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漂浮的电影信息
主演: 国家/地区: 德国
发行公司: Summit Entertainment ...
更多中文片名:
颤栗汪洋2
更多外文片名:
Adrift
.....(Germany) (working title)
Godspeed
.....(Germany) (working title)
Open Water 2
.....(Germany) (DVD title)
A la deriva
.....Argentina / Spain ...
⑵ 电影《漂浮》讲述了什么事事情
类型:电影作品
导演:张语
拍摄日期;2016年6月
简介:哑女苗媛媛被拐卖到农村,嫁给李建华。因无法生育李建华不仅对她拳脚相加还将禁固于湖心的小木屋,逼迫她以身体赚取金钱。乡里乡亲寻花问柳的一个接一个,受尽羞辱的苗媛媛终不堪折磨,开始筹划反抗。35岁还未娶上媳妇的李建华,在家人的资助下凑了几万块钱去买了个漂亮的年轻哑巴媳妇。虽说是买来的媳妇是个哑巴,但李建华心中依然无比得意和舒畅,在心中勾勒了无数遍美好的家庭生活。只是天不遂人愿,结婚三年,媳妇苗媛媛未曾生下一儿半女。气急败坏的李建华开始对苗媛媛拳脚相加,甚至提出让苗媛媛补偿自己几万元的损失。苗媛媛不过一个被拐卖的哑女,无论如何也挣不来这几万块。丧心病狂的李建华想出了一个无耻又肮脏的办法。他将苗媛媛锁在了湖中的小船上,让她用出卖身体的方式来偿还……乡里乡亲的“嫖客”一个接着一个,受尽羞辱的苗媛媛终于不堪折磨,举起了反抗的大旗……希望你喜欢。
⑶ 电影《洛杉矶之战》背后的真实故事,地球人与外星人的“大战”
2011年的一部电影《洛杉矶之战》,曾经风靡全球。电影中 ,2011年夏天,无数枚陨石坠落地球,导致12个国家的沿海城市,和地区悉数尽毁,而这些陨石的坠落并非自然天象,而是由一群外星生物操控者。
喜欢看科幻电影的朋友们,可能看过这部电影,也可能听说过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真实事件。
1942年2月24日午夜至2月25日凌晨,洛杉矶圣塔莫尼卡地区上空,出现了不明飞行物,全城居民被命令实施全面灯火管制,整个城市断电数小时。
25日凌晨3点多,1400多发防空炮被发射至空中,百万居民共同目击了那次人类炮轰不明飞行物的事件,事后民众要求政府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事件直到今天都未有定论。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人类 历史 上唯一一次,被称为“人类与外星人大战”的洛杉矶之战,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主要的交通枢纽,东临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跨越太平洋来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转站。
而二战时期,日本对东南亚的大举侵略,引起了很多强国的不安。
1941年7月,美国、英国、荷兰政府同时宣布,停止对日本战略物资的输出,尤其是钢和石油,这样的举措对于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极大的威胁。
而这一举动的目的在于,限制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活动,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
禁运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同时,日本认为夺取太平洋上空的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之路畅通无阻,这一切都成为了珍珠港突袭事件的导火索。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突然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这一次偷袭对于日本来说是短暂的胜利,而对于美国来说是奇耻大辱。
8艘战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遭重创或者是击沉,188架战机被摧毁,共有2402人死亡,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国耻”演讲,把当天定为美国的国耻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惊呆了美国人,同时也让美国人感到愤怒。
但自珍珠港偷袭事件之后,美国海军可以说是草木皆兵,他们有时候会把海上漂浮的木头,甚至是鲸鱼,当成日本的舰队或者是潜艇。
1942年2月23日,一艘日本海军潜艇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以北12英里处,悄悄浮出海面,向埃尔伍德油田发射了20发炮弹。
这是二战时期日本的炮弹,第一次落在美国本土的土地之上,也是自美国大陆独立以来,第一次受到外国军队直接的袭击,日本的这次袭击被称为是 “ 埃尔伍德大轰炸 ”。
虽然说那次的轰炸,并没有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但是让加州的居民们人心惶惶,同时美国的军方也认为,“ 埃尔伍德大轰炸 ”可能是日本的一次声东击西的行动,也就是说他们的目的地可能在别处。
第二天 1942年2月24日晚上7点,美国海军发出警告,全军进入作战戒备状态,并且警告市民们在未来10小时内,随时可能会发生再次袭击的事件,整个南加州海岸进入黄色警戒阶段。
虽然说军方在三个小时之后,就解除了黄色警戒,但是那一晚,对于洛杉矶的居民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洛杉矶之战”正在悄悄拉开序幕。
1942年2月25日 凌晨 1点44分,三个雷达系统同时捕捉到一个不明飞行物正在靠近洛杉矶上空,15分钟之后,凌晨2点,飞行物距离海岸线200公里。
洛杉矶防空警报大作,全城开始实施灯火管制,整个城市顿时一片漆黑。
大约30分钟之后,雷达显示这个不明飞行物,距离洛杉矶上空只有5公里远。
但是不久之后,这个不明飞行物竟然在雷达系统上神秘的消失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
但是防空部队仍然进入了作战位置,探照灯开始不断的横扫天空,寻找目标。
凌晨3点07分,防空火力开始向天空疯狂的扫射,整个洛杉矶的上空瞬时之间,变成了喷发的火山。
这一“战役”消耗了1400枚防空炮。
直到凌晨4点14分,军方指挥部认为威胁已经解除,才停止了火力。
早上7点17分,整个洛杉矶才解除了灯火管制。
当晚有五名洛杉矶的居民,由于被防空炮的间接火力击中,不幸身亡,有三名居民由于交通混乱引起的事故而亡,还有两名居民因为情绪过于紧张,受刺激而亡。(就是被吓死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各路民间消息到处流窜。
有人说他们看到的是敌军的飞机,有人说他们看到了大鸟,甚至有人说他们看到了空中潜艇。
而当地的媒体,也无法给民众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多家媒体的报道是大相径庭,互相矛盾的。
有一些当地的媒体报道说,当晚天空中出现了多架日本的敌机,并且被击落了,还有一些媒体说当晚根本就没有出现飞机,也没有任何飞机被击落。
但是战争部长亨利.斯汀森却说,当晚至少出现了15架飞机,速度从极慢到时速200英里不等,飞行高度在2700米到5400米之间。
没有人敢确定,那一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且在战争时期人们,也无暇顾及。
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报道,将整个事件又拉回了公众的视野。
根据一位知情的军官透露,在洛杉矶之战的当晚,天空中根本就没有出现任何敌军的飞机,而部分目击的民众声称,他们在圣塔莫尼卡上空看到的,是一个发着红光的火球。
而“洛杉矶之战”当晚,天空中根本就没有出现日本的敌机的这一说法,也很快得到了证实。
事实上,1942年2月25日之后的清理工作,也证实了洛杉矶之战的每一个炸弹,都是来自于洛杉矶自己的防御系统,而且没有发现任何的飞机残骸。
那么当晚三架雷达同时捕捉到的,这个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呢?
1948年,美国空军任命前空军少校, 历史 学家威廉·高斯,去深入调查1942年的「洛杉矶之战」事件,威廉·高斯被授权,可以访问所有的军事机密文件。
而他关于此事件的调查结果,被刊登在了《二战时期美国陆军空军》一书的第八章。
文中指出,雷达系统最开始捕捉到的这个不明飞行物,很有可能是气象球。
而威廉·高斯这一气象球理论一出,可以说是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先河。
从此以后气象球的身影,频繁的出现在世界各地的UFO目击事件当中。
但是威廉·高斯对自己的气象球理论,是提出了很多实际的依据的。
首先,部分目击居民说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带着红光的球体,而一位军官也证实了,当晚在好莱坞地区确实是放了两个气象球 。
另外,当晚开火的一位高射炮部队的军官曾经说过,当晚发现的这个不明飞行物体,移动速度非常慢,而气象球理论也恰恰符合了这一说法。
根据当时的报道所说,这个不明飞行物体30分钟之内,只移动了40多英里。
对于目标物可能是「软式飞艇」的这一说法,军队官员拒绝做出评论。
但是目标物需要30分钟才能飞行20英里,比飞机要慢多了,这个飞行速度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不明飞行物不太可能是敌军的飞机。
而射击开始之后,高射炮所形成的烟雾,也使人从肉眼很难判断出这飞行物的具体形态。
但是气象球这一说法,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
首先最明显的一个瑕疵就是,为什么1400发高射炮都不能打下来区区两个气象球呢?
这一疑问也引出了,让广大UFO爱好者热血沸腾的另外一个理论,那就是当晚的不明飞行物,实际上是来自外太空的高级文明。
提到「洛杉矶之战」,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新闻炒作和瞎扯,绝对不是的,这个事件是有目击证人的。
有信息显示,仅在美国,军方就统计了超过4000起,外太空飞船降落事件。
1942年2月26日,事发后一天,发表在《洛杉矶时报》上的一张照片,成为了UFO理论最重要的依据。
照片中依稀可以辨别出,军方的夜空探照灯,聚集在一个像外星飞船一样的东西上。
而要知道一点,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新闻报社刊登任何照片之前,都是会调整一下照片的对比度。
但在没有调整对比度的照片中,只能看出探照灯的聚光点,根本无法辨别聚光点下面,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可能是一架飞机,当然,也可能真的是外星飞船,但也可能什么都没有。
经过仔细查找,洛杉矶之战当晚留下的其它图片资料,也没有任何一张照片显示了外星飞船的身影,而《洛杉矶时报》所刊登的那张照片,在电影《洛杉矶之战》上映之前,被作为真实的 历史 资料呈现给观众,用来给电影造势。
从那以后,相信「洛杉矶之战」UFO一说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当然,我本人也是相信有外太空高等文明存在的,但是1942年的那次事件,真的是外星文明造访地球的证据吗?
我们再回到气象球一说,当时事件的目击者,也是负责官方调查的一位上校约翰·墨菲,在1949年出版的《防空杂志》中曾经写道;
1942年2月25日凌晨1点,航空气象管理局释放了一个气象球,正是这个气象球引爆了所有的射击,一位士兵曾经汇报说,他在天空中看到了一个气球。
但是听到气球,当时神经紧张的所有的士兵,脑海中所浮现的都是日本,或者是德国的硬式齐柏林飞艇。尽管目击的那位士兵反复强调说,这空中的不是什么飞艇,但是高射炮部队依然下令开火了。两个小时之后,第2颗气象球被发射了。
根据墨菲上校的文章,他记得当晚两个气象球都安全地飘走了,并且没有被击碎。
那么问题来了,区区一个气象球,是如何躲得过这些枪林弹雨的呢?
事实上,这些高射炮可能对摧毁战机非常有用,但是对于齐柏林飞艇或者是气象球,可能真的不怎么奏效。
首先,气象球是横向和纵向同时飞行的,这就使得高射炮更加难以确定目标物的位置,另外, 软式飞艇或者是气象球的气囊外壳,也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气囊被弹片刺破之后,不会马上爆炸,甚至是泄气,而是通过凹陷来吸收一部分这样的影响 。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战时期齐柏林飞艇“L33”,就曾经被高射炮射中,但是并没有马上着火或者是爆炸,而是迫降在了英国,直到飞艇的船员将其点燃 。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洛杉矶之战当晚两颗气象球,通过横向和纵向的飞行,躲过了高射炮的直接火力,最终被弹片给刺破,飘到了太平洋。
那么一开始,三个雷达系统同时捕捉到的不明飞行物,又该作何解释呢?
一开始咱们就提到了,在凌晨1点44分,三颗雷达系统同时捕捉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体,正在靠近洛杉矶上空,最后雷达系统捕捉到这个飞行物,移动到了洛杉矶上空5公里处,然后神秘的消失了。
根据这位士兵所说, 在美国参战初期,情况非常的糟糕,军队尝试在沿海地区修筑防御工事,并且在圣塔莫尼卡附近,建了一个新的雷达站。
但是当时飞机紧缺,并没有多余的战机可以用来测试这雷达系统,于是就有人买来了一大袋气球,往里面充上了氢气,拴上金属线,然后释放到了空中。
随着海风吹来的气球,显示在了雷达系统之上,军队的士兵就认为雷达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工作正常。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雷达发明者罗伯特·沃森·瓦特,曾经评价说,1942年,美国西海岸的雷达系统是严重失效的,有很大的可能性绘制出错误的追踪信息。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
很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很多目击者都纷纷离世,而近几十年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新的线索了,这将近一个世纪的 历史 谜团,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一个定论了。
而我比较倾向的一种说法,可能会让广大的UFO爱好者失望了。
但是当年的事件,可能真的像美国海军部长富兰克林·诺克斯,在事发后第二天所说的一样,这只是军方的一次错误警报。
笼罩在日本突袭事件阴影之下的士兵们,由于精神过度紧张,错将释放的气象球当成了不明飞行物,造成了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开火事件。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
⑷ 寻找一部电影的名字,几个人在太空上漂浮``最后一人拖掉氧气面罩自杀了
《火星任务》
网络http://ke..com/view/256465.html?wtp=tt
版本1
当人类首次向火星进军的载人太空飞行遭遇了神秘的、灾难性的事故时,一支太空救援队出发前去调查这一悲剧性事件,并且要救回任何可能的幸存者……
版本2
《火星任务》是一部反映探索火星的美国-科幻片。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人类首次载人火星探测计划突然遭遇神秘的事故,一支救援队出发前去救援、调查事故;当他们历经艰险到达火星后,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远古火星人留下的遗迹;他们解开了火星人遗迹的秘密,进入遗迹内部,发现火星人原来是地球生命的始祖;最后,一位航天员乘坐火星人的飞船飞往了遥远的星系,其余的航天员返回了地球。
《火星任务》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来拍摄。影片拍摄的全过程都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作为技术顾问,从宇宙飞船的外观与内部陈设,全触摸式的交互界面和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飞船操作系统,直到种种火星探测仪器,都以目前空间科学的研究、模拟做参照,创作出的画面令人十分震撼。为了求得真实感,影片还花费了大量资金用于拍摄失重场面,在这些场面中甚至还包括了一段失重状态下的太空舞蹈。
除了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外,影片还着力刻画宇航员的生活:他们的风趣幽默,职业的高度风险,严格的纪律要求,以及他们拥有的科学态度和奉献精神。影片中有一幕非常感人:飞船遇难后,船长伍迪为救大家,冒险只身前去挂接补给舱,虽然救得了大家,但自己最终飘落到太空里,最后为了不让他的妻子作无谓的牺牲,他勇敢的摘下了自己的头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⑸ 电影漂浮哑女的孩子到底是谁的
电影漂浮哑女的孩子到底是姜云阳的。电影漂浮中,金柱尸骨未寒,泼辣货凤珍偷偷跑到公安局,把姜云阳给告了。姜云阳被抓走了,哑妹晕倒在屋子里。国大伟闻讯赶至,看着哑妹痛不欲生的面孔,为了金柱和姜云阳母亲的嘱托,为了哑妹的幸福,决定去替姜云阳顶罪。姜云阳又回到了果园。一个雨夜哑妹因房屋漏雨而生病昏迷不醒,姜云阳趁机占有了哑妹。姜云阳要去报到上大学了,哑妹送到老井旁。姜云阳承诺一定会回到果园。在给果树施肥时,哑妹因妊娠反应出现了呕吐,所以电影漂浮哑女的孩子到底是姜云阳的。《漂浮》是由张语导演,刘毅主演的一部影片。
⑹ 有一部关于海啸的电影,一家四口最后都活着的。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了,求解
影片《海啸奇迹》取材于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发生的一桩真实事件,影片通过一对夫妇和他们三个儿子在灾难前后的种种经历,讲述关于人性的主题。根据目前制片方透露的信息,《海啸奇迹》将通过呈现恐惧、神秘的元素来重现这场自然灾难。
玛莉雅(娜奥米·沃茨饰)和亨利(伊万·麦克格雷格饰)带着三个儿子,一同前往泰国共渡圣诞佳节,不料就在圣诞节这天,这幸福的一家人在泳池旁享受着悠闲时光时,一股猛兽般的万尺滔天巨浪竟迎面袭来。被眼前景象震慑住的玛莉雅,一时反应不及,不幸惨遭巨浪袭卷;而尽管亨利及时抓住两个儿子准备逃亡, 一切仍旧太迟,凶猛的大水最后仍冲散了他们。一度被巨浪击昏的玛莉雅,醒来后发现自己正漂浮在海面,而原本围绕在身旁的所有景物,都已被淹没于水面下,她深信家人们皆已罹难的同时,竟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卢卡斯,竟然就漂浮在距离她仅有几公尺远的海面上。玛丽雅顿时犹如被打了一剂强心针,她决定想尽办法,要带着大儿子卢卡斯一起活着离开。
《海啸奇迹》讲述了在大海啸中一家人离散后又奇迹般的团圆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在灾难面前人的渺小和人性的伟大。家人间的不离不弃,陌生人之间的守望相助等等情节具有天然的催泪效果,此类灾难影片也常常会让观众觉得用力过猛感动变煽情。《海啸奇迹》依仗导演精准的把控,娜奥米·沃茨、伊万·麦克格雷格收放自如相得益彰的表演和对细节、台词的精心打磨,做到了催泪而不煽情,而小正太汤姆·霍兰德超越年龄的惊人成熟表演则更是让观众惊叹不已。网友“大奇特”总结道:“灾难,两个字,一横一竖。‘糯米’(娜奥米·沃茨)是横着演的,伊万是竖着演的。”网友“小斑”则对电影给出详细评价:“年度催泪片!从头哭到尾。伊万抱着电话哭那段我都几乎要跟着一起嚎了。两位主角和小汤姆功不可没,那种触手可及的居家感,普通人面对灾难厄运的态度、表情,多一点点就会过头。”
⑺ 根据著名小说《飘》改编的电影叫什么要详细资料…
叫《乱世佳人》。《乱世佳人》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改编的爱情电影。
外文名:《Gone with the Wind》,其它译名:飘,随风而逝,出品时间:1939年01月26日,出品公司:美国SlIP,制片地区:美国,拍摄日期:1939年01月26日至1939年06月11日,导演:维克多·弗莱明,编剧:Sidney Howard等,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
由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山姆·伍德导演,费雯·丽,克拉克·盖博等主演,于1940年1月17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与白瑞德之间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1940年,该在片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十个奖项。1998年,该片在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中位列第四。
(7)漂浮电影真实事件是哪里扩展阅读
《乱世佳人》剧情介绍: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农场塔拉庄园的千金斯嘉丽爱上了另一个农场主的儿子艾希礼,遭到了拒绝,为了报复,她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艾希礼妻子梅兰的弟弟查尔斯。
战争期间,斯嘉丽成为寡妇,失去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 不再是当初的千金小姐。战争结束后,她又两度为人妻,嫁给了爱她多年的投机商人瑞德。
⑻ 迪亚特洛夫事件是真的吗那部关于此事件的影片是想象的还是真实的
dyatlov事件 也就是乌拉尔山事件的始末及真相?知乎上这个问题有个解释和导弹有关
Dyatlov事件是指1959年2月2日晚发生在乌拉尔山脉北部的9位滑雪登山者离奇死亡的事件。这个团队的队长叫做Dyatlov,他们在登“死亡之山”的东脊时发生事故,10人9死。
这起著名的离奇山难死亡事件发生在1959年冬季,地点在俄罗斯中西部乌拉尔山脉北部。由乌拉尔技术工艺学院校友(里头有在校生和毕业生)组成的滑雪队,成员中年纪最大的37岁,最小的21岁,8男2女共10人。他们1月27号自乌拉尔山区的一处名为Vizhai的地点启程出发,展开为期三周的登山之旅,其最终目的地是Otorten山(距离出发地大约81公里),这座山的名字来源于当地土著民族曼西河语,意思是:”不要去”!隐含有危险的意味。
<a href="http://ke..com/view/2143068.htm?fromtitle=%E8%BF%AA%E4%BA%9A%E7%89%B9%E6%B4%9B%E5%A4%AB%E4%BA%8B%E4%BB%B6&fromid=7779131&type=syn" rel="nofollow" "="" target="_blank"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Arial,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39, 239, 239);">http://ke..com/view/2143068.htm?fromtitle=%E8%BF%AA%E4%BA%9A%E7%89%B9%E6%B4%9B%E5%A4%AB%E4%BA%8B%E4%BB%B6&fromid=7779131&type=syn
志愿搜救人员在2月26日发现了废弃的营地。
“我们发现帐篷半倒,而且被雪覆盖。帐篷空无一人,但全队的物品和鞋子都留在了帐篷里。”发现帐篷的学生Mikhail Sharavin在叶卡捷琳堡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调查员们说帐篷是从里面割开的,而且在厚度以米计算的雪上数到8至9个人的足迹。这些足迹是穿着袜子、一只鞋子或光脚的人留下的。
调查员们把足迹和滑雪队队员们进行了匹配,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发生过搏斗,也没有证据证明有外人进入过营地。
足迹往山坡下走,指向森林,但是500米后即消失不见。
Sharavin在森林边缘的一棵高大的松树下发现了最早被发现的两具遗体。这两具遗体是24岁的Georgy Krivonischenko和21岁的Yury Doroshenko,光着脚而且只穿着各自的内衣。
附近有一个火堆的烧炭痕迹。那棵大松树有树枝折断,折断痕迹最高的在5米高处,说明一名滑雪队员爬上了大树试图张望什么,可能是试图寻找营地,Sharavin说。折断的树枝散落在雪上。
接下来发现的三具遗体是22岁的Dyatlov、Zina Kolmogorova以及23岁的Rustem Slobodin,他们在大松树和营地之间被发现。遗体倒地的姿势显示这三人去世时正在试图返回营地。
当局立即启动了一个犯罪调查,但是尸检没有发现有犯罪行为存在的证据。医生说这五位队员死于体温过低。Slobodin的颅骨有骨折,但是那个伤害不认为是致命伤。
寻找余下的滑雪队员们又花了两个月。最后在离那棵大松树75米远处的森林沟谷的4米深的雪下找到了他们的遗体。这四位队员是24岁的Nicolas Thibeaux-Brignollel、21岁的Ludmila Dubinina、37岁的Alexander Zolotaryov、25岁的Alexander Kolevatov,看起来他们是受伤而死。Thibeaux-Brignollel的颅骨被击碎了,Dubunina和Zolotarev有很多肋骨折断,Dubinina失去了舌头。
不过这些遗体也没有外伤。
这四人穿着比其他人要好,看起来他们把先去世的人的衣服脱下来给还活着的人穿。Dubinina的人造革外套和帽子被Zolotaryov穿戴着,而Dubinina的脚上裹着一块Krivonishenko羊毛裤。
使事件更加神秘的地方是对衣服的测试发现它们含有高水平的放射性。
不过几个月后调查就结束了,调查员们说他们没有发现存在任何犯罪者。案件的文件被送往一个秘密档案。有3年功夫,滑雪者和其他探险者都被禁止进入这个地区。
Igor Dyatlov
Igor Dyatlov
“当年我12岁,虽然当局努力使死者的亲属们和调查员们都闭嘴不再吭声,但是我记得公众对这个事件反响很大。”正在试图揭开神秘真相的叶卡捷琳堡的Dyatlov基金会的主席Yury Kuntsevich说。
调查员们首先研究了当地的曼西人因为滑雪队员们闯入领地而报复杀死他们的假说。不过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支持这个假说,而且Otorten[1] 山和Kholat-Syakhl山都没有被曼西人视为神圣或禁止进入的地区,案件文件中说。
一位在1959年检查队员遗体的医生说,他认为没有人类能造成这样的伤害,因为打击的力量太强,居然没有损伤软组织,这进一步推翻了曼西人谋杀假说。
据案件文件记载,Boris Vozrozhdenny医生说,“和被小汽车撞的效果一样”。
1990年,首席调查员Lev Ivanov在一次采访中说,他得到地区高级长官的命令结束案件调查而且调查结果全部被列为机密。他说,官员们因为1959年2月至3月期间在案发地区出现多起“明亮的飞行球体”目击报告而担心,包括气象部门和军方都有目击报告。
“我当时怀疑现在几乎可以确信那些明亮的飞行球体和滑雪队的死亡有直接联系。”Ivanov告诉一家名叫Leninsky Put的小型哈萨克报纸说,Ivanov在哈萨克斯坦退休然后去世。
秘密文件中包括事发当晚在事发地南侧50千米处宿营的另一个探险队的领队的证词。他说他的探险队看到Kholat-Syakhl山方向的夜空里漂浮着奇怪的黄色球体。
Ivanov猜测一位滑雪队员在晚上走出帐篷,看到球体,就大喊叫醒了其他人。Ivanov说,在他们跑向森林的时候,球体可能爆炸了,杀死了那四位遗体上有重伤的队员,而且使Slobodin的颅骨骨折。
Yuri Yudin
Yuri Yudin
Yudin说他也认为是一个爆炸杀死了他的朋友们。他说这个事件享受的保密级别说明滑雪队可能无意中进入了军方的一处秘密试验场。他说衣服上的辐射支持他的说法。
Kuntsevich同意这种说法,说和死亡事件有关的另一个线索是先被发现的那五具遗体有明显的灼晒痕迹。“我参加了第一批找到的五位受害者的葬礼,我记得他们的面孔看起来好像是被晒成的那种深褐色。”他说。
Yudin还说,公开的文件中没有包括任何滑雪者内部器官情况方面的信息。“我确定我知道当时用专门的盒子装了他们的器官送去检验的。”他说。
不过,在Kholat-Syakhl山周围地区没有发现任何爆炸痕迹。
虽然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Baikonur Cosmodrome)发射的导弹可以掉到北乌拉尔地区,但是当时没有任何记录说有过发射,苏联导弹历史学家同时也担任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公司(Korolyov Rocket and Space Corporation Energia) 高层的Alexander Zeleznyakov说。而且苏联另一个发射场普列谢茨克发射场(Plesetsk)也只在1959年下半年才开启过。Zeleznyakov还说当时这两个发射场的地对空导弹发射阵地也尚未建好。
国防部和叶卡捷琳堡地区检察官办公室说,他们一时没有信息可告知,因为这个案件很有年代了。
Kuntsevich说,他曾带领一个小队去那个区域,发现了一处金属废弃物的“墓地”,说明军方在某个时候曾在那里进行过试验。
“我们也说不准试验了什么军事技术,但是我们认为1959年的惨剧是人为造成的。”他说。
金属块
金属块
一块从Igor Dyatlov山径发现的金属块,Kuntsevich认为这是证据。
Yudin说,军方可能在志愿搜救者之前发现了帐篷。他说他曾被要求识别在事发处找到的每一件物品的主人,有几件东西他找不到相应的主人,其中包括一片看起来似乎来自于士兵军服的布料,一副眼镜,一副滑雪板和一片滑雪板的碎片。
Yudin还说,他曾看到过一些文件,这些文件使他认为犯罪调查从2月6日就开始了,这个日期比搜救队找到帐篷还要早14天。
Dyatlov的朋友们也研究了死亡事件是否会是雪崩造成的。在山坡上建立营地可能会扰动上方的积雪,导致几小时后积雪突然奔涌而下。雪崩可以解释为什么帐篷被割开,那是因为雪崩时,滑雪队员们不得不割开帐篷逃出去。
对此理论的怀疑观点指出滑雪者徒步离开营地而且
被找到的帐篷
被找到的帐篷
在零下30摄氏度中行进了超过1千米。
Thibeaux-Brignollel因为颅骨碎裂当时应该是失去知觉的,S.M. Kirov Russian Medical Military Academy(基洛夫俄国军医大学)的医生Mikhail Kornev说。
但是他的朋友们可以背负他。别忘了,调查员们也无法判断雪上的足迹到底是8个人还是9个人。
1959年2月26日救援者找到帐篷时的照片。帐篷被从里面割开,大部分滑雪队员只穿着袜子或光脚跑出帐篷。
此外,Dubinina和Zolotarev虽然肋骨折断但依旧可以行走,Kornev说,“我同意有可能当时遭遇了极其危险的情况。”
周五,六位当年的救援队员和31位独立专家会聚在叶卡捷琳堡,试图探询事件的真相。他们的结论是军方在那个区域进行了试验,无意中造成了死亡事件。
但是“一些文件仍然缺失,已要求
9位遇难者的纪念碑
9位遇难者的纪念碑
国防部、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向我们提供这些缺少的文件以弄清来龙去脉。”与会者在一份声明中说。
这次会议是乌拉尔国立技术大学、Dyatlov基金会和若干个非政府团体组织的。
1959年2月2日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但是Dyatlov将会被人们牢记。
这个登山队最后建立营地的地区已经正式命名为Dyatlov山径(Dyatlov’s Pass)。
⑼ 电影浮城迷事是真实故事吗
《浮城迷事》不是真实的故事,
《浮城谜事》是2012年娄烨导演的一部都市悬疑爱情电影,由梅峰编剧,郝蕾、秦昊、朱亚文、齐溪主演。该影片改编自天涯热帖《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原帖讲述了一个纷繁错杂的多角恋奇情故事。
影片讲述了由一桩牵涉小三事件的离奇车祸命案引发的现代都市情爱事件,探讨的是男人为什么会出轨这个话题,该片于2012年10月19日正式上映并先后入围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和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奖项。
(9)漂浮电影真实事件是哪里扩展阅读
《浮城谜事》剧情介绍:警察童明松(祖锋饰)负责调查一起车祸,大学生蚊子(常方源饰) 意外惨死,童明松决定同哥们儿喜欢蚊子的修车工秦枫(朱亚文饰)一起调查事件真相。
两人追查真相时牵扯出了中产阶级夫妻乔永照(秦昊饰)和陆洁(郝蕾饰),陆洁因为女儿在幼儿园的玩伴宇航,认识了她的妈妈桑琪(齐溪饰),却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丈夫的外遇。
随着蛛丝马迹的层层披露,事情越来越蹊跷,童、秦二人发现乔永照、陆洁、桑琪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浮城谜事》角色介绍:
1,陆洁
乔永照的结发夫妻,两人在大学时期相恋,后来陆洁发现丈夫出轨,历经迷惘、失望之後,踏上女人复仇之路。不但对小三打压而且出手打小四,不过最后其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婚。
2,乔永照
同时拥有着两个完整的家庭,他深爱着这两个女人,两个女人也分别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已经走在悬崖边上的他,却还同时沾染着小三、小四,甚至是一夜情。
⑽ 请问《飘》的故事背景是什么
玛格丽特·米切尔
1948年8月11日,《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 离1939年圣诞节只剩下10天,影片《乱世佳人》终于与观众见面了。首映式选在《飘》的故乡亚特兰大举行,整个美国为之瞩目。当制片人塞尔兹尼克、大明星费雯丽、克拉克-盖博等人抵达亚特兰大时,从机场到酒店万头攒动,一路飘洒着五彩纸屑, 内战歌曲《南方,南方》回荡在这既年轻又守旧的城市上空…… 在亚特兰大洛伊大剧院门前,守候在这里的人们已经等了整整一天。首映式的入场券非常难得,普通百姓能在此时此地见到郝思嘉和白瑞德的扮演者已深感荣幸,更何况他们还将等来他们的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原作者——亚特兰大的骄傲。 黑色豪华轿车由警车开道直抵灯火通明的剧院门前广场,在市长的陪伴下玛格丽特来到麦克风前。主持人的介绍被一阵震耳欲聋的声浪盖住,当玛格丽特-米切尔消失在门道中时,人群里又爆发出惊雷般的喝彩声。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亚特兰大,她的父亲是个身材矮小,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亲小巧精干,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笃信天主教,并且是一个为女权而战的斗士。 玛格丽特从小滚在男孩儿堆里,爱骑马,爱做梦,不爱红妆爱戎 装。由于周围的大人特别爱谈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在做着文学之梦。她满脑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从悄悄写日记到偷偷写小说,创作的欲望时 时涌上心头,写来写去又对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 1918年,欧洲上空的战云飘扬过海笼罩在美利坚的土地上。一批批热血男儿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场,玛格丽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这一年的九月,刚到史密斯学院学习不久的玛格丽 特-米切尔获悉未婚夫牺牲在德国战场上,才满18岁,她已经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 似乎这还不够,上天还要加重她心间的痛苦。1919年初,一场流感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没赶上与妈妈最后道别。父亲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乱了方寸;哥哥又一时半会儿挑不起这个家。本来就无心念书的玛格丽特就此离开了学校。 失去母亲后,玛格丽特像一匹脱缰野马,为所欲为,置社会习俗与道德规范于不顾,弄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就在这时,她结识了落拓不羁、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 在亲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1922年9月2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嫁始了厄普肖。 蜜月刚过,新婚夫妇之间已经出现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弃她而去…… 厄普肖走后,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予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经爱上了她,同时对她身上的才华赞赏不已。在马什的帮助和鼓励下,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 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为了用手中的笔 勾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一扎就是几 个星期……她的生花妙笔将英雄们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在这时, 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她离开了报社。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他鼓励她动手写小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她时而激 情四溢,时而又信心不足。从1926年开始。断断续续写了九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1935年,纽约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兼副总裁来到亚特兰大,他见 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并最终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 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玛格丽特自 己根本就没想到,赞美之言铺天盖地,海内海外印数陡增,一夜之间,她成了一名英雄。 好莱坞岂能放过这样一本“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美国小说”?接下去,便是从小说到电影的艰苦历程。版权所属、剧本改编、 制片人、演员、导演……整整折腾了三年。终于,这部定名为《 乱世佳人》的影片和观众见面了,整个美国,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玛格丽特-米切尔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乱世佳人》成为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小说《 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活却渐渐从辉煌走入平静,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将玛 格丽特-米切尔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医生们拼命抢救,最终仍回天无力……一个传奇式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那 不平凡的一生。她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这个世界却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说,一部不朽的电影佳作。
飘》所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