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这个行业怎么样。
汉传媒(HK.0491)就业务规模、经营情况在影视娱乐行业表现实属平庸,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影视娱乐公司主要有中国电影集团、华谊兄弟、橙天嘉禾、博纳影业、光线传媒等等,其中华谊兄弟2013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0.14亿元,光线传媒2013年营业收入为9.05亿元,博纳影业2013年营业收入为1.42亿美元。
B. 想问下2019年电影行业趋势,大家觉得前景如何
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市场越来越火热,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节节高升,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使人们现在的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简单的物质生活已然满足不了现今社会人们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所带来的美妙,电影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从逐年攀升的票房数据、不断突破的现象级电影数据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文化产业正在腾飞,并且向着国民经济支柱的方向发展。同时,影视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美国占 43%, 中国不到 5%!影视文化产业在 GDP 中的占比:美国占 21% ,中国只有 2.5%!在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第二的基础上,我们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2 中式大片表现突出;
中国影视产业在国际影响方面也正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个方面都越来越好,赢得了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03 票房口碑正相关,好电影春天到来;
018年影视行业增量更保质,年度满意度明显提升。早在2017年底,电影主管部门就把2018年命名为“中国电影质量促进年”。一年过去了,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不但以破600亿元的票房成绩顺利收官,年度观众对重点国产影片的满意度大有增长。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电影投资市场非常具有投资潜力,可以说电影版权投资就是近几年国内的风口之一。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所以如果大家看到电影市场的投资潜力,那顺势而为就可以了。
C. 今年电影院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受限于内容质量的下滑、票补的减少、票房打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国电影票房增长放慢。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院线和电影院运营模式及投资策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国内院线进入整合阶段,有其必然性,是未来电影放映行业发展的趋势。究其根本,是资本希望能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目前,整个电影院线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年总票房超过40亿元,如万达;第二梯队年总票房20~30亿,如星美、大地;第三梯队年总票房在10~20亿,如横店、中影。接下来率先迎来洗牌的将是第三梯队,第一、二梯队院线龙头会进行向下兼并。
经过一轮整合潮后,院线龙头市场份额随之扩大,行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形成5-10家大型院线。与此同时,在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后,会有更多电影院线向上游的制片、发片环节延伸,最终成长为综合传媒集团。
D. 电影行业复工前景怎样
电影行业虽然已经复工,但是恢复人气还需要时间!
在其他行业都基本复工的情况下,电影行业也是姗姗来迟的,终于迎来了复工开门的时间。但是在风险依然存在的当下,电影行业想要扶苏依然困难重重。
在不能超高30%上座率的要求下,电影院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也不会上映大片的。毕竟大片的成本太高,电影院也是亏不起了呀!所以说在这一段时间内,电影院一般会把以前的老片子拿出来重新放映一下。
电影院管理者也知道重新复工后,电影院想要恢复人气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电影院也会选择低成本运行。
各位帅哥美女,对于我的上述观点,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E. 2020年电影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2020年1月24日,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家影院宣布暂停营业。所以2020年“互联网+”深度融合电影产业,催生丰富多样的新业态。
互联网大数据为创作赋能、为宣传发行升级,票务平台、社交平台、直播平台和各种新媒体平台,扩展电影市场的消费半径,延长院线电影的艺术生命。网络售票和在线选座服务全球领先,为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5)电影行业怎么了扩展阅读:
2019年的电影行业:
截至12月23日,2019年全国电影院总票房突破627亿元,国产电影占比超63%;年度新增银幕8843块,银幕总数达到68922块;全年票房过10亿元的影片共15部,其中国产电影有10部,全年票房前十位中,国产电影占八席。
在全球电影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指标再创新高,产业基础稳固坚实。国产电影不仅牢固占领国内电影市场,也不断扩大海外影响力。作为全球票房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电影潜力巨大,活力澎湃。
电影院一系列向好数据,标识产业深度、事业广度,也表明了作品温度、观众热度。2019年,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佳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折射中国电影聚焦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创新创造的繁荣图景。
F.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是什么影响了行业
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产电影软实力亟待提升
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
暑期过半,今年的电影暑期档表现可圈可点,除了社会民生题材影片大热外,某些奇幻工业化大制作题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讨,其中显露出有关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统计分析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共产出综合票房320亿,较去年同期大涨17.8%。6月全国票房最终以35.71亿的成绩收官,表现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为继4月后今年第二个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亿元来说,环比增长下降17.28%;单月观影人次为10415万人,环比下降13.79%;6月电影上映场次897.810万场,比5月上映场次增加了14.89万场。
今年仅暑期档票房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总票房有望再创新高。但是,相较于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我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并一度陷入追求电影“重工业化”的误区,有“大作”无“大奖”、有“大导”无“大师”。
国内外电影质量对比分析
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为票房保证和电影工业化标杆。然而,纵观近年电影市场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奇幻、动作大片票房遇冷、难以追回成本等现象屡见不鲜。今年暑期档某些国产大片甚至遭遇换档、撤档危机。比如,某部影片声称邀请了数十个国家上百位顶级电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时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万元,口碑、商誉双失。
反观国外,日韩电影近年来佳作涌现,离不开电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更依托于对本国文化气质的细腻呈现;印度“宝莱坞”的电影工业始终立足本土特色,逐渐实现由“量大”到“质优”的提升。国外的经验再次表明,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乃至文化进步,不能机械照搬“技术性指标”、迷信“商业化标准”,要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好的电影工业体系,依赖于导演、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特效等各个环节同步成长,还需具备从“造产品”向“创文化”的转型姿态。所以说,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电影工业化道路,让中国电影享誉世界,必须常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精品意识,铭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使命担当。
G. 电影行业怎么样
怎么样?不知你问的是哪方面。就我个人觉得,中国的电影行业,可能是因为国情,所以限制太多,以至于发展不太好。还因为我国的技术方面原因,所以魔幻,科幻,动画这方面,真的是不行。个人支持我国的动作,文艺,教育电影。真的很不错!比如甄子丹的,成龙,李连杰…等等的电影,我非常喜欢。建国大业那种类型的,也是感觉很好。但是因为国家限制,比如教育局的,就使我国动画电影还是很幼稚,只能做喜羊羊那种幼儿动画。又因为技术不行,所以不能做出美国迪斯尼,皮克斯那种小孩看的电影。比如:飞屋环球记,超人总动员,等等。因为限制太多,还无法引进如日本的如:新世纪福音战士,那种动画。还有电影上,不能有太暴力的,所以成龙的 新宿事件 就不被大部分人所知。中国魔幻,科幻,如:全城戒备,机器侠…等等,这种电影,在特技上就显现出其中的不成熟。所以我觉得,中国还是发展动作类的,因为很好!比别的国家好。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没有看不起我国电影事业,我支持国产,也希望国产更好。
H. 2020年的电影行业会怎样
根据中国电影协会的测算,全国影院如果在6月复工,2020年全年票房预计在21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66%;如果在8月复工,全年票房预计为128亿元,同比下降80%;如果10月复工,全年票房预计在6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91%。中国电影协会调研结果显示,有52%以上的影院预计2020年全国电影票房将会减产60%以上;有45%的影院预计票房将会减产30%-60%;只有3%的影院预计票房会减产30%一下。
I. 2019电影行业发展趋势怎样
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09.76亿元,较去年559.11亿元同比增长9.06%;剔除票务服务费后共实现分账票房565.39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7.94%。观影人次17.16亿,同比增长5.93%;放映场次11066.8万场,同比增长17.24%;场均人次15.5人,同比下降1.7人次;平均票价32.95元,同比提高0.62元,平均票价在经历了长期下滑后,在2018年首次出现提升。
纵观近十年的电影票房,我们可以发现电影的票房是在逐年升高的。同时观影人次也呈现递增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