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慰安妇电影《二十二》上映,看完之后你是什么感受
漫长的国产电影保护月里,这是我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很多人都不明白电影的名字什么意思,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清楚,因为好长时间没有留意国产电影,认识这部纪录片还是因为在微博看了一篇介绍文章了解到背后的故事,我觉得应该看一看。
说起来也挺幽默,虽说是国产电影保护月,但我没看见有对这部题材这么深沉的电影有什么保护,排片出奇的少和排片时间段的不合理,完全是一副敷衍的状态,不管怎样,最后我还是找到合适的时间去观看了这部作品。
可能是排片少或者别的原因,我看的这场是坐满人的,进来时我看见各位都有种凝重感,影片开始后现场就安静了下来,少有的我没遇到迟到的现象。也许是某种力量的召唤,大家都很认真的观看,直到结尾字幕出完才离开。但其实正如导演所说,他并不是想以这些受害者的悲惨作为出发点的,所以实际的观影感受我是没觉得有很大的沉重感,甚至某些片段还引得观众发笑,影片给我的感觉更多是拍摄这些婆婆们现在的生活,导演更加希望人们关注她们的生活状态,而不是一味的煽情。
影片以一场葬礼开始把人物娓娓道来,原来现在放映时不少婆婆早在一四年就已经去世,看着她们的音容笑貌,你很难把她们跟这场悲剧联系上,如果不是知道主题,她们在我眼里也只是很普通的老奶奶,并没有表现出比常人更多的悲伤。
影片结尾,是一副长长如碑文似的众筹名单,感谢这些有心人的众筹使这部纪录片得以完成之余,我不禁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题材的国产作品需要众筹,相关机构在大喊勿忘国耻,虽远必诛的漂亮口号时,是不是应该拿出实际的行动来使人们记住历史?在一部部自嗨式的电影狂欢过后,是不是该给这样有坚持的电影人一点支持?二十二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很快就变成十二、二、零。
『贰』 哪些平台可以众筹
2018年4月28日,旧题重答。国内的众筹行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和洗礼,已经基本形成固定的格局,故重答此题。
众筹按照标的和交付的东西主要分为这么几类:
(1)产品众筹:又叫回报众筹。顾名思义,就是发起者筹款成功后交付的东西是个产品,可以是个实物,也可以是虚拟商品,还可以是个事件或者活动。
(2)债权众筹:就是大家常说的P2P,不在本回答讨论范围。
(3)股权众筹:支持者投入资金获得标的公司的股份或者收益权。一般起投金额较大,属于高风险的投资型众筹。
(4)公益众筹:纯粹捐赠性质的不图回报的众筹。
作为一名产品众筹行业从业人员,回答里面我来说说我们关注的产品众筹和公益众筹平台:
(1)产品众筹
国外标杆(虽然题目问的是国内,但是研究一行业还是得先认祖追宗)
1. Kickstarter 全球最大的产品众筹平台,众筹的鼻祖。
2. Indiegogo: The Largest Global Crowdfunding & Fundraising Site Online 全球第二大的产品众筹平台,除了all or nothing的模式外,Indiegogo还支持flexible funding,就是筹多少钱拿多少钱。
怎么比较KS和Indiegogo呢?KS就是iOS,Indiegogo就是Android。
国内平台(就剩3家)
1. 摩点 - 文化创意众筹社区 产品众筹第一平台,2014年成立,西游记音乐会、魁拔4大电影、大众软件、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都是出自摩点。摩点也在2018年吸收合并了微博众筹,成为微博官方独家众筹平台。
『叁』 什么是电影众筹
【电影众筹定义】
电影众筹,即电影项目筹资发起人在众筹平台发起项目众筹,在预设的时间内达到或超过目标金额即是成功。没有达到目标的项目,支持款项将全额退回给所有支持者。筹资项目完成后,网友将得到发起人预先承诺的回报,或是电影票,或是作品刻碟等都可以。
【电影众筹成功要素】
第一步:依靠IP/明星效应
冯小刚导演可以说自己不懂IP,但混影视投资圈儿的不能不懂IP。国内市场有名的众筹项目背后几乎都有IP支持,《大圣归来》消费的是中国超级IP“齐天大圣孙悟空”,《十万个冷笑话》消费的是自家动画IP。
IP最大魅力,在于跟潜在的消费者的相连性。《暮光之城》、《饥饿游戏》、《分歧者》锚定美国最年轻的电影消费者,《小时代》等青春片锚定80、90、00后们。众筹平台衡量IP大小,也就能预估项目上线后的火热程度。
其次是明星效应,也算是IP的一种变化。好莱坞电影众筹史上有这么几部片子比较著名:大卫?芬奇监制的动画片《亡命暴徒》、斯派克?李众筹的黑人电影《耶稣的甜血》(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捐了一万刀)、?瑟夫的动画短片《梦幻英雄》(SideKicks,拉来安妮?海瑟薇当主演),以及克里斯汀?贝尔的《美眉校探》。这些电影一经走上众筹平台,立马被各大媒体一通宣传,几乎不用众筹平台操心,保证能超额完成任务,甚至能突破众筹纪录。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明星跟票房直线挂钩,要知道其身价也不难,直接查明星历届作品票房就能毛估出来。举个例子,好莱坞当红喜剧女皇梅丽莎?麦卡锡北美的票房价值是八千万美元,即便是质量再烂的《妈咪》也有这个收益;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北美身价三到四亿,换普通角色五千万左右,《法官老爹》的北美表现4800万上下。在好莱坞,除非特别不靠谱、只认钱不认剧本的明星投起来有风险外,普通明星还是愿意通过电影抬高自己的,本身也表示对项目的一种肯定,属于隐形背书。
第二步:多立名目
在Kickstarter上面投资众筹项目,一般是不会得到金钱回报的,大部分众筹人都是对项目出于真爱。而国内电影众筹更像一种新式金融理财产品,有收益率和外加福利,会有人单纯冲着收益率而来购买众筹而不考虑项目本身的价值,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没有金钱回报,是否不利于项目众筹?其实答案未必。许多众筹项目在玩法上相当用心,比如说破了Kickstarter百万美元募集最短时间纪录的《美眉校探》,分了26种玩法。其中,前几种跟国内某宝实物众筹的套路相类似,比如:
资助10美元:可以获得该片剧本的PDF版本(有一万左右的投资人买了该项目)。
资助25美元:可以获得剧本及纪念T恤一件。
资助200美元:能得到额外的主角签名海报一张。
花样主要集中在大额玩法上,比如:
资助400美元:你可以让主演们专门为你录制一问候视频,或者让导演托马斯及主演在推特上关注你整整一年。
资助1000美元:影迷就有机会上《美眉校探》的电影拍摄片场,充当群众演员,并绝对会有出镜的机会,比如跟主演一起在路边吃个午饭什么的,不过这些镜头有可能会被剪掉,而且参与者的来回路费必须得自己报销。
资助6500美元:就能获得一次被主角大声喊出名字的机会,而且导演保证这个镜头不会被剪掉。如果再多花一些钱,还能在电影中获得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角色。
资助10000美元(最高金额,只有一个,上线即被秒杀):资助者将会在电影中出演一个有台词的角色。不过这个角色和场景已经被定好,人人能胜任,且只有一句台词。
对国内的投资者来说,既有金钱回报又有额外福利岂不两全其美。设想电影版《旋风少女》搞众筹,让小鲜肉杨洋跟迷妹们微博互关哪怕一天,有没有人要?
第三步:创意为王
不得不承认,在创意方面,从电影、电视剧到真人秀,国内各种短板。好莱坞情况好得多,尤其在独立电影方面。Kickstarter跟美国最重要的独立电影节圣丹斯和翠贝卡都有合作,2014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展出影片是通过众筹模式融资的。扎克?布拉夫和凯特?哈德森的《心在彼处》从Kickstarter众筹了拍摄成本的一半,送到当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后,第一天就被焦点影业买走了北美发行权。
另一个特点就是,Kickstarter选片并没有固定标准,在电影列表上,很多先锋和实验电影都在其列,但它有筛选机制。普通项目要获得进场资格,至少要向Kickstarter证明影片“情节有趣而不落俗套”。这种筛选机制,不但保证了影片有40%以上的成功筹款率,或者说符合Kickstarter“有趣”标准的项目能够突出重围。
筛选机制最成功的例子在2012年,一部讲述15岁的非法移民少女坚信自己能成为画家的真人短片通过网站的筛选制度,被推到了Top位置,并荣获奥斯卡奖,填补了众筹史上的一个空白。
另外,小编之前介绍过一部瑞典史上最神经病、奇葩、炫闪、?炸天的电影《功之怒》,同样得益于Kickstarter。筛选机制准确来说没什么固定标准,只要你能征服别人就行了。
第四步:情真意切
如果你说,你的电影既拉不到明星大腕,又没有IP背景,创意似乎也就那么回事,但还是想做一把电影梦,唯一的办法就是靠真情实感打动投资人了。
Kickstarter创立五年时间,帮助超过3000部短片,5000部电影众筹成功,其中大多数片子是籍籍无名的。网站能够促成其众筹成功的原因,卖的是情怀。Kickstarter上非常好玩,讲述独立游戏制作者开发游戏的纪(搜索微信公众号“投黑马”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 )录片《独立游戏大电影》的拍摄只需十万美元,1600位支持者的平均支持金额为62.5美元,还不算太大负担,但是感觉自己是在支持那帮有梦想的年轻人开发游戏,成就感爆棚。
真人纪录短片《泥巴种》(Mudbloods)故事也很简单,一帮喜欢看哈利?波特里魁地奇比赛的高中生发明了一个陆上魁地奇游戏,纪录的就是平时训练中的小摩擦小故事,以及最后两队比赛的过程。几乎是自娱自乐的众筹项目却受到540位路人的支持,可以说是魁地奇情怀战胜了一切。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投资人的参与感。在众筹网站上,投资人所参与的每一个项目每当有进展,都会第一时间在网上通知投资人,即便是电影已经下档,随便出个小型影展,做个蓝光碟也要“骚扰”一下投资人。被支持的影片也能通过iTunes进行观看,绝不会给投资人石沉大海之感。
最终,每位众筹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位投资人都能收到理想的收益,就是电影产业发展最美妙的事情。
『肆』 电影《二十二》是否被过誉了,,
该片没有被过誉,该片通过与老人的深入交流,用客观的镜头,将碎片打捞起来。除了让观众了解一些人的遭遇外,影片还通过诸多当事人以及身边人的叙述,让一个个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虽说聚焦已经过去数十年的事件,影片却突破了用历史资料堆砌的表现手法。以现实的视角,单纯纪录这群幸存老人当下的生活状态。
《二十二》后期制作
2015年10月,该片就拿到了公映许可证,但由于发行费用不足,影片便在公益平台上众筹。结果,参与众筹总人数32099人,筹得100多万元,解决了影片上院线的问题。在电影片尾也将这32099个名字打在了字幕上。
《二十二》的制作成本和宣传费用只有400万元,一度陷入资金短缺。制作需要费用300万元,导演郭柯自己借了100万元、有人投资了100万元,还差的100万元是演员张歆艺知道后无偿借给他的。
『伍』 如何评价《二十二》这部电影
看电影的时候,正好看到一条新闻,说一名男子在看《二十二》的时候笑出声,然后旁人与其发生争执,最后该男子被赶了出去……我不知道事情的真假和前因后果,但是还是觉得莫名其妙。
电影临近结束时,荧幕上出现了一堆名字(我没数,应该是22个),然后渐渐的大部分名字都被画上了框(代表已去世),剩下没画框的,我数了下,还剩9个。全中国就剩这九个了啊!但是转瞬这9个名字也渐渐消失在了背景里。这一幕让人很震撼。尤其是对我等普通人来说,实在不知道能做些什么,那心头憋闷又难以表达的情感,很难受。最后我再说一句,不要害怕面对阴暗的历史,若连了解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迟早有一天有更残酷的现实会击倒你。
『陆』 长篇纪录电影《二十二》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在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的十四年间,中国大约曾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她们在战争期间受尽各种难以想象、难以启齿的虐待,其中大部分当时就被折磨至死。
少数幸存者即便侥幸逃生,也是落得伤痕累累,甚至终生残疾。在煎熬中,她们日盼夜盼终有一日能重返家园。然而当她们历经艰辛回到故乡,等待她们的却并非同情,而是无休止的歧视,侮辱和排斥,导致大部分幸存者对她们的遭遇选择了沉默。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幸存者如今已经寥寥无几。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生命烛光已渐渐微弱。这分布在全国五省的二十多位老人在当年有着同样的遭遇,在漫长的剪片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她们的人生是有着必然的关联。
(6)二十二电影众筹是哪里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2012年,导演郭柯拍摄了广西“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日本儿子”的生活,当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32位。而2014年,幸存的老人只剩下了22位,为了尽可能地留住这段历史,郭柯开始了纪录电影 《二十二》 的制作。
拍摄过程
该片从2014年1月拍到7月,摄制团队30多人,跨越五个省,拍全了22位幸存者。该片在拍摄的2个月以内,导演运用节制的拍摄手法,严格遵守老人作息时间,在不打扰老人日常生活的方式下完成了拍摄。除此之外,剧组成员及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为老人送去了药物、轮椅等物资及善款。
拍摄这部纪录片时,郭柯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走访了22个“慰安妇”幸存者。最终,他根据身体健康状况、表达能力和个人经历,重点选取了4位幸存者,分别是湖北的毛银梅、海南的林爱兰、海南的李美金和山西的李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