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篇《蓝风筝》观后感!
如此儿戏——《蓝风筝》观后感
看完了《蓝风筝》,出了一身冷汗。觉得这部片子是比恐怖片更恐怖的。恐怖片知道那些鬼啊神的都是假的,而《蓝风筝》锁讲述的都是真实的时代,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种人折磨人的行为更让我们发指,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在那个年代,说不定下一个被批斗,被折磨致死的就是你!
故事描述的是从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到1966年文革爆发,北京一个小胡同的一个普通四合院里的一户人家的生死沉浮。在惨烈的一个故事里,却用一个小孩子平稳的,淡定的口气缓缓讲出,就像是小孩子的把戏。这种强烈的对比一下子激发了我浓浓的同情之情和对那段历史的恐惧。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使铁头的父母林少龙和陈树娟的婚礼推迟了10天开始,一场又一场的悲剧拉开了序幕。幸福的日子从铁头出生后几年就戛然而止,父亲林少龙被打成右派,去改造的时候死去,李叔叔当了新爸爸后没多久也病发身亡。树生的女友朱英因为不愿陪领导跳舞,就被打为反动分子,关入监牢。母亲陈树娟在李叔叔死后又嫁了一个老干部,好日子还没过几天,文革开始,吴雷生被迫害致死,母亲也被抓走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在小小的铁生眼前展开,直到带走他的母亲。那种一点点的蚕食,一点点的折磨在铁头的心灵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看完了觉得这故事挺玄妙的。《蓝风筝》整个故事有种宿命的感觉,体现在它整个故事的线索很多很杂。
首先是铁头的风筝。片名既为蓝风筝,风筝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风筝第一次出现,是四合院中的孩子卫军站在高高的屋顶上去够一只挂在树杈上的风筝。铁头的生父下班回来说:“别够了,我再给你们糊个新的。”于是铁头的手里就有了一只漂亮的长尾巴风筝。最后一个风筝是铁生带着继父的亲孙女在外面放风筝,妞妞的父亲把风筝挂在了树上,铁头安慰妞妞说:“没事儿,窝再给你糊一个。”可是最后,铁头没能在糊起一个风筝,在母亲被抓走以后,他躺在地上,看着树上千疮百孔的风筝一直飘荡飘荡,默默无语。豆瓣上有人说风筝代表的是脆弱的生命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风筝是爱。铁头有父亲的时候,父亲会给他糊风筝,他手里能握住自己的幸福。但是在一次次风筝挂在树上,铁头拿不下来代表他无力守护自己的幸福,只能看着一个又一个亲人,一次又一次的幸福离他而去。
其次是陶马彩和礼单。陶马彩的头在结婚仪式唱歌的时候突然掉下来,这不是一个好兆头,预示了后面的悲剧,不管林少龙怎么用心去补,最终的结果,陶马彩的头还是掉了下来。而当树娟在讲礼单上的人名全逝去且李叔叔也因营养不良去世的时候,免不了觉得有点宿命的感觉。似乎这是冥冥之中都安排好了的,无法排斥与抗拒。
第三个是铁头的灯笼和老头乐。灯笼象征喜庆,同样的在年三十的时候灯笼被烧了,这是一个预兆。而老头乐是铁头的乐子,李叔叔答应帮铁头买老头乐,可是最后也没能实现。导演似乎很乐衷于用那些有些神乎的预兆来表现悲剧,我觉得其根本还是想表现对这场浩劫的无奈,不甘的屈服和愤怒。
还有的是外婆家的桌子。外婆家的桌子似乎承载了片中的人物。从开片树娟结婚全家人坐在桌子边到小舅舅去劳动,林少龙逝去,朱英被拖去坐牢,李叔叔也死了等等,最后一个又一个的离开这张桌子,离开这个家。
最后是那首儿歌。“乌鸦乌鸦在树上 ,乌鸦真能飞 ,乌鸦老了不能飞 ,围着小鸟叫 ,小鸟每天打食回 ,打食回来先喂母 ,自己不吃忍耐着 ,母亲曾经喂过我”……这首歌在片中一共出现四次,每一次都见证了铁头的成长,从咿呀学语的毛头小娃长成一个青少年,但是这首歌也暗示了铁头的母亲,最后铁头躺在地上抬眼看到晃悠悠的蓝风筝,平静的说出继父死了,母亲被打成反革命送去改造,响起了小孩子的咿呀的乌鸦歌,和片中的主题融为一体,除了感叹就是悲凉。
《蓝风筝》除了大量的线索,很多对比与讽刺也是片中的亮点。
房东蓝太太是个老实的好人。为了整风运动,很自觉的合并了铺子,减了租金,整风的人员左右称赞她,但是就是不把地主的帽子给她摘下。为了小儿子回来,蓝太太一点一点的省下面蒸馒头,最后被一锅端走,还得到了讽刺的一句:你放心,烂了我们也不会吃,就是要教育别人。何等讽刺!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已经分不清道德的标准,他们没有了人性没有了道德的约束,真正的禽兽不如。不仅是蓝太太,铁头的生父就因为上了一下洗手间而被打为右派,这又是何等荒唐!反复看了几遍,觉得片中最大的荒唐对比可以说是结婚的那段。结婚的时候先拜的是毛主席,可是毛主席貌似却没能给他们这个面子去保护这家人的虔诚。一个又一个人被无辜的带走,被残忍的折磨,甚至铁头的父亲要靠紧紧拥抱铁头去获得生存下去的信念。再来,结婚上大家高唱的歌词是说社会主义多么美好,人民生活多么幸福,可是在片中,一切都是悲剧,这让人不忍心再面对,不忍心不去同情和反思这场浩劫带给人们的到底是什么!
影片讲述的年代跨度不长,却让人看完从心底里感到恐惧与寒冷。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真相并不是真的,那么我们究竟被蒙蔽了多少?还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还有多少历史是被权贵所掩盖的?《蓝风筝》中最后铁头那纯净却哀伤的眼神让我久久不能忘记,我想,那是一个孩子对上天的发问,对命运的发问,一个孩子心底最深的话语。
字数自己适当,望采纳~
⑵ 蓝风筝好看吗
个人觉得《蓝风筝》是田壮壮导演的最佳作品,国内难得一见的具备十分诚意的良心之作,在历史的洪流中反思人性,片中演员的表演也十分到位和精湛,强烈推荐该片。
⑶ 蓝风筝完整多长时间
120分钟。
《蓝风筝》是一部国语电影,由吕丽萍 、濮存昕、 李雪健等人主演的,本片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
⑷ 田壮壮的电影
你说的是田壮壮的这部作品——《蓝风筝》
英文名:Lan feng zheng (Blue Kite, The)
出品年代:1992
国家:中国、中国香港
导演:田壮壮 Zhuangzhuang Tian
演员:易天……铁头、张文瑶……铁头、陈小满……铁头、吕丽萍……妈妈、濮存昕……爸爸、李雪健……叔叔、郭宝昌……继夫、张丰毅、宋晓英、郭东临
本片荣获1992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片中女主人公扮演者吕丽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故事梗概: 小学教师陈树娟(吕丽萍)与爱人林少龙(濮存昕)准备婚礼时,传来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结果令二人婚期推迟了十天。五七年反右运动开始后,弄不明白时局为何如此动荡变化的林少龙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在一个寒冬里,单位开会商议如何分配划下来的“右派分子”名额,林少龙会议中途上厕所,回来后便被糊里糊涂地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于是他被送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一次干活时被倒塌的大树砸死。 林少龙的好友李国栋(李雪健)不时来陈树娟家照顾她及其子铁头,原来他对树娟母子的关心照料是因为对好友林少龙之死心存愧疚——国栋在无意中检举揭发了林少龙导致其被错划为右派。不久,国栋与树娟结婚,生产大跃进引起的饥荒总算熬过去了,国栋却因积劳成疾而死去。为了儿子能安稳地生活下去,树娟只好下嫁老干部吴雷生(郭宝昌),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吴雷生被指为造反派而遭批斗,树娟也被划成反革命分子,在一次接受批斗过程中吴雷生因被革命小将殴打而导致心脏病突发,忍无可忍的树娟母子与红卫兵们厮打起来,少年铁头嚎叫着将一块板砖拍在一个红小将的脑袋上......最后铁头被打得昏死过去,醒来时只见一具挂在树上的残破的蓝风筝。(全剧完)
《蓝风筝》属于禁片,被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影片拍摄完成后由于未能通过国家广电部门的审查,加之影片拍摄资金中有香港及日本电影公司的投资,遂以日本影片名义绕过审查部门直接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此行为可谓开后辈“第六代”导演瞒天过海得国际奖项之先河),并因此荣获日本第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此举直接导致参加竞选的中国电影代表团愤然退出东京电影节,从而使得该片与导演受到严厉的处罚,田壮壮归国之后便被禁止拍摄电影了,直到近两年才解冻。
二、影片对“反右”、“大跃进”以及十年动乱等敏感话题的直接书写,成为这部影片被禁的主要原因。
现举出影片中的几处事例加以说明:
1.整风运动时,图书馆馆长说:“我们这么大个图书馆,不可能只有刘云蔚这一个右派吧?”这时“濮存昕”起身上厕所,回来时,他被选成右派,被送去劳改。临回家前,被倒塌的大树砸死,一直没有正名。
2.漂亮的文工团演员因为不愿意陪领导跳舞,被选为右派,进了监狱,放出来之后又被打成了反革命,再次进了监狱。很多年后才被放出。她说她压根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被抓进监狱。
3.对党衷心耿耿一片丹心的大姐却在文革期间被批斗了好几次。
4.“丁嘉丽”客串的校长,被一群小红卫兵架上台,野蛮地剪掉了头发。
5.郭宝昌饰演的继父因为怕连累妻子受罪,和“吕丽萍”离婚。他患心脏病不能起床,于是被“抬”到了主席台上接受批斗,结果心脏病突发。小铁头忍无可忍,用砖头拍红卫兵,结果被一群红卫兵边喊着“小走资派”边拳打脚踢。
6. 大姐说:“太感人了,小学生全部参加炼钢……”。
7.“ 我们把课桌都烧了, 可好玩了…”。
当然类似这样的场景和对话还有很多很多……
希望这个回答能令你满意。
⑸ 蓝风筝的影片评价
拉回到十几年前的时候,我在做过李少红《血色清晨》(1990)和宁瀛的第一部作品《有人偏偏爱上我》(1990)两部片的编剧之后,时间应该是在1991年。
有一天壮壮突然来找我说有这么一个东西,是想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五年左右开始叙述一直讲到“文革”开始,从未出生到襁褓里的婴儿到幼儿再至少年的十五年的时间。想来当时对于这方面的思考也许并不是很成熟,可是当这个命题一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很多东西。
壮壮和我从年龄上讲都是和《蓝风筝》中的“小铁头”差不多大,关于童年的记忆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状态,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们当年经历它的时候却是很单纯、很快乐,这种恍然一梦的感觉很奇妙。
所以当壮壮找到我,跟我说他的想法的时候,我很明确地表示我愿意做这件事。而且那时编剧的创作主动性比较强,可以很悠悠然地写,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也没有人在背后老催你,一切都是你在主动地、慢慢地以沉入的状态行进,就像《蓝风筝》给人的感觉一样,从中看不到功利。 这个片子涉及到“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我们经历了这段历史,当然我经历的还不多,我不是“老三届”,“文革”开始时我还是小学生,壮壮比我大一点,他那时已经上中学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非常刻意地去碰这段历史,但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去面对。所以当初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和田壮壮都怀有挺深厚的一种感情,更具体地说或许是一种责任心。
我小时候在大杂院的环境中生活过,就很自然地回忆起我们小时候的家庭和生活的环境,以及亲人和邻居们的一些往事,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想起了很多故人和旧事。
所以在我成年以后回想起来,都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心悸和恍然大悟,甚至是有些伤感和悲哀的,在写《蓝风筝》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就好像是拿时间的漏勺在打捞一些记忆,还原一些记忆。 其实像《蓝风筝》这样的电影,我们一辈子也做不了一两部,因为它太伤神了。这种物质化的大环境也不太能够允许创作这样的电影了,我从心里面非常珍视这次合作。
在我和田壮壮的合作中,我真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同情心和责任心而且非常周到的人。他表面上给人大大咧咧的感觉,其实我认为他是个思考很深的人,也是这几位很出色也很出名的中国导演中比较不同凡响的人。我认为《蓝风筝》这个片子挺体现他的整个精神的。
我记得好早以前,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中国女孩子写的她在美国同一名黑人男孩子谈恋爱的故事,都是用很快乐的笔法写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到最后的时候她写到这天晚上他们到电影院看了《蓝风筝》,他们两个人都在流泪,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他们紧拥在一起。
我觉得他们一方面是在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历史,更多的是一种默默地感人的东西能够打动他们,对他们有所撞击,而我们想表达的正是这个,或者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我认为有这种情怀的中青年导演一辈中就是田壮壮,他的这种东西渗透在他的血液中,是学不来的。
⑹ 为什么大家都推荐天天的蓝风筝大家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蓝风筝》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展现的是记忆中的历史,是人道主义的情怀。
影片讲述了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我国历次政治运动。是一部看似写实主义的影片,田壮壮在孩子铁头清澈见底的目光中,细腻,缓慢地开始观看一个家庭最为平常的生活,没有大人物,没有戏剧性故事发生,甚至没有轰轰烈烈大场面,仿佛他们的生活不会受到任何打扰,然而,这个家庭的核心成员“父亲”却在逐个的消失。国家机器伴随着政治运动渗透进最普通的家庭之中,铁头的母亲在每一次政治运动中就会失去一任丈夫。
在写实的表象背后,《蓝风筝》是一个时代的寓言,田壮壮将小人物,小家庭的命运和国家强权结合为一体,让这个家庭成为时代的标本,这一家人的命运正是是同时期所有家庭的命运写照,谁也无法幸免。吕丽萍扮演的这位隐忍,无奈的母亲是受难的母亲的象征。《蓝风筝》是一部关于记忆的影片,虽然少年不更事的铁头并没有义正词严的审判那个时代,但是他的母亲所经历的伤痛,却在提示着我们,教科书上所讲述的真相,未必有一个孩子的眼睛中看到的多。田壮壮具有的不过是真实的勇气和对人的悲悯与关怀。
《蓝风筝》不足表现在整部影片太伤神了。就像用板砖硬硬地拍在这片中国微缩景观上,以小孩的视角,大人的闹,政治的热情,爱情的变调,充满了太多反思的浪潮。
这种政治对人性异化的书写,并不是一剂干脆的良药,而是一个冰冷的镜头,在里面看到熟悉的东西,有人会笑,有人会哭,因为这是民族背负的沉重命题。因为它太伤神了,这也是导演因为这部片子被禁拍了8年的原因。
⑺ 蓝风筝取景地
蓝风筝取景地是在山西平遥古城,主要是四合院的取景。
《蓝风筝》是中国第五代导演拍摄文革题材电影的典型影片。《蓝风筝》是由田壮壮执导,吕丽萍 、濮存昕、李雪健、郭宝昌、易天、丁嘉丽、吕中、郭冬临、张丰毅、田壮壮、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年至1967年的历次政治运动。影片在1993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和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
⑻ 最近看的一个电影:《蓝风筝》,看过的觉得怎么样
律设大法。
⑼ 张丰毅演的一部电视剧好像在里面扮的一的坏蛋一部警匪片
电视剧:
《朱德》
《淮阳候韩信》
《和平年代》
《生死两周半》
《家园》
《重案组》
《秦始皇》
《古吴春秋》
《扬州八怪》
《龙堂》
《大清风云》
《惊涛骇浪》
《大宅门》
《历史的天空》
《西圣地》
《上门女婿》
《完美夏天》
《天剑群侠》
《中年计划》
电影:
《塞外夺宝》(1981)
《骆驼祥子》(1982)
《城南旧事》(1982)
《路》(1983)
《碰海人》(1984)
《神奇的土地》(1984)
《夜行货车》(1985)
《鸽子迷的奇遇》(1986)
《恶男》(1986)
《京都球侠》(1987)
《荒火》(1988)
《血魂》(1988)
《商界》(上下,1989)
《风雨归途》(1990)
《南行记》(1990)
《龙年警官》(1990)
《青春无悔》(1991)
《曼荼萝》(1991)
《霸王别姬》(1993)
《诱僧》(1993)
《杀人者唐斩》(1993)
《蓝风筝》(1993)
《私人保镖》(1993)
《西楚霸王》(1994)
《新报仇》(1994)
《震撼性丑闻》(1995)
《飞虎队》(1995)
《跟我走一回》(1995)
《霹雳凤凰》(1996)
《阳光峡谷》(1996)
《荆轲刺秦王》(1997)
《猎凶》(1997)
《档案X杀人犯》(1997)
《赤壁》(2008)
他的影视作品都在这儿了,你自己找找吧。祝你好运。
⑽ 蓝风筝为什么没放映
《蓝风筝》被禁原因: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审查未通过即参赛,导致中国电影代表团退出东京电影节。
影片评价
《蓝风筝》是一部看似写实主义的影片,田壮壮在孩子铁头清澈见底的目光中,细腻,缓慢地开始观看一个家庭最为平常的生活,没有大人物,没有戏剧性故事发生,甚至没有轰轰烈烈大场面,仿佛他们的生活不会受到任何打扰,然而,这个家庭的核心成员“父亲”却在逐个的消失。
在写实的表象背后,《蓝风筝》是一个时代的寓言,田壮壮将小人物,小家庭的命运和国家强权结合为一体,让这个家庭成为时代的标本,这一家人的命运正是是同时期所有家庭的命运写照,谁也无法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