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源 > 冈仁波齐电影从哪里出发的

冈仁波齐电影从哪里出发的

发布时间:2023-02-07 02:31:56

A. 《冈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观后感6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冈仁波齐》观后感1

位于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冈仁波齐山,又叫须弥山,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因此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踏上这条求福之路。电影《冈仁波齐》就是张扬导演用镜头讲述的一个关于朝圣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当他在家庭聚会时说出这个决定时大家平静接受的态度和闻讯赶来要求同往的村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时影片刚刚开始,作为观众的我还在努力捋清关系的状态中,影片中的人们不管是青壮年还是妇孺就给我一种强烈的信号——我要去!且不说此去路途艰难,就是这些“朝圣者”让大家看了都不禁说一声:悬乎!他们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xx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一辆拖拉机充当脚力用来运装备和物资,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仪式,镜头就突然切换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长头,朝圣之路就这样开始了。而未来20xx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们都要这样走过,几步一叩首,五体投地,没有人监督,但每一个人动作之规范之卖力是难以想象的,只为求得神明的护佑,甚至途中拖拉机坏了男人们不得不用人力拉车,走到几百米的远处,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继续磕头,一步都不敷衍。杨培老人在某个清晨再也没有醒来,大家也仅仅是请来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怀抱,继续赶路,没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们在风霜里叩首,他们在泥泞中跋涉,他们对路上每一个遇见的人微笑,他们完美的诠释了信念和理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一定标准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此时,仓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荡在我脑海,我知道,藏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不是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影能完全诠释出来的,在面对异族猎奇目光的窥探中,他们面带微笑,心向阳光,一步一步迈向自己心中的圣地!

《冈仁波齐》观后感2

何为信仰?是在生病难受的时候,祈求菩萨的保佑,是在庙会上香的日子,在未曾看过《冈仁波齐》之前,我从未想过信仰的力量会如此之大,让我震撼,也让我思考。

电影一开始,描述的是西藏小山村的乡村生活,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也没有利益冲突,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人情味和一帮虔诚的信徒,能去朝圣,是他们一辈子的愿望。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去过,那么可能这一辈子你都去不了了,它不仅仅是克服各种险情的发生,更是对于自己身体的挑战。但是如果你去了,我想他们在以后的日子更会一往无前,一直开心健康。

有信仰的人,不会去干坏事;

有信仰的人,但也会变得顽固。

为了能够去朝圣,他们可以舍弃一切外在的东西,求家人幸福安康,更求众生幸福。这也是我真正通过电影知道了朝圣在我国藏族地区又称为磕长头。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不得不说,有信仰的人值得敬佩;不得不说,信仰的力量真伟大。这要是换做没有信仰的人可能走一半或者一个周就不能继续走了。

我想起了之前大傻子跟我说过用石头搭一个塔,能把最上边的石头放下去不掉就可以许愿,并且愿望成真。大傻子,我跟你说这东西叫做玛尼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有机会我自己也尝试搭一个,然后许一个大大的愿望,希望大傻子永远健康开心,嗯,我会帮你许愿的。

在朝圣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种险情的发生,有向下滑落的石子,有路面积水,更有可能发生车祸。但是当遇到各种险情的时候,他们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比朝圣更神圣的事情。

但是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中间穿过拉萨的时候,他们和游人的对比,让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达到了最高,那种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那种没有游人的匆忙,试问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在五彩缤纷世界里不迷失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心静如水,我想应该很少很少吧!因为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朝圣。

有信仰的人,令人敬佩。

《冈仁波齐》观后感3

路在脚下,即刻前往我们内心的“圣地”

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亦如我们会被匍匐前行风餐露宿,风雨无阻的朝圣人群所感动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与心的合一,路在脚下。如此的坚持,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无所畏惧……

然而,他们的内心却少有狂妄的期许和不安于世俗的过分追逐。路在远方,路亦在脚下。无论我们前行的目地的在哪里,也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么的遥不可及。信仰的坚定,会让我们忘却太多的设计与筹划。只是,路在脚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开始,便永远无法到达。开始,即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简单的身心合一,去缩减与目的地的差距。风尘仆仆之中,我们或许窥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为此生,却为来世。

真正的庄严,不在于过度的粉饰。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但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会体现在无私无我之中。虔诚之心与我们最大的触动,也是那不为你我,却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不辞劳苦的前行之躯。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一种宁静,向往一种纯粹,向往一种莫名的感动。往往寻找之时,却无最好与最真的契合。然而,当五体投地,叩首前行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莫名的感动,不由的叩启我们内心中,封藏已久的触动与共鸣。这就是内心纯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诵经,只为众生的.祈愿与安康。所以,我们被震撼,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该有的最本真的愿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被过度的心与心外的装饰所迷惑,乱了自我,也乱了内心。

每个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纯粹与极致的信仰与虔诚底蕴。那份极简的纯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缚之后的无私无我。所以,在眼观纯朴信仰与不褪色虔诚的情景时,我们的感动也是最纯粹的纯善复苏,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心撞击。

其实,修行路上,没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总是口号大于行动,那么,路,永远在远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为众生的祈愿与祝福而前行时,纯朴的形象却波及着我们寻觅已久,却又似曾相识的内心共鸣。

当我们把信仰落实于当下时,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诚,都会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的身与心合一。那一份感动与纯粹属于我们每一个大家,只要让路在脚下,立即前行,最终的殊胜,是人人心中有圣地。然而,那却是不为你我,是为众生的无私与大爱!

让路在脚下,即刻前行,只为众生的苦与乐……

《冈仁波齐》观后感4

电影讲述了 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他们历时一年,从芒康小镇一路向着西边,经过拉萨再到冈仁波齐,用磕长头的最虔诚姿势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

这十一位朝圣者,都是家庭贫困的藏民,去朝圣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带叔叔了却心愿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赎罪的,也有因家庭变故而去求福的,他们中有饱经沧桑已经72岁的老人杨培,有成熟稳重的48岁掌舵人尼玛扎堆,有23岁怀孕半年的次仁曲珍,还有天真可爱才满9岁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们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个体差异,但却怀着一致的虔诚与毅力。一路上,他们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艰辛和考验,恶劣的天气、简陋的食宿、磕长头的艰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车祸、历经千辛万苦到了拉萨却发现没了去冈仁波齐的盘缠、到了冈仁波齐脚下杨培在睡梦中离世……

这些艰辛和意外,任何一个都可能让我们这些藏区以外的人们轻易就放弃进藏的努力,但是他们却没有,面对艰难与困苦,他们坦然相对;面对灾难和意外,他们绝不退缩,当我们这些乘坐飞机、火车和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进藏的人还在不停地抱怨进藏的辛苦时,他们却用最坚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着长头完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朝圣之旅。

影片中有几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他们一路省吃俭用却还热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圣者,将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给他人;当他们被一个好心老人留宿时,他们主动帮老人干农活来回报老人;当装载 便留在拉萨打零工,等赚够了去冈仁波齐的费用再出发。

似乎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他们朝圣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艰辛、餐风宿露的窘迫,让他们一行人看起来格外的凄凉、憔悴和肮脏,但他们却有着最坚定的信仰以及最干净的灵魂,藏区之外的人们或许很难理解和认同藏民们的这种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质疑他们用一年时间徒步2500公里去朝圣的意义何在?也许在凡人眼里,与其耗尽一年时间辛苦朝圣不如去努力赚钱——在他们看来,后者更现实也更迫切。

通过《冈仁波齐》这部纪录片的展现,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们的信仰有多坚定,但我并不知道这种坚定还能以如此淡定从容的姿势来展现。

感谢那些朝圣的背影,是他们的平静和坚定,才让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处浮躁喧闹的花花世界包围之中,却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蓝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坚定的信仰和最纯洁的灵魂。

《冈仁波齐》观后感5

途弟前几天给大家提到过一部叫做《冈仁波齐》的电影,我本来对这种类型的片子是不太热衷的,但这部电影却在朋友圈里被刷屏了,几乎看过的人都一致的好评,表示在电影中看到了最强大的信念。由于一时好奇,途弟便组织了朋友一起去看,结果可想而知,大家也被深深地震撼到。

《冈仁波齐》是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信仰,关于朝圣的故事。生活在西藏小村庄里的为了完成叔叔的夙愿,与他同村的亲朋好友等11人前往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2000公里徒步跪拜的朝圣之路。

这部电影的镜头很真实,叙事也那么平淡,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实,才深深打动每一个观影的人。让人只要想到电影中的画面、朝圣的人们、风景,就会因自身的渺小,电影中强烈表现出来的信仰而落泪。

也许大家没听过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神灵之山”。藏传佛教认为这座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因此经常会见到来自不同地方的朝圣者来此转山。

观影结束的几天之后,收到了朋友写的观后感。有没有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初高中的时代。

请往下看!

“人生要有虔诚的信念与坚持”

坚持是此片中时刻能体会到的精神。风霜雨雪的恶劣天气简直就是毛毛雨啦。小妹妹生病了还和大人一起继续坚持燃不燃?生了孩子还要继续朝圣燃不燃?被泥石流砸断腿好了继续,车子被撞坏了,车头丢掉拉着车斗继续,钱用完了,四处打工赚钱继续,感觉她们这样能走遍银河系有木有。

信念是引导队无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动力。吴伯凡老伯伯曾经在文章里有个概念,缺损配置。好高大上的用语,大概意思就是永远不会有完全准备好的状态或者自身永远带着不可弥补的缺陷。队出发时老、弱、病、残、孕全部包括甚至还有不足周岁的婴儿,在成都坐个地铁那么多人挤在一起都不会聚这么全了吧。缺损的不能再缺损了吧,整个过程队的配置还一直处于不断耗损状态,然额,他们照样完成了。

整个影片是那样的平静淡然,却聚集着巨大的能量,最终以杨培爷爷在心愿达成后安然逝去而结尾,好像也没有太大的英雄般震撼结尾,但是他们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中间却差了一个成功与不成功的节点。希望我们能够战胜面前挡道的恶犬,抓住人生中得到的每一份信念,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勇往直前,为自己的故事增加精彩点,而不是在文章里当反面教材用。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这部电影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是坚持,信仰还是其他,我们都能从中汲取些什么。

朝圣之路就是一段人生之路,充满困难与坎坷,但只要有信仰,有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冈仁波齐》观后感6

6年之前的这个季节,我一个人去了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是我的朝圣之旅。

喇嘛们念诵经文的声音,轰隆作响,如同天启。

在一座大殿的门口,我看见一字排开磕长头的信众。

石头地面被他们套在双手上的木块,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迹。10万个长头,一下一下……

我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在用什么样的毅力去坚持这件事。我也有点不懂,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到今天,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好像也在慢慢懂得,生命中很多事情,或许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它,摆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亲,一直在追问:“老天是不是有时候不公平?我的爷爷什么坏事没做过,我的父亲也没做过坏事,我也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

他无法理解,本来欢欢喜喜盖房子,为什么会发生那件意外,导致两个工人死去两个工人受伤。为了赔偿伤亡者的家属,他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有些一蹶不振,赋闲在家。

他的生命,在出发朝圣之前,是卡住了的。他在这条路上,其实一只在追问因果,追问命运。

“为什么?!”是人探索自己的起点。

就如同,书写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纸上追问我的命运,追问何为因何为果。

我是在纸上,做一趟灵魂的朝圣。

曾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一直一直在写,到底你获得了什么?

我回答说:好像在纸上磕长头,一个字一个字地修行,在过程中,似乎慢慢把自己写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为什么那时候活成那样。

懂得了过去,于是,我就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活。

这在纸上行过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

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尽心尽力就是了。

拿写文章这件事说,当你想写的时候就写。你当它是一种生命的召唤也好,是过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写的时候,就好好写呗。

我的健身私教,常常对我喊话“动念合一,动念合一,动念合一”。我心想,这不就是禅修了嘛,这不就是临在了嘛。

磕长头的朝圣之旅,或许也是这样:意义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动念合一的每一个当下。

片中的朝圣队伍走到某个村庄,遇到一位老爷爷。

老爷爷不断叮咛,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诵什么经就怎么走,喇嘛告诉你走几步就走几步。磕头的时候,额头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诚,心要装下众生的平安健康。

每一步都算数,所以,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

你有朝圣的目的地,但它又不在远方的拉萨或刚仁波齐。

它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圣,是在去远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里面的家。

你要朝拜的圣殿或神山,就在你心尖尖上伫立。

每时每刻,它都在,须臾不曾远离。

;

B. 电影《冈仁波齐》主要讲了什么

近日,一个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过的电影,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上映——电影《冈仁波齐》,一部关于“朝圣之路”的电影。

C. 冈仁波齐电影简介 冈仁波齐电影介绍

1、《冈仁波齐》是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中国上映。

2、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3、2017年10月,该片获得第二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D. 冈仁波齐:让人回到“正念”

        看完电影《冈仁波齐》回到家,已将近23点。我对爱人说:“你一定要去看下《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很好看。”“不,不应该说是好看,应该说是很有意义。”我改口道。

        《冈仁波齐》用好看去形容似乎不太恰当。因为它没有吸引人的情节,没有明显情节的高潮,也没有情节的反转,没有人物品性在故事前后的大变化。它讲的就是11个人从康芒出发到“冈仁波齐”山去朝圣的故事,近乎是纪录片式的拍摄,但没有纪录片的解说旁白。人物没有多少台词,他们的讲话也就是日常生活的对话。影片甚至没有主角配角。开头还相当冗长,用了比较长的时间讲述他们如何准备去朝圣。冗长而莫名其妙的开头一度让我误以为这是一部烂片,因为好看的电影一般在开头就能牢牢抓住观众。但是,当看到这11个人从村口出发——1个人开着拖拉机,10个人跟在后面,走几步,手板“咵——咵——咵”三声 ,再“唰”的一声整个身体匍匐到地,再磕头,再“咵”一声后站起,我一下子被震慑到了。

        西藏信徒的三步一拜磕长头是听说过的,但从影片真实完整的呈现中看到还是第一次。我认为影片讲述的是真实的,不是说这几个人就真的一路拜到冈仁波齐,仁次曲珍真的就在路上生了孩子,杨培爷爷真的就死在冈仁波齐山脚,而是说藏民千百年来的信仰是真的,这种对信仰的表现方式也是真的,电影展现的情节也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过,是这样的真实。从他们走上朝圣之路,到到达冈仁波齐峰顶,电影时长将近两个小时,在情节没有多少起伏变化情况下,我没有一点点地转移注意力,而且还一次次地被触动。我想这中间有猎奇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和洗涤。生活在现代社会,内心经常纷扰焦虑,经常在想自己该追求什么放弃什么。看着影片里这群“咵——咵——咵”跪拜一直到冈仁波齐峰顶的人,那一刻,内心的纷扰一下子烟消云散。就像禅修中讲的“正念”,人一下子回到了“正念”来了。

        《冈仁波齐》中的11人,从康芒某村出发,长身跪拜2000来公里,跪拜10万次,先到拉萨大昭寺,再到神山冈仁波齐。历时一年多。他们这一年,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吃饭睡觉休息,长身跪拜。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雨冰雪,只向一个方向,只为一个目标。

          如果你认为他们真苦啊,经历那样的苦难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那是错了。路途是很艰辛,大风雪天要走;路遇漫水要长身跪拜到水里过去;路遇塌方要跪拜过去;9岁小姑娘生病了,妈妈说还要跪拜,跪拜对她好;车头被别的车幢没了,推着车斗也要前行;仁次曲珍怀孕跪拜,生完孩子还一样拜,背着孩子也拜。然而,他们并不觉得苦,杨培爷爷说要头上磕出包来才好。你个年轻人就相互开玩笑,谁头上磕出包了,谁的脚磕破了。他们晚上搭帐篷,睡前大家念经,念完经甜甜入睡。在春日的河水边,他们还边唱歌边跳起舞来。孩子在路上出生,放在车上一路跟着走,杨培爷爷说 这孩子真幸运,能降生在朝拜的路上。杨培爷爷死在冈仁波齐山脚,尼玛扎堆说,叔叔的毕生愿望是到冈仁波齐朝拜,他死在冈仁波齐山脚,真是他的福分。不止是尼玛扎堆这样认为,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而我前排一女士也感叹,老爷爷太有福气了。当信仰完全植根心底,真的就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吧。禅修的“正念”就是回到当下,执念正在做的事情。《好莱坞报道》评价这部电影:“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真是这样。

        这一路朝拜,他们为自己祈福,为自己赎罪,为来生求福。同时,杨培爷爷说,大家应该把众生的平安福气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信念下的朝拜,才会有这样的情节:他们把车斗推出几里了,然后又返回来,继续跪拜那段推车走过的路;他们路遇同样朝拜的,就喊了一起喝茶,也被别的路遇的人喊去喝茶,住宿,他们对陌生人热情、不防备;而他们遇到的牵毛驴朝圣的四川雅安来的夫妇,妻子不舍得毛驴拉货,就自己拉车,丈夫说毛驴像他们家人一样,也要到拉萨朝拜,不能累了它;他们的车被越野车撞了,司机说他车上两人,一个呼吸衰弱非得两个小时赶到医院,他们说那好吧,你们走吧,不要任何的赔偿,而接下来,车坏了,他们要推着车斗前行。

        是啊,看起来他们是苦的。但他们把这个视为一种修行,一种圆满,哪里还会有苦。他们唯恐自己不够虔诚,唯恐少跪拜了一次。所以他们要把车推走后,又返回来跪拜。

        如果你认为,这种朝拜真神圣,那你也错了。因为《冈仁波齐》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些艰苦的朝圣、虔诚的信仰,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只是他们的日常。。对他们来说,只是出了一次远门。他们有时候也会犯懒,片中有一幕,屠夫正磕着头,突然就睡在了路上,不愿再动弹,直到小女孩说“加油”,他才爬起来。到了晚上,老人会批评大家走的步子太多,头磕得不够深。而大家,心领神会。半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个老者,老者批评屠夫,头上不能缠头巾。告诉他们朝拜的时候头一定要磕到地,头上不能缠头巾,戴帽子,心里念什么经,步数就应该是几步。他们一一地听着。老人请他们住在他家房子里,说他的儿子也朝圣去了,房子很大。他们住在老者家里,第二天给老者干农活,耕地。说起了以前耕地时要举行的仪式,老人感叹说,现在人都不知道干嘛的,做事情总急急忙忙的。还有个情节,朝圣者到了拉萨后。年轻小伙和理发店的漂亮小妹聊上了,走的那天,小伙依依不舍,答应会回来找她。那一刻我才知道,这些看似“脏兮兮”的朝圣者,原来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们也会追求漂亮女孩,也会换上时髦的运动装、运动鞋,充满了青春活力。他们也用崭新的手机打电话回家问好聊天。

          他们其实跟我们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他们心无杂念,专心做着一件他们毕生信仰的一件事。做得那么自然,那么坚定不移。生死在信仰面前都是小事,何况别的。

        看着这样的片子,你内心还能有纷扰吗?你的心灵也随着“咵——咵——咵”“唰”的声响,回到禅修的“正念”了。

        我是刚听完樊登书会的《我战胜了抑郁症》这本书。赶来看的《冈仁波齐》。樊登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过抑郁,有将近百分之一二十的人有轻度抑郁症。我就想,现代人真应该来看看《冈仁波齐》,你听着那“咵——咵——咵”的声音,看那全身匍匐,头磕到硬地面的情景,内心还能有什么纷念呢?

        然而,《冈仁波齐》从20日上映,龙泉23号才开始排片,而且每天只排了一个档期。而同期的《变形金刚5》每天排16个档期。这跟《冈仁波齐》不宣传不炒作有关,当然更有关的,我觉得可能是现在人的价值追求。现代人要商业的,要热闹的。要钱钱钱。这些当然也没错。但是有一天我们忽然觉得迷失了方向,忽然觉得人与人之间怎么这样。生活怎么那么没意思等等。所以,如果你内心有纷扰了,真可以去看下《冈仁波齐》。

      同看这场电影的有12个人。前一排坐四五个,从他们的言谈中听出来,他们去过西藏,他们能随着电影述说那是哪里哪里。他们不时地感叹,有时叹气,有时发出“啧啧啧”声,有时议论。我一开始也惊讶,忍不住跟同伴议论,后排一姑娘提醒我,能不能小声点。我意识到自己打扰别人了,后来就小声说,再后来根本不想说了。当夜晚的诵经声传出帐篷,传到整个明净的天空,传到雪山绿林。我又一次热泪盈眶。

E. 冈仁波齐电影是从什么地方开始走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是一场朝圣,这一场朝圣,从芒康开始,经过拉萨,目的是冈仁波齐。
电影里展现了人们在朝圣路上的景象:暴风雪里走路的良苦,在酷暑中的难耐,深夜寒风的刺骨。
人们去西藏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目的是为了洗清身上的“罪孽”。

F. 谁看过《冈仁波齐》好看吗

信徒的朝圣是和佛祖做的一场交易吗?

能被塞人这个苛刻的影评人给6分的电影一年能有几部吗?今年貌似就有个《八月》和《冈仁波齐》,然而《八月》这篇散文还未看的笔者,下定决心把《冈仁波齐》看完了。有人说本片是在消费藏民的信仰,有人说本片是在满足观众的猎奇心,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部成功的反类型片。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一直是走出的思想,从古代的难以出省,到昨天的出国,如今的走出地球,迈入太阳系,将来文明更先进,会走出太阳系,但是人类仍会保留精髓的传统文化。关于朝圣,笔者既不认同也不反对,我们本就不该对别人的生活指点江山,但是我们有权不去选择别人的生活。

G. 电影《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

《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一行人从准备到完成朝圣的过程。这一行人中有老人为了圆死去哥哥的心愿;有孕妇因为孩子出生属马正好是神山的本命年;有屠夫因为自己杀生太多想洗脱自己的罪孽;有两兄弟因为家里盖房子出事故死了人,虽然赔了钱但仍心有不安;有小女孩为了见世面同时也坚信自己做得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虽各有不同的缘由,但有着共同的目的——祈求平安与幸福,于是向心里的神山冈仁波齐一路跪拜出发。

他们耗费数月准备食物、装备,在冬季的一天,一辆卡车装上行囊,一行人就这样出发了。出发那天亲人们相送,没有太多的离别寒暄,刚进入国道一行人就一个个匍匐爬下,我大吃一惊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朝圣路就开始了。

一行人风餐露宿、迎着风、冒着雨、在川流不息的国道,在泥泞的小道,在铺满石子的山道,不管前面是水坑、泥泞,一路就这样毫不犹豫的匍匐下去。即便艰难,哪怕孕妇、孩子也没有任何的退缩,傍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安营休息,第二天照样满脸笑容充满希望地出发。

印象深刻的是,一行人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平静对待,遇到水坑从水里磕过去不管初春的天气还算严寒;车被路人撞翻,人家说因为有需急救的病人,他们嘱咐一句就不再追究。

车头因受撞击出现故障无法开动,毫不犹豫地放弃车头一行人推着尾车前行;山体滑坡中他们仍然跪拜,一个同伴脚受伤,休整两天待同伴有所好转继续出发。在我们看来很大的事情,他们就是能这么平淡地处理,干脆利落地没有任何纠结。

我佩服他们的勇气、赞叹他们的毅力、欣赏他们的豁达、羡慕他们的纯粹、体会他们的快乐。观影中一次次被他们震撼到,不仅思考他们不求任何利益的朝圣,这一切的力量源自何处?答案就是信仰。

关于信仰,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里面说到“ 中国是无神论的国家,也是反个人主义的社会,如此一来,一个人的精神生命或灵魂,无处安放,即不能安放在信仰上,也不能安放到自己身上,所以中国人普遍缺乏自我,缺乏灵魂的寄托。 ”

但我想这里的中国应该指汉民族,我认为信仰是有民族性的,因为我们民族集体信仰的缺失,也致使现在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而是满满的焦虑,这也是目前保险业空前繁荣的一大原因,人们都试图从保险里获得些许的安慰。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大信仰的缺失是环境使然我们无法改变、也无从培养,但我们不妨在生活中找寻些个人小信仰安放下自己的灵魂、寄托下自己的精神,比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做人准则、一种工作态度、一种育儿理念、一些爱好等等,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充满希望地坚持下去。

H. 电影《冈仁波齐》的主题是什么

该片讲述了在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剧情片,没有什么特殊主题,就是讲故事而已。

I. 冈仁波齐好看吗

《冈仁波齐》很好看,在好莱坞席卷中国院线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导演长脸;在冯小刚说“垃圾电影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观众长脸。

下面来说说这部片子好在哪里。

——————————————

《冈仁波齐》好就好在:片子讲的是一件很高级、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没有丝毫的“自我感动”。

不自我感动成就了《冈仁波齐》。故事讲的是:11个藏民组成了一支朝圣队伍,从西藏芒康出发,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拉萨,在拉萨打短工挣够路费后,又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神山冈仁波齐。

(磕长头遇到绕不过的水洼,就从水洼中磕过来)

在这部片子里,戏剧冲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实处理,很少出现近景和特写,基本都是远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克制和理性。这在充满导演个人表达的艺术片门类里边,已经难能可贵。

但是,平淡并不代表平庸,将生老病死、春去秋来自然地融入这段朝圣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阅读全文

与冈仁波齐电影从哪里出发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解说视频后工作室如何建立 浏览:449
在线免费观看科幻电影全集 浏览:368
战狼2电影门票是多少 浏览:887
飙风战警免费电影 浏览:805
电看电影怎么选影厅 浏览:353
男生为什么要约女生看电影 浏览:24
用手机怎么剪辑一整部电影 浏览:134
演员电影能分红多少 浏览:248
看一个电影观后感作文怎么写作文 浏览:341
哪些电影画报用了ps凸出做的 浏览:130
票房最高的电影多少亿 浏览:834
小米9看百度电影怎么才能全屏 浏览:798
好看的动画电影不要vip的 浏览:335
林正英鬼新娘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78
我们应该在电影院保持安静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49
最好看的时空穿越电影有哪些 浏览:868
太康电影院票价是多少 浏览:932
大陆有啥好看电影好看的电影 浏览:52
大陆票房过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882
茅山电影多少分钟 浏览: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