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镜头光圈换算
本来准备写一篇关于“如何为电影选择镜头“的文章,写了一半觉得还是得先科普一下“电影镜头”与“普通镜头“的基本区别。让大家更好理解为什么电影剧组会选择昂贵的电影镜头,以及你在拍片子的时候有没有必要选择电影镜头。
电影镜头:Cine Lens
普通照片镜头:Still Photography Lens
耐操性
首先,电影镜头比普通镜头更耐操。拍电影时所遇到的环境一般来说会比拍照时遇到的环境更加恶劣,所以电影镜头大多采用坚固的全金属材料,也保证了日常的小擦小碰不会损害镜头内部的光学元件。
佳能 Cine Prime 电影镜头组
同一系列的电影头的尺寸,长短,镜头直径与对焦环、光圈环的位置都是一致的。这保证了在使用同一系列的电影镜头的时候,所有配件不需要重新安装,相机稳定器也不需要大的平衡调整。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明显区别,还有一种电影镜头代表了经典的“电影感”——Anamorphic变形镜头,这种镜头可以将画面拉伸,造成非常独特的画面风格,这个以后有时间再写了。
以上提到了电影镜头的很多优势,也代表着电影镜头的价格非常昂贵。一般一个新的电影头都是4000美金起步,到好几万美金的Anamorphic变形头不等。所以剧组一般来说都是选择租而不是买。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电影镜头有更多的了解,目前正在写一篇关于“如何为拍电影选择合适的镜头“的文章,有了这篇文章打底,应该会好理解得多。
Ⅱ 电影的拍摄是怎么控制光圈,感光度,对焦,曝光等摄影
电影基本都是135胶片拍摄的(目前偶有数码设备拍摄的电影以及IMAX大胶片),135摄影机固定每秒拍24帧画面,因此快门固定的都是1/50秒,胶片的感光度也都是固定的低感胶片,因此只能用人工不光照明和光圈来控制曝光。
在拍摄风景或人物远景时都采用小光圈保证大景深,因此需要加大人工照明的强度,拍摄中景,近景,特写等用大光圈来虚化背景,则减小照明的强度。拍摄前导演,摄影师和灯光师要反复研究光照强度,角度,色温等等。。
至于对焦,中景近景和特写人物都是固定位置的,对焦也就简单些,如果移动的话,可以采用摄影机滑轨,与人物等速移动,保持对焦点固定。
Ⅲ 什么是光圈单反调光圈是怎么回事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的装置,它通常安装在镜头内。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越小。光圈值用f表示,一般最大是f1.0,最小是f64 ,使用时要虚化背景用大光圈,要景深用小光圈。
Ⅳ 求快门和光圈计算公式
光圈是以F为计算的!F值越大及表示光圈开得越小!
光圈是以三分之一的等式进行计算的!每一档光圈分为三个等级,如果光圈现在是5.6,那么6.3和7.1中的任何一档就称为三分之一档。
快门也是一样。每一档快门也同样分为三个等级,现在快门是1/125,那么1/125-1/250中间的每一档都称为三分之一档!
ISO也是同样的道理!
比方说你现在的光圈是5.6,快门是1/125,ISO是200的话!那么把光圈开到6.3,快门减到1/100,ISO不变!拍摄出来的照片的曝光是一样的!你在把光圈不变6.3,快门还原成1/125,ISO调成250,拍摄出来的照片曝光同样和之前的是一样的!总之!光圈,快门,ISO三个是相互相成的!如果你镜头最大光圈达到了镜头的极限,快门达到了你手持相机的极限(一般人的手持相机最低是1/30),拍摄出来的照片还是曝光不足,那么就提高ISO!
拓展资料: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镜头。
Ⅳ 摄影中的快门是什么和光圈有什么关系
从胶片单反讲起吧。
快门就是挡在胶片前面的帘状物体,材料可以是钢片,也可以是纤维制品,通常是两片叠放。平时,快门闭合,挡在胶片前面,胶片就不会感光,也就不会有图像。照相的时候,按下快门按钮,两片帘幕分开形成一道缝隙,这道缝隙按纵向或横向从胶片前掠过。胶片上每一点被光线照射的时间就是那道缝隙的行程所用的时间,就是我们所说的快门速度。缝隙的宽度越大,行程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快门速度就越慢(即表示速度的分数的分母越小)。因此,快门越慢胶片被照射的时间就越长,曝光量就越大,照片就越亮。
数码相机已经取消了快门帘幕,由感光器材cmos或ccd兼做快门,称为“电子快门”,即由电子控制感光时间即可。
光圈,就是镜头内部实际通光孔径,它是由一组金属片围成的。很显然,孔径越大即光圈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线就越多,曝光量就越大,照片就越亮,反之就越暗。
所以,快门和光圈都可以控制实际曝光量,因此常常组合使用,于是我们看一张照片给出的参数里会同时有光圈和快门的值。
Ⅵ 相机中的光圈概述
现代照相机都有光圈,主要用于控制成像光束的孔径大小。 光圈一般安装在镜头中成像光束直径较小的位置,并通过其孔径的变化决定镜头的通光量。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入像场(胶片平面)的光线就越多,像场的照度就越大;反之进入像场的光线会减少,像场照度降低。所以光圈主要的作用是配合快门控制胶片的曝光量。同时,光圈的大小也决定了景深的变化,光圈越小则景深越大。光圈还对成像质量有一定影响。适当收小光圈可以提高影像的分辨率和边缘像场像质,这是由于减小了球差与彗差对成像的影响。但光圈过小时也会由于衍射而影响像质,所以每个镜头一般都有成像较佳的几挡光圈值。 在照相机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多种形式的光圈。某些简易照相机上有一种固定大小的光圈,这种光圈不能改变,如一次性胶卷照相机。还有一种光圈是一个或数个打有不同孔径圆孔的圆盘,通过转动,把不同孔径的圆孔对准镜头光阑位置以改变光束直径,象美能达的TC-1型袖珍相机。另外还有一种在可更换金属板上打有不同孔径圆孔的沃特豪斯光圈。目前使用最多的光圈,一般是由4-10片叶片组成的可改变口径的光圈。这类光圈普遍安装在现代各种照相机的镜头上。一些照相机的程序快门开启时通光孔径的大小可以设定,所以这类快门同时也具有光圈的作用。 叶片式光圈的工作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一种工作方式是在调节光圈大小时直接收至预定位置,在曝光时不再改变。这种工作方式常用于旁轴取景照相机上,如凤凰205A/B型相机、徕卡M6型相机。因为此类相机在取景时不通过镜头取景,所以光圈收缩至预定位置不会影响取景器的亮度,大型机背取景相机除外。而单反相机由于通过镜头取景,所以需要较明亮的取景视场以便于观察与聚焦。因此单反相机中的光圈在光圈设定以后,并非立即收缩,而是先保持光圈的全开状态,直至按下快门钮以后,在快门打开前的一瞬间才收缩到位。几乎所有的单镜头反光相机均应用此工作方式。
光圈大小直接影响着曝光量的大小并用一系列数值标出。计算方式有F、T两种。F值是照相机应用的度量光圈大小的数值。F值的定义是镜头焦距与入瞳直径之比。例如F8(即8的光圈)表示焦距为入瞳直径的8倍。F值每增大一级(数字越大),曝光量就减小一级,即F值越大,光圈越小。 但入瞳直径的计算方法仅表示入瞳有效面积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到镜片透光率,所以F值未反映镜头透光率对曝光量的影响。因镜头的材料、结构、质量与镀膜的不同,实际曝光量会有一定的差异(由于现代镜头多采用多层镀膜,所以这一差异较小)。在要求较高的电影摄影机的镜头上,一般才采用T制光圈。 镜头通常在前部标出最大光圈对应的F值的倒数——最大相对孔径。对于定焦镜头,这一值是唯一的,如1:1.8或1:1.4分别表示该镜头的最大F值为1.8或1.4。而对于变焦镜头,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标有一组变化值,如:1:3.5-4.5,另一种标有固定值,如1:2.8。前一种镜头表示在选用不同焦距时,光圈发生漂移,这是因为当焦距发生变化时,入瞳直径没有得到相应的精确补偿所至。焦距越长,最大光圈相应越小(F值变大)。由于光圈值的漂移,此类镜头的光圈一般标有两条基线。一般涂成不同颜色。一条用于最短焦距光圈标示,另一条用于长焦距一端。再一种光圈恒定的变焦距镜头在焦距发生变化时,由于镜片间精确的相互移动补偿了入瞳孔径的变化,使F值保持恒定,但这增加了镜头的设计与制造难度,因而价格较高。
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大量采用电子技术,光圈也产生了新变化。原有的机械光圈逐步被电动光圈取代。原有的机械方式调整光圈改为由电子步进马达调整,镜头控制光圈的接口也发生变化。机械接口与电子接口相比较,电子控制光圈不需要机械联动,并实现了精细调节。 现代自动镜头对光圈值的标示也发生了变化。一类镜头如尼康的自动镜头仍保留有光圈刻度,可以手动机械方式调整,以便于与手动机身相兼容。另一类自动镜头如佳能和美能达的自动镜头已不再在镜头上标示光圈刻度,光圈F值只显示在机身的液晶屏幕上,并用机身上的控制装置调节光圈,但这类镜头不能与手动机身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