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娄烨的电影风格以及特色
从处女作《危情少女》(1994)至《浮城谜事》(2012),娄烨电影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作者电影风格:
关注社会普通人尤其是底层和边缘人群,表现在坚定/脆弱、忠诚/背叛、真相/伪装、记忆/遗忘之间游移不定的情感,以及由之带来的历史、现实的虚无感,偏爱暴力和性内容,追求肩扛手持的纪实摄影风格,以阴郁的影调来表现对于世界的灰色认知,以及在残酷外表下对人的悲悯和同情。
(1)娄烨电影怎么样扩展阅读:
作为纪实拍摄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持摄影在娄烨的电影中被大量使用,成为其个人化影像风格的重要体现。相比于固定机位的精准稳定,手持摄影带来的往往是晃动与虚焦,这是一种粗糙有序的审美体验。
多场打斗奔跑的情节,尤其是杨家栋与姜紫成在车内的打斗戏,冲撞与旋转交叠着快速剪辑,使观众评价为“2D电影看出了4D电影的特效”。主人公频频撞击画框,打破了封闭稳定的构图和空间,延伸出更为丰富的画外空间。
同时,手持摄影的虚虚实实也展现出四角关系背后的利益和纷争,以及人物内心阴暗复杂的极端心理状态。对于小诺来说,从小到大的家庭暴力和上一辈的爱欲纠葛,使得她变得迷茫冷漠,晃动的镜头展现出其内心的焦虑和茫然。
面对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姜紫成留下了眼泪,或许是对其灵魂堕落的哀叹,配合着手持摄影的大特写镜头,电影描摹出了一个个被权力和利益异化了的悲剧命运。
2. 如何评价娄烨电影《苏州河》
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是很好的,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从演员的演技来看,都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故事主题比较新颖,演员的演技也很棒。
3. 娄烨的电影!
《颐和园》。郭晓冬主演的。
4. 如何看待娄烨与王家卫
王家卫更文艺范一点,他擅长美学修辞包装,把人物的心理通过刻意严谨且隐晦的台词、布景、灯光、慢镜头、道具含蓄地表达之,正因为这种隐晦,所以需要反复看才能了然他表达的什么意境;娄烨在美学的曲转上输于王,但思想性上却更深沉,其作品总透着一些悲悯的情怀。通俗地讲,王更善于妥协折中,他讲述的故事从来都不会惊世骇俗,总保持着世俗价值观之下隐忍的美感—也仅仅是美感而已;娄烨更具有独立世界观和自由的气度,他的故事让观者难以琢磨下一步会怎么样。你难以在娄烨的电影里看到慢镜头,但在王家卫那里,倍显做作的慢镜和表达心理意境的慢音乐虽提升气质,却太过精致,恰如女子精心的化妆。王是电影界的伦理美学家,娄则是哲人。王是阴柔的女子,娄是粗犷的汉子。
娄烨,1965年3月1日出生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毕业于1989级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苏州河》是2000年娄烨导演的一部爱情文艺电影,由娄烨编剧,周迅、贾宏声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马达先后与纯真少女牡丹以及和牡丹长相酷似的美人鱼表演的美美两人之间的恩爱纠缠的故事。
6. 如何评价导演娄烨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导演娄烨是也狠角色,可能当我们提到导演的时候,脑海中会想到我们都熟知的那几个名导,甚至是中国第一代导演,但当你放眼整个圈中来看,其实还有这相当一部分优秀且非常有才华的导演,这些导演他们执导的作品都是非常有深度,有内涵的,甚至还非常的有逼格。
7. 如何评价导演娄烨的地位以及作品
提起中国电影导演,制片人。在我脑海首先闪现的就是张艺谋,陈小刚,李安这些导演,毕竟他们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有不小的贡献。但是相对于导演娄烨我真的不是特别熟悉。但自从看了他导演的电影《推拿》后才对娄烨导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总结:我挺喜欢的。他的作品能给观者带来无限的憧憬,然而不管片子想表达什么,它会让观众觉得你的各种想像都是成立的。
8. 关于导演娄烨的问题
2006年娄烨的《颐和园》被邀角逐第59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一直以为会因为题材敏感而通不过审查的《颐和园》,当时却因为“声画不清晰”的技术原因而未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查,没有拿到公映许可证。但是最后,娄烨以个人身份携带导演版拷贝前往戛纳参赛。结果,根据《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娄烨此举被判为违规擅自出境参赛,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业务。
2009年6月,刚过去的戛纳电影节,几大华语导演都携新片进入了竞赛单元。包括被禁大陆导演娄烨的新片《春风沉醉的夜晚》。 几部参赛戛纳的华语片中,仅《春风沉醉的夜晚》获最佳编剧奖。在上台发言时,娄烨平静地用中文说道:“希望中国导演可以更加自由地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