片的这个整体效果是和氛围的营造分不开的。当那列来自东北的载着伤兵和难民、流亡大学生的火车徐徐开进上海站时,国难当头的危急、悲怆的气氛迎面扑来。这种扑面而来的起势一下子把你卷人战乱的情景中去,同时又给你留下揪心的悬念: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运乃至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担忧。
从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汉和聂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场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去,经历了一场血与大的洗礼;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变事件中展现一幅幅或惨烈或悲壮的画面。在淞沪抗战的时候,聂耳和田汉,不畏艰险,为了真实地记录下战争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场面。冒着枪林弹雨,背着摄像机冲进战斗第一线的勇气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在长城外景地,从南洋赶回国参加抗战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军飞机炸死;不久又传来了参加东北义勇军的齐白山、林雪丽战死疆场的消息。这一个又一个的噩耗激起了田汉的愤怒,他挥笔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写完歌词,田汉即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人狱,聂耳挥泪谱曲,实现了他们的共同愿望。当狱中的田汉听到这支激越的歌曲时,他无比激动,但他还不知道他的亲密战友、年仅23岁的聂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这一切,由主人公田汉辐射出去的众多人物关系,构成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直接激发田汉创作《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实生动地体现出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民族的最强音:永远的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