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电影《快乐结局》
关灯拆电影 他拍直播拍进了戛纳主竞赛单元……
十年前“网瘾”还是种病
要送到戒瘾中心进行封闭式治疗
十年后没人再提这一茬了
因为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人人都成了网瘾患者
上至80岁,下至8个月
所有人的手机里都装满了各路直播、短视频APP
离了视频媒体的一天似乎空虚到无处消磨时间
于是我们都成了媒体手里的提线木偶
戛纳电影节的常客迈克尔·哈内克
(代表作《爱》、《钢琴教师》等)
他这一次瞄准了这一现象
用手机后置镜头代替摄影机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冷静、克制地向观众展示了一出
欧洲中产们“精致的丑陋生活”
亲情的疏离
影片伊始于一组直播画面:
一个女人正在完成睡前的准备工作;一只小仓鼠吃过拌有抑郁药物的粮食后在笼中暴毙身亡;女人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录制者开始思考是否需要拨打急救电话……
它分解式的叙事方法又恰巧应了如今媒体快餐时代,人们阅读短视频的习惯,总是难以安静地沉浸地进入一个故事。
影片里里外外,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中产的深度揶揄。
当你还在手指上划刷动着别人的悲喜,哈内克已经把你的生活拍成了电影。
⑵ 电影中光影的理解
关灯拆电影 懂电影的看这几个镜头就高潮了
一冰
Filming is the art of lights and shadows.
电影是光和影的艺术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光”的孪生兄弟
“影”
▼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具体影片片名可获取
全网独家1:1同声评论音轨链接
-
剪影突出与省略的平衡点
剪影是电影中最为常见的光影处理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地省去人物外形特征,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更重要的地方。
比如在一些动作片中主角以剪影的方式进行打斗,一方面能够突出肢体动作,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武打场面的多样性,是动作片导演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007:大破天幕杀机》中这场高楼打斗戏最为人津津乐道,
不仅动作戏连贯好看,背景幕墙上的水母图案更是提升了这场打戏的艺术性,
刚硬与柔和在同一画面里体现,美轮美奂。
也就是说,光和影能够把画面切分成两个层次,在同一个平面中同时并置两种对立元素,以此表达影片的某种复杂性。
譬如《搏击俱乐部》的结尾,前景是杰克牵着马拉的手的静态剪影,后景我们看到摩天大楼轰然倒下,既暴力又具美感。
在这个画面中前景象征联合,后景代表拆分,正合了《搏击俱乐部》解构与重构的两重性。
有的时候处于高亮部分的背景又可以作气氛烘托的作用,譬如《爱乐之城》中恋人在星空下起舞,《ET外星人》里小男孩载着ET从夜空中骑行而过……
背景都为剪影中的人物关系铺上了一层浪漫、奇幻的氛围。
而影片中最常出现这种表现手法的时刻多处于日出或日落阶段,
在电影学中这一时段也被称为魔幻时段,英文叫Golden Hour。
顾名思义,因为太阳光线角度接近地平线而呈低色温,整个画面被橙红色的光映照得暖烘烘的,特别适合导演在前景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戏。
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有马小军俯瞰米兰和刘忆苦交好,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这种表现方法具有三层含义。
一是黑根负责打理科里昂家族对公的事业,半明半暗代表他黑白通吃的两重性。
二是黑根是老教父一手抚养长大的义子,他在科里昂家族中既是自己人又是外人,半明半暗代表着他尴尬的处境。
三是黑根对失去老教父庇护后的科里昂家族产生了信心上的动摇,半明半暗代表他摇摆不定的衷心,可以说是非常巧妙了。
再有一个特例,就是老教父的大儿子桑尼,他本是教父宝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却因为太过火爆的脾气而间接被敌人设计暗杀。
为这个人物造影时,戈登·威利斯考虑到他直接的性格而特意没有在他的脸上堆积任何阴影。
全场桑尼都是以面部高亮的形象示人,这也侧面提醒了观众桑尼绝对不是教父之位的最终接班人。
阴影,究竟是五十度灰,还是五十度黑,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在戈登·威利斯开疆辟土般对阴影的研究和尝试之下,终于“黑色电影”不再只停留于黑色的题材,而是更进一步地在光影艺术层面也达成了黑色的统一。
电影是一座光和影的神殿,
请关注“关灯拆电影”微信公众号,
在往期内容中继续收看“光”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
我们,只读经典。
⑶ 有哪些关于杀手的电影
关灯拆电影 我喜欢的男人杀气腾腾
一只冰冰
职业大全上最酷的一门
必须是杀手
来无影,去无踪
神秘宛若死神的使者
冷酷无惧的皮囊下
却因心爱的姑娘而多了一根软肋
简直是莎翁情书的翻版
一是他的性格反差,找准符合逻辑又出人意料的差异最能打造经典;
二是道具设计,无论是杀手还是普通人,他深处的环境,手边的摆件都是深入刻画人物的优秀工具,是人物塑造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三是人物状态,凸显一个人的不同必须从他的行事风格入手,把人物还原到事件当中才能真正让人生动起来。
关注“关灯拆电影”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电影深入读解
我们,只读经典。
⑷ 电影里拍镜子的镜头怎么弄的
关灯拆电影 就因为这一个道具,这些好电影需要你再看一遍
一只冰冰
让我们在下一期节目中继续发掘、探索
拍摄镜像画面时应该注意的难点和技巧
我们,只读经典。
⑸ 如何评价2016年恐怖电影《关灯以后》Lights Out
《关灯后》这部电影是以2013年同名三分钟短片为核心概念加以拓展,由该新晋瑞士籍导演David F. Sandberg导演,温子仁等人监制而成的。由于是新人导演,所以各种海报和宣传上都打着温子仁的名号进行宣传,有些朋友直接把这部电影划归为温子仁作品,虽说影片中的确存在一些温子仁作品的痕迹(如布景小道具),但这样的做法还是挺不好的,温子仁他只是制作人之一而已,请尊重一下导演David的努力成果吧。
先来说说这位新人导演David吧。David年仅35岁,在被挖掘出来之前从事于商业广告与短片制作,工作听起来光鲜其实却收入微博入不敷出,在被发掘前曾一度身背债款,甚至在洛杉矶会见温子仁等人时住Airbnb的钱都是借的。他拥有一个自己的YouTube频道ponysmasher,在2013年他出于兴趣以他的妻子Lotta Losten为主角拍摄了几支包括《关灯后》在内的恐怖短片(Cam Closer, Light Out, Pictured, Not So Fast, Coffer, Attic Panic, Closet Space)。这些短片短小精悍脑洞大开,都是十分有趣新颖的桥段。在电影中,David将短片中的元素运用得十分灵活自如,与各式道具场景结合产生了非常有意思的化学作用。在拍摄完《关灯后》之后,David将担任《招魂》分支《安娜贝拉》续作的导演,在第一部《安娜贝拉》口碑崩坏的情况下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是否可以力挽狂澜呢?拭目以待吧。
再说到《关灯后》这部电影本身。
本片由三分钟同名短片扩展而摄,讲述了不堪受灵影响精神不稳定的母亲影响年少离家的女主力图拯救母亲阴翳下同母异父弟弟的故事。剧情安排很简单:引子 - 起因 - 探究 - 真相,影片只有八十一分钟的时间,但做到全片基本无尿点,紧凑无拖沓,开场即高能,几分钟之内必有惊吓点。但过短与简单的剧情则可能让喜爱复杂曲折剧情的观众大失所望,感觉索然无味。
影片当中的几个主演表现中规中矩。其中饰演长女Rebacca的Teresa Palmer在影片中相对于其在《温暖的尸体》Warm Bodies中面瘫神似暮光女的表演要进步了许多,punk tattoo girl的叛逆造型让我非常心水。饰演母亲的Maria Bello有着尚可的表演,把一个身受恶灵威胁的神经质母亲的形象诠释得十分不错,但可能受电影篇幅影响,在亲情表现上略显薄弱;在对抑郁症的表演在我看来更像是精神分裂。
电影中十分难得的一点是除了警察以外电影中角色智商基本在线。其中女主的男朋友机智得不行,不管是在灯灭时的举起手机还是被鬼怪举起时的打开车灯,承担了吓中偷乐的主要戏份。他的角色设定真的可以用来回答有没有哪部恐怖片是主角们冷静理智不作死的?这个问题了。而且这位演员Alexander DiPersia还特别帅,脸盲的我还以为是《权力的游戏》里面次子军团团长,查了下资料才发现并不是同一个人。
这部电影的惊吓点主要由jump-scares构成:阴影笼罩的怪物随着灯的开启与关闭忽隐忽现,谁也不知道当下一次灯光熄灭时到底会发生什么可怖的事——这种观众明明知道会有jump-scare但怪物始终犹抱琵琶全遮面半遮面的情况就像做不可描述之事时另一方始终回避那个点一样...... 咳咳咳怎么变色了;这样的jump-scare在跳出时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Jump-scares的出彩并不代表影片的其他惊吓手段的缺失。贴近生活的场景安排:咯吱作响的老旧木地板,半透明的玻璃门,充满未知性的床底与柜橱,虽然充斥着cliché但不可否认这对氛围的营造以及调动观众联想情绪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当中对光线的运用。不管是在惨淡的白炽灯下,在渗人的红色霓虹灯下,在微弱摇曳的烛光下还是在诡异的紫外线灯光下,分镜下房间布局的明与暗和人物的面部表情在明暗的映衬与凸显中被无限放大,加深了剧中人物布景对观众的情绪影响和代入感。
个人最欣赏的是影片对“着魔人”的反常规的设定——受到鬼怪侵扰的不是儿童,而是更为强大,在以往恐怖片中充当保护者、怀疑者的大人。从以前《驱魔人》到现在的《险恶》、《招魂》,大多数影片的儿童都充当着直接受害者,即被鬼怪附身侵扰的角色。儿童是纯洁/善良的化身,在以往的恐怖片中,被附身的小孩不仅能以反差的形式凸显邪恶,还能充分以“恐怖谷理论”刺激观众的感官。在《关灯后》中,无助柔弱的正太在影片初段只身面对精神不稳定、受到恶灵侵扰的母亲,在母亲口中的“好朋友”影响下辗转难眠,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处境,直到有姐姐的帮助观众才得以松一口气。而在我最喜欢的一幕中,小男孩为了陪伴母亲而选择信任母亲离开姐姐家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在母子二人的movie night中,被势若癫狂的母亲扳着双肩强行介绍给她的“朋友”暗影怪物。在异形怪物与疯狂的母亲之间,这种表现手法让小男孩的处境更加令观众揪心。
影片尽可能在表达着“面对自己恐惧不要逃避的主旨”的鸡汤,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样的一句台词应该能成为这部电影的中心句:Sometimes the strongest thing is to face the fear. 以及对亲人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温子仁的这种以家庭为舞台展开并在结尾灌以鸡汤的套路喂饱了近几年的商业恐怖电影观众,从票房上来看欧美观众对此是挺买账的,本片也不能免俗走了这么一趟cliché,就我看来已经有略微的审美疲劳了,走个略微邪典的结局可能会更好,如《克朗普斯》的结局。我再从我的想法中(过度)解读一下这部电影,看罢这部电影,染上抑郁症的母亲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总觉得《关灯后》在隐喻抑郁症对一个家庭带来的影响,如《它在身后》It Follows中的不明怪人之于STD一样,这个只存在于宿主母亲Sophie阴影当中的“鬼魂”Diana是否暗指抑郁症所带来的阴翳呢?她害怕光亮,只存在于黑暗,在女儿Rebacca幼年时逼走前夫,女儿稍大后也不堪影响搬了出去,在后来甚至荼毒年幼的儿子。Diana在宿主脆弱的时候尤为强大,只有在亲人不抛弃不放弃、宿主直面恐惧的时候才略有消退。
尽管影片还有诸多缺点,例如逻辑不严谨:一个可以用其能力明灭光源的鬼怪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用物理攻击来解决目标。不过既然是电影,不能用太现实的眼光去看待,从三次元中找现实存在感的还是有点太钻牛角尖了;人物刻画略微薄弱:较少的刻画篇幅使得观众对角色不能产生特别大的共鸣与代入感,尽管饰演母亲的Maria Bello表演卖力,但看上去像是精神分裂实为抑郁症的她实在是让我有些跳戏,母亲与姐弟三人的情谊也并没有十分好的展现出来;还有些较为含糊的交代:Rebacca父亲的死有些无厘头。
总的来说《关灯后》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小成本恐怖片,融合了家庭、灵异、jump-scares等时下大热的恐怖元素,其开关灯之间的特色jump-scares可从众多恐影中鹤立鸡群使人眼前一亮,虽总体并未跳脱出常规套路另辟蹊径,但还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又及:预告及片头出现的萌萌哒微胖女士是导演David的妻子Lotta Losten,她目前为止出演了所有David拍摄的电影及短片。是的吃下这狗粮吧,不客气汪汪汪。
以上,Enjoy and peace.
⑹ 关灯拆电影 年度最精分,恐怖片《寂静之地》吓唬谁
有惊无恐的寂静
文/梦里诗书
神秘怪物凭声入侵的夺命构思,在导演约翰·卡拉辛斯基出色的节奏掌控下,营造了《寂静之地》无声胜有声令人屏息的惊悚氛围,然而这也是一部完全不能停下来去细思的恐怖之作,电影以牺牲最为起码逻辑为代价所换取的惊悚,使其在剧情上几乎经不起任何的推敲。
电影伊始在很短的时间里透过主人公一家的超市际遇,为观众勾勒出了一番灾后末世的景象,在电影所给出的世界观设定中人类无力抵抗神秘怪物的快速入侵,几进灭绝,主人公一家五口则成是这场灾难的幸存者,而电影给这些怪物所设定的缺陷是他们既没有视觉也没有嗅觉,却拥有超强的听觉,通过声音来猎食人类,主人公一家所面对的境遇就是必须在完全无声的世界里生存下去,这一颇为新颖的构思使电影不仅拥有着不错的代入感,同时也成为了其巧用声音来渲染惊悚的绝佳利器。
《寂静之地》是一部几乎没有多少台词的电影,其人物之间只能通过手语来交流,但这并没有妨碍于导演透过点滴的情感凝聚来营造羁绊,电影中既有末世之下夫妻带耳机共舞的浪漫之笔,也有父女间隔阂的弥合,寂静之下的爱与亲情仍旧有着很好的塑造,但颇为遗憾的是不管是氛围也好,人物也罢,电影所展现的这一切却没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奠基,不胜枚举的逻辑漏洞使电影很难做到一部恐怖佳作的细思恐极。
正所谓成萧何,败萧何,面对明显存在自身缺陷的怪兽,以及想当然的崩坏结局,凭借人类的智慧与科技,这种低级的怪兽除非数以亿计,否则根本不可能给人类造成如此毁灭性的灾难,在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下,电影所营造的每一场戏其实都充满了完全不能细思的漏洞,例如为什么开篇要让最小的孩子走在最后?为什么妻子明知外有无法抵御的怪兽还要生孩子?为什么一家人不搬到瀑布附近等等,完全不重细节,信马由缰的创作,使电影所构建的这一末世没有丝毫的说服力。
准确来说,《寂静之地》只能算是一部有惊无恐的爆米花片,空有想法,却根本无力得见缜密的呈现,生硬更难见真正的恐怖。
⑺ 电影《一个人的江湖》怎么样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https://pan..com/s/1Xoc5QsgdDhqTKx_n6-9Ktg
《一个人的江湖》是由北京中视皮皮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喻亢、黄建业联合执导,赵波、王立康编剧,梁恩、屠育玮、张佳熙、喻亢主演的动作剧情电影。该片讲述了“拳村”少年张小明肩负光复门派重任,仗剑闯荡现代江湖的故事,影片定于2018年6月8日全国公映。
⑻ 《霸王别姬》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人生如戏?是的,人生如戏。霸王别姬里的很多形象,都是很多人正在经历与遭受的。
只得一声叹息。
最终,小六指也只能在社会的强压下而死……
至于电影里的其他人,是否也就正如芸芸众生的你我呢?
只想说《霸王别姬》讲的不仅仅是两个戏子一个戏团的事,说的更是你我,少时不懂,大了才看明白呢……
⑼ 电影中人物照镜子的场景是怎么拍摄的
关灯拆电影 导演居然让我演隐形人
一只冰冰
双胞胎大法
在摄影机还是个吃胶片的庞然大物的年代,导演们是如何拍摄镜面戏的呢?
1933年的《鸭羹》应该是世界上第一部跟镜子过不去的电影,导演莱奥·麦卡雷另辟蹊径,虽说是拍照镜子的戏,却把墙给拆了,根本不设镜面,用两个打扮长相相似的演员同时进行镜面表演来模拟镜面效果,我们暂且把这种方法称为双胞胎大法。
《鸭羹》中虽然演员漏洞百出,倒也很符合影片需要的喜剧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拍镜子戏的思路,一直到今天这种看似笨,实则妙的方法还在被不断使用着。
《终结者2》当中就有这么一场戏,摄影机大摇大摆地从镜子前摇过,镜中却没有摄影师的影子,原因正和《鸭羹》一样,镜子根本就不存在。
施瓦辛格本尊其实坐在镜子界面之后,里面看到的景也是早就搭建好的摄影棚的另一侧,我们看到的终结者后脑勺其实是个替身演员,或许应该叫他脑替?
而前景后景中都有正面出现的莎拉·康纳,其实是卡梅隆请了自己老婆琳达·汉密尔顿和她的双胞胎妹妹莱斯利同时出演的。
这种拍摄法保证了摄影机在所谓的镜子前能够自由运动,使画面不断变换,摆脱呆板的印象,却也有着诸多难以实现的条件。
首先不是人人都有双胞胎这么好的资源的……
其次,搭两个一模一样的布景也比较耗时耗资。
当然,演员表演的同步率也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运用双胞胎大法拍摄的NG次数往往会高于其他手法,效率也是在片场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万能绿幕
镜面拍摄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场戏出现在1997年的《超时空接触》。
年幼的艾丽发现父亲发病倒地,她一路狂奔到洗手台前取药,整个镜头一气呵成,令人惊叹的是结尾画面处竟然从镜子中拉出,变成了小女孩的视点。
一面固定在墙上的镜子究竟是怎么做到九曲十八弯跟随着小艾丽一路上楼的呢?
后来该片的摄影指导Ken Ralston和Stephen Rosenbaum揭秘说,艾丽上楼的戏其实是事先拍摄好的,而这面镜子根本就不存在,是一块用于后期制作的绿幕。第二次拍摄只需跟拍艾丽的手打开玻璃门即可。
影片《黑天鹅》当中也大量使用了绿幕伪装镜面的效果,主要为了契合精神分裂的主题,在镜子中展示出妮娜的邪恶人格。唯有通过绿幕技术才可能做到镜里镜外画面不同。
当然有时候拍戏不一定要表现镜面,却也会遇到橱窗玻璃反射等棘手的问题,除了以上说的运用移轴镜头、后期处理等方法,更为直接的还有在实体空间内巧妙安排遮挡物这样的方法。
如《快乐结局》中坐轮椅压马路的那场戏,满大街玻璃橱窗等着要捕捉摄影师的漏洞,导演哈内克都巧妙地安排了遮蔽物要么挡住玻璃,要么是来往的车辆挡住镜头。
好的导演就是拍这样一场一镜到底,没有台词的戏,也会反复操演,确保完全没有漏洞。
别看镜子是电影中的常客
要拍好它却需要摄影师和导演深厚的功力
创意、才情,和认真的态度
请持续关注“关灯拆电影”微信公众号
与我们一同深度拆解电影台前幕后。
我们,只读经典。
⑽ 电影《我不是药神》怎么样
关灯拆电影 《药神》为何是7月神药?
一冰
好消息!
全球首个「同声评论影厅」来了!
你与电影专家只差一个二维码的距离!
名家名导同声评论服务就在电影院里等你来扫
随手扫扫座椅扶手上的二维码
即刻进入小程序体验服务
地址:SFC上影影城(港汇恒隆永华店)6楼2号厅
现有开业优惠同评券6.6元秒杀活动(有效期半年)
《我不是药神》成了7月国产院线的神药,头回见点映排片搞得像公映,公映前票房已经过亿。趁着周末我连刷两遍,场场爆满,见证数对软妹哭倒在男友怀里,承受了我这个年纪不能承受的暴击。
跟随着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的还有人们对“陆勇案”的关注,一夜之间这则几乎快要被忘记的新闻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
也正因影片引发的巨大讨论,《药神》被称作是“中国电影的标杆”,把文牧野、徐峥、宁浩称为是“敢踩高压线的中国良心”,一夜之间《药神》几乎成了中国电影的代表。
优秀的电影让你的眼睛湿润,而《药神》真正超越优秀的地方在于擦干泪后,我们跟着徐峥一起在后视镜里看见了众生的苦相,照见了自己的灵魂。
“凝视”是《药神》的一个核心表现方法,每个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凝视时刻。
在福科的理论中这对“看”与“被看”的关系呈现的是上下级权利的分割。黄毛的首次凝视出现在他打劫吕受益的那场戏,直勾勾的眼神愣是把老吕给看蒙了。
后来黄毛被抓,在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是用同样的眼神瞄准了程勇,嘴里蹦出一句:“你是为了赚钱”。观众通过黄毛的凝视点明了《药神》中最重要的一条逻辑:不以钱作为衡量标准来界定凝视的上下级。
思慧的凝视时刻也得到了充分表现。她本是夜总会的钢管舞演员,为了庆祝仿制药大卖,她跟着程勇一行人来到夜总会庆祝。男领班来喊思慧上场表演,却被愤怒的程勇用“巨款”砸到发昏,亲自上台子跳了一段艳舞。
镜头一个环摄,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男领班一人身上,男的跳钢管舞成了当晚的一道奇观。画面最后聚焦到思慧脸上,她正目不转睛盯住台上的舞者,嘴里大喊着:“脱裤子!脱裤子!”这一刻她眼中所见早已不是gay里gay气的领班,而是往日卖弄风骚的自己。
虽然噙着泪,她却不一定有多恨男领班。思慧真正凝视的对象是这个被金钱掌控,毫无善意的喧嚣世界。
更不用提刘牧师的凝视,看的是苍生百命;怂货一枚的吕受益对妻儿静静凝视后选择不拖累这个新兴的家庭;就连药贩子张长林都通过一场凝视,由黑洗白。
被捕后张长林接受审问,三个回合太极拳打下来还是不肯供出帮着卖药的程勇。这时镜头一拉,切换到警局监视器的屏幕,张长林正对着摄像头狂笑。这一凝视是对机关的质疑,是对情与法的拷问,是真正穿透墙壁直达体制内部的深切一眼。
主角程勇的凝视更多聚焦在自我,影片上来第一个镜头是程勇凝视着手中迦梨女神像的主观镜头。传说中迦梨女神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的妻子,为救苍生化身为迦梨女神与恶魔对抗。这个恶魔一旦流血,一滴血就会生出一个新的恶魔傀儡。为了打败他,迦梨女神不得不事先吸尽他的血液再与之战斗,而恶魔之血也使得女神陷入狂暴,愤怒的踱步震动三界。
最初的程勇是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印度神油店老板,兜里的票只比要饭的厚那么一点。他之所以供奉迦梨女神无非是看中人能吸血,他眼里哪有神明,只有钱财。
第二次表现程勇凝视迦梨女神是在吕受益病重之后,程勇来到印度为老友买药正巧遇上九夜女神节。路上开过载着迦梨女神和湿婆神像的板车,程勇再次和女神对视。
除了与迦利女神的两次深情对望,前前后后导演还给程勇安排了五次凝视。一次他从后视镜里看吕受益的妻子跪倒在地,车缓缓前行,视线却紧紧跟随吕妻,此刻程勇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离正确的方向越行越远;
他去看病重的老吕,遇到护士来清创,纱布揭开是老吕身上血淋淋的创口,程勇终于直面了这些年他敛财的行为给病人造成了何等的创伤……又是一次凝视。
还有几次与病友群群主会面,他想通过凝视展现权利,却被患者戴的一重重口罩设置了心理的屏障;以及最后法庭上陈词时程勇凝视镜头,仿佛是直接在和观众进行交流。
质量最高的一次凝视发生在程勇从吕受益家上香出来,门外熙熙攘攘挤着前来治丧的病友。导演只给这些群众演员安排了一个任务:看着徐峥。在这条长长的似乎永远走不完的通道中,程勇洞见了每个在场病人的未来,他们来此地不仅是与曾经的病友告别,更是提前看一眼自己将来的灵位。
买不起药,治不起病的他们也即将化为一张黑白照片,一段往生咒。每与一人擦肩,就是与死神打一次照面。于是程勇低下头不再去看,他终于无法再直视那具行尸般的自我。
相反,反派在影片中不仅没有凝视,导演还为他们的凝视设置了障碍。瑞华制药公司的两位发言人都戴眼镜,其中的高层更是佩戴有色眼镜四处亮相。眼镜这个道具不仅标识了他们“精英”的身份,更是为人与人之间有效的心灵沟通(即凝视)形成了一道物理屏障。他们无法从别人身上看见丑陋的自我,自然也无法完成程勇般英雄的转变。
这里导演很巧妙地设置了一道障眼法。瑞华制药的医药代表几次出现的地点都相当蹊跷。两次在警局,分别先是和局长会面,后来连警方会议都参与旁听,甚至还插嘴调整作战方针。接着又在电视信号上出现,他在“健康之路”栏目慷慨陈词,仔细看栏目LOGO就会发现和央视的同名栏目异常相似。在影片尾声代表还与瑞士大使见面,一路他所出现的场合从地区到国家,最后上升到国际层面,明里暗里地讽刺人民的苦难与体制的腐败是脱不开关系的。
影片呈现的终极凝视是观众对于银幕的凝视。导演两次表现了从上海的浦西往浦东看的空镜,江那边是上海最贵的CBD,大陆金融发展最迅速的地块。物欲、拜金,让人不断地靠外在修饰来提醒自己“人”的属性,却几乎要忘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群居天性。人字一撇一捺彼此依靠,我不是药神的下一句应该是:我是个人。落难的时候需要依靠别人,顺风顺水的时候也得想着回馈社会,毕竟“谁还没个生病的时候啊?”
它不一定是生理上那个病,穷也是一种病,搞基也是一种病,少数派也是一种病。病理正是这个世界没有同理心。《药神》看起来像在说陆勇的故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扮演着一个小角色。它之所以能超越优秀进入伟大殿堂,正是由于观众通过凝视它,撇见了自我的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