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代第一懒人”杨锁,父母出门用担子挑着,父母离世后活活饿死
你可能永远都难以在脑海当中想到过:如果一个人特别懒,那他能懒到什么程度呢?不管是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还是荀子主张的性恶论,总而言之,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勤劳的人,当然也没有天生就懒惰的人。但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偌大的一个世界,却总是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类也是如此。人和人的不同,其实从根本上来看,主要还是受 社会 和家庭的影响。
河南一位23的青年,名叫杨锁,此人就是因为过于懒惰,而最终沦落至活活被饿死的地步。杨锁的懒惰至死,或多或少都是家庭和 社会 在杨锁身上的一个映射。但据我了解,杨锁在23岁之前,二十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闭状态。所以对杨锁饿死结局影响最深的,其实正是家庭因素,简而言之,杨锁的懒惰便可以看作成家长的过度溺爱。
杨锁父母对儿子的爱本没有错,而且所有的孩童都需要杨锁父母那般在童年般无微不至的关爱,但如何把这份无微不至的关爱转化成其它形式的爱,进而施加到孩子身上,这是为人父母应该思考的人生常识。在对子女进行关爱的同时,要让子女理解命运的价值和意义,进而督促子女自己去 探索 命运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子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避免“成长夭折”。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都在向往着杨锁是一个“长相英俊,为人聪明,处事勤劳”的美好状态,有多少人不想听到“最懒”的字眼,一旦和懒惰扯上关系,那上天和基因赋予给此人的英俊相貌和智慧大脑,几乎就是一种浪费。 对杨锁的死表述最为透彻的,还是要当属同村人对他的评价:“杨锁的死,完全就是父母给惯出来的”。
23岁被活活饿死的杨锁,是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保安村人,从小到大因为出奇的懒,而一直以来都被当地民众视为怪人,因为活了这么多年,确实没有见过比杨锁还懒的典例存在。据说杨锁的名字也有故事,父母俩为了永远地把儿子留在身边,于是便给儿子在姓氏的基础上取了单字“锁”。 从小到大,杨锁不是被父母在怀里抱着,就是用担子挑着。
杨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都曾在该上学的年纪背着书包去村东头的学校上学。据教过杨锁的老师所讲,杨锁的确是怪聪明的,但老师们都不敢对他有一点严厉,一旦让杨锁觉得比较反感,他就会在放学后告诉他的父母,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和庇护,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就会带着孩子找到学校,想要和某某老师讨要个说法。 既然父母如此放心不下,何苦还要把儿子送去读书呢?
在13岁之前,杨锁也曾尝试着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下地干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经常由于耐心不足,再加之父母对儿子的过度保护,所以杨锁一直没能力所能及地完成一件事情。经常会处于一种怎样尴尬的情境呢? 有些时候,杨锁在尝试着干一件事,但在过程当中,父母只要一看到杨锁有所行动,便会对他吱呼一声“一边玩去吧,别累着了”,就是如此。
杨锁13岁那年,父亲因为长期的肝病不幸去世,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当中,父亲的撒手人寰对于家庭而言,几乎是断根式的打击,更何况杨锁的家庭还是农村的一户普通人家。但转念一想,父亲的离世可能会对杨锁有所启发,至少母亲会因为生活的重担开始让杨锁有所尝试,但之后的现实真的很打脸,尽管母亲叫杨锁去干农活,可杨锁真的已经懒散透顶。
而且之后还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呢?杨锁每每因为一言不合,便会对母亲轻则动口、重则动手。为了维持母子俩的生计,母亲数年如一日地干着农活、操持着家务,这样的生活哪里还有奔头可见,只不过看着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的杨锁,母亲实在是不愿意提前咽下这一口怨气。可人的身体又非钢铁,多年以来的操劳,最终让杨锁母亲积劳成疾,十八岁那年撒手而去。
18岁已经是成人的年龄,但杨锁已经在过去的18年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基本上是这辈子都改不掉的习惯。身为堂哥的杨玉德哪能不管自己亲人的死活,他于是便主动把杨锁搬到了自己的住所,堂哥家里也不富裕,每天也靠着外出打工赚点生活费。刚刚搬到堂哥那里,杨锁便让堂哥强拉着到了建筑队,可在十多年懒散的作祟下,杨锁每次都会自己跑回家。
村里人看他可怜,于是便找人把他介绍到了县城里的饭店去当服务员,当时村里人想着:既然建筑队搬砖的事儿干不动,那给别人端个盘子上个菜总要轻松些吧!让全村人都没想到的,杨锁到饭店之后,依旧是碌碌无为、终日无所事事的样子,没办法,杨锁是真的一点不争气,见他这副懒散惯了的样子,饭店在几天之后便差人把他送了回来,命运其实到这也就终止了。
虽然寄住在堂哥家里,可堂哥经济情况也很拮据,能够维持他的温饱问题已经很不容易,但杨锁丝毫不满足眼前的苟且生活。他竟然把自己家中父母,生前的所有值钱东西拿去卖了,卖完之后没饭吃了,20出头的小伙子就挨家挨户到门前讨饭吃。村里人看他可怜,时常会主动送他一些生菜和生肉,但人们送去时候是什么样子,下次去了还是什么样子。
大家猜想到杨锁在脱离父母和堂哥之后的那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吗?同村人有着深刻回忆,因为太懒,杨锁会在每次讨饭过程中要够足量的饭菜,争取一次性吃个过饱;然后杨锁就会扯开肚皮睡上一觉,有时候连续两三天都见不着杨锁的身影;夏天还好,可冬天就很难躲过了,最终杨锁也是活活被冻死,饿死在了被窝当中,再也没有出来讨过饭。
结局大家可能已经从字里行间读出来了,伴随着父母的离世,杨锁紧接着便迎来了“被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所谓的爱也能杀人,其实这是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溺爱,在对孩子无休止的灌输溺爱的同时,其实也已经错误地引导着孩子形成了依赖的价值观。杨锁的父母离世之前,可能杨锁的存在还是有意义的,至少对于父母而言,他是他们这世间最亲的人。
但杨锁父母的离世,其实从根本上也预示了杨锁接下来无依无靠的下场,尽管父母离世之后,同村的父老乡亲和街坊邻舍也会时不时地给他送去饭菜,可杨锁需要的是现成的饭菜吗?他需要的是:父老乡亲能够一筷子一勺子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他嘴里,如果父老乡亲能够达成他的这种心愿,杨锁铁定不会以残然饿死而收场。但如果让你面对这种人,你会选择喂他?
杨锁是 社会 的“多余”,他的存在和死亡,真的就是司马迁先生在《史记》里的“轻于鸿毛”,因为杨锁对 社会 根本没有一点人身价值可言,既然如此,那么他的死就是死不足惜。当然,当事人和后世人自然也能从“杨锁的死”当中有所体会:只懂索取不懂付出的人,那他的存在绝对是毫无意义的。以杨锁为代表的这类人,连挣扎都不懂,何谈人生价值的奉献呢?
② 求类似河南省“天下第一懒人”杨锁的真人真事越多越好。
不要认为孩子懒就是父母的责任。我觉得孩子有身体原因,我邻居一个人懒惰,气死妻子,自己活活饿死家中。这是谁的过错,也是父母吗?我儿子,也懒惰成性,并不是我不让他干活,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出了车祸。从小我就想培养他独立,让他干活。可从来他不干,还一直闹。我觉得我儿子比杨锁还懒,不要一味指责父母
③ 2010年拍摄的以天下第一懒人杨锁,最终由于懒惰至极饿死在家中为背景,电影《最爱》在哪里能看上
那是《罪爱》,因为只是公益电影,所以上映的地区和范围会小很多。而且老实说这电影是不是真拍完了都不知道,很有可能就是炒作一下,因为后期再也没听到这部电影拍摄和上映的消息了。
④ 他是中国第一懒人,衣服不换从不做饭,吃饭靠人喂,如今怎样了
溺爱是扼杀孩子的罪魁祸首。
每一位孩子都像一张白纸,他的所作所为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指点,如果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孩子只会走向弯路。
曾经有一部电影,名叫《罪爱》,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内容反映的是,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无底线溺爱下,孩子变得极其懒惰,最后导致性格扭曲,从而失去生存能力。
而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说的一位年仅23岁的杨锁,因为不会照顾自己,最后被活活冻死的事情。
此时的杨锁早已冷冰冰了,他盖着单薄的被子,缩卷在家徒四壁的破旧老房子里。
杨锁的事情被上传到网上,大家看到这样的故事都在评论区留言,说道溺爱的后果,就是扼杀孩子,大家也给杨锁起了个外号“中国第一懒人”。
结语
雄鹰在生下自己的孩子之后,就会把它们带上悬崖峭壁,然后狠心的把它们推下去。
有能力的小雄鹰,就会张开翅膀,从此学会飞翔,没有能力的小雄鹰,只能摔死在冰冷的岩石上。
雄鹰妈妈又何尝不难过呢?但是,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如果自己不狠心,以后,孩子们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对于杨锁这个人,你是躺着看还是坐着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⑤ 他是中国第一懒人,衣服不洗从不做饭,吃饭靠人喂,最后结局如何
懒惰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天生习性,毕竟谁都想安逸的享受生活,做人如果不去努力的奋斗,而是懒惰成性,终将酿成悲剧,杨锁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作为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杨锁不仅衣服不洗从不做饭,连吃饭都要靠人喂,如此行为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他是中国第一懒人,然而,每个人都将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杨锁也不例外,他的人生结局就为他的行为买了单。
杨锁1986年出生一个普通的农村中,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务农人员,偶然也会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儿子的诞生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欢乐,杨父、杨母还特意为儿子打造了一个银质挂锁,同时父母还儿子取名杨锁,这代表着父母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与期盼。
起初杨锁还能借着村民资助的衣服,和燃烧自己家中的木材抵严寒,但随着风雨的侵蚀再加上杨锁懒的修理,房子越来越残破,帮他抵御寒冷的能力越来越差,杨锁最终因饥寒交迫在破损的房子里去世。杨锁用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自己的懒惰买单,他的结局也让我们大家警醒。
⑥ 号称“天下第一懒人”:被父母溺爱,丧失生活能力,后来怎样了
在“懒惰”这一行,有一个人被号称“天下第一懒人”, 被父母溺爱,丧失生活能力,饿死时仅23岁。他的懒惰不仅刷新了记录、创造了奇迹,还被拍成了电影,警醒世人。能够用“懒”混到这种份上,也算是一种能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懒”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爱到极致便是罪过,父母对孩子有一种本能的爱,但如果这种爱过满,将会对孩子过多毒害。”
因溺爱导致孩子不成才、不成器的事件数不胜数,但因溺爱导致孩子活活饿死的事件却凤毛麟角。
杨锁的一生是悲哀的,他生活在父母为他打造的个人世界中,未曾见过外界的风浪、不曾体验世间的千姿百态,23岁便早早去世,他的父母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也会痛心不已。杨锁生前平淡无奇、无人知晓,死后却“一夜爆红”,这种“迟来”的反差备受争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伺候孩子成长,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父母引导孩子成长。每个父母之爱都值得赞可,但父母更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断引导孩子进步。
⑦ 杨锁的简介
罗山县朱堂乡保安村人杨氏,号称天下第一懒人。
新闻:父母溺爱过度致23岁小伙杨锁饿死家中,被拍电影警示世人。
一个23岁神志正常的小伙子,居然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 “那么大的人了,你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当地一位曾经帮过这个小伙子的村民说。
追根溯源,正是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让一个聪明的孩子成了“天下第一懒人”,最终走向了死亡。
⑧ 杨锁第一懒人是真的吗
杨锁第一懒人是真的。
杨锁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是家里唯一的宝贝儿子,父母对他的溺爱更是令人无法接受。杨锁生活不能自理,穿衣洗脸都得母亲帮忙,吃饭更是用喂的,其他动手的活更是不需要杨锁插手,已经23岁的他什么也不会!父母过世后,杨锁没多久便饿死在家中,堪比古代懒人吃饼的故事,杨锁也因此有了中国第一懒人的称号。
据当地的村民介绍,杨锁父母去世后,他搬到了堂哥家住了几天,但由于自身太懒什么也不会做,做了也做不好的原因,又回到自己家一个人生活。手里没有钱只好将家里的东西统统卖掉,有了钱就到饭店吃饭,钱花没了之后就到邻居家要饭,人虽懒但还是知道饿的!
村里人见杨锁可怜,也都伸出援手,经常送给他一些吃的,菜啊肉啊什么的没少送,可杨锁从来不做饭,就算是菜烂肉臭也不管,可见懒到极致。身上的衣服更不用说了,自从父母去世后就没换过!杨锁这时已经23岁,手脚灵活、头脑正常,简单做点什么都能养活自己,的确太懒了!
2009年入冬时,村子里下了一场大雪,天气特别冷,堂哥担心杨锁照顾不好自己,拿上棉被和食物看望。可堂哥见到杨锁才发现,他的身体已经冻僵,早就没有了气息,一个正常的23岁大男孩就这么没了。归根结底杨锁还是因为懒才没的。杨锁一事也给所有的家长上了一课,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产生懒惰的原因:
1、依赖性强。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
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⑨ 天下第一懒人,杨锁的悲剧人生……
作者|小明说奇案
来源|小明说奇案(ID:xiaomingshuoqian)
杨锁,罗山县朱堂乡保安村人杨氏,号称天下第一懒人。
被称为天下第一巨婴也不为过。
杨锁1986年出生,2009年12月在家中饿死时,只有23岁。
杨锁手脚健全,身体健康,头脑清醒,是一个正常普通的小伙子,而且二十多岁,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那么这么一个精神小伙怎么会饿死在家中呢?
这一切都从杨锁的童年说起。
杨锁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又是老来得子,因此对杨锁十分溺爱。为了把孩子留在身边,他们特意给孩子取名杨锁,锁,意思就是把他留在身边。
杨锁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农民。杨锁出生后,父母对他十分溺爱,正是俗语所说的“含在口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摔了”
父母对他溺爱,让周围的邻居们看到后不紧直皱眉头。
杨锁小时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穿衣都要父母伺候。杨锁8岁时,上小学一年级,父母怕他上学太累,于是就用 担子 挑着他去上学。
“杨锁8岁时,父母出门时还把他用担子挑着,不让他走路。”杨锁的堂兄杨德玉说。
据杨锁同村人说,杨锁小的时候也想帮家里干活,帮父母分担一下家务,但只要他父母看见便立即制止他。
“杨锁有时也试着干活,他父母看见后就说,你到一边玩儿吧,别累着了。”村里人说。
杨锁在学校上学时,也不学习,也不做作业。
杨锁的老师说:
“杨锁其实挺聪明的,可他根本不学,也不做作业。我们只要严厉一点,杨锁就告诉他的父母,他父母第二天就会找到学校。”杨锁上小学时的任课老师说。
杨锁13岁时,父亲因为肝癌去世。家中的变故并没有使杨锁的发生改变,父亲去世后,杨锁的母亲继续溺爱他,一点农活也不让他干,杨锁依旧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最后他母亲也积劳成疾,这时他母亲开始让他去干活,杨锁根本不愿意干,生气时还会动手打他母亲。
最终杨锁18岁那年,他母亲因病去世。
母亲去世后,家中只剩下没有生活能力的杨锁。杨锁的堂兄见他可怜,于是就让杨锁跟着他一起在建筑队里干活。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刚一到地方,杨锁就嫌工地太热,不肯干,丢下堂兄自己跑回家了。
“还真没见过那么懒的孩子。他是我们堂兄弟8个当中长得最英俊、最聪明的,也是最懒的。”杨锁的堂兄杨德玉说。
母亲去世后没多久,杨锁就卖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开始去村里各家各户讨饭吃。
村里的人同情他,把他介绍到城里酒店当服务员,但他去了什么也不干,还让别人伺候他,最后被送回来了。
杨锁从不洗衣服,衣服穿脏了臭了就直接扔掉,村里人给他送的蔬菜,鱼肉,他挂在屋檐上,即使放臭了,也不肯做来吃。
杨锁一吃饱饭,就倒头大睡,有时能睡个一两天,饿的不行时再去出门讨饭吃。
杨锁能懒到什么程度呢?
他连大便都懒得出门,直接在屋里方便,然后顺手刨点土往上一盖。天气冷时,他直接烧家里的家具取暖,把家中能烧的都给烧了,甚至连睡觉的床都被他给烧了。
2009年12月,杨锁的堂哥杨德玉觉得他可能好几顿没 吃饭 了,就提着饭、拿着被子到他家去,结果发现杨锁全身僵硬,已经断气了。
杨锁死后,村里人议论纷纷:“这孩子就是被父母给娇惯的,长这么大什么也不会。”“真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宁愿饿死、冻死,也不干活。”
一个23岁的神志清醒,手脚健全的小伙子,就这样活活的饿死在家中了。
⑩ “天下第一懒”杨锁,18岁失去父母,不会洗衣做饭,现在如何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这几十年来我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里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可谓是百般宠爱。从小更是一点家务活都不让他们干。
其实一味的宠爱对孩子们未尝是一件好事,过度的溺爱只会将他们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将来他们在为人处事当中会吃很多苦头。甚至于当年在河南罗山竟然有一位叫做杨锁的青年,从小被父母各种溺爱,以至于父母去世后自己连洗衣做饭都不会,那么他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让大伙万万没想到的是就连上街要饭杨锁都嫌懒,最后竟然什么都不愿意做,天天躺在家里面。甚至大小便也就在堂屋里解决,至于吃饭,没得吃就不吃了只管躺着就好!这样窝囊大伙谁又愿意接近他呢?果不其然,最后有人发现杨锁躺在家里竟然把自己给活活饿死了!
其实,杨锁的悲剧不正是他的父母一手酿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