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具体是怎么拍摄这部电影的
卡梅隆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并说服该制作公司通过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实体摄影来加强电影的历史真实性。
他召集了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摄影师、水手和历史学家,于1995年组织了12次潜水。他们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深海考察船,俄罗斯的“姆斯蒂斯拉夫·凯尔蒂什学院”号。船上的两艘和平号潜艇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潜到约四千米泰坦尼克号废墟的深度的五艘潜艇之二。
除此之外船上还有一台专门为电影摄影制造的遥控潜水器,使用这些潜艇卡梅隆拍摄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遥控潜水器甚至可以进入残骸内部,拍摄到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人所未达的地方。由于潜水器上的特殊摄影机每次只能拍摄12分钟,因此每次潜水都必须精心计划。这些实地拍摄结束后卡梅隆开始写剧本。
1995年9月1日制片开始。制造泰坦尼克号的船厂哈兰·沃尔夫开放了其私有档案,摄影组得以看到本来以为已经失落了的蓝图。艺术指导彼得·拉蒙带领的小组为船的内部装潢专门收集了1912年左右的物件,而且这些物件全部必须处于全新或者至少看上去全新的状态,因为泰坦尼克号是在首航时沉没的。
几乎没有任何另外一部电影对于道具细致到这个程度。衣服、箱子、碗碟、内部装潢和沉没的过程全部非常仔细地按照原样或者实际发生过程组织。虽然如此《泰坦尼克号》还是发生了一些错误。比如在电影中使用了有过滤嘴的香烟,但是这样的香烟是1940年代中才上市的。
为了拍摄真实的外景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海岸购买了一块16万平方公里大的地区,1996年5月31日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完整的电影摄影场。在四个月内在罗萨里多的北部建造了一座规模和一座小城市一样的摄影场,其中包括及其完整的基础结构和多个摄影棚。
通过爆破他们制造了两个巨大的水箱。一个可以容纳6400万升水的里面装有泰坦尼克号逼真的重建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旋转270度。另一个可容纳有2200万升的水箱里有一等舱豪华的内部装饰。大水箱里的模型虽然是完全成比例造的,但是拉蒙不得不做一些妥协。
比如救生艇和烟囱被缩小了十分之一。部分甲板设施被省略,一个前甲板也被省略。这些被省略的部分后来被模型取代。救生艇甲板和主甲板均是电影舞台,其它部分全部是钢结构的外表,内部藏着能够使得模型在拍摄沉没景象时倾斜的装置。
旁边还有一个可以在120米长的轨道上行走的、50米高的吊车。这架吊车不但在建造模型时作为建筑工具被使用,而且也被用来照明和摄影。在相应的场面拍摄结束后模型船被拆掉当作废铁卖掉,来补充一点拍摄经费。
1996年7月开始拍摄电影开始和结束时在现代的情节。这些场面是在潜水探测就已经被使用过的“姆斯蒂斯拉夫·凯尔蒂什学院”号上拍摄的。在拍摄时有一个至今没有找到的人将苯环利定掺入伙食,许多拍摄组的人,包括卡梅隆本人,被送入医院.1996年9月开始在新的福克斯拍摄场地拍摄。
尾楼甲板的场景是使用一个特殊技术拍摄的。通过一个关节整个船尾可以直立起来。为了保证特技演员的安全许多道具是用塑料泡沫做的。1996年11月15日拍摄上船的场景。
泰坦尼克号的模型只有右舷,原因是因为当地的风大多数从北吹过来,因此烟囱里的烟看上去就好像船在航行一样。但是这造成了一个困难,因为从南安普敦启航时泰坦尼克号是左舷停靠在码头上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拍摄组使用了一个很奇怪的方法:所有道具和服装上写的字都是倒写的。假如在剧本里写着某人丛左往右走的话在拍摄时他从右往左走。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所有拍摄的场景被镜像反射过来。
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计划拍摄138天,实际上使用了160天。由于他们必须数小时在冷水中拍摄,许多演员得了感冒、流感和肾传染病,其中包括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一些演员因此退出,三名特级演员骨折。美国影视演员协会后来得调查认为整个场地是安全的。
卡梅隆本人从来没有向他的演员道歉,因为他这样严格地要求他们。但是他承认他这次是非常严格:“我对我自己和我的组非常严格。我坚信在对付成千上万的意外和这么大的拍摄场地的时候,为了保证没有人出事,我必须采取一些军事性的措施。
我想假如您要指挥这么对人的话您也不得不采取严格的措施。”温斯莱特几乎淹死,肘部受伤,患流感,她后来说,除非她获得“许多钱”她不愿再与卡梅隆合作。她承认卡梅隆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是“太易怒”
特技
2200万升的小水箱裏有一个巨大的液压装置,使用它可以使得一等舱的餐厅以及其大阶梯以30釐米每分钟的速度沉入水中。在第一次试验是大阶梯从它的固定中脱离,但是没有人受伤。长223米的泰坦尼克号船首在被沉入水中是发现这个部分太大了,在水裏它就像一个减震器一样。
为了使得它能够被沉入水中,卡梅隆下令将裏面的东西清空,他亲手打破了一些船窗。餐厅完全被淹之後拍摄组实用了三天的时间来拍摄探宝者洛维尔的遥控潜水器是怎样在现代探索船的内部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後的场景是在一个130万升的水箱裏拍摄的。
它是拍摄场地上最小的水箱。水裏浮著的死屍上使用了特别的粉末。这些粉末在遇到水後结晶。通过这些粉末以及在头发和衣服上使用蜡使得演员们看上去像被冻死了一样。
卡梅隆想通过这部电影推进视觉效果的能力,因此他让他自己的公司数位领域继续发展在《深渊》和《终结者2:审判日》中已经获得的成就。尤其是逼真地模拟水的功能。
至此为止大海一般是通过拍摄小的水面来模拟的,然後通过慢动作来放大,但是其效果不是非常好。卡梅隆则让他的摄影组通过动作捕捉来拍摄一个13米长的模型。水和烟是数码化後添加上去的。他们使用了军事的计算演算法来进行数位类比。
为了完善整个结果的真实性,还有其他的东西通过动作捕捉拍摄和添加上去。视觉效果监视罗伯??勒加托将演员、自己和他的孩子的脸数位化来加强数位模拟人的真实性。除此之外还有一座20米长的,中间可以断开的泰坦尼克号的模型,这是唯一一座可以入水的模型。
机器舱裏的景象使用的是“杰瑞米亚??欧布莱恩”号裏的机器舱,然後通过模型和在蓝屏前摄影的演员补充。为了省钱,一等舱的休息室只是模型,後来加上蓝屏前拍摄的演员表演。模拟的过程使用了60部电脑,这些电脑使用当时还很罕见的Linux作业系统。
(1)泰坦尼克号电影是怎么拍的扩展阅读:
《泰坦尼克号》是美国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爱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领衔主演。
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该片于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1998年4月3日在中国在内地上映,2012年4月10日以3D版在中国内地重映。
剧情简介
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号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半的海底被发现,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墙壁上看见了一幅画,洛维持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2岁高龄的罗丝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罗丝早就看出卡尔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甚至打算投海自尽。
关键时刻,杰克一把抱住了少女罗丝,两个年轻人由此相识。
为排解少女心中的忧愁,杰克带罗丝不断发现生活的快乐之处。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罗丝脱下衣服,戴上卡尔送她的项链,让杰克为她画像,以此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当他俩做爱时,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
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在危急之中,人类本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更加分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老态龙钟的罗丝讲完这段哀恸天地的爱情之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珠宝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
B. 请问泰坦尼克号到底怎么拍的
听了 LZ的疑惑
我来回答你:
首先 它是在室内拍摄的!
然后 工作人员建造了一个1:1的木制模型。
其中,演员演室内戏和和场景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然而,在最后船体破裂和撞击冰山(冰山是用蜡做成的)
也是用这个木头船完成的
当然在电影中整条船只被折成两段和船底滑坡冰山等等很多特技镜头就是电脑特效的功劳
大概就是以上如此
C. 泰坦尼克号是怎样拍摄的
乘客浸水是在水池里面拍摄的,后期进行特技处理
船身断裂是用了一个1:4的模型,后期进行特技处理
至于大船全景,呵呵,不用怀疑,制作方制造了一艘1:1的真船,腐败啊
另外提一句,“泰坦尼克号”是电影史上耗资第二的电影
第一是:埃及艳后
第三是:金刚
D. 泰坦尼克号电影是怎么拍摄的
拍摄初衷
泰坦尼克号正在沉睡中灭亡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最大、最豪华的客轮,在由英国南安普敦驶往美国纽约的首航途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沉入海底,船上1500余人丧生。后来的电影《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号》都反映了这一事件。国家地理频道表示,最近的一系列科学考察发现,泰坦尼克号船身结构日益脆弱,50年后,它很有可能分崩离析,所以摄制组将赶在泰坦尼克号彻底毁坏之前,近距离拍摄下它在海底沉睡的样子,以供后来人了解这艘沉船在大西洋海底的生活。他们已经将拍摄日期定在了今年的6月7日,1985年在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下发现该船遗骸的罗伯特·巴拉德博士将参与这次拍摄工作。
拍摄计划
在3660米海底拍摄1小时
按照国家地理频道的拍摄计划,当地时间6月7日晚9点,巴拉德将率领一个科研小组潜到距水面3660米的海底,国家地理频道的摄像师将跟随他们,进行长达一小时的拍摄工作。节目筹划小组为该纪录片起名为《重返泰坦尼克号》。同时,美国广播公司著名电视记者杰·斯加德勒将带领另一个摄制组搭乘轮船停留在附近海域,斯加德勒将随时与巴拉德通话,了解他们所在的位置。
据了解,早在1985年泰坦尼克号残骸刚刚被发现时,巴拉德就应国家地理频道之邀,制作了特别节目《我们是如何发现泰坦尼克号的》,一年之后,双方再次协作,录制了纪录片《关注泰坦尼克号》和《泰坦尼克号的秘密》。今年年底,巴拉德和国家地理频道的工作人员要联名推出一本书,纪录《重返泰坦尼克号》这个节目的拍摄过程。
巴拉德表示:“近20年之后,我能再次到海底去看泰坦尼克号,真觉得很激动。除了录制节目以外,我们还想调查这条船最近不断损坏的具体原因,观众们通过这个节目会了解泰坦尼克号的昨天和今天,可以感悟到时间的流逝对世界的影响。”信报记者唐峥/文
谁毁了泰坦尼克号?
罪魁祸首:游客和垃圾
据近期参观过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游客介绍,该船著名的桅杆瞭望台(也就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员发出“前面有冰山”警告的地方)已完全消失;该船沉没时乘客们聚集的船尾楼也已倒塌;甲板上也出现很多裂洞,不少金属墙壁已完全消失,有食铁习性的海洋微生物正在把船体钢板上部件变成了触目惊心的红褐色“钟乳石”,并向其他多处地方快速蔓延。有些专家指出,泰坦尼克号之所以被毁成这个样子,完全是世界各地游客所赐。船只残骸周围都是人们留下的“纪念物”,像啤酒瓶、汽水瓶、绳子、链条、捕捉网等垃圾随处可见,它们频繁“登陆”此船甲板也是令船体变得越发脆弱的原因之一。
相关链接
航海史上最大灾难:1500人丧生
1912年4月12日,一艘长900英尺的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撞到冰山,很快沉没在纽芬兰附近海域,致使1500人葬身鱼腹。这次沉船事件,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了世界。
电影《泰坦尼克号》:轰动全球
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很多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改编的电影包括《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制作庞大,由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主演,影片以沉船时间为背景,讲述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赚了不少人的眼泪。
国家地理频道:曾获800多项大奖
国家地理频道播出节目的核心提供者是国家地理电视。国家地理电视拥有36年的制作经验和辉煌业绩,其制作的节目曾获得过800多项业界大奖,其中包括122座艾美奖,制作水准毋庸置疑。
国家地理频道由国家地理电视、美国福克斯娱乐集团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合资而成。秉承国家地理学会“增进并传播地理知识”的宗旨,国家地理频道致力于探索发现、环境保护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推广工作。其黄色长框标识已成为探险发现的代名词并广为人知。迄今为止,该频道的节目已用26种语言、在146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在中国内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与我国40多家地方电视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两档节目。这些节目均为国家地理频道播出节目中的精华之作,它们以其卓越的品牌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染并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内地观众。
E. 电影泰坦尼克号是如何拍摄的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英文RMS Titanic),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派拉蒙电影公司与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97年将“泰坦尼克号”的事件改编为电影,在全球各地上映,轰动全球。
2006年5月,最后一名见证事件的女性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目前尚有两名女生还者仍然存活,但她们在意外时还不到一岁,因此不会对事件有回忆。
泰坦尼克号(英文RMS Titanic),台湾和香港称为铁达尼号,是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
“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船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高相当于11层楼。船上不但有餐厅、酒吧、咖啡厅、游艺室和电影院,还有游泳池和健身馆。是当时一流的超豪华巨轮。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目录
1 建造过程
2 处女航
3 事故的后果和影响
建造过程
泰坦尼克号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运(White Star Line)公司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汽船的第2艘船。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游船。泰坦尼克号有260米长,28米宽,总重46329吨 (净重21831吨) , 动力3000匹马力, 航速23~24里。尽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她的船体还是和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一模一样大。船上有899名船员,可以运载3300名乘客。因为她也运送邮件,所以也叫皇家邮汽船泰坦尼克号。同样硕大无比的4个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工作。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
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尽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对头等舱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机;作为一种革新,她给二等舱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机。经济舱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楼梯。她最著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她豪华的楼梯了。詹姆士·卡梅伦在他的电影中忠实的再现了这个楼梯。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定点作品。16个水密(不进水的)舱防止她沉没。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一个2等舱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处女航
铁达尼号的沉没地点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英格兰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顿出发,开往美国纽约。船长叫爱德华·史密斯,船长史密斯是个老航海家,已经62岁了,他本来已经要退休了,但为了“泰坦尼克”号的首航成功,才答应指挥这趟航行后再退休。于次日正午离开了南安普顿(Southampton)港, 预定渡过北大西洋, 直达美国纽约。当她即将启航时,另一艘定期航船纽约号因为水中移动的体积庞大,造成水流大量回填的吸引力几乎撞上了她的船体,导致了一小时的误点。启程后,泰坦尼克号先穿过英吉利海峡停泊在法国瑟堡,接纳了更多旅客,之后又停泊在了爱尔兰的昆士敦(Queenstown,皇后城),最终她载着1324乘客和892名甲板工作人员驶向纽约。泰坦尼克号将乘客分为三个等级。三等舱位在船身较下层也最便宜,这一类的乘客身分多为计划在大西洋对岸营造新生活的移民;二等舱与一般客房的装潢摆设,其实具备与当时其他一般船只的头等舱一样的等级,许多二等舱乘客原先是在其他船只上定位头等舱,却因为了这次的航行,将煤炭能源转移给泰坦尼克号而作罢;一等舱是整艘船只最为昂贵奢华的部分,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几位名人就在这趟旅程上。较为有名的是当时的百万富翁(理论上是以英镑或是以美金计算)约翰 雅各布 和他的妻子,企业家Benjamin Guggenheim,梅西百货公司的老板Isador and Ida Staus, the “不沉的”Molly Brown and others. 而白星邮轮的主管级人物 J. Bruce Ismay 以及总设计师汤玛士.安德鲁 Thomas Andrews 也在这艘船的头等舱旅行。
画家笔下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图在4月14日晚上,她撞上了一座冰山。在与冰山碰撞的过程中,由于判断失误在高速航行下进行紧急转弯,结果变成转弯加上前进的同时,冰山在船底划下长长的一道裂缝,不但右舷水线下的铆钉因此一撞击松脱,六个水密舱进水。最后由于进水量太多,造成船身倾斜达到接近船身铅垂(垂直于水平面)的惊人状况,又因为倾斜使得水可以继续灌入。最后船身支撑不住重量,当时在水面上的一半船身便折断并且落下,随后伴随著1522人沉入海底。
在船的左舷,救生船只装载妇女和儿童。在右舷,则是妇女优先逃生之后允许男性登艇。所以,在右舷获救的人数比在左舷获救的多。
事故的后果和影响
铁达尼号撞击示意图和大众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确使用了国际通用的摩尔斯电码遇难信号SOS,但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大海上,国际无线电通讯会议第一次提议了SOS信号。1908年国际社会认可了这个提议并慢慢开始广泛使用,这已经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国的无线电操作员很少使用SOS信号,他们更喜欢老式的CQD遇难信号. 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首席官员约翰.乔治.菲利普一直在发送CQD遇难信号,直到下级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建议他:发送SOS吧,这是新的呼叫信号,这也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来发送它了!然后菲利普在传统的CQD求救信号中夹杂sos信号。求救信号最终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亚号收到,因为她并没有24小时都监听无线电。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于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当时的炼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炼出的钢铁在现代的标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加上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
就是过了1个世纪后的今天,几个关于泰坦尼克号和它的沉没的荒诞说法仍然存在。一个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点的舵可以避免这场灾难。大点的舵的可能会拯救她,当时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说,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实上,按今天对轮船的规定看,泰坦尼克号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另一种说法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不够。实际上,她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的法律规定的,该项法律定的数量不是基于乘客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当时所有船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当时救生船的目的那时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的;它们只是用来从一艘下沉的船上转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永久性的改变了这种救生策略。事实上,即使她有可以装下更多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确保会有更多的人获救,因为在她下沉时,船员们没有时间来放下所有的救生船!还有一种说法是:机械组的船员坚持他们的岗位到了最后。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也提到这个让它永垂不朽了。事实是,机械舱在1:15AM就被淹没了。在下沉的最后时刻,机械师们和烧炉工人们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样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没有获救的任何希望。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说法。包括全船沉没;船身近第2及第3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各自以垂直沉没;船身近第3及第4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当著名科学家巴拉德在纽芬兰东南约380英里海域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分别是前2支烟囱的船头部分,以及第四支烟囱之后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证明了第3个理论.而这个理论在其后由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电影“泰坦尼克号”体验出来。当时大家都认为,由于第3支烟囱的船身部分已经被炸毁成碎片,永远找不到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赞助的考古队伍,在船尾残骸后500米找到这船身部分,残骸约12米乘27米,船底的红色油漆还清楚可见。这个发现更推翻了过去20年的“双截论”。科学家相信泰坦尼克号,是折开3截后沉没.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极大的影响了船的制造和无线电电报通讯。 1913年12月12日,英国伦敦因此召开了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大会制定的条约导致了国际冰山检测组织的形成和资金投入。改组织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下属部门,直到今天她还在检测和报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胁航船的冰山。条约也一致达成一个新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应该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在船上的人,并且适当的相关训练也应该进行。还有就是无线电通讯应该24小时开通,加上一个2级备用电源,这样就不会漏掉呼救的信号。条约也同意:从船上发送任何火箭必须被解释为一种求救信号。
—--------------------------------------------------------------------------------------------
泰坦尼克号(英文RMS Titanic),是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泰坦尼克号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运(White Star Line)公司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汽船的第二艘船。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游船。
“泰坦尼克”的沉没
1912年4月11日,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舒适的游轮“泰坦尼克”号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从昆土敦起航,开始了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首航。
船上富豪云集,人们都沉浸在快乐中。餐厅里高朋满座,大家纷纷举杯,为自己能搭乘这一豪华游轮首航而兴奋;甲板上,有些人在聊天,有人躺在的椅子上眺望大海,并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船舱里,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整个游轮都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谁也没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4月14日上午,游轮的电讯室接到一份电报:“冰块,大片冰块!”但这电讯并没有引起船长的注意。中午11点40分,电讯室又收到电报:“巨冰!”可这份电报甚至没有被送到驾驶舱去。下午,又来了份电报,报告说在“泰坦尼克”号前方250英里处,有冰山和大量冰块。可船长却依然漫不经心。晚上,气温突降,当时,行驶在“泰坦尼克”号前的“加利福尼亚”号发现四周都是冰,已经停了下来,并再次发来电报警告说,有一座78英里长的冰山在航线的正前方。这一天,“泰坦尼克”号共收到7份警告电报,最后一份电报距离游轮撞上冰山只有几分钟!可居然都没有引起重视!
晚上11点40分,等到“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亲眼看到那座冰山紧急通知驾驶舱时,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船马上停机,倒船,并且右满舵避让冰山,但船的右舷还是撞上了冰山!
“泰坦尼克”号受撞后,一开始向下沉。船员们把妇女和儿童被送上了救生艇。2时18分,游船完全沉没,漆黑的海面上传来的哭声和求救声……
--------------------------------------------------------------------------------------------
泰坦尼克号 (电影)
《泰坦尼克号》是以下四部根据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时撞击冰山而沉没一事改编的电影的名称:
1.《泰坦尼克号》,于1915年拍摄的一部意大利无声电影,导演是Pier Angelo Mazzolotti
2.《泰坦尼克号》,成片于1943年,由德国导演Werner Klingler和Herbert Selpin拍摄
3.《泰坦尼克号》,成片于1953年,导演是Jean Negulesco
4.《泰坦尼克号》,1997年的好莱坞大片,导演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和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
[影片名称] 泰坦尼克号
[领衔主演] 李纳多狄卡布里欧 凯特温丝蕾特
[影片地区] 欧美电影
[影片类型] 剧情片
[加入时间] 2006-2-27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内容介绍] 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凌晨两点二十分,当重达四十六万五千吨的铁达尼号。也是当时被称为是全世界最大最安全的豪华游轮自英格兰南安普敦 驶向纽约市的处女航中,在加拿大东岸纽分兰附近的海面 上撞上巨大的冰山而沈没。当时载满 2223名乘客疯狂的四处逃命,不幸的是只有7百多名乘客逃过这一场历史上最大的船难,船上其他一千五百多名的乘客也随著这艘巨船沈没於海底中。
而这场海上最大的恶梦在将近五年的精心筹画准备下,於 1996年七月开拍,经过一年痛苦挣扎及无数次上片延期,终於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年底大功告成,并将於十二月二十日呈现於观众面前。事事求完美的詹姆斯柯麦隆也在片子用尽极度的电影特效之下,以超越两亿五千万美金的预算,让【泰坦尼克号】成为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
F. 泰坦尼克号拍摄过程
卡梅隆戏言自己之所以拍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因为能去探寻残骸。整个探险队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12次潜入深海,卡梅隆对diy制作的器具赞不绝口。正是深海探险让卡梅隆对海底神秘世界的兴趣日益浓厚,才促使了他以后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以及影片的完成。卡梅隆说:我欠泰坦尼克号的。
·影片开头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场戏是导演在剪辑工作的后期冥思苦想20个小时以后的成果,而在开头泰坦尼克号在海底的残骸镜头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有一部分则是利用模型来拍摄的,区分的办法是当镜头中有两艘潜艇时是模型,只有一艘潜艇时则是真正的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拍摄结束后整个布景都被卖了废铁。
·起航的镜头是在一个停车场上搭的绿屏前拍摄的。沉船的画面是模型加上电脑特效(如海浪、乘客)模拟出来的。演员对着绿屏幕表演,特技小组再将冰川的画面合成。导演在告诉演员们应该看什么地方,他们必须假想那里有titanic在下沉。
·救生艇搜寻生还者的镜头是在装满超过350,000加仑水的大水槽内拍摄的。
·片中大部分的"海洋"其实只有3英尺深。
·因为全尺寸的泰坦尼克号模型只有右半边是全部完工的,所以导演特地想出了用相反文字的道具来拍摄,再将影片左右颠倒放映,所以船上如果有需要文字的道具,都需要做正反两套。
G. 《泰坦尼克号》是怎么拍摄的
模型加电脑特效。
起航的镜头是在一个停车场上拍摄的。
沉船的画面是模型加上电脑特效(如海浪、乘客)模拟出来的。
冰川的画面是合成。
救生艇搜寻生是在装满超过350,000加仑水的大水槽内拍摄的。
片中大部分的"海洋"其实只有3英尺深。
H. 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怎么拍摄的是重新造了一个拍的吗
为了拍摄真实的外景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海岸购买了一块16万平方公里大的地区,1996年5月31日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完整的电影摄影场。在四个月内在罗萨里多的北部建造了一座规模和一座小城市一样的摄影场,其中包括及其完整的基础结构和多个摄影棚。 通过爆破他们制造了两个巨大的水箱。一个可以容纳6400万升水的里面装有泰坦尼克号逼真的重建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旋转270度。另一个可容纳有2200万升的水箱里有一等舱豪华的内部装饰。大水箱里的模型虽然是完全成比例造的,但是拉蒙不得不做一些妥协。比如救生艇和烟囱被缩小了十分之一。部分甲板设施被省略,一个前甲板也被省略。这些被省略的部分后来被模型取代。救生艇甲板和主甲板均是电影舞台,其它部分全部是钢结构的外表,内部藏着能够使得模型在拍摄沉没景象时倾斜的装置。旁边还有一个可以在120米长的轨道上行走的、50米高的吊车。这架吊车不但在建造模型时作为建筑工具被使用,而且也被用来照明和摄影。在相应的场面拍摄结束后模型船被拆掉当作废铁卖掉,来补充一点拍摄经费。 〖特技〗 2200万升的小水箱里有一个巨大的液压装置,使用它可以使得一等舱的餐厅以及其大阶梯以30厘米每分钟的速度沉入水中。在第一次试验是大阶梯从它的固定中脱离,但是没有人受伤。长223米的泰坦尼克号船首在被沉入水中时发现这个部分太大了,在水里它就像一个减震器一样。为了使得它能够被沉入水中,卡梅隆下令将里面的东西清空,他亲手打破了一些船窗。餐厅完全被淹之后拍摄组实用了三天的时间来拍摄探宝者洛维尔的遥控潜水器是怎样在现代探索船的内部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场景是在一个130万升的水箱里拍摄的。它是拍摄场地上最小的水箱。水里浮着的死尸上使用了特别的粉末。这些粉末在遇到水后结晶。通过这些粉末以及在头发和衣服上使用蜡使得演员们看上去像被冻死了一样。 卡梅隆想通过这部电影推进视觉效果的能力,因此他让他自己的公司数字领域继续发展在《深渊》和《终结者2:审判日》中已经获得的成就。尤其是逼真地模拟水的功能。至此为止大海一般是通过拍摄小的水面来模拟的,然后通过慢动作来放大,但是其效果不是非常好。卡梅隆则让他的摄影组通过动作捕捉来拍摄一个13米长的模型。水和烟是后来数字化添加上去的。他们使用了军事的计算算法来进行数字模拟。为了完善整个结果的真实性,还有其它的东西通过动作捕捉拍摄和添加上去。视觉效果监视罗伯勒加托将演员、自己和他的孩子的脸数字化来加强数字模拟的人的真实性。除此之外还有一座20米长的,中间可以断开的泰坦尼克号的模型,这是唯一一座可以入水的模型。机器舱里的景象使用的是“杰瑞米亚欧布莱恩”号里的机器舱,然后通过模型和在蓝屏前摄影的演员补充。为了省钱,一等舱的休息室只是模型,后来加上蓝屏前拍摄的演员表演。模拟使用了60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当时还很罕见的Linux操作系统。
I. 《泰坦尼克号》怎样拍摄的
卡梅隆戏言自己之所以拍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因为能去探寻残骸。整个探险队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12次潜入深海,卡梅隆对DIY制作的器具赞不绝口。正是深海探险让卡梅隆对海底神秘世界的兴趣日益浓厚,才促使了他以后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以及影片的完成。卡梅隆说:我欠泰坦尼克号的。
·影片开头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场戏是导演在剪辑工作的后期冥思苦想20个小时以后的成果,而在开头泰坦尼克号在海底的残骸镜头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有一部分则是利用模型来拍摄的,区分的办法是当镜头中有两艘潜艇时是模型,只有一艘潜艇时则是真正的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拍摄结束后整个布景都被卖了废铁。
·起航的镜头是在一个停车场上搭的绿屏前拍摄的。沉船的画面是模型加上电脑特效(如海浪、乘客)模拟出来的。演员对着绿屏幕表演,特技小组再将冰川的画面合成。导演在告诉演员们应该看什么地方,他们必须假想那里有Titanic在下沉。
·救生艇搜寻生还者的镜头是在装满超过350,000加仑水的大水槽内拍摄的。
·片中大部分的"海洋"其实只有3英尺深。
·因为全尺寸的泰坦尼克号模型只有右半边是全部完工的,所以导演特地想出了用相反文字的道具来拍摄,再将影片左右颠倒放映,所以船上如果有需要文字的道具,都需要做正反两套。
J. 很想知道泰坦尼克号的拍摄过程
·影片开头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场戏是导演在剪辑工作的后期冥思苦想20个小时以后的成果,而在开头泰坦尼克号在海底的残骸镜头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有一部分则是利用模型来拍摄的,区分的办法是当镜头中有两艘潜艇时是模型,只有一艘潜艇时则是真正的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Jack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时的抽烟镜头遭到了非议,认为会误导小孩子们,但卡梅隆解释说在当时吸烟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不加入抽烟的镜头反而会让影片显得不真实。 ·凯特·温斯莱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卡梅隆寄上自荐书,信中还夹有玫瑰花,附上"我就是你要找的Rose"这样的话,而最终获得了这部世纪之作中露丝这一角色。她在拍摄过程中还患上过肺炎。 ·起航的镜头是在一个停车场上搭的绿屏前拍摄的。沉船的画面是模型加上电脑特效(如海浪、乘客)模拟出来的。演员对着绿屏幕表演,特技小组再将冰川的画面合成。导演在告诉演员们应该看什么地方,他们必须假想那里有Titanic在下沉。 ·救生艇搜寻生还者的镜头是在装满超过350,000加仑水的大水槽内拍摄的。 ·片中大部分的“海洋”其实只有3英尺深。 ·因为全尺寸的泰坦尼克号模型只有右半边是全部完工的,所以导演特地想出了用相反文字的道具来拍摄,再将影片左右颠倒放映,所以船上如果有需要文字的道具,都需要做正反两套。 ·造价2亿多美元的《泰坦尼克号》是当时成本最为昂贵的影片。影片拍摄制作过程长达五年。拍摄结束后整个布景都被卖了废铁。
在影片拍摄中,最具挑战的便是重现沉船的场景。卡梅隆本着一个宗旨,那就是这些场景要如同时光倒流一样,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卡梅隆指导了一系列视觉预览研究,主创人员制作了轮船的研究模型,并用摄影机围绕取景,从而获知了泰坦尼克号的结构布局和最美妙、最壮观的取景角度。随着研究的进展,建造布景也成为当务之急。 卡梅隆说:“你不可能只搭建一个布景,因为影片中的这艘大船总在变化角度,不同的角度需要相应的布景。” 在严格的工程技术和安全措施的保障下,影片大部分在室内和室外的水槽中拍摄完成。其中一等舱餐厅和三层大楼梯都按实物尺寸建造,并搭建在2号摄影棚30英尺深的室内水槽的液压平台上,这个液压平台可以改变角度,剧组从几码远的海边引入500万加仑海水,经过过滤的海水将逐渐淹没液压平台上的景观。
拉蒙在研究中发现,D甲板餐厅和会客室使用的地毯的制造商依然健在,而且这家公司仍然保存着地毯的样式,可以重新制作当时的染料。制片方立即开始定购。 拉蒙回忆说:“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墨西哥城、纽约和洛杉矶制作布景和各种家具、饰品,按照真实数量复制了甲板椅、桌灯、瓷器、皮箱、救生衣和航海零件等等,总计有数千件。建造775英尺长的拍摄外景虽然方式不同,却与真实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复杂,而且只能用十分之一的时间来完成。” 另外,由于泰坦尼克号是在处女航时沉没,而当时的内部装修没能全部完成,并且鲜有照片资料。通过充分的研究和顾问的帮助,拉蒙率领制作团队根据仅存的几张泰坦尼克号内景照片及其姊妹船奥林匹克号的照片精确重现了头等舱餐厅、会客室、头等舱吸烟室、步道区、下午茶厅、健身房和多个特等舱。 卡梅隆说:“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感知到泰坦尼克号的真正大小,它有880英尺长,排水吨位有48000吨,实际重量将近6万吨,就像体形巨大的怪物。” 为了造成泰坦尼克号正在海上航行的假相,船体的布景和水槽都是沿着海岸线建造,从而呈现出白天和夜间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地平线。在拍摄夜间场景时,由于船体在水平位置时甲板有45英尺高,而且沉没时船尾高高耸起,所以现场的照明效果需要塔吊帮助完成。 为便于拍摄高大船身上的场景,卡梅隆使用了先进的拍摄器材--遥控升降摇臂(Akela Crane)。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摄影机摇臂,臂展可达80英尺。不过,要将全部场景都纳入镜中,卡梅隆仍要依赖于巨大的塔吊。他说:“我们建造的大型塔吊可以达到200英尺,我们沿着水槽中的船体侧面铺设了导轨,从船头到船尾只需5分钟,这样取景就可以随心所欲。”在进行拍摄时,卡梅隆也会被悬吊在布景上空,同摄影指导拉塞尔·卡朋特(Russell Carpenter)一起使用陀螺稳定摄影机取景。 经过三周的圣诞假期之后,摄制组利用全部完成的两个甲板平台去拍摄逐渐剧烈的沉船场景。在灾难的最后阶段,船体断为两截,前半部分沉入水下40英尺。在真实事件发生时,船上的救生艇仅能容纳不到一半的乘客,而由于船员未能填满每只救生艇,最终获救的乘客只有三分之一。在拍摄中使用的救生艇吊艇架由为真正的泰坦尼克号提供相同配件的同一家公司制造,韦兰公司根据过去的图纸生产出的吊艇架与泰坦尼克号上的分毫不差。
后期制作
美国Digital Domain数字工作室的Rob Legato先生在谈及此部影片的制作时,他最常用的词就是“逼真”。“在我开始这部影片的制作以前,我根本不能想象沉船的那个可怕的夜晚会是怎样的景象。"Legato先生是为派拉蒙电影公司工作的视觉效果制作总监,他说“你可以看到人们从230英尺的高度坠下摔断了胳膊和腿,烟筒落在了他们身上,绳索发出了噼叭的声音并断开,轮船的一头正在迅速下沉,惊慌失措的人们是这样害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种惊人的视觉效果技术再创了当时可怕的情景”。 美国Avid公司开发的三维动画创作系统Softimage|3D被重点地应用在这部影片的动画制作上。三维动画的工作被分成五个工作小组。由Matthew Butler领导的工作组主要负责做摄像机的跟踪,在电脑中确定实拍镜头中的物体位置和摄像机的位置,然后把这个数据提供给制作海洋、轮船、人物和其他场景的小组。这些数据使得由三维动画制作的乘客的脚能够接触到甲板、行走在走廊上或倚靠在栏杆上;由电脑动画制作的海水能够冲刷船体;烟雾能够从烟筒中冒出来等。这些工作非常艰巨,需要来自以不同规格建立的模型的运动控制数据,并进行运动匹配。由Richard Kidd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海洋,这个工作将建立一些用于时辰、风速、海浪起伏、太阳位置以及反射的参数,使之更接近实拍镜头中的海洋,或用于创建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的海洋,在其中挖出一个区域,将作好的船体模型镜头替换这个区域,再制作轮船驶过时留在水面的余迹,并利用运动虚化使海洋显得更有力。 RichardPayne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轮船的三维动画制作,他们首先制作了一个长45英尺、比例为1/20的轮船模型,然后把所拍摄的轮船模型镜头合成在由三维动画制作的海洋中挖好的区域里,同时与制作的许多不同的模型轮船外景进行合成。由Kelly Port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用三维动画制作除了人物以外的所有布景,如:海鸥、旗子、鱼、天空中的星星、撞船时从船上落下的碎片、海水与轮船之间溅起的浪花、绳子、烟雾、波动的船帆、冰山、甲板上的冰块、撞碎的玻璃等等。当这些制作与实拍镜头合成时,可以想象上千个电脑制作的人物将最具吸引力,由Keiji amaguchi领导的小组利用了动作捕获系统捕捉演员表演的各种动作,并把数据应用到三维动画制作的人物模型中。当与轮船模型合成后,使人难以相信这些如此具有生命力的人物是用视觉效果制作的。在影片中的夜晚沉船场景中,制作人员在来自演员表演的动作捕获中增加了关键帧动画,因为没有人愿意模拟从230英尺高度跳入大海。这种带有正常运动曲线的关键帧动画是很容易修改和扩展的,当你看到船尾开始倾斜到90度,上千人绝望地惊叫着逃命的场景,其中85%的动画都是使用了关键帧动画技术完成的。
本片编剧为JAMES CAMERON,其中男女主角故事为杜撰。但也有类似的真实事件: 据《每日快报》和《太阳报》报道,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虚构的爱情感动无数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生死恋”:美国绅士爱德华和美国作家海伦在搭乘泰坦尼克号时一见钟情,1912年4月14日当船撞冰山并沉没时,海伦登上救生艇,但爱德华却随船沉入大海。93年后,2人永别时的定情物将可能以1.2万英镑高价拍卖,令这一真实版《泰坦尼克号》故事终于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