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以前好了
一、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注定不长久
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香港电影在纵横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后,终于发现观众开始不买账了,电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还是在海外都开始急剧下降了。
这一方面是制片公司追求商业效益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为一个只有600万人口,实体规模只有台湾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洛杉矶市的三分之一(更何况好莱坞有三亿人口的广大腹背),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新加坡一较高下的,近代的一个世纪里才发展起来的海边城市来说,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进而缺乏电影制造的想象空间与素材空间,从而造成香港电影难出宏伟大作。
这一点才是香港电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二、时代进步了、群雄崛起了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普及、电视剧的崛起将一大批电影市场活脱脱的剥离了。96年后,韩国电视剧横扫亚洲就是一个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90年代之后,好莱坞突然意识到进攻全球市场,于是就果断的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现在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依然是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可以说是耻辱啊!
就这样,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彻底将港片击倒,进入新世纪的这些年,香港电影前十中本土篇一般都不会超过引进片的。
而香港电影人肯定要追赶啊,但是由于一些个原因,迟迟追不上,反而越发差距越大,其中一条就是盲目追赶,不计实际条件,那为什么会盲目呢?这就又回到了内因上——缺乏深厚内功是很难站直的。
然后说土著豪强,主要是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小国的电影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这些国家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本土片和好莱坞大片双雄争霸的局面,港影面对着双重夹击,多已战败退出。
这样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但是如果此刻香港电影界奋力搏一搏的话,或许局面要比现在要好。
三、内功耗尽,精气西流
随着港的回归,香港电影面临着两个变化,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龙、李连杰、周润发为首的几张大牌全部去了好莱坞,而近十年几乎没有有份量的新人出现,青黄不接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是审核制度强化了,这对追求自由的港影来说打击是直接的。
其实在87年的时候,邵氏电影已经停产。这预示着,随着市场的变化,资金问题开始出现。
而香港则面临着十年发展的几乎停滞:相比周边的韩国、台湾、东南亚、甚至深圳来说是在走下坡路的,这样一来,本来在文化积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资金和地区影响力方面都失去了优势,整个港区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贰』 香港电影现在这么不行了呢
香港以前思想开明百花齐放,其音乐电影制作水平仅次于好莱坞,雄霸亚洲几十年!后来大量巨额不明资产介入香港影视业,开始左右其发展方向,相当于慢慢有了审查制度,导致20年后港片成了垃圾,很多影人出卖良知变成了夜壶。
香港电影的衰落,根本就是香港城市精神的堕落。
我已经许久没有去香港了。更要命的是,我已经许久不找港片看了。这恐怕是许多人有的相同心态。
不去香港的原因是因为香港大约已经没有什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了吧。当然,我仍然偶尔会想念鱼蛋面,偶尔还会想念港大的斜坡,偶尔还会想念铜锣湾的米兰站。但也就是偶尔而已,毕竟我们还有新旺茶餐厅,还有山寨米兰站,还有在上海的酒吧中间或响起的港腔港调。
既然你怀念的东西身边都有,那么它在不在那里,还有什么关系?
『叁』 香港现在为什么拍不出来经典电影了
香港辉煌经典电影年代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打片,古装片,搞笑片,黑道片,恐怖片等等类型电影都是那时的经典。
那个时候的香港明星,很帅很美,却又个个演技派,没有网红脸,笑起来都很美。从90年代算起到现在香港电影已经经历了快30年,而这些年里的香港电影从演员到导演一直都是那些老面孔。新人能挑大梁接班的却很少,像李小龙后面有成龙、李连杰接班功夫片,而成龙、李连杰后边就没新人接班功夫片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电影的中心转移到大陆。最近十多年来,徐克、周星驰、王晶、刘伟强、成龙、刘德华、洪金宝、尔冬升、周润发、王家卫等导演、电影人相继北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地,即可证明。
当内地逐渐开放香港电影和演员来内地从业之后,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报酬将香港电影人虹吸到内地,湮灭在内地庞大的市场之中。老一辈走了,市场冷落了,后生不继,衰落就成了必然。
『肆』 香港电影现在为什么不行了
1、盗版打击;2、将大陆市场定为主要目标市场后,自我阉割以取媚当局,失去了港式电影兴旺的核心动力:独立的市民精神。
『伍』 香港电影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最近几年香港电影拍不出
经济不行了。
『陆』 香港电影是怎么衰落的
1、没有市场。
香港人口也不过700万。而大陆观影人数每年都是以10亿来计算的。靠这么小的市场,支持电影业根本不可能!纵观现在的电影市场,其实英国、法国电影也没落了。就是因为人口不足以支撑市场。
2、时代变了。
当年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3、市场变了
当时的香港电影可以走国际化道路,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是随着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而且香港也没有强大本地市场可以依托。
4、香港没落了。
香港电影的崛起是站在香港崛起的潮流上的。香港现在已经没落了,所以电影业没落是可想而知的。
5、电影成本提升了。
香港电影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业规律,千万票房,拍片和宣传成本不能超过300万港币。现在用300万港币,连二流演员都请不来。所以,90年代后拍片成本剧增,导致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而香港没落,又使电影从业人员北上,使香港电影人员断档。
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逐渐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
『柒』 现在的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
我觉着主要是市场有了变化,加之人才外流,香港电影人的青黄不接等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他的没落这里可能涉及到很多问题,但我本人比较反对归结于香港回归的观点,千禧年之后的香港电影还是有很多经典影片的,如《少林足球》、《功夫》、《无间道》、《黑社会》、《花样年华》等等,这些都是叫好的作品。
但是10年之后,这种情况急转直下,很少看过眼前一亮的作品了。
『捌』 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了
老导演不思转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颠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无论从影片的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都达到较高水准。这时的香港电影界更是能人辈出、实力当道!!!香港电影此时到达颠峰,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电影一落千丈,不仅影片数量年年递减,佳片更是屈指可数。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急剧滑落?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说是后继无人的问题,还有人说是好莱坞的冲击的问题等。
当然,内地这几年发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这些土老冒憋足了气,奋力顶内地票房。呵呵,不过从最近几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看我们,大家看的是热闹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电影。
『玖』 现在香港电影是怎么了
导演垃圾,演员演技做作,花田喜事,家有喜事,最强喜事等等... 都离不开个身影,古天乐、吴君如、黄百鸣、郑中基等,他们拍喜剧是越不顺眼真想枪毙他们一千回!!!现在的香港喜剧电影真是垃圾的要命!!! 只有等周星驰的啦,唉...
『拾』 为什么说现在的香港电影没落了
每次提起港产片,脑海里就会情不自禁浮现出很多充满“港味”的场景,在80/90年代,香港电影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一点都不为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辉煌的香港电影似乎一去不复返,并不是说现在没有港产片或者说现在的港产片不好看,只是这些港产片越来越不正宗了!
可能是由于合资影片越来越普片化,原来充满”港味“的电影约见越少,正因为如此,才会说香港电影的没落,没落指的是没有香港自带的味道了,而这些是什么味道呢?为什么没有了这些味道,香港电影就没落了?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说的是”粤语味“,现在很多都是国语版的港片,为了迎合全国人民的喜爱,获得更多的票房,香港电影不在把眼光放在本土,更多时候用的对白都是能让内地观众Get到的。语言也是用国语的,但用国语翻译,就缺少了粤语中有的一语双关的妙用,没有了特色的同时反而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其次就是”市井“味道,去过香港的朋友都知道香港既是一个繁华大都市,但他也可以变得很市井,这就是他的独特环境,因着这些独特的环境,成就了许多经典的港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