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影评 > 地心引力电影是怎么拍摄的

地心引力电影是怎么拍摄的

发布时间:2022-08-06 13:54:08

『壹』 电影《地心引力》里,宇航员的失重效果是怎么拍摄出来的

电影特效里不是有个叫微亚的么?就是用钢丝掉起来。然后摄像机各种转着拍。然后再用电脑后期制作。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贰』 《地心引力》中的失重状态是怎么拍的

《地心引力》拍摄的两大武器:一个大型的由一颗颗LED灯所组成的光盒 (Light Box),另外就是动态摄影器材Bot&Dolly的IRIS系统。而曾经为话剧《战马》进行木偶遥控的人员,也帮助影片实现零重力拍摄。
1 光盒 为演员提供真实背景
光盒看起来就是个空心的箱子,高6米左右,宽3米左右。内壁由196个LED面板组成,每块面板大小为0.6×0.6米,每个面板上共设有4096个LED灯。有点像是正方体的万花筒。
光盒的LED灯的明暗与颜色由电脑控制,它的功能是协助摄影机打光。当然面板能显示出诸如太空、宇宙飞船内舱等画面,演员在光盒里表演时无需面对绿幕想象画面,更有身临其境感。
比如拍摄桑德拉·布洛克下降到太空站时,她在光盒内能看到太空站离她越来越近,导演可能会叫她看着某一个屏幕上的东西或者叫她伸手去抓一个门把,尽管拍摄现场没有这个门把,但起码演员能看到它的样子。
当然光盒内壁显示出来的画面还是比较粗糙,导演能在监视器上看到演员和太空背景的融合,电影进行后期制作时,所有背景都会通过后期CG渲染,观众看起来会更真实,更像是在太空或者太空舱内。
2 IRIS系统 造成太空翻滚假象
除了光盒外,由Bot&Dolly公司提供的动态摄影器材IRIS系统,拥有七轴自由轴向,可追踪拍摄长达10.8米,每秒移动速度4米,以及静止距离可到0.08毫米精准。演员被固定在某个架子上,IRIS控制摄影机的运动,造成演员在太空翻滚的假象。
准确地说,《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掉向”或“砸向”镜头的效果,演员基本上是不动的,其实只有摄影机在动。值得注意的是,摄影机和打光设备是在同时运动,不然演员脸部的光线会出现问题。
拍摄时演员并不需要穿好整套宇航服,大概穿上演出服,只有脸部表情比较真实,包括透明头盔、宇航服、手臂,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都是CG特效做出来的。
木偶装置 实现零重力效果
在过去很多太空电影中,包括1995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波罗13号》是运用“呕吐彗星”(Vomit Comet)方式让飞机在高空中进行多次抛物线的飞行,每次飞行可制造出25到30秒的零重力状态。摄制组利用这段时间,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
事实上《地心引力》最开始计划用这种方式,给有轻度“恐飞症”的桑德拉·布洛克不少困扰。后来为了拍摄更具控制性,拍摄更多长镜头,采取了光盒和IRIS控制系统的结合。
除了这两大武器外,还有一种技术来制作零重力的效果。在某些镜头里面,桑德拉·布洛克会被吊在一个装置上,然后像木偶一样被操纵,以此来制作出零重力的效果。操作这些装置的人员曾在《战马》(话剧)里工作过。

具体视频看http://fz.ifeng.com/ent/sdp/detail_2013_10/30/1392510_1.shtml

『叁』 地心引力如何拍摄的

全部在影棚里拍摄的
都是些高科技手段,后期处理
绿背景拍摄啊,三维建模场景啊之类的,最后再合成

『肆』 《地心引力》运用了哪些体现摄影美学的拍摄手法

《地心引力》以一段令人难忘的13分钟无间断镜头开始,展示了从太空观察地球的壮阔场面,而太阳照射下的太空站和三名身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突然间,来自某个卫星爆炸的大量碎片飞速袭来,撞击空间站,一名宇航员牺牲,而另外一名宇航员Matt Kowalski(George Clooney饰)和医疗工程师Ryan Stone(Sandra Bullock饰)则漂浮在太空中,无依无靠。接下来的影片都在讲他们想尽办法拯救自己,试图到达离他们最近的空间站,与此同时还要面对氧气不断减少所带来的威胁。

采用的拍摄手法有:

1. 轨迹设计 - Framestore

Cuarón与Framestore团队一起制定影片中地球之上的运动轨迹,这将会决定影片中地球的样子。

2. Previs -

Framestore

Cuarón和Lubezki与一组动画师一起制作低分辨率的影片动画预览版本。包含虚拟摄影机运动。

3. 前期光照设计 — Framestore

Lubezki与一组技术指导一起设计影片中每个虚拟场景的光照效果,CG资产都得到优化,以便快速渲染和反馈。

4. 前期DI

使用两个分离的、精确校准过的DI放映厅,一个在洛杉矶,一个在伦敦,Cuarón、Lubezki、数字调色总监J.Scott和视效总监Tim Webber细化影片中四个片段的调色方案,并在实时环境下工作。调色结果被输出出来(有时候只是一帧画面),发送给Framestore作为最终镜头视觉效果的参考画面。

5. Techvis -

Framestore

Previs和前期光照设计数据将用于设定摄影机运动轨迹和光照参数,以便在影片中模拟每个角色的主观视角。

6. LED灯箱中的实拍 - Shepperton

『伍』 地心引力的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剧本由导演阿方索·卡隆与儿子霍纳斯合写,由阿方索·卡隆的老搭档、《哈利·波特》系列制片人大卫·黑曼和传奇影业共同为华纳兄弟公司制作, 其主题和意义是对“不可能”的反抗。影片中卡隆需要把难以想象的场面具体呈现出来,超越“这一套我们都见过”的观众预期。
然而这还不是他所面对的最大挑战。经过50多年之后,太空旅行已经有些黯然失色,部分原因或许是电影让我们见怪不怪。已经很久没有什么导演能唤起《2001·太空漫游》给人带来的敬畏,抑或《异形》所带来的恐怖,又或者重新抓住人们对外太空旅行莫名的好奇。 这部在太空领域内的“密闭空间”式电影人物极少,几乎只有这两位主演,他们将一同面对宇宙的无垠和人类的孤独——这也意味着男女主角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导演阿方索·卡隆说:“为了尽可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我查询了很多宇航员的资料,并与之做交流,获取了不少信息。女主角的独角戏难度很大,所以我更关注细节,关注她每一个呼吸节奏。对于特效而言,电影最大的挑战是表现失重的状态,并将其呈现给观众,除了让演员尽可能忘记重力的感觉,我们也用了很多CG动画技术,使之合成更真实。”
视觉效果
影片的60%都将采用CG技术进行制作,并将有一个长达20分钟的片头开场,使用电脑特效的程度堪比《阿凡达》。整部电影中与真实生活有关系的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以及乔治·克鲁尼的脸。导演阿方索·卡隆在宣传影片的过程中反复提到,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之一就是以创作动画片为灵感,让电影向动画片看齐。剧组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确定灯光,拍摄角度以及动画人物如何有效视觉化,最后才确定举行演员试镜。“我相信每一年我们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动画技术被采用在电影里,”负责奥斯卡短片及动画长片单元的比尔·克罗伊尔表示。

『陆』 电影《地心引力》里的失重效果是怎么拍出来的

1 光盒 :为演员提供真实背景光盒看起来就是个空心的箱子,高6米左右,宽3米左右。内壁由196个LED面板组成,每块面板大小为0.6×0.6米,每个面板上共设有4096个LED灯。有点像是正方体的万花筒。光盒的LED灯的明暗与颜色由电脑控制,它的功能是协助摄影机打光。当然面板能显示出诸如太空、宇宙飞船内舱等画面,演员在光盒里表演时无需面对绿幕想象画面,更有身临其境感。


『柒』 在地球上制作出来的电影中的失重场景是如何被拍摄拍摄出来的

失重效果:以被动实现自由

如何表现失重效果,是任何太空题材电影最重要的,也是难点。一般电影人有两种常规方法来实现。一种是真的失重环境下拍摄——显然,这个很难实现,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任何一部剧情片进入太空拍摄;而地球中失重的效果转瞬即逝,短到根本无法支持演员完成一个失重表演。不过,如果有专门设计的飞机,能以向上隆起的抛物线拱(parabolic arcs)的方式高速飞行,理论上是可以在抛物线顶端前后形成一段时间的完全失重状态,作为太空无重力情形的完美模拟。事实上,影片《阿波罗13号》中的失重场景就是如此拍摄的:剧组及演员乘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KC-135运输机在高空以抛物线轨迹飞行,每次大概能经历约23秒的失重状态,足够摄影机捕捉演员的某些动作。

可是,这种拍摄方式无法适用于《地心引力》,单是导演卡隆要求的动辄几分钟的长镜头失重效果,就是这种飞行方法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何况片中要求的失重效果总时长更是借用飞机拍摄无法承担的。

另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模拟动作。在地球常规重力条件下实现这种“看起来像”的失重效果,最廉价的方式是水下拍摄,水的阻力效应使动作变得迟缓,可以实现太空中的悬浮与类似飞行的移动动作。《地心引力》也用到了水下拍摄,主要用于太空舱内的部分演员滑行镜头的特效参考,但其他绝大部分失重场景,都不是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首先,水下拍摄无法真实表现演员的表情——憋气与努力睁眼的神情显然和太空环境下的表演完全不一样;其次,水下复杂的光影反射折射效应,也让穿宇航服水下模拟太空作业变得不可能。

《地心引力》最终实现失重效果的手法,是最古老的娱乐手艺与最先进的电脑技术的结合:剧组找来舞台剧版《战马》的幕后高手,以大型牵线木偶操控方式,控制演员的肢体来模拟失重状态下的动作。这套装置有12根线连到演员身上四个系点,线的另一端则或者由三位专业木偶师操纵,或者由电脑程序控制的机械系统控制,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卡隆和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都在采访中提到影片中最难拍摄的一幕:女主角好不容易回到太空舱、脱去宇航服像婴儿一样蜷曲着飘在空中的长镜头段落。实际拍摄时,布洛克坐在一个很小的自行车底座上支撑身体,一条腿则绑在装置上帮助固定,而缓慢的四肢移动以及整个身体的翻腾漂浮动作就是由木偶师与程控线缆装置协助完成的。这过程中,还得用电脑特效做出虚拟肢体来替代演员被绑住的腿,并做出与线控的身体其他部分匹配的动作。

这种线控方式,在本片中也主要用来拍摄太空舱内场景。那些穿上宇航服的太空行走场景,演员甚至都不用做任何肢体动作了——因为包括整个太空背景和宇航服本身,都是电脑生成画面:演员只负责提供脸部表情,其余的肢体动作,绝大部分由电脑动画师完成。

无论是线控还是电脑生成动作,都是本片在处理失重效果的一个理念突破:既然无法以“原生”的途径实现太空漂浮,那就以“绝对控制”外表表现形式的方式来体现无重力动作。

这种完全突破传统思维框架的技术实现手段,也贯穿《地心引力》的制作过程。

『捌』 电影《地心引力》中大量的失重效果都是怎么拍摄的

电影中的失重是通过抠蓝技术来拍摄的,抠蓝技术是拍摄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实现的场景,或者是背景纯粹的CG虚构的都需要通过后期抠像来将人物提取出来然后后期与之前拍摄或者建出的场景相合成,一般用在影视等相关专业行业。常见的有失重现象拍色,虚拟演播室技术,去掉主持人背后的蓝绿色背景,加上其他的背景墙,动态背景等。婚庆常用的艺术婚纱,电子相册,也会用到这样的技术,使我们不可能或没条件去的地方成为我们需要的背景。影视行业,常见的专题片,课程片,教学片为了演示的丰富,都会采用这样的技术。作为特效的一个常见技术,现在大部分的电影为了节约成本,易经很少采用外景的拍摄了,不夸张的说,一步电影可以在室内完成所有的工作,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抠像技术。哈利波特,据说完全在室内拍摄完成。国内,一般采用纯蓝色的背景,国外一般使用纯绿色(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现在一般用的制图软件都能抠,可能就是效果不一样。

『玖』 地心引力怎么拍出来的

基本上除了演员的脸,都是使用动画软件制作出来的

『拾』 美国的科幻片都是怎么拍的,

演员们站在绿色背景前表演(称为抠像技术),屏幕上只有·演员的图像而没有背景,背景另外拍摄或制作,到后期制作的时候合到一起就完了。

科幻电影采用科幻元素作为题材,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

科幻片所采用的科学理论并不一定被主流科学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时间旅行等等。科幻电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来世界作为故事背景,用宇宙飞船、机器人或其他超越时代的科技等元素彰显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10)地心引力电影是怎么拍摄的扩展阅读

美国著名科幻片介绍

1、《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执导,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主演。

剧本由导演阿方索·卡隆与儿子乔纳斯·卡隆共同撰写。影片于2014年3月3日获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以及最佳配乐奖七项大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在探索者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男宇航员和一个女宇航员出舱进行哈勃望远镜维修时,遭遇太空碎片袭击导致飞船发生严重事故后在太空中发生的故事。

2、《星球大战》(Star Wars),又名《星球大战4: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是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的第四集,也是正传系列的第一部。

本片由乔治·卢卡斯执导,哈里森·福特、马克·哈米尔、凯丽·费雪等主演,于1977年5月25日上映。影片讲述了主角卢克·天行者走上绝地武士之路的冒险历程。

阅读全文

与地心引力电影是怎么拍摄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闪电骷髅箭头狗什么电影名字 浏览:788
印度好看电影动作大片 浏览:15
娘子关战役电影免费 浏览:27
哪吒魔童电影放映到什么时候结束 浏览:506
泰迦奥特曼打赛罗奥特曼是什么电影 浏览:591
免费裸体赌场电影房 浏览:755
生死劫电影免费完整版 浏览:341
星际类战争电影有哪些 浏览:666
陈冠希主演电影有哪些 浏览:279
万达电影院开始多久不能进去 浏览:802
安野友美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777
文艺电影如何打动投资人 浏览:921
三邦电影下载怎么这么慢 浏览:477
如何删去电影弹出的字 浏览:612
山2电影什么救援 浏览:367
最长的电影续集有多少部 浏览:349
98年什么电影 浏览:375
出棋制胜电影好看么 浏览:651
电影院人民院线影厅为什么总是强制排片 浏览:264
看电影蛇说明什么情况 浏览: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