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闪闪的红星》电影简介是什么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那么《闪闪的红星》电影简介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解答。
1、 《闪闪的红星》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2、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镇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3、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
4、 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把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5、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以上的就是关于《闪闪的红星》电影简介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贰』 我要郑重的告诉大家,闪闪红星主要的外景地是在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区瑶里古镇拍的,而非是婺源
小竹筏是婺源瑶里古镇,那里有棵很大的香樟树,竹筏飘走的镜头就是在那棵树下面拍的,潘东子棉袄藏盐水是在庆源古村村尾的桥廊拍的,我去过婺源,看电影一眼就看出来了,我是婺源全程自行车骑行,风景真的很美!
『叁』 《闪闪的红星》是什么时代的电影,小演员们吃了哪苦
《闪闪红星》在70年代和80年代,这是一部著名的优秀儿童电影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潘东子的小男孩的故事。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心成为红军,无论是多么困难多么艰巨的任务,都能咬牙坚持下去,与敌人战斗机智勇敢,最终胜利,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一名红军战士。
即使是面对比自己强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敌人,也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的去斗争,同时也会懂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一部教育小孩子从小就要热爱祖国的绝佳影片。
『肆』 电影《闪闪的红星》主要拍摄地点在那里
哈哈~!这部电影主要是在江西有名的茶乡婺原拍的~!
『伍』 影片《闪闪的红星》的简介(20字)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
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影视评价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陆』 闪闪的红星是哪部电影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讲述着一个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红军抗击日寇时期。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了红军抗击敌军,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东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汉奸胡汗三带领日军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东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东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东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6)闪闪红星电影发生在哪里扩展阅读
人物原型
《闪闪的红星》是描写鄂豫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麻城的故事。李心田老师在接受《中国广播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小说里潘冬子的原型是鲍声苏,鲍声苏系湖北麻城籍开国中将鲍先志将军的儿子。”
这还得从鲍先志将军说起。鲍先志, 1911年3月6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西张店鲍家湾一个贫农家庭。1926年秋,鲍先志投身革命宣传活动,并加入少年儿童队,任队长。1930年曾当选村苏维埃主席,当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还乡团将鲍先志的妻子贩买到了外地,将儿子鲍声苏贩卖给了地主。鲍声苏在地主家中受尽折磨。
解放后,鲍声苏找到了父亲鲍先志。鉴于鲍声苏文化水平太低,1961年,鲍先志便让鲍声苏到南京军区举办的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当时李心田是部队文化速成中学的教员。由于鲍声苏在学生当中年纪较大,课余便经常与李心田老师聊天。
当时鲍声苏向李心田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成长经历,讲到了地主和还乡团的狠毒,讲到了麻城满山红杜鹃(映山红)的美丽,讲到了盼望红军回乡的故事。鲍声苏悲惨的童年深深打动了李心田,“潘冬子”的形象终于跳到了他的面前,为他后来创作《闪闪的红星》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柒』 闪闪的红星电影梗概
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一天,胡汉三把潘冬子吊打拷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潘冬子和母亲为避难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7)闪闪红星电影发生在哪里扩展阅读:
影片介绍: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该片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该剧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比较突出。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捌』 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题材取自哪段历史时期
故事发生在1931年到1938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the Second Chinese Revolutionary Civil War)时期,又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玖』 《闪闪红星》的历史背景
一、《闪闪红星》的历史背景
红军抗击日寇时期。
二、故事内容
少年潘冬子(祝新运--饰)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了红军抗击敌军,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东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汉奸胡汗三带领日军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东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东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东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东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与敌人的斗争,东子渐渐成长,替母亲报仇的时刻也终于来到。
一、人物原型
《闪闪的红星》是描写鄂豫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麻城的故事。李心田老师在接受《中国广播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小说里潘冬子的原型是鲍声苏,鲍声苏系湖北麻城籍开国中将鲍先志将军的儿子。”
二、主要人物介绍
1、潘冬子
潘冬子是《闪闪的红星》中的人物,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他的妈妈被敌人残酷地杀害,冬子发誓要为妈妈报仇。怀着这个心愿他一心要参加红军,于是他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
2、胡汉三
胡汉三是一个恶霸地主,后来农民运动的时候给镇压了,仓皇出逃。但是在农民运动走入低谷时,胡汉三当上了还乡团团长,镇压农民运动。在回来的时候,得意地叫嚣:“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拾』 电影《闪闪的红星》故事发生地是哪里
发生地是柳溪镇。
柳溪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西北35公里的马盂山脚下,总面积229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115个居民组,12300口人,民族主要以满族为主,另有蒙族、汉族、回族等。
剧情简介
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运饰)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刘江饰)的统治下。一天,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
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赵汝平饰)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让他非常讲义气。
(10)闪闪红星电影发生在哪里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潘冬子
潘冬子机智勇敢、大胆果断、疾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最终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2、胡汉三
胡汉三地主恶霸、返乡团头子、凶恶的大土豪。当时,人们激烈反对他搜刮民脂民膏。他一再沦落,但“坏人活的长”,他总是一再恢复地位。
3、潘行义
潘冬子的父亲,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后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