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
可分账票房如果一部电影的原始票房是108.3元,那么制片方首先得要从这108.3元中缴纳3.3元的特别营业税和中影数字代理费,并同时扣除5元的电影专项基金。剩下的100元,被称为可分账票房。另外,中影数字代理费视票房而收。如果一部电影的票房在6亿以上,那么你那6亿以下的部分继续收取该费用,6亿以上的部分则不需要收取。这个比例大概在1-3元。2.制片方到手票房到了这一步,影院院线与制片方的分账就开始进行。目前比较普遍的分发是43%归制片方,57%归影院院线,这也是常年的老规矩。所以,制片方到手票房为43元,电影院到手的票房为57元。11年《金陵十三钗》的制片人张伟平硬是要将这一比例抬高到45%,闹出了“八大院线联合抵制”的事情,后边电影局出面调解,最后定下来《金陵十三钗》票房5亿前的部分按45-55(制片方-影院院线)的方法分账,5亿部分后按41-59(同上)分。
⑵ 电影投资怎么分红
一、票房收益
比如一部电影票房是1亿,它需要先扣除5%的电影发展基金和3.3%的相关税费,剩下的91.7%才是电影的可分账票房,其中影院和院线拿50%-55%,宣发占5%-8%,剩下的37%-39%%左右才是片方可分账票房,(1亿*33%=3300万)3300万左右才是投资人的可分账票房,等电影下映后三个月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物所进行票房结算,把钱汇入电影出品方公司的对公账户中,再由出品方公司按照投资者所投资占比打入投资人预留的银行账户中。
例如:如电影《战狼2》累计票房是56.83亿,分账票房53.20亿。而我们片方分账是20.84亿(片方所占比列是39.25%)
⑶ 影视投资的收益计算公式是什么
影视投资的收益计算方式:
投资方享有本剧纯收益y%的投资回报(y%是投资方投资额占本片的预算占比)
1.纯收益=票房纯收益—制片方票房分账
2.票房纯收益=(票房总收入—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票房营业税)x40%—宣发公司分成。
注释:在扣除票房总收入的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票房总收入3.3%的营业税后的所余部分,院线发成57%,制片方和发行方分成43%,宣发公司分成为票房纯收益的20%。票房分账是由放映方,发行发和制作方占比的,一般比例为4:4:2.
⑷ 净票房收入计算公式
净票房收入计算公式是净票房收入=票房总收入-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增值税金及附加税。
国家电影专项基金=票房总收入×5%;增值税金及附加税=票房总收入×3.3%;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上述比例有所调整或与本合同的约定不一致的,则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为准。
简介
票房总收入=全国各院线公司、影院等发行放映单位(统称“影院”)通过行使发行放映权放映影片所形成的原始票房总额(以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出具的票房数据为准)。
早期的电影投资也仅限于电影界和电视界的人,经过更敏感的投资者的发现和发展,这些年逐渐成为一项流行的投资。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电影电视文化的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电影市场的发展。简言之,电影投资是以资本形式购买版权,在发行股息后享受影片。
⑸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哪些渠道能够获得收益呢?
1、电视版权:即电视放映权。比如央视或一些省级卫视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的电视播映权。
2、网络版权: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网等为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上述这些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因此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
⑹ 电影发行公司制作公司和电影院怎么分红
美国是电影大国,电影从业人员约60万,年产电影近500部,去年和前年的全球票房收入都在84亿美元以上。如果将“后电影”(通过电视播放和光盘、录像销售的电影)收入加在一起,去年的总收入是346亿美元。 以华纳兄弟公司为例,2002年该公司独立制作发行的电影是30部,另与其他公司合作的26部。华纳公司的人士介绍说,由于有些电影的产期较长,投放市场时也都有风险,一部影片能让你赔得血本无归,也能让你暴利无穷。为了减少风险,一般电影公司会每年从10部电影中拿出一部大片来赌赌运气,输了,拆东补西能承受;赢了,就可以“十网打鱼九网空,捞到一网就成功”。比如该公司2001年11月推出的《哈利·波特》第一集,投资1.3亿美元,票房收入却达到9亿美饣共话ā昂蟮缬啊笔杖搿T诘谝患斗攀谐〉耐保诙集已开始拍摄,投?亿美元,一年内完工,去年11月投放市场,到目前为止全球票房已达8.4亿美元,现仍在世界各地播放中。 由此可见,投资大片风险大,回报率也高。为了降低风险,一些电影公司还会采取联手操作的办法,利益风险平摊。 在美国,由于电影是一种工业,公司的运作方式也和其他商业公司相似,通常分为生产制作和发行销售两大部门。公司的高层主管并不一定是电影艺人出身,但必须是经营高手。一般公司都不养制片人,即便是特别有名或非常成功的制片人也很少受雇于电影公司。因此好莱坞的独立制片人多如牛毛。 据独立制片人罗燕女士介绍,制片人通常是先发现或得到一个故事,然后把它开发为剧本。再拿着剧本向电影公司推销、谈判,如果电影公司相中这个剧本,制片人可以把本子一次性卖给公司,但多数制片人是希望和公司签约,由公司投资,他负责把电影拍出来,再由公司负责发行销售。如果成了,公司会派代表出任该片执行制片人,主要是监督制片人的资金使用、时间进度和具体运作。制片人拿到资金后,去雇佣导演、演员和摄制人员。 在好莱坞,导演、演员比制片人还要多,同样独立自主。他们通过经纪人等待着制片人的挑选、谈判、签约。好莱坞有许多专门跟踪调研导演、演员的机构,根据他们的票房和观众喜欢程度,印成小册子,定期提供给制片人和电影公司作参考,有的电影公司自己也有一套研究班子。制片人根据导演、明星的走红程度和特点进行选择。当然,最终要得到电影公司的认可。而导演、演员等也有选择制片人和影片以及讨价还价的权利。目前好莱坞的名演员最高片酬达到2000万美元一部,还要再加至少15%以上的干股。也就是说等电影拍完发行后,还要和制作者一起分红。电影公司给导演、演员干股,因利益捆绑,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电影发行之后,首先在影院放映。电影公司和影院一般是五五分成,但彼此有个不成文的行规,如果一部影片在一家影院放映一周,票房收入达不到3000美元,影院可自行决定不再放这部电影,因为这个数是保本基数。所以每部新片发行之后的第一个周末票房就像股市行情一样重要,在新片放映后的第二个星期一早上,从电影公司老板到演员都在急切地等待周末票房的统计消息。如果票房不达标,公司就会立即采取“后电影”措施:一是把电影改成录像、DVD、VCD销售、租借。二是直接通过电视台点播、放映。 美国影片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现在已高达60%以上。其主要原因有:首先,好莱坞是世界电影明星、巨匠的聚集地,相互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的质量和种类自然会高出一筹。其次是高科技、特技翻译能力强,能制作各种高难度的影片。三是“服务设施”齐全,在好莱坞,与电影业有关的各种行业一应俱全:有专门提供道具、出租机械设备的,有专门做电影片头、字幕的,有专门配音响的,只要你需要,随时恭候。而在人工服务方面,各类经纪人、律师、会计师很多,尤其是那些专门为电影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更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⑺ 想问下,票房转成收入怎么算
电影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发
行(这些费用在制作发行费用中扣除)。
1、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发行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
3、有几个关键点
A投资和实际投资。很多电影号称几亿投资,都是噱头,要是真的投资那么多,真的就亏死了
B新人与老人。对于电影新人来说,可能需要3倍于老导演的投资。
C院线。对于万达这样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线的公司来说,可以上下通吃,给自己的电影多放映场次,以获取利益。
⑻ 电影票房如何计算,收入如何分配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⑼ 电影的盈利如何计算
片商收入:票房分成+DVD收入+国外版权(国产片这个形式多,好莱坞大片一般不卖版权)+电视台买播放权等
片商支出:拍片成本+宣传费用
⑽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