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视版权分成多少
影视公司直接买断片方版权,然后经中影或华夏保底分成,成为协助发行
按照以前印度电影最高票房1.多亿,发行最多可拿25%来计算,华影付给华夏保底金额不超过2500万,如今票房按8.5亿计算发行方拿25%直接赚了7.5倍,即0.25*7.5=1.87亿,华谊占51%股权,入账接近1亿
❷ 影视里面的对赌协议是什么意思
对赌协议在影视圈的行内称呼叫“保底发行”,就是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
至于签订对赌协议的意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影视行业的利润具有不稳定性,上市公司为了保证营业的稳定性,对赌是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和利润空间有限。就中国电影而言,票房规模在增长,但实际净利润增长幅度不大。
影视传媒行业渐趋流行的“保底发行”,导致影视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对赌,也催生出了票房造假现象。而票房造假的背后,多是为了用票房换股价。
❸ 电影票房保底协议是什么意思 《美人鱼》18亿保底协议,是不是说,如果票房不到18亿,发行公司也要
所谓票房保底,就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对于看好的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这个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但超出保底数字的话,那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分的钱会比没保底的时候多。 超出18亿之后周星驰肯定有钱啊,只是分配比例会按他们的保底协议来,百分比可能会少点了。
我给你看个电影票房怎么分的计算方式吧:
中国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❹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这算不算霸王条款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确实属于霸王条款。看他是不是霸王条款,首先看中小影院和华谊兄弟是不是对等关系,在这个谈判过程中,中小影院他们是否有议价的能力。其次是看这些条款对于双方而言是互利共赢,还是只对某一方有利。
如果票房卖的不好,那么3.5%的保底费里面商家还得贴钱进去。不单单靠他的电影赚不到钱还得赔钱。所以不管电影票房卖得如何,最起码保底费方面华谊兄弟是不会亏的,而亏损的就永远是中小影院。这其实就是直接把风险转嫁给了中小影院。
为什么对于大影院华谊兄弟不这么做呢?因为对大影院而言,他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很多,他们的议价能力也更强。华谊兄弟不敢轻易的拿他们开刀,所以先拿中小影院小试牛刀,后期可能会推广至所有影院。
❺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华谊的要求合理吗
从华谊兄弟的角度而言,他要求中小影院交保底费的举措无疑是合理的正当的。因为影视资源是在他的手中,而中小影院他们可以选择播放或者不播放他的这些影片。如果想要播放,那么就签这个保底协议。如果不播放,那么以后就不合作了,也就不用签这个保底协议了。
一般而言影视制作,特别是大片需要3~6个月以上的资金回笼周期。而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那么公司就会破产。时间拖得越久,公司面临资金压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其生产产量也完全跟不上节奏。所以在多方面压力之下,其要求交保底费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可以减少前期投入的压力,还在开拍的时候,就能将资金收回一部分。
❻ 保底协议是什么意思
协议消费即用户与我司签订的一个协议消费额度,需按照协议消费到规定的额度,若未达到该额度,则需要补扣差额,直到达到规定的消费额度。具体详情建议联系归属地联通客服了解。
—————
超越7待,沃更精彩,iPhone7优惠热卖中!您可直接点击 http://www.10010.com/037SN 进入活动页面(温馨提示:各地市优惠活动不尽相同,具体以活动页面为准。)
您可能还关注:
优惠大赠送!【冰激凌套餐,全新上市,全国流量/通话任性用!】~~还等什么,点击下列相应链接进行办理吧!
【冰激凌套餐】:http://www.10010.com/03qGY;
❼ 保底发行什么意思
保底发行,就是发行方和制片方在合约中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票房数字,即使影片上映后票房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发行方也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如果实际票房高于保底数字的话,发行方就会分得比平时更多的金额。
简单来说,这样做制片方稳赚不赔,在上映前就将票房压力转移给了发行方,发行方虽然承担了压力,但是也有机会享受到额外票房收益。
对于发行方来说,保底发行就像一次赌博,电影本就是高风险的产品,为一部电影的票房担保,相当于给赌博的人在做担保,风险加倍。
保底发行案例介绍:
2013年贺岁档,周星驰当时就《西游降魔篇》和华谊签署的保底协议。华谊为《西游?降魔篇》票房保底3亿,并提前支付周星驰8800万保底金。如影片票房最终低于3亿,亏损由华谊承担;当影片票房超过3亿后,华谊将分得超出部分盈利的70%。结果《西游》最终票房豪取12.46亿,华谊净收入1.4亿,远超制片方。
《美人鱼》在未上映之前就已经有18亿保底发行的传言,很多人把这称为中国电影业史无前例的一举。到2016年 6月8日,《美人鱼》正式收官,上映122天,累计票房超过了33.92亿,稳坐内地影史票房榜冠军之位,发行方大捞一笔。
❽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❾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这合法吗
随着我国疫情的不断减轻,很多电影也都相继的上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事情,就是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这么做是合法的吗?在我看来是不合法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在电影到电影院播放之后,谁也没有办法去预估票房的多少,而且现在电影相继上架,电影院也都开放,我国电影经济不到复苏,但是如果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的话,那么很多影院就会为了不交保底费而放弃这个电影的播放,那么就会很影响电影的票房,因为没有办法强制人们去看任何一场电影的,所以交保底费也是不合法的。因为就我们看电影的人来说,如果想去看这个电影,那么自然会去看到,如果对这个电影不感兴趣,即使是影院开始复苏,也不会愿意去看的,这个电影的收视率不会因为影院来决定,而是因为电影的质量来决定。
所以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这样的做法是不合法的。因为对于中小影院来说,是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的。
❿ 战狼2票房8亿,怎么分钱
1、战狼2每10亿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0.5亿,营业税0.33亿;院线5.7亿;制作发行4.3亿(还要除去0.6亿的宣传费和2亿成本,这些费用在制作发行费用中扣除)。
2、根据保底协议,超过15亿超出部分,发行方分成15%,(北京文化8.25%,聚合6.75%,其余归登峰国际)
现在票房56亿,登峰国际至少分13-15亿。(登峰就是吴京的公司)。
3、当然吴京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