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剪辑电影
电影剪辑
film editing
影片图像与声音素材的分解与组合。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对拍摄的一次再创造。剪辑与剪接不同,后者指对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
早期电影只是将拍摄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动地放映到银幕上。从美国导演D.W.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剪辑是导演的工作。但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声音和音乐素材的剪辑也进入了影片的制作过程,剪辑工艺越来越复杂,剪辑设备也越来越进步,于是出现了专门的电影剪辑师。剪辑师是导演重要的合作者 ,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分镜头剧本的拟定、排戏、摄制、录音等。对剪辑的依赖程度,因导演的不同工作习惯而异,但剪辑师除了应完全地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外,还可以提出新的剪辑构思,建议导演增删某些镜头,调整和补充原来的分镜头设计,改变原来的节奏,突出某些内容或使影片的某一段落含义更为深刻、明确。
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 ;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传统剪辑 也可称为剪辑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气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脉络清晰 ,使观众不致把 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 。因此 , 这种剪 辑必须做到:①防止混乱。镜头衔接必须准确无误,不脱节不重叠,人物动作的方向、空间关系必须一致。②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动作形态、节奏为剪辑点,即“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或人物的运动中切换镜头,如一个摇摄镜头接另一个摇摄镜头或一人奔逃的镜头接一人追逐的镜头等等。“静接静”指从一个动作结束后(或静止场面)接一个动作开始前(或静止场面)。③省略实际过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观众不看自明的过程,而仍能保持动作或情节的连贯。如一个飞机起飞镜头接一个飞机降落镜头可以省略旅行过程,一个桃花盛开的镜头接一个满地落叶的镜头可以省略时间的变化过程等等。传统剪辑,基本上是按着正常的生活逻辑进行,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记录生活中的全部过程。
创造性剪辑 习惯上称能提高影片艺术效果的剪辑方法为创造性剪辑,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戏剧性效果剪辑。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选择最佳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都在剧情展开的最恰当时间出现。②表现性效果剪辑 。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流畅的同时 ,大胆简化 或跳跃,有选择地集中类比镜头,突出某种情绪或意念。将一些对比和类似的镜头并列 ,取得揭示 内在含义 、渲染气氛的效果。③节奏性效果剪辑。一般说来,镜头短、画面转换快,能引起急迫、紧张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可导致迟缓或压抑感。因此长短镜头交替,画面转换快慢结合可造成观众心理情绪的起伏。利用这一点,在剪辑上控制画面的时间,掌握转换节奏,就可控制观众的情绪,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这种剪辑节奏也称剪辑调子。然而镜头的长短、转换快慢不能超越观众对内容含义理解的限度,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剪辑调子常常也表示出影片情节或情绪的段落,使影片起伏张弛有致。影片中一个段落的剪辑调子是由镜头的数目来计算的,称剪接率。镜头数目多,称剪接率高或快调剪辑;镜头数目少,称剪接率低或慢调剪辑。
『贰』 剪辑电影片段有哪几种手法
1.传统剪辑
也可称为剪辑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气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脉络清晰 ,使观众不致把 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 。因此 , 这种剪 辑必须做到:
①防止混乱。镜头衔接必须准确无误,不脱节不重叠,人物动作的方向、空间关系必须一致。
②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动作形态、节奏为剪辑点,即“动接动”、“静接静”。
“动接动”指在镜头或人物的运动中切换镜头,如一个摇摄镜头接另一个摇摄镜头或一人奔逃的镜头接一人追逐的镜头等等。“静接静”指从一个动作结束后(或静止场面)接一个动作开始前(或静止场面)。
③省略实际过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观众不看自明的过程,而仍能保持动作或情节的连贯。如一个飞机起飞镜头接一个飞机降落镜头可以省略旅行过程,一个桃花盛开的镜头接一个满地落叶的镜头可以省略时间的变化过程等等。
2.创造性剪辑
习惯上称能提高影片艺术效果的剪辑方法为创造性剪辑,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戏剧性效果剪辑。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选择最佳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都在剧情展开的最恰当时间出现。
②表现性效果剪辑 。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流畅的同时 ,大胆简化 或跳跃,有选择地集中类比镜头,突出某种情绪或意念。将一些对比和类似的镜头并列 ,取得揭示 内在含义 、渲染气氛的效果。
③节奏性效果剪辑。
一般说来,镜头短、画面转换快,能引起急迫、紧张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可导致迟缓或压抑感。因此长短镜头交替,画面转换快慢结合可造成观众心理情绪的起伏。利用这一点,在剪辑上控制画面的时间,掌握转换节奏,就可控制观众的情绪,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这种剪辑节奏也称剪辑调子。然而镜头的长短、转换快慢不能超越观众对内容含义理解的限度,否则就会造成混乱。
3.电影剪辑技术
电影拍摄的再好也缺少不了电影的剪辑部分,在一般的电影制作后期剪辑时,要注意剪接电影片段,一般电影拍摄得到的底版经过冲洗,要制作一套工作样片,利用这套样片进行剪辑,剪辑师从大量的样片中挑选需要的镜头和胶片,用剪刀将胶片剪开,再用胶条或胶水把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在剪辑台上观看剪辑的效果。
『叁』 电影剪辑的基本技巧
剪辑说来容易,不过就是把一个个镜头“剪开”、“组接”而已。但是仔细想想,选用哪儿些镜头,不选用哪儿些镜头,一个镜头从哪里剪,又从哪里接,其实还真不容易。好在剪辑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只要剪辑师愿意,便可以反复修改。镜头要长一点或者短一点都可以;把一组镜头往前挪、后向移,或者摆回原位也没问题。剪辑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尽管大胆地去尝试,剪辑、修改、再剪辑。不过最终导演或制作人会作出最后的取舍和决定,否则,一部影片可以有无数种剪辑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没完没了了。
一、传统好莱坞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剪辑模式在世界上占有统领地位,是故事片的标准剪辑模式,也是其他剪辑方式和风格的评价标准。甚至一些持反传统剪辑观念的人也不能忽略它,因为它太深入人心了。
1、剪辑为“讲故事”服务
在早期的电影创作者(特别是美国的格里菲斯)手中,剪辑很快成为故事片叙事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强调叙事的剪辑技法便已日趋成熟。在经典的好莱坞剪辑模式中,剪辑几乎完全是为剧情服务的。
连续剪辑法,即想法设法使前后镜头从上一个切换到下一个时尽可能地平常顺畅,不留痕迹。这一点在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场景中最为明显。一场戏是指在单一空间下,一段连续时间所构成的时空单元。一场戏可以只有一个镜头,便是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多个镜头组合而成的。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中,故事是由一场戏接一场戏构成的。这些戏多半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起来的,不过一般只表现那些能够推动故事发展或为故事情节提供某些重要信息的事件。故事可以从一个时间段进入另一个时间段,或者从一个场景进入别一个场景,但是在同一场戏中,剪辑应该保持时间和空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单机作业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拍摄镜头。为了确保这些在不同角度、位置下拍摄的镜头能够流畅清楚地剪辑在一起,好莱坞的电影工作者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工作模式,其中包括大量的剪辑技巧和拍戏程序,其目的就是要掩盖剪辑痕迹,使它们不那么明显。这种方式有时候被称作隐性剪辑。
要想有效地运用这一套不露痕迹的剪辑技巧,在镜头的衔接上就必须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电影理论家巴赞曾就这一点把电影和舞台剧作过比较。在观看舞台剧时,观众的目光很自然地随着戏剧自身的逻辑、舞台上的对白和演员的走位及手势从一个角色转移到另一个角色。而在电影中,前一个镜头里的演员突然转身向银幕之外看过去,下一个镜头接这位演员所关注的事物,那就显得非常自然。又比如,两个人正在讲话,其中一个停了下来,这时观众就会期待下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回答者身上。当然,并不是所有镜头剪辑的顺序都要符合观众的期待。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不过,按照传统的电影制作观念,把镜头切换到与一场戏的主线完全无关的内容是不可取的。
就其核心目的而言,好莱坞式的连续剪辑法具有自我掩盖的特性,也就是说,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它自身。它要尽量避免时间和空间的生硬转换,努力使一场戏中镜头的衔接流畅自然。剪辑的目的在于为讲故事服务,在于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将各场戏,以及一场戏中的各个镜头有机地组织起来。用好莱坞剪辑师的话来说:如果观众没有注意到剪辑,就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故事和演员的身上了,这就达到了剪辑的目的。
『肆』 flash影片剪辑播放顺序
两个影片剪辑放入场景后分别命名为mc1、mc2(属性-实例名称),然后在影片剪辑A(mc1)的最后一帧加上帧动作:
mc2._visible=1;
mc2.play();
再在影片B(mc2)的第一帧加上帧动作:stop();
最后回到场景中在放入两个影片剪辑的那一帧设置帧动作:
mc2._visible=0;
『伍』 影视后期剪辑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1、素材整理
在前期的拍摄中肯定会累积大量的素材 ,在整理时可以将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戏标记出来,对素材进行系统地归类,心里有个大致地了解和该使用什么样的剪辑方式。
2、粗剪
粗剪就是在剪辑过程中,将镜头和段落依大概的先后顺序加以结合的影片初样。这时片子基本成型,有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且较为流畅,观众也能看懂是什么情况。
3、精剪
精剪是粗剪的更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精剪的每个镜头都是要精细处理的。但是精剪一般一次完成不了,要经过多次地修改和处理。包块剪切点的选择、每个镜头的长度、背景音乐添加的节点、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这个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反复修改。
4、导出成片
以上三点结束后就是最后一步导出成片了,接下来就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等它成片了。
关于影视后期剪辑的一般步骤有哪些,环球青藤小编暂时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影视后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摄像技巧、后期剪辑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陆』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享,来看!
1、电影剪辑的正确方法不是只有一个
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那就是剪切点并不是唯一的。书页翻到中间时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翻书动作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根据作品的不同,前后画面的不同,剪切点可以有所变化,正确的剪辑方法不是唯一的。
当然,剪辑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几约定,它们可以说是剪辑的规则。了解这些规则非常重要,但由于剪辑本身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时也会打破规则,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2、剪辑的目的
从物理制约中解放,自由控制时间和空间,在摄影和制作中有时需要分割镜头,在后面把它们构成一个情节,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实际时间的流逝,省略故事中空间的移动,结合演出意图构成剧情,确定作品的最终面貌,有目的地进行镜头的连接,明确、强调想表达的内容,使镜头的顺序和结构更严密,突出情节性要素。
3、动作剪辑中的固定规则
被拍摄物体为移动时的剪辑方法。动作连接,是指对被拍摄物体的动作进行的剪辑。从前,常常要因为更换胶卷而不得不中断对一个动作的拍摄,然而用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的同一个动作,看上去效果却出奇的流畅,给人以深刻印象。据说这就是这一剪辑方法的起源所在。
以上就是关于影视剪辑方法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柒』 影视剪辑的基本流程
影视剪辑的基本流程具体如下:『捌』 影片的剪辑思路是怎样的怎么去剪好一场戏
影片的剪辑,也需要一定的技术,不是顾着性子胡乱的剪辑就完事。影片剪辑它是有步骤的,胡乱剪辑的影片,是没有价值的,不但讨好不了观众,反而会遭观众的唾弃,被贴上烂片的标签。那么怎么去剪辑一部影片呢,怎么去剪好一场戏呢?以下几点给你答案。
完美的转场特效,会让影片衔接的更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要注意转场的特效衔接。
总之,影片的剪辑是有其步骤可循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特别是一些小细节,更是值得去注意。影片剪辑也需要技术,懂得如何操作剪辑软件,这会让你事半功倍。
『玖』 剪辑师剪辑影片有什么流程
初剪:
一般初剪也称作粗剪。现如今剪辑师的剪辑工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因此,拍摄素材在经过转磁以后,要先保存到电脑中,导演和剪辑师才能开始了初剪。在初剪阶段,导演首先会将之前的拍摄素材,按照脚本的顺序组接起来,然后剪辑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旁白和音乐的版本。
正式剪辑:
在初剪得到得到导演认可后,就进入了正式的剪辑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对初剪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广告片中去,广告片、画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
作曲或选曲:
广告片的音乐可以作曲或选曲。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如果作曲的话,广告片将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但会比较贵;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
特效的录入:
最后,还要增加特效。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增加特效可以将本身拍摄不到或者拍摄效果不好的地方进行规避,这对于剪辑师的专业度要求较高,需要运用其他特效软件进行制作,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强视觉效果的电影,正是因为特效录入做的十分好。
配音合成:
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广告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广告片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