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历史事件,自上映以来就备受关注。《八佰》这部电影非常好看,相信喜欢历史题材的朋友们都会喜欢
在电影《八佰》中,最后之所以冲桥,是为了存活下来。最后的冲桥是因为历史上就是从桥、撤退的。而且因为靠着租界没有受到日军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时损失很小,电影刻意加强冲突的。电影中,团长不畏恐惧带领壮士们过桥,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让人泪流满面,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战士们拼死拼活与敌人抗争到底的时候,民众如同一群看客,点起的烟花让我心寒,仿佛眼前的“一场好戏”与他们毫无关联。鲁迅先生笔下所描绘的"麻木的中国人",大概便是这样的一番神情吧
『贰』 八佰结局什么意思
结局是四行仓库的“八百勇士”经过三天三夜的艰难狙击,终于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法租界同意打开一条口子让“八百勇士”通过租界撤退。
《八佰》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后续并没有交代清楚,原本是有拍的,但后来都给剪辑了,给电影结局留白,算是开放式结局。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拨人组成了狙击敢死队,其实原本是有最后的战斗场面的,预测是在这波战争中牺牲了,但电影将这一段给删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拨人的结局就变成了“下落不明”。
姜武饰演的老铁也没死,坐在楼上的防空炮那里,细心的观众应该都还记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后挥大刀唱了几句京剧就没了,其实是有一个坐在防空炮上的镜头的,张译穿着记者的衣服被端午给放了,据说好像是披着纳粹旗过了河,来到了租界。唐艺昕饰演的护旗手杨慧敏也活着,后来在租界出现了。
(2)八佰电影最后怎么了扩展阅读:
历史八百壮士
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资深外交官、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撰文揭开了“八百壮士”的历史真相。文章披露道:“闻名遐迩的’八百壮士‘其实远没有八百人。所谓的’八百壮士‘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说法是死守四行仓库的’孤军‘为了起到震慑日军的效果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国家人文历史》亦曾撰文称,“八百壮士”的实际具体数字为355。
『叁』 八佰最后结局
真实的《八佰》,后来的撤退是没有伤亡的。这些将士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军的许可。
只是日军在得知四行仓库不满800人就造成他们200多人的阵亡,感觉面上无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这口气,遂无耻要求英方: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而且租界当局屈服了,当谢晋元率部队撤退到英租界之后,枪械被全部解除,同时,他们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进行隔离。隔离区是租借当局用来收容难民的地方,到处是垃圾堆、污水沟,高高低低,环境非常恶劣。这支被解除武装的部队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孤军营”生活。
(3)八佰电影最后怎么了扩展阅读
《八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该电影的真实原型故事以及结局都成为了一大焦点,八百壮士原型故事出自于淞沪会战。
是一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战争片,讲述了史称“八佰壮士”的军人于四行仓库浴血奋战、阻击日军的故事。
真实原型就是淞沪会战末期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战争非常的惨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有400多人,但他们要面对的的是30万日军。
当时中国军队陷入侧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五十几万大军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队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护的,而负责掩护的队伍就是88师262旅524团一营。
『肆』 八佰结局胜利了吗
获得了胜利。
四行仓库保卫战则是大部队后撤时的一场断后之战,当时淞沪会战进行到了最后,大部队要进行撤退,必须要有人进行掩护,于是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临危受命,成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人。
明知必败,“八百壮士”仍义无反顾死守阵地,忠肝义胆令人震撼。这些人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在用生命守护国家。
这是上海在沦陷前用尽全力的一拼,在四行仓库抵挡到最后的每一个兵士,都是中国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都是为国家而牺牲的勇士。
(4)八佰电影最后怎么了扩展阅读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
『伍』 八佰真实事件结局是什么
虽然谢晋元被追赠为少将,但“八百战士”的命运还没有结束,在日本对英美等国宣战的时候,这里的租界也被日军统治,这些战士自然也就落到了日军的手里,由于日军对这些战士的愤恨,在接管这里后,对他们是各种折磨,还把他们分开看管。
但是”八百战士“也依旧没有放弃,他们还是团结一心,认真操练。最终他们被日本人送到了各种地方去做苦力。直到日本战败后,他们才得以重新回到上海,并去祭拜谢晋元,此时,他们只有100余人了。
(5)八佰电影最后怎么了扩展阅读
《八佰》是真实事件,电影取材于1937年在上海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电影最后以撤退到租界结束,但在真实的历史里,“八佰”壮士后来的命运十分悲惨。这场战役的爆发,是国军为了可以扰乱日军的作战计划,从而主动发起的一场战争。
虽然在人数上,远远胜过了日军,但是由于武器装备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不得不选择撤离战场,为了其他部队的顺利撤离,于是国军的第88师被留下来拖住日军。
『陆』 八佰结局是什么意思
《八佰》电影结局没有交待这些人怎么样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饰演的角色结局都没有交待,但其实原本这些人的结局都是拍摄了的,只是后来没有剪到正片里,考虑到了电影的节奏等问题。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拨人组成了狙击敢死队,其实原本是有最后的战斗场面的,预测是在这波战争中牺牲了,但电影将这一段给删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拨人的结局就变成了“下落不明”。
(6)八佰电影最后怎么了扩展阅读:
姜武饰演的老铁也没死,坐在楼上的防空炮那里,细心的观众应该都还记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后挥大刀唱了几句京剧就没了,其实是有一个坐在防空炮上的镜头的,张译穿着记者的衣服被端午给放了,据说好像是披着纳粹旗过了河,来到了租界。
唐艺昕饰演的护旗手杨慧敏也活着,后来在租界出现了。有网友表示:“其实留白也不错,就这样断在那儿吧,况且大家不都知道结果吗?英雄不死,祖国无殇。”
《八佰》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柒』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了什么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让无数观众泪奔的电影《八佰》,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捌』 八佰结尾冲桥就完了 啥意思
《八佰》最后之所以要冲桥是因为历史上就是从桥、撤退的,而且因为靠着租界没有受到日军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时损失很小,电影刻意加强冲突的。
他们之所以退出四行仓库,并不是因为他们支持不下去了,而是为了避免累及租界的安全,所以才最终选择奉命放弃战斗,撤离四行仓库,进入租界。也就是说,他们在四行仓库继续战斗没有任何问题。
『玖』 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
四行仓库守军与日军血战4昼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20余人,胜利完成任务。
“八百壮士”孤军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震撼了全国人心,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和尊敬。上海各界群众箪食壶浆,热情慰劳抗日勇士。信件、食品、药物源源不断地送入四行仓库。
1937年10月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慧敏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冲过火线,献给八百壮士。当杨小姐献上国旗时,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上海的进步作家,纷纷提笔讴歌勇士们的英雄壮举,著名剧作家田汉、陈白尘创作舞台剧《八百壮士》公演,八百壮士与上海人民隔河合唱《八百壮士之歌》。
英文《大美晚报》发表社论说:“吾人目睹闸北华军之英勇抗战精神,于吾人脑海中永留深刻之印象,华军作战之奋勇空前未有,足永垂青史。”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也指出:“华军在沪抵抗日军之成绩,实为任何国家史记中最勇武的诸页之一。”
(9)八佰电影最后怎么了扩展阅读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八一三事变爆发。
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军队决定全线西撤,命令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
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的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当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
四行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另有说390多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