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照片调色有哪些方法
一、在你心里应该有一个关于“干净照片”的标准
拿到照片无从下手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对于一张照片的干净与否,自己心里没有一个标准,这就导致后期调整没有目的性。习惯性的各种参数都动一下,完后看感觉这种玄学。感觉好就算好,感觉不好接着动。这样的做法往往耗时更长,心更累,还不容易得到好看的效果。
二、在你心里应该有一个关于修图的“方法论”
这也是我们修图时候无从下手的原因之一。试想一下:你有没有在后期调色过程中主要靠蒙,一顿操作之后感觉这个挺好。行!那就用这个。要是这个不好,那就再接着蒙,直到自己感觉好的时候才算完成。还记得开始时候说的吗,调色时候心里应该有个比较科学系统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后面的调色思路。没有方法,脑海里就只有碰运气和一连串的迷茫问号。
三、你应该深入了解这些各个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砍柴要磨刀,修图要工具。先定影调,然后调色。这个概念就是需要我们掌握这些调色工具,定影调需要我们掌握曝光/对比/高光/阴影等工具,修图调色需要我们掌握hsl/分离色调/相机校准等工具,多加练习并做到熟练使用。一味地乱动工具,只能越来越茫然,不知道怎么调整才能让照片更好看。就像盖房一样,你不会用工具,那墙体有可能是歪的;瓷砖有可能容易脱落;墙面可能很不美观。所以你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工具的作用。
四、关于颜色更加深入的知识你必须了解
之前也都说到了,我们定好影调之后就是风格化的调色了。既然是调色,那自然是没法离开颜色这个点,所以颜色也是我们后期调色中必须要了解清楚的。比如红绿蓝色曲线什么效果,三根颜色曲线组合的理解,是每个学习摄影后期调色的人都应该了解的知识。比如hsl的工作原理,色相饱和度明度,这些也是要知道的。另外还有颜色搭配,不然奇奇怪怪的颜色搭配很容易让照片更加奇怪。
五、后期调色要系统的、高效的、科学的学习
通过这个学习步骤,我们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后期调色思路。当下次看到某个网红色调比较好看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模拟出来。即便自己模拟困难,那看完色调参数,也能很顺利地模拟出来。而不会按照网红色调参数模拟成奇奇怪怪的颜色。
『贰』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要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把Raw转化成LOG模式,再加载3D LUT文件即可。
数码单反相机的数字底片是Raw格式文件。虽然单反相机Raw的宽容度很高,但是是以sRGB/Adobe RGB色彩空间呈现给用户的,所以Raw拍摄的图片,如果不处理,就和相机直出的JPG没有区别。
相比之下, 数字视频采用的是LOG模式,这是一种电影平台之间的匹配格式,使用一个平坦的对数曲线来表示数据,因为形态与对数函数类似,所以叫做LOG。由于LOG的色彩空间很大,宽容度也相应变大,这样摄影机的动态范围就能发挥到极致。几乎现在的专业摄影机都开始使用LOG模式拍摄高品质影像了,但单反相机的拍摄目前还不支持LOG模式。
LOG“平化”相机捕获的影像信息,具有“全动态范围”记录的特点。因此LOG图像看起来会很灰、很平,但其间蕴含和记录了丰富的亮部和暗部细节。要用好LOG图像,并呈现胶片一样的效果,就必须在灰画面的基础上调色,因此LOG素材必须配合和加载LUT才能正确显示和进行电影级调色。
『叁』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很多影友非常喜欢电影的色调,希望数码照片也能按电影的方法去调色,以获得更大动态范围的调色处理。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在Photoshop中通过文件模式的转换和软件的控制能轻松实现电影级调色, 使你的照片获得更震撼、更高级的色彩表现。
要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把Raw转化成LOG模式,再加载3D LUT文件即可。下面我们先简要介绍LOG模式 、3D LUT等电影中的技术和概念,并通过案例来演示在Photoshop中的具体应用。
关于Log模式
数码单反相机的数字底片是Raw格式文件。虽然单反相机Raw的宽容度很高,但是是以sRGB/Adobe RGB色彩空间呈现给用户的,所以Raw拍摄的图片,如果不处理,就和相机直出的JPG没有区别。
相比之下,
数字视频采用的是LOG模式,这是一种电影平台之间的匹配格式,使用一个平坦的对数曲线来表示数据,因为形态与对数函数类似,所以叫做LOG。由于LOG
的色彩空间很大,宽容度也相应变大,这样摄影机的动态范围就能发挥到极致。几乎现在的专业摄影机都开始使用LOG模式拍摄高品质影像了,但单反相机的拍摄
目前还不支持LOG模式。
LOG“平化”相机捕获的影像信息,具有“全动态范围”记录的特点。因此LOG图像看起来会很灰、很平,但其间蕴含和记录了丰富的亮部和暗部细节。要用好
LOG图像,并呈现胶片一样的效果,就必须在灰画面的基础上调色,因此LOG素材必须配合和加载LUT才能正确显示和进行电影级调色。
单反相机拍摄的原片
转化为LOG(图像变灰变平,明暗部层次都出来了)
加载3D LUT按电影方式调色后的效果
关于3D LUT
LUT是Look Up
Table的缩写,意为“查找表”。用文本编辑器打开LUT文件,可以看到LUT只是一组数字表格,这些数字代表的是RGB的原始数值以及映射的目标值,
也就是说是将原始图像的颜色映射为新的颜色。从本质上来说,LUT的作用就是将每一组RGB的输入值转化成输出值,而RBG的数据之间是互相独立的。
由于一维LUT模型组合的色彩控制功能还是会有一些局限,只会影响gamma,RGB平衡(灰阶)和白场,因此精确的色彩控制最常使用的是三维
LUT(3D LUT),因为它可以针对每个图像像素输入的数据进行精确的转换,同时兼顾美学品质的模拟,能够实现全立体色彩空间的控制。3D
LUT的每一个坐标方向都有RGB通道,这使得可以映射并处理所有的色彩信息,甚至可以达到那些连胶片都无法展现的色域。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通过上述电影中调色技术的学习和铺垫,目的是让照片也能使用Log模式加载3D LUT进行调色,以实现照片的电影工业级调色!这些在Photoshop中就可以实现了。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演示来详细说明步骤和方法。
通常胶片的色彩空间为LOG对数空间,只有加载LUT才能正确显示。很多数码相机都没有LOG预设文件,就算手上有3D
LUT文件也无法实现所谓的电影调色。因此数码照片要模拟电影胶片调色的前提是必须先将Raw格式数字底片进行Log模式的转换。Raw向LOG的转换即
把相机照片的调色方式向电影调色的方式转换。一旦将Raw转换为LOG模式后,Photoshop也可以加载3D
LUT进入电影级的工业流程进行调色了!
第一步
在开始前首先需要从 www.gogoup.com 找到大众摄影数字课堂,然后下载资料找到“VisionLOG”文件夹,文件夹中含有一些相机的LOG.dcp文件。解压后得到“VisionLOG”文件夹。
第二步
使用Mac OS系统的用户,把这个文件夹拷贝到
HD:/用户/yourusername/资源库/ApplicationSupport/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使用Windows系统的用户可以拷贝到C:/Users/yourusername/AppData/Roaming/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第三步
在Bridge中选一张Raw格式图片文件。在Camera Raw中打开,在工作流程窗口中将色彩深度选择为“16位/通道”,使照片有更大的动态范围。
第四步
在“相机校准”下的“相机配置文件”中选择刚刚导入的“VisionLOG”,此时会发现照片变得很灰、很平,饱和度和对比度都减低了,高光和暗部都生成了非常丰富的层次。转换LOG格式成功。
第五步
在Camera Raw中单击“打开对象”在Photoshop中打开照片。在图层面板“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中选择“颜色查找”,打开颜色查找属性面板。
第六步
在颜色查找3D LUT文件中选择LUT预置文件。Photoshop CC2014默认自带一些预置文件,通过切换选择可以看到不同的色调效果。
第七步
选择最适合这张照片的3D LUT预置,获得最终的效果。这样就实现了Raw格式照片加载LUT以电影的方式进行调色了。
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MTYyNDY4.html
『肆』 在影楼中,修片要对照片调色,我总是把握不好,不知道调色到底怎么调
在影楼中,修片要对照片调色的把握方法
『伍』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首先谈一下我对电影感的看法吧,我觉得电影感是个很综合的感受,(长文,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句)
它包括但不限于:
1.构图:这个一言难尽,电影构图千变万化,为突出电影的视觉特点,大概要思考包括画面划分,人物处理,背景处理,前景处理,景次,角度,越轴等等。作为摄影师去模仿电影单帧截图的感觉,需要考虑的仅仅是画面的划分,人物,前后景,同时考虑景别大小即可。因为我们的故事没有整体性,谈不上系统的镜头语言,仅仅是保证这一张照片能让人感受到故事,感受到前后的承接即可。 我会结合下面的例子具体来谈我的理解。
2.色彩:我们大家都知道,日系/东亚电影的色调,和法国/西欧电影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越来越现在导演的创作风格而非其地域特征上了。然而色彩本质上还是为了电影的表达服务,通过色温高低,色调冷暖高低长短来烘托出截然不同的气氛,创造不同的情绪基础。色彩的表达也是最为个人化的,我们模仿电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心情,和对画面的理解出发,呈现出非常个人化的色彩搭配。但影响色彩的变量却常常非常可观:色彩不仅仅和拍摄时间,天气,季节,空气质量,拍摄的地理人文环境有关,而且和镜头,胶片,或者CCD,CMOS本身的特点,紧密相关。简而言之,德味即是镜头的味道,也是拍摄地点的味道。
3.宽容度/动态范围:我们从很多电影里都能感受到,电影画面区别于一般摄影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极端曝光部分的细节保留。侧逆光的画面,依然能够看清人物的眼眸,背光脸颊的轮廓;路灯的微光下,依然不失街道暗处的细节;整个画面,从曝光的角度看,尽量去接近人眼。我们知道人眼对光线强度的响应并非线性,而是一个S型,大多数胶片也是。而数码相机却基本为直线,CMOS捕捉了一份光,就展现一份亮,因此造成画面高光很容易溢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前期使用RAW拍摄+正确的曝光。后期方法在后面教给大家。
4.微反差/细节质感:
很多时候电影画面能够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不仅仅是宽容度接近人眼,也因其对我们熟悉的事物表面质感的正确呈现。简而言之该柔的地方柔,该锐的地方锐。画面中出现了墙壁,长椅,石板地砖,柏油马路,树叶,就应当用USM锐化和高反差保留加锐,增强相关像素的微反差,从而呈现出更加强烈的粗糙/纹路/油亮/颗粒/等质感;而遇到天空,光晕,云朵等元素时,则应该让他们柔起来,使用模糊工具或者柔焦插件,配合蒙版,让该软化的软化,使之更接近我们生活中的感受。
『陆』 视频怎么调色有电影的感觉
根据楼主的需求,可以推荐一下爱剪辑,很符合楼主的需要:
一、添加需要调色的视频
在爱剪辑主界面顶部点击“视频”选项卡,在该面板底部“已添加片段”中,点击“双击此处添加视频”区域,在弹出文件选择框导入视频即可。同时,爱剪辑还支持将视频直接拖曳到“已添加片段”区域列表中
二、通过“画面风格”功能给视频调色
结合“超级剪刀手”功能,将视频剪辑完毕后,在顶部点击“画面风格”选项卡,在左侧栏切换到“美化”。在“美化”面板,我们可以看到“磨皮”、“美白”、“肤色”、“人像调色”、“画面色调”、“胶片色调”、“复古色调”等各种一键应用的调色和美颜功能,并通过各种调色方案的“程度”功能,实现更细节、更多重方案的调色。
三、结合使用“画面”、“滤镜”、“动景”功能
除了调色,“画面风格”功能还支持裁剪视频画面、旋转视频、翻转视频、为视频施加各种模糊特效、炫光特效、雨中水波特效、涟漪特效、震动视觉效果(即镜头晃动)、电视墙特效、玻璃特效,以及水墨晕染、烈火燎原、花瓣飞舞、云雾弥漫、水波粼粼等各种顶级动景特效。在“画面风格”面板中,点击相应的左侧栏,双击需要应用的效果项,在弹出的“选取风格时间段”对话框,设置持续时间即可。
『柒』 手机拍的照片如何调色
1、手机拍照调色可以打开拍照功能,在界面上有一个设置按钮,点开选择色彩效果,此里面可以选择喜欢的色调。
2、如果手机的拍照功能设置里面无调整色调的功能,可以下载其他的拍照软件使用,例如魅拍等等。
3、在设置里面不单单可以调整色调,还可以选择拍摄延迟时间、连拍、夜拍模式等等功能。
『捌』 给一部电影调色的过程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LUT进入电影级的工业流程进行调色了!
第一步
在开始前首先需要找到大众摄影数字课堂,然后下载资料找到“VisionLOG”文件夹,文件夹中含有一些相机的LOG.dcp文件。解压后得到“VisionLOG”文件夹。
第二步
使用Mac OS系统的用户,把这个文件夹拷贝到
HD:/用户/yourusername/资源库/ApplicationSupport/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使用Windows系统的用户可以拷贝到C:/Users/yourusername/AppData/Roaming/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第三步
在Bridge中选一张Raw格式图片文件。在Camera Raw中打开,在工作流程窗口中将色彩深度选择为“16位/通道”,使照片有更大的动态范围。
第四步
在“相机校准”下的“相机配置文件”中选择刚刚导入的“VisionLOG”,此时会发现照片变得很灰、很平,饱和度和对比度都减低了,高光和暗部都生成了非常丰富的层次。转换LOG格式成功。
第五步
在Camera Raw中单击“打开对象”在Photoshop中打开照片。在图层面板“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中选择“颜色查找”,打开颜色查找属性面板。
第六步
在颜色查找3D LUT文件中选择LUT预置文件。Photoshop CC2014默认自带一些预置文件,通过切换选择可以看到不同的色调效果。
第七步
选择最适合这张照片的3D LUT预置,获得最终的效果。这样就实现了Raw格式照片加载LUT以电影的方式进行调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