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表演中表现派和方法派到底怎么区别啊
同学你好
1、体验派的提出和倡导者是前苏联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舞台艺术改革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只是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斯氏体系的精华在于体现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演员应当永远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要遵守生活的逻辑和有机性的规律,在规定情景中真诚地去感觉,去想,去动作。
举个例子说,你在舞台上饰演一位老人时,你不可能真的成为一位老人,那么你只能从生活中去观察,去了解一位老人。观察他的动作,比如身体迟缓,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清,或者关节不灵敏,去了解他的这些身体问题是怎么形成的,是单纯的上了岁数还是年轻的时候疲劳过度形成的,他的脾气秉性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是成长环境还是经历了什么。了解了这些以后,你再把你自己替换到这个老人的身份中去,去体验去感受他的一切,然后再有感而发的将其演绎出来,而不是单纯的模仿这个老人的动作。这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表演体系。
2、我们再来说方法派,方法派出自体验派,但又和体验派有些不一样,那就是方法派会使用一些小技巧用类似的情感去替换角色的情感以达到表演的效果,但是体验派却不允许这么做。
举个例子,在戏中有需要表现父母双亡的戏,体验派要求我们去想象去深入感受这种情感,但是方法派就是让我们将自己比较亲近的人去世的那种悲痛的感觉替换并加深到这个情感状态中去,以此来完成这个演出的过程和情感的表露。这样的方法和技巧常用于影视创作当中来表现人物。
3、最后我们来说表现派,表现派是先在内心先构建一个“角色人物形象”,然后再去模仿这个人物形象。表现派强调模仿人物,然后将人物体现出来,表现派是站在人物之外去审视和拿捏人物将人物塑造成型后,再去演绎人物,不像体验派那样,将自己的身心完全的替换到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当中去有感而发的演绎人物。
⑵ 怎么评价电影《方法派》
刚看了韩国电影《Method(方法派演技)》的长版预告,这个设定让我突然兴奋——实力派演员在河(朴成雄饰),搭档小爱豆英宇(吴承勋饰),共同出演一部同性题材话剧。因为不满小爱豆演技,大叔要小爱豆和他共同生活来帮他进入剧本,却渐渐生出情愫……天,这演技!颜值!设定!这电影我一定要看啊!
⑶ 电影《方法派》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毫无疑问,他们是相爱的。我想这是说不清的。而就是这点朦胧又暧昧的界限,让剧中人物,乃至我们观众,如此着迷又无法自拔吧。这就是被塑造出来的无限接近于现实世界的虚幻世界,镜中世界,我们在这个虚无的幻境里满足自己无数个梦,满足真实世界里所不能实现的一切遐想和欲望,这是电影、话剧等等无数所有作品存在的根本需求。
⑷ 《方法派 》电影是什么内容
《方法派 》电影内容是:
实力派演员李载河与人气偶像金英佑合作出演同性题材的话剧《UNCHAIN》,他们在渐渐融入角色后,开始分不清楚究竟是真的爱了上对方,还是只是沉迷到了剧中的角色中。
此时,李载河交往多年的女友熙媛开始担心他们的关系。在戏剧与现实之间,欲望带引他们开始了一场危险的拉锯战。
(4)方法派电影哪里能观看扩展阅读:
在《方法派 》中,载河和英佑束手无策地彼此痴迷,他们连一个眼神和小动作都成为了剧情线索,与观众展开了一场关于爱情的游戏。
两个人陷入爱情的契机并不明确,就像仲夏夜的梦想一样,这是一场幻想和偶然造成的事故,也是层层积累的感情爆发。
简单开始的爱情,多少会遇到通俗而又早的结局,如果该片在这里结束的话,不过是单纯的爱情片而已,但是随着片中话剧舞台的到来,电影又迎来了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