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电影院》这片课文“小“在哪里
“小”在这是“我”和二弟在家里“合作开的”一家电影院。 这篇文章讲述“我”和二弟效仿电影院收电影票邀请小伙伴们到家里看电影的小故事。
『贰』 《小方舟》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作者林良(子敏)爷爷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记叙了他家庭生活中的零碎小事。“我”、“敬爱的太太”、“三个女儿:樱樱、琪琪、玮玮”、“被送走的赫邱里斯”、“不白的白斯诺”、“七姐妹”……这些成员,构成了一个可爱的家庭。
林良用他温暖的笔触,书写一本零散有趣而并不“传奇”的“家庭史”。
“林良成长书坊”精选了林良散文名篇,是林良践行“浅语的艺术”理念创作的佳作,集中了林良对生命与人生的思考,对家庭幸福,对青少年性格品性培养和为人父母的思索。
于平淡中升华,在含蓄中隽永,让读者体会到“心细如发的文学乐趣”,从中挖掘“生活的情趣”和“语言的魅力”。
林良的家就像一艘小方舟,集结了乌龟、狗、猫、鸟、鱼、蚕……
《小方舟》是林良的动物散文代表作,讲述了30个与动物有关的故事。
在与各种各样的动物亲近的过程中,林良对动物身上的纯粹的快乐、蓬勃生长的力量以及生命之美有了真切的体会。
他把养小动物看作一件很庄严的事情,将自己饲养过的小动物视作了自己的人生旅伴,收纳在书中的文章包括了给一只狗的信他向蚂蚁的忏悔等,都是情真意浓,看似淡泊的语句却拥有击中人心的力量。
林良说:“小孩子要长大,要知道生命到底是什么,就必须养小动物。”
(2)林良写的小电影院小在哪里扩展阅读
“小方舟”--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题目。《圣经》中诺亚的方舟住的是动物,那《小方舟》写的当然是动物,可爱的动物,多姿多彩的动物。
它写野性的鸡、活泼的狗、浪漫的马、安静的乌龟、清脆的蝉鸣 、曼妙的金鱼,高大的骆驼……我们身边的各种动物。那方舟又是什么?应该是动物的家,也有可能是人类的家,当然也可以是每一个爱动物的人的心里。
宁静的生活与家里的动物一出现,就永远不能平衡。这么说吧,如果想过宁静的生活却养一只动物--鱼、乌龟和鸟还算好一点,如果养的是猫、狗这些动物,。一天也静不下来。,尊重动物的意义应该是像“方舟”一样去保护动物,而养动物是把动物圈在家里,拿动物取乐,养动物与尊重动物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叁』 林良的永远的孩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林良没有名为《永远的孩子》的书籍出版,出版的是《永远的小太阳》丛书。
《永远的小太阳》丛书的主要内容是:
《小太阳》:再现一个平凡家庭十五年的日常生活,一对父母、三个女儿和一只狗——一个平凡的家庭。
《我是一只狐狸狗》:作品以狐狸狗对家庭成员的印象为开篇,以这只狗来到这个家庭的几件趣事为内容,向我们娓娓道来。
《爸爸的16封信》:本书选取了现代孩子常见的16项困惑,做了亲切合理的剖析。
林良爷爷的30封信》:本书是林良先生写给中小学生的一部经典儿童散文作品。作者分别从人际、学业、生活等方面,鼓励中小学生安顿身心、提升自我。
《早安豆浆店》:了解到哪些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人格美德,包括守约、专注、关怀、说好话和有计划等等。
《会走路的人》:三十篇美德故事,内容包括负责、耐心、宽恕、好习惯和不慌张等等,希望读者能借由阅读跟美德亲近,培养人格美质。
《回到童年》:叙述的是作者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童年往事,在看似平凡的故事中,透露了许多的人生哲理,不但篇篇精彩、字字珠玑,而且内容温馨感人。
(3)林良写的小电影院小在哪里扩展阅读:
这套书是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林良经典散文作品集。在这些作品中,林良先生以浅白、幽默又充满感性的笔触,讲述了平凡生活中真情故事,文字浅白而有味,淡泊中有深意,为读者带来温暖与智慧。
丛书共有7册,分别为《小太阳》《我是一只狐狸狗》《爸爸的16封信》《林良爷爷的30封信》《早安豆浆店》《会走路的人》和《回到童年》。
『肆』 爸爸的16封信故事更概
爸爸的16封信》这本书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写的作品,本书还荣获台湾社会四十多年的经典作品呢。这本书讲述的是有一个读小学高年级的女孩叫樱樱,在生活中遭遇到一些事情,发生困惑,就经常说给爸爸听,而这名爸爸是文字工作者,下班回家还要紧张地赶写稿子,只有在吃晚餐的时候才能见他一面,妈妈又不许我们在饭桌上跟爸爸高谈阔论,所以爸爸只好等深夜工作完毕后,再给樱樱写信,并放在樱樱的书桌上,让樱樱可以在第二天早上读到。樱樱把信保存了下来,到了小学毕业那年,数一数,竟有16封,这里所发表的,就是樱樱所珍惜的那16封完完整整的信。当我翻开书本,读起第1封信的时候,讲述的是樱樱和许达三很要好,他们两个长得一样的高,一样的漂亮,功课也都还不错,同学们都喊他们“双胞胎”。可是有一天,樱樱拿着一套新买的邮票,而许达三却没理她,樱樱很生气,而第二天上学才得知原来许达三妈妈在医院开刀了。读了这封信,我很感动,一个人不能老等着享受别人对他的欢迎。应该想想别人不是专为你一个人活着的。如果别人冷落了你,总是有原因的。把心放宽,不要计较,并且学习去慰问别人。不能只知道别人对我的热情,而自己却根本不知道别人对我的热心。当我读到第10封信的时候,书中的妈妈替别人着想,是呀,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替我们着想,我们又有为他们着想吗?只有在替别人着想时,才能懂得和平、信义、仁爱。子女替父母着想,自然会孝敬父母。而父母替子女着想,自然会疼爱子女。一切的美德,不都是替别人着想开始吗?读了第10封信,我懂得了:只有在替别人着想时,才能懂得和平、信义、仁爱。 [点评]:我们的小读者看了《爸爸的16封信》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不计较,懂得了替别人着想,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总能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迪。思路清晰,感悟深刻,主次分明,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真像个小哲学家
『伍』 林良三个女儿现状
三个女儿都已经结婚成家。在林良的作品《小太阳》中,书写他和太太、三个女儿的生活点滴,书中提到大女儿于2008年出嫁,二女儿于2013年出嫁,三女儿于2019年出嫁。
『陆』 小电影院课文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
小电影院课文作者用记叙写作手法。
《小电影院》作者是林良,叙述的是作者林良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童年往事。稚嫩而有趣,看似取材平常,实则生趣盎然,在浅语艺术的传达上,可称得上为典范之作。
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作者父亲买回一部玩具电影放影机,带有影片,父亲教“我”放映,“我”心中涌起做生意的念头。第二部分(4—一结束):写表弟买票看电影,二弟心软让表妹免费看电影,电影放完后表弟觉得不公平,要回了那一个铜板。
『柒』 幼儿诗《沙发》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诗人林良的作品。
林良(1924年10月-2019年12月23日),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常青树”。曾任《国语日报》董事长兼发行人、中华儿童文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 2019年12月23日凌晨,林良在台湾在睡梦中去世,享年95岁。
主要作品
散文集《小太阳》《我是一只狐狸狗》《彤彤》《永远的孩子》《和谐人生》《陌生的引力》《小方舟》《现代爸爸》等,儿童诗集《动物和我》《林良的诗》,儿歌集《小动物儿歌集》《我会读》,广播剧《一颗红宝石》。
传记文学《国父的童年》,图画故事《大年夜饭》《绿色的花》,游记散文《哪里最好玩》等,另著有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儿童文学创作及翻译达二百多册。
『捌』 林良回到童年读后感
《回到童年》收录了林良先生35篇文章。浓缩了林良先生一些生活和童年的影子,其文字之细腻,情感之真挚,令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本书叙述的是作者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童年往事,《想家》的心情细腻而真切,《庭院》的温馨清净而可人,《捡球的小绅士》顽皮而儒雅,《小小电影院》稚嫩而有趣,看似取材平常,实则生趣盎然,在浅语艺术的传达上,可称得上为典范之作。
『玖』 作家林良的个人经历
林良(1924—),祖籍福建同安,生于厦门, 1946年到台湾,先后就读于台湾师大国文系、淡江大学英语系。历任小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杂志主编、广播节目主持人、出版经理等职,曾任《国语日报》董事长兼发行人、中华儿童文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其间,林良直接参与了影响台湾儿童文学发展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大家长”。林良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陌生的引力》、《小方舟》、《现代爸爸》等,儿童诗集《动物和我》、《林良的诗》,儿歌集《小动物儿歌集》、《我会读》,广播剧《一颗红宝石》,传记文学《国父的童年》,图画故事《大年夜饭》、《绿色的花》,游记散文《哪里最好玩》等,另著有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儿童文学创作及翻译达二百多册。林良曾获“中山文艺奖”、“文艺特殊贡献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读物金书奖”等殊荣,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长青树”。 “台湾的儿歌以林良写得较早、较多,也最有影响力。”[1] 他的《小动物儿歌集》(1975)、《林良的看图说话》(1997)两部儿歌集入选“台湾(1945-1998)儿童文学100”,成为台湾2 0世纪儿歌的代表作。《小动物儿歌集》是一本介绍各种小动物的外表、习性的知识性儿歌集,多以小孩子的口气,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小动物的各种特征和特性,三言、四言、九言、十言,形式自由,参差交错,适合于儿童阅读。《林良的看图说话》,是一本典型的图文并茂的佳作,“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每一篇的情境,都经过了文学技巧的提炼,充满了诗和歌的情趣。” [2]全书107页,打破了台湾儿歌集一般每本大约只收一、二十首儿歌的状况,每一页都有一幅精美的图画,每一页都有一首精彩的儿歌,给人“一种充满声色情意的享受”。[3]林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数量可观的儿歌,为孩子门创造了 “林良风”的儿歌世界,受到孩子们的挚爱。林良的儿童诗虽然比不上他的散文那样脍炙人口,也比不上他的儿歌那样数量可观,但他却是台湾最早“吹起了写作儿童诗的号角”[4] 的人。他的儿童诗短小而有味,平淡而生动,朴实而隽永。此外,他的儿童诗作品还特别注重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想事物,启发其智慧,同时给他们很多想象的空间,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体现出林良擅于从儿童心理出发,尚质、尚真、尚自然的创作风格。 林良又是台湾最早提倡为儿童写散文的作家之一。自1966年小学生杂志社出版林良的《哪里最好玩》起,林良共出版了近30余本儿童散文集。为了提倡儿童散文,林良将写给女儿的家信结集为《爸爸的十六封信》一书(1971年)。在信中,作者以太阳般温暖的父爱和诗人般温馨的语言,通过自己小时侯的趣味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向女儿樱樱娓娓道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种种道理。作者谈乐观、谈从容、谈容忍、谈专心、谈责任感;谈交友、谈认错、谈羞怯、谈情绪、谈妒忌心,谈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困惑。给孩子解疑释难耐心细致,教孩子做人处世润物无声,语言浅显优美,道理耐人寻味,可以说是林良用拳拳的爱心奉献给小读者的一份厚重的礼物,和大陆作家冰心的《寄小读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和他后来出版的《认识自己》(1977年)成为台湾小读者常常带在身边的可爱的小书。 林良最擅于突出儿童散文的真实有趣,最擅于抒写真人真事真感情,最擅于“用最平淡、平白的文字,来描写最深刻的内容,而成为一篇可读性很高的美妙文章。”[5]《林良的散文》(1966)收录了他的35篇儿童散文,作者用少而美、短而精的文字,叙述童年生活的种种趣事,《想家》的心情细腻而真切, 《庭院》的温馨清净而可人,《捡球的小绅士》顽皮而儒雅,《小小电影院》稚嫩而有趣,“看似取材平常,实则生趣盎然”,“在浅语艺术的传达上,可称得上为‘典范之作’。” [6] 林良的散文显得“老少咸宜”和“浅而有味”。他特别擅于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意识、行为等特征,观察入微,体悟细腻,因而感情真挚动人,读者跟着作者的语言,散步似的走完全程以后,能够受到某一种启发,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小太阳》里的艰苦与幸福,凄寒与温馨,特别是从中迸射出的博爱和深情,震撼人心;《霸道的两岁》写小女儿两岁时对食品的独占欲,以及对父亲的依赖和极端的淘气,生动活泼,调皮可爱,更显出父爱的伟大深沉;《家里的诗》的幽默风趣和着浓浓的父女深情,着实难得。他的散文风靡台湾文坛数十年,历久弥新,平凡里见真情,淡泊中有深意,成为温暖读者心灵的永远的“小太阳”。
『拾』 爱海的孩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爱海的孩子》是“林良成长书坊”中的一册。用童心为孩子织梦的林良先生,这一次拿起笔来,为孩子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林良先生的童年是在厦门度过。离乡30年后,林良先生拿起笔一一细数童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外祖母能够仅仅用赞美和安慰来完成对孩子的管教。为了训练“受得了”的本领,父亲每星期日必携家徒步旅行。母亲说:“吃苦是一场梦,将来想起来是甜的。”
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林良的成长经历,一窥林良小太阳般温暖魅力的起源,而林良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值得现代家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