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电影胶片
现在的电影仍有大部分是用胶片拍摄的
首先,胶片的质感是数码无法比拟的。胶片的放大投影到屏幕上,层次感、色彩饱和度、光影感和清晰度都是非常好的,而数码的综合来讲就差一些。
其次,使用胶片的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前面已经说过,拍电影的机器与拍电视的是不同的,用DV拍肯定会比胶片便宜,但你能想象专业的人士用DV拍电影吗?而如果使用专业高清的电影设备,那成本肯定是要比胶片高。
还有,从感情上来讲,很多导演也倾向于使用胶片。当很多家庭可以用极低的成本不停地拍生活录象时,当更多人可以用很少的钱欣赏到盗版电影时,也就是说,电影越来越容易得到时,人们对电影的感觉在消退,这也是导演会偏爱胶片的深层原因。
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数字电影。目前数字电影有两种规格:一是所谓“标清”(标准清晰度)的电影,是用标准数字录像带拍摄的影片,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700至800线,一是所谓“高清”(高清晰度)电影,是用高清晰度录像带拍摄的电影,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1100至1200线,高清拍摄出来的影片能大体达到胶片的清晰度水平。用数字录像带拍摄的电影通常可以直接在电影院用数字放映设备放映,这时就叫数字电影了。当然,用高清拍摄的影片放映效果更好,但实际上仍然达不到电影胶片拍摄的电影的清晰度水平。有时也可以把数字录像带拍摄的影片转到胶片上,用普通的电影放映设备来放映,这就叫“磁转胶”。
相比传统的胶片电影,高清数字电影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高清摄像技术,实现了与高清时代的接轨;数字介质存储,永远保持质量稳定,不会出现任何磨损、老化等现象,更不会出现抖动和闪烁;传送发行不需要洗映胶片,发行成本大大降低,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等等。
所以,正因为数字电影有上面这些优势,未来高清数字电影取代胶片电影成为主流将是大势所趋。
但目前来看,数字电影还不能真正普及。将所有电影都数字化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个水平(其实其它国家也都一样)。目前数字化电影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但即使是在美国,也并不是出品的所有电影都是数字化的。一些大制作、大成本的电影往往使用数字摄像机,这样出来的画面更震撼,但一些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就没有必要拍成数字电影了。
在中国,数字电影有时还很尴尬。很多电影在美国本来都是数字电影的,但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影院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普及率实在太低,还不得不将这些数字电影再转化成普通的胶片电影,这样才能在全国各大影院播放。数字电影是有了,但影院的硬件设施却没有跟上,这样的数字电影,即使拍出来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数字电影的真正普及还需要加以时日。
『贰』 电影院放映过的电影胶片都怎么处理
原件存放起来 其他的拷贝基本就不要了
很少会有影院放老片子的
要看的话只有自己买DVD了
『叁』 电影《阿凡达》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在2154年,故事从地球开始,杰克·萨利是一个双腿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他觉得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他去战斗,因此他对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矿公司工作欣然接受。
这个星球上有一种别的地方都没有的矿物元素Unobtanium,能够吸引人类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拓荒的原因就是Unobtanium将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
但是问题是,资源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并不适合人类生活,这里的空气对人类致命,本土的动植物都是凶猛的掠食者,极度危险。
(3)电影胶片穿到哪里去了扩展阅读:
主要角色介绍
1、杰克·萨利
男主角,杰克在和涅提妮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对人类来这里采矿的看法,他意识到已经找到值得为之战斗的东西了。在他的呼吁下,纳美族人联络了潘多拉星球上的人,一起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反抗军。
2、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
奥古斯汀教授也是阿凡达计划的成员,她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纳威人化身,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操控者,她外表坚毅,内心善良且富有同情心,同时是一个有自己原则的人。
3、迈尔斯·夸奇
迈尔斯·夸奇上校,一个严格的军人,是阿凡达计划的管理者,杰克·萨利就是被他招到潘多拉来操控纳威人化身,他在潘多拉星球上已经呆了很多年,为地球人在潘多拉开采矿石提供强大武力保障。
『肆』 电影下映之后,电影胶片拷贝去哪了
我在电影院工作,电影下线以后那些胶片或数字盘会集中送回自己的院线(即片子的来源地),至于是不是集中收藏我就不知道了,我想应该是,但肯定不会销毁。不要小看这么几十天的生命力,这部好的片子在一影院的票房是不起眼,可是全国有那么多的影院,有的还在国外放。这里边的利润是你想像不到的。
你要是想借的话,我想不太可能,你可以到一些院线(向你推荐新影联)去谈,看能不以租,不过这样会很麻烦,希望这答案对你有帮助。
『伍』 电影放映期结束之后的胶片是怎么处理的
原件一般都会放在库房里储备起来,因为数字化时代很少在会用到以前那样低端的产品。为了以后还能使用,多半是低温保存。
『陆』 我想知道拍电影,演员穿的衣服和鞋子,拍完电影以后都放那里去了
存起来 下次用 演员喜欢 也可以买下来啊
『柒』 胶片电影什么时候淘汰的
第一款商业透明胶卷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发化学工程师的完善下推向市场。这款柔韧性好的胶片的出现促使托马斯爱迪生在1891年发明电影摄影机成为可能。新的公司—伊士曼公司成立,并接管了伊士曼干板和胶片公司的资产。
1909
根据醋酸纤维片基与硝酸盐片基成功的易燃对比试验,伊士曼公司首次对外公布安全醋酸纤维片基。
1910
首款的22mm安全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片基)问世投入市场。
1912
伊士曼向新泽西州奥林奇郡的托马斯-爱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纤维为片基的电影胶片, 应用于家用活动电影
柯达供应市场的22mm电影胶片:包括胶片上的3条有齿孔线性排列的影像。
1916
柯达推出E型 正色性电影底片。
1917
柯达推出F型 正色性电影底片。
1921
有色电影正片产品问世,有:淡紫色,红色,绿色,蓝色,粉色,淡黄色,黄色,橙色 和深褐色。
1922
柯达推出超感光度正色性电影底片
柯达全色性电影胶片问世
1923
为配合(双色)彩色染印冲洗而生产的浮雕片,以及正片(Kalmus正片)
柯达为业余电影拍摄,而推出了以醋酸纤维(安全)片基的16mm反转片,首台16mm柯达电影摄影机,以及Kodascope放映机。立即流行起来的16mm电影导致了形成全球柯达电影洗印厂网络的局面。
1926
柯达推出电影翻底片
1928
推出型号II和型号III全色电影底片
Kodacolor是一款专为拍摄16mm电影而设计的柱镜彩色电影底片。伴随着16mm Kodacolor胶片的推出,彩色电影对于电影爱好者成为现实。
1929
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专为新的电影声音设计的电影底片。
1930 - 1931
超感光度全色性电影底片-与DuPont电影胶片生产厂共同赢得了第四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一等奖
正色性电影底片停产
福克斯影业公司试用了正处于测试阶段的Kodachrome彩色电影胶片(2色)
1932
首款3色彩色染印法电影胶片问世
柯达2B型号感光仪赢得了第五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三等奖。
第一款8mm 业余电影胶片,摄影机,和放映机问世。
『捌』 柯达不产胶片,拍电影的胶片哪里来
可达、富士 它们电影胶片还是生产的。其用量还是很大的,其中还要包括很大一部分用量来用作拷贝。
就光光一个电影译制片厂现在每月每年用的胶片都要用7吨卡车拉N次(本人亲眼见他们拉胶片和卸胶片,还问过他们为什么这样“抢购”)……就别说业务好的大厂了……
现在电影还使用胶片拍摄。但是数码电影也早已开始尝试使用,和大量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