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黑鹰坠落是在哪里拍的,里面的那些民兵不会真的是索马里民兵吧
由于无法在索马里实地拍摄,全片是在摩洛哥完成的,得到了摩洛哥政府和美国国防部的全力支持。也使得这部影片能尽可能地完整再现当时的事件真相,连剧中人物的姓名除目前仍在美军服役并付有特殊使命的队员外,都采用了真实姓名。有的影评家甚至建议历史频道用此片代替有关历史记录片,因为相比之下,《黑鹰坠落》的描述更加准确、更加翔实。
② 黑鹰坠落的真实事件的过程 看好了 不是电影
过程:
黑鹰坠落(电影称为“黑鹰坠落”,一般将美国在1993年的索马里军事行动称为“黑鹰事件”)是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由于情报有误,导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火箭筒击落。并引发了整个城市的人攻击美军。120名美军在激战数小时后在援军的支援下,大部分人成功返回基地。
行动背景: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拥有非洲最长的海岸线,自1991年西亚德政权倒台后,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武装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无政府状态。位于索马里西北部的索马里兰与倾向于统合的中部邦特兰以及索马里西南国均为实质独立。
索马里是各国货轮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必经海路,由于索马里内战连绵不断,教育、社会体系已崩溃多年,当地人民自20世纪以来即以海盗为业。该国海盗每年勒索各国商船,金额难以估计。
在军阀割据的年代,索马里的人道主义难以实行。每家每户都持有一把AK。在索马里你可以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但你不能没有枪。而在大街上开枪打死人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你在睡觉的时候,都能听到外面的枪声。
1992年,联合国决定派出维和部队前往索马里,主要是监督各个部落的停火,以及对索马里的居民提供有限的人道主义。由于军阀势力的不断扩大。居民们所得到的人道物资均被军阀的人抢走。在电影《黑鹰坠落》开头中,就拍摄了一段军阀的人抢走联合国提供的物资。
随着索马里局势不断恶化,联合国又陆续增派了一些人员前往索马里。而维和部队在索马里的目的也由最初的监督停火升级为可以采用“一切必要手段”为索马里境内的人道主义救济行动建立安全的环境。
索马里势力最大的军阀法拉赫·艾迪德认为维和部队是其势力扩张的绊脚石,因此他伏击了巴基斯坦部队,造成24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
在艾迪德伏击了巴基斯坦部队后,联合国授权维和部队要不惜一切手段抓捕到幕后者。
拓展资料:
黑鹰坠落行动的失败总结:
1、联合国对于索马里的局势过于乐观,尤其是在增兵索马里之后。联合国将自己摆在了一个拯救者的位置上。但实际上,在军阀的误导下,维和部队被描绘成了魔鬼。经常发生索马里居民攻击维和部队的事件。到了最后,联合国不得不从索马里撤出维和部队。
2、美军低估了任务难度。在行动之前,美军并没有想到会与整个城市的人交战。所以并没有索要强大的空中与地面支援。空中除了装载士兵的黑鹰直升机外,就没有其它的打击力量了。而地面部队更惨,只有装甲运输车,也没有坦克开路。
3、美军调度失误。尽管美军被困在城市里。但美军都是精锐部队,个个能以一敌百。只要集中在一起防守,完全可以避免最大伤亡等待援军到来。但是由于两架黑鹰直升机先后坠落,在城市里的美军不得不在四个地点建立防线。原本美军人数就少,现在又要分兵作战。因此美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4、虽然美军的抓捕行动失败了,但是他们的救援行动十分出色。首先是在对方有重武器,例如重机枪、武装车、RPG火箭筒的情况下,仍能守住防线。在整个交战过程中,共有约6000人参与了对美军的攻击。而美军要同时守住四个防线,去掉伤兵和阵亡的人,平均每个防线只能派10个人。但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美军仍能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并且以100人的兵力击毙了1000人(这一数据是真实的,因为美军在交战中,曾经多次派出飞机对城中的人进行扫射)。
参考链接:网络:黑鹰坠落 (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
③ 像《黑鹰坠落》这类影片是怎样拍摄完成的
黑鹰坠落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同名电影《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是2001年的战争电影,由雷利·史考特执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黑鹰坠落在正式开拍前,全体演员连同只有几个镜头的小角色都分成三拨分别在美军的三角洲部队、游骑兵部队和黑鹰直升机基地参加5天的军训,除学习部队生活、武器操作和团队精神外,他们还和摩加迪沙之战中阵亡者的战友和亲友交谈,对自己所扮演角色有更感性的了解。由于无法在索马里实地拍摄,全片是在摩洛哥完成的,得到了摩洛哥政府和美国国防部的全力支持,也使得这部影片能尽可能地完整再现当时的事件真相。更有影评家甚至建议历史频道用此片代替有关历史记录片,因为相比之下,《黑鹰坠落》的描述更加准确、更加翔实。这部耗资9500万美元的影片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复述历史,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说得清楚,它将毫不含糊地说明,美国永远不应该成为一个孤立主义国家,这部影片将使那些只通过CNN的新闻报道了解这次事件的人们睁开双眼。
④ 电影《黑鹰坠落》两架飞机坠落的场面是怎么拍摄的
直升机不是整个的,而是只有机舱部分,一切都在蓝幕下完成,只有机舱部分的直升机被钢丝吊着,好做出坠毁的动作。里面演员按剧情的要求去演,但直升机地下有柔软的海棉垫子,防止演员受伤。然后下载拍摄实地取景,用电脑特效加入直升机的螺旋桨,就合成了你看到的逼真的画面。
⑤ 关于《黑鹰坠落》的特效制作
是通过电脑三维动画做出来,然后在合成到实际拍摄的场景中出来的效果。建议你去买比如魔戒3部曲,黑客帝国,或金刚的正版DVD,里面除了电影外还有关于电影制作的花絮。你看了就明白很多电影特效是怎么弄的了~~~
⑥ 黑鹰坠落怎么拍摄的,怎么那么真实,电影里面是完完全全按历史吗美国为什么不派装甲师进去
好莱坞拍摄电影都是大投资,至少是亿美元以上的,好莱坞改编电影基本都是务求最真实的还原现场,所以投资非常大,美国政府为电影提供了武装直升机,枪械,加上先进电影特技,所以看起来特别真实。
2.电影进行了部分改变,大体框架是按照参与士兵和当地居民等回忆来拍摄,一些资料还是有理可循的。
3.因为这次行动美军最初是只想不打草惊蛇地把当地军阀和武装头目突袭抓获,但被敌方早早掌握情报,所以装甲师没来得及进入,电影里不就是黑鹰直升机空投士兵来进行行动么。
⑦ 雷德利·斯科特,一个怎么样的导演才能拍出黑鹰坠落这样的电影
雷德利的电影绝大部分都能够赢得评论界的众口皆碑,在影片的票房也很少失利,是一位注重商业与艺术平衡的大导演。布景设计师出身的雷德利·斯科特,作品以视觉效果著称,他是好莱坞少数几个确立起“作者风格”的商业导演。也许雷德利·斯科特并不处于好莱坞最成功的导演之列,但有几次他确实达到了事业的高峰。除了《异形》和《银翼杀手》这种事后多年才被重新评为经典的电影之外,他甫一推出便得到好评的电影也不在少数,如《末路狂花》、《角斗士》和《黑鹰坠落》。
⑧ 黑鹰坠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黑鹰坠落(电影名为《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1993年美国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一般称为《黑鹰事件》)是1993年美国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中的一次事故。由于情报失误,两架黑鹰直升机被火箭发射器击落。 并引发了整个城市对美军的袭击。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120名美国士兵中的大多数在援军的支持下成功返回基地。
黑鹰坠落不仅是2002年为反映这一事件而拍摄的电影的名字,在美国这个短语也是指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和德尔塔中士桑德森(证监会)也被命令占据某个角落。 他们两人都比伊文斯·曼高是不合理的。
⑨ 电影黑鹰坠落是怎么拍摄完成的 是真的在索马里拍的吗
不是的,这部影片拍摄地点在摩洛哥。电影根据一本半成品的回忆录改编而成。
⑩ 黑鹰坠落由什么真实故事改编
是根据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改编的。
1993年10月3日,在政局动荡的非洲国家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
执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由于情报有误,导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火箭筒击落。并引发了整个城市的人攻击美军。120名美军在激战数小时后在援军的支援下,大部分人成功返回基地。
当美军返回基地时,天已经快亮了。经过半天惨烈的战斗,美军死19人,被俘1人,伤70余人,两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这是越战以来美军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
行动失败原因:
1、联合国对于索马里的局势过于乐观,尤其是在增兵索马里之后。联合国将自己摆在了一个拯救者的位置上。但实际上,在军阀的误导下,维和部队被描绘成了魔鬼。经常发生索马里居民攻击维和部队的事件。到了最后,联合国不得不从索马里撤出维和部队。
2、美军低估了任务难度。在行动之前,美军并没有想到会与整个城市的人交战。所以并没有索要强大的空中与地面支援。空中除了装载士兵的黑鹰直升机外,就没有其它的打击力量了。而地面部队更惨,只有装甲运输车,也没有坦克开路。
3、美军调度失误。尽管美军被困在城市里。但美军都是精锐部队,个个能以一敌百。只要集中在一起防守,完全可以避免最大伤亡等待援军到来。但是由于两架黑鹰直升机先后坠落,在城市里的美军不得不在四个地点建立防线。美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网络--黑鹰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