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荐下描写梦境和现实的小说或电影
入侵脑细胞(2000)
变态杀手卡尔·斯塔格在一处废弃的农场修建了一所玻璃密室,在那里他溺死诱拐来的幼女,用她们的身体进行一种虐待狂的后现代仪式。当联邦调查局找到了斯塔格并在逮捕中将他击昏后,他们发现还有一个女孩还活着,但只有斯塔格知道她在哪儿。
为了挽救最后的幸存女孩,一位潜心于一项突破性研究计划的儿童临床医学家凯瑟琳·迪恩她受命用现代高科技进入到昏迷的杀手的大脑中。进入杀人凶手的灵魂无疑是一次奇异未知并且充满危险的旅程,当她开始后,一个FBI探员(Vince Vaughn饰演)紧随其后,同时间赛跑去揭开层层线索,查找那个失踪女孩的下落。不幸的是,事情并没有向预期一样的顺利,詹尼弗发现她被困在了这个杀手的思维世界里,真正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
魔域煞星(1984)
美国总统受良心折磨,经常梦到核战争之后的惨景,精神压力极大,以致于想与苏联谈判废除核武器。联邦调查局长鲍勃想暗杀总统,以此来维持美国的核优势。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保罗正在研究一种方法,令治疗师进入患者的梦境,引导他们克服噩梦,治疗睡眠障碍。这个技术越来越成熟,以至于主人公阿历克赛可以凭意念就进入他人的梦境。最后,在总统的核战废墟梦境里,总统、刺客托米和主人公阿历克塞进行激烈搏斗,当然,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托米和鲍勃都在梦中被杀死。
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后来虚拟现实题材的一个普遍“法则”:如果一个角色在虚拟世界中被杀死,他在真实中也会死亡。后来的网络虚拟世界虽然不同于可控梦境,但也继承了这个“法则”。《梦境》的场面十分宏大,又有着梦本身的荒诞离奇的反逻辑色彩,构成了变幻无常的时空风光。
===================================================
科学睡眠(2006)
性格内向而少言寡语的斯蒂芬(盖尔·加西亚·伯纳尔)平日里就是个经常因性格而遭受挫折的人。这一次,他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他大脑里时常出现的各种梦境最终让他惹了大祸。丢掉了工作之后的他决定从墨西哥回到自己的故乡法国巴黎。然而,欧洲忙碌的生活使得他那充满想像力的大脑在庸庸碌碌的日子里显得毫无用处。偶然间,他有幸结识了漂亮大方的女邻居斯蒂芬妮(夏洛特·甘斯博格),经过短暂的交往之后,斯蒂芬发现这个年轻的女人同样具有超强的想像力。两人在一起的时光里深感相见恨晚,于是交往甚笃。但从此之后,斯蒂芬被纷繁的梦境所困扰的日子亦更加的频繁和严重,常遭到梦中人和事的骚扰和纠缠。渐渐地,他在梦境和现实间迷失了方向。享受充足而科学的睡眠似乎也已经是他的一个渴望而不可及的奢望了。但是,经过了众人的帮助之后,“科学睡眠”能解除他的痛苦吗?
===================================================
小生梦惊魂(1987)
玩具设计师苗和陈误撞强盗抢劫银行,苗因而得知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够进入别人的梦中,陈却因此成为痴呆。苗进入陈的梦中,发现至陈重伤的是警官周润发。最终,苗依靠特异功能杀了周,为陈报了仇。
===================================================
猛鬼街系列
杰森大战弗莱迪……恶魔梦中杀人
Ⅱ 微电影中,梦中的情节用什么颜色表示好
微蓝色,或者浅紫色,都是梦幻色彩,也有用白色或者浅粉色的,代表明快或者温柔甜美的梦境。若是阴郁的梦,就选择黑白吧。
Ⅲ 有一种说法认为,电影是"梦的艺术",请以自己看过的影片为例,说明梦境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和功能.
电影美工:银幕造型中的梦境
梦境永远是有限的、主观的、臆想的,而银幕上的影象,尽管某些外国电影理论家喜欢把运动和时间在银幕上的反映与梦境进行类比。这种相似是极其也是幻觉的,同时也是客观的,正像一切美学现象一样。在放映时我所看到的,其他观众也都能看到。银幕幻象与现实生活中人的梦境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分别是:银幕上的影象,虽是幻觉的,但又是客观的,有目共睹的;而生活里的梦境只是个人主观的幻觉。
梦境与银幕幻象的同异应该说是容易鉴别的。但是,在银幕上,有时也要表现某一人物的梦境。这样的梦境却是要观众都要看见的,因而有其客观性。那么,银幕上的现实与银幕上的梦境,应该如何区分呢?在电影创作中,梦也是常常出现的。在银幕造型上准确而艺术地表现梦境,也就常常诱惑着和难为着创作者们。银幕上的梦境应该不同于银幕上的现实,梦境的造型应该与现实的造型有一段距离,才能使观众相信那就是梦。早期的电影在表现梦境时,通常是在镜头周围涂上凡士林之类的物质,使画而四周显得模模糊糊,就算是梦境了。这种说明式的造型技巧,在今夭看来,当然是极其幼稚的。今天,人们早已淘汰了这种表现方法,而转向从人们的心理感觉方式上来寻求相适应的造型语言。从人类的生理活动来看,梦是人的大脑皮质处于弥漫性抑制的结果。梦境是时断时续的,似乎合于逻辑,又似乎不合于情理,因此,给梦者遗留下的印象是在虚实隐现之间。这就给创作者们以极大启示。然而这种运用人们心理与生理活动的经验,并将其转化为银幕造型的方法,却常常被美术师和创作人员们忽视。有些影片,将梦境的表现搞得太实,似乎不过是一种场景的转换。这样,也就失去了在银幕上表现梦幻美,表现虚无美,表现朦胧美的审美价值。一些影片的梦,太合乎生活逻辑,有头有尾,过份有章法,景物造型也非常实在,结果事倍功半。要知道,梦境既有别于生活实际,人在现实中不会飞,梦里却能翱翔千里。因此,银幕上的梦境,人也可以长上一双翅膀。人不能在瞬间变大变小,梦里可以七十二变。假如作品中描写的梦境与生活实际一模一样,那还要什么梦境呢?在电影创作中,若要表现梦境,就应该在造型上寻找能够表示若真若假、若隐若现、似断似续、扑朔迷离的表现元素,使得银幕上的梦境就变得梦味十足。
在文艺作品中,还有什么样的环境比梦境更加离奇,更加“想入非非”、尽情展开幻想的彩翼?梦境因造型上充满了幻想和夸张的色彩,才更迷人,更富于感染力量。美国影片《爱德华大夫》里,有表现精神病患者的梦境。从剧作来说,他们运用了弗洛伊德的学说,表现的梦境是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达成。在造型语言上,影片运用了现代主义绘画的构成方式,因此银幕造型显得离奇、荒唐而富于神秘感,这样的银幕造型是非常容易与银幕上现实事件的造型分别开来的。在银幕上借助造型来展示梦境向美术创作提出了各种难题。美术师就应该找到既能使观众理解,又能与现实环境造型区别开来的银幕造型语言,这就需要艺术才能和独具匠心。
因此,总体氛围的成功设置与体现,是影片创作中一项艰难但十分重要的任务。只有对影片有了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对未来影片的风格、基调等有了综合认识,电影美术师才不会只把目光盯在一场一场的布景上,而是从全局出发,以总构思与基调、氛围的总设计,来指导每一环境的选择和每一堂布景的设计与体现,更好的把握梦境与银幕造型的关系。
Ⅳ 电影里梦境可以是什么颜色
灰色,我认为电影里的梦境其实分两种,一种是通过写实的手法,即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梦境就是什么样,布满各种色彩。另一种是梦的真实景象,很多人说梦就像黑白电影,我们在黑白照片了也可以分辨颜色,但整体色调却是灰暗的,这与左脑的理性印象和右脑的感官印象在梦中的配合息息相关的,善于不同的用脑方式的人的梦境会在色彩上存在一定差异,暂时可以认为右脑发达的人,梦境色彩会相对丰富一点,但色调的差异不会有特别显著的变化。
Ⅳ 关于梦境和电影的
找个叫周公的人吧
Ⅵ 电影与梦境的关系是什么
电影就是梦。而费里尼说,梦是唯一的现实。
Ⅶ 关于梦境的电影
美国电影《梦境》 (1983)
导 演:
约瑟夫·鲁本 Joseph Ruben
主 演: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凯特·卡普肖 Kate Capshaw
上 映: 1984年08月15日 ( 美国 )更多地区
时 长: 99 分钟
类 型: 科幻 KB 惊秫 冒险
格式:
go-vern-ment出于某种目的找特异功能的人进入别人的梦境解决一些问题,而主角(一个特异功能者)就先后进入过数个人的梦境,有一个小孩子的进去后,是悬空有一段非常长的楼梯,看上去很鬼异的。然后另一个特异功能者被人收买了,进入别人的梦境去杀人,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台词:当你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死了,那你就真的死了。最后,那家伙被派去谋杀总统,主角跑去营救,两人就在总统的梦境中展开恶斗,记得很清楚的是总统的梦境是在一片红色的平原上开着一列幽灵列车,车上的人都是类似僵尸的形象,蛮KB的。那个坏的在别人的梦境中是可以变身的,变成一个怪物和主角斗。最后的结局是主角用同样的方法进入幕后黑手的梦境中
Ⅷ 有什么好的超现实主义电影 最好是描写梦境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黑泽明的 梦
Ⅸ 如何形容进入梦境
他嘴角微微地笑着,幸福地踏入梦境。。。
Ⅹ 有没有关于“梦境”的科幻电影
您好,我推荐几部我看过的,评分都很高的,
《盗梦空间》
《禁闭岛》
《记忆碎片》
《源代码》
《全面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