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口碑和收视率全崩的《青蛇》,为何时隔多年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青蛇》这部电影,从开始就非常长不顺利。当初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王祖贤随口吐槽了一下港台片商,结果引发了大家的不满。片商们听到这种话之后,立刻让徐克把王祖贤换下去。
时隔多年,这部阴差阳错被埋没的影片,终于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当初那些不被人理解的细节,也总算是遇到了对的观众。这也证明了,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作品不够好,而是因为观众们都还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当初那些看《青蛇》的观众们,在经历了漫长的生活之后,身上的棱角都被磨平了。再次观看,自然会懂得其中的曲折和人性。
Ⅱ 评价一下徐克的电影《青蛇》这个影片
拍摄《青蛇》是徐克多年的心愿。徐克成功给传统《白蛇传》注入新元素,展现出现代女性对爱情和友情的观念转变。就这样,《青蛇》这个老掉牙的故事被徐克用现代元素配上眼花缭乱的特技搅和一番却别有风情,让人耳目一新。
本片打破传统一贯视角,有意从青蛇角度去探讨青蛇、白蛇、法海及许仙之间的凡尘情感。人物塑造也突破传统:如法海年轻俊朗不似以往戏剧中杀气腾腾的老僧,青白二蛇各有性格但不失妖气。
Ⅲ 电影《青蛇》经典赏析:鬼才导演徐克真情力作,献给世上懂情之人
一、影片简介
《青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徐克导演,张曼玉、王祖贤、赵文卓和吴兴国主演,电影插曲由词曲作家黄沾、雷颂德完成。影片于1993年11月4日于香港上映,获得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执导、最佳电影配乐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是鬼才导演徐克的代表作之一。
二、影片主题
影片取材自民间传说《白蛇传》,但与传统讲述方式不同,该片从青蛇的角度去探讨青蛇、白蛇、许仙及法海之间的情感纠葛,对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
拍《青蛇》是徐克多年的一个心愿,藉《白蛇传》这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徐克希望道出现代女性爱情的爱恨缠绵和有情有义。
三、对比原著
《白蛇传》是以白素贞为主角,但在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中,青蛇反客为主,由白素贞的丫环变成了不惜主动追求白素贞心仪男人许仙的另一种“小青”。
到了徐克的电影中,青蛇更变本加厉:除了主动追求许仙外,她还混合了善妒、活泼、调皮、不甘寂寞、打抱不平、反叛、独立等个性。最后,白素贞死了,小青杀了懦弱无能、出家避世的许仙后带着白素贞的儿子独自上路。
四、两次观感对比
第一次看《青蛇》,感觉很怪,白蛇和青蛇,一改往日《新白娘子传奇》中的发型,整个设计很“蛇性”。
尤其是两人刚变成人形,拖着湿漉漉的头发趴在屋檐上那会儿,还有小青把两只脚当作尾巴盘在树上偷懒,被白蛇拉下来,两人扭着腰肢走路的场景,在颠覆了前作经典的同时,着实让人忍俊不禁,我想这样的设计也只有鬼才徐克才能想象的到吧!
第二次看,关注点开始由外转移到内,比如两个人的出场,青蛇止步于青楼,白蛇青睐于书院,两人的性格志趣可见一斑。
青蛇的调皮淘气,没事不是爬在地板上捉苍蝇,就是爬到房梁上捉老鼠,上蹿下跳,一会儿都不得安生;白蛇的成熟稳重,一有时间就手拿佛珠修行,学人说话,尽管说起话来,就跟念戏文似的,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她在学着做人,也在努力地适应人间的生活。
五、影片成功三要素
1.原著小说的精彩
作家李碧华最擅长的是写情,她笔下的情充满了浪漫、激越、凄艳的色调,譬如《诱僧》中的红萼公主为心爱的人生生挨了一刀,直戳心窝而视死如归;蒙天放对冬儿的爱情三生不渝,千年不变;程蝶衣那种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泥足深陷的情感,以及《生死桥》中三男二女的情欲纠缠,都揭示了人物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情的执著追求。另外她还喜欢故事新编,像《青蛇》这般推陈出新,不落他人窠臼。
李碧华说她写作是为了自娱,如果本身不喜欢写,只是为了名利,到头来是会很伤心的,她相信自己的灵感,她创作"从来没有刻意怎么写,所有的景象、联想,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是在下笔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出来的。"
2.导演功力的深厚
徐克表示,故事概念与李碧华原著分别不大,只是加强了戏剧性,突出了白蛇与青蛇在情义取舍上的矛盾冲突。他希望给《白蛇传》注入新元素,以表现现代女性对爱情、友情的看法。
如梦似幻的媚情妖女、不甘寂寞的“第三者”、情义双重的铮铮侠女,加上他的强项——眼花缭乱的特技,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正如徐克自己所说:“电影导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热和小说家的想象力,电影就会产生一种魔力”。
另外,在感情的处理上,徐克比李碧华更进一步,他让最妖娆的小青勾引最英俊的法海,让法海痛苦地发现自己的定力在小青的诱惑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而白素贞和小青,一个修炼1000年,一个修炼500年,来世间一场,只为了做“人”,到头来发现人世间的真情,尚不如妖。
3.电影配乐的魔力
如果说李碧华的原著是电影的“骨”,导演、演员的表现是电影的“血肉”,那么黄沾的配乐无疑为《青蛇》穿上了最合身的衣服。
《流光飞舞》以古筝开场,配合青白二蛇的裙摆撩动、顾盼生姿,在妖冶蛊惑之美中亦不令人觉出轻佻,仿佛时光的流动飞舞。
《人生如此》的歌词契合电影主旨,黄沾表示当年填词时曾推敲到茶饭不思,最终写下面对生死轮回时"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的慨叹。
《莫呼洛迦》是首带有天竺风的乐曲,是黄沾专为"蛇妖主题"而创作。莫呼洛迦一词取自佛教用语"天龙八部"之大蟒蛇,歌曲配合片中青蛇幻化成人时的妖娆华丽,面对纸醉金迷的浊世揭示出"莫叹息,色即空,空变色"的佛学理念。
六、精彩花絮
1.徐克最初打算让巩俐和梅艳芳联袂演出本片,但因档期问题双双未能如愿。但后来顶上的王祖贤和张曼玉演出效果却奇佳。
2.李碧华是张爱玲的读者,原著被认为是对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延续,说出每个男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两个女人,一个白蛇,一个小青。
七、问题互动
1.白蛇和青蛇为什么要决裂斗法?
答:是因为青蛇勾引了许仙导致白蛇生气?还是因为青蛇勾引法海和许仙成功,发现白蛇说的从一而终是错误的?都不是。
最根本的原因是白蛇说的:“我已经有了许仙的骨肉”,白蛇已经不再是蛇了,白蛇已经是人了,白蛇已经完全有了人的七情六欲,也体会到了做人的痛苦,知道了做人的条条框框。白蛇开始明白了,做人会痛苦,做人会太累,做万物之灵并不一定比做蛇来的快乐。
而小青还有机会不成人,所以白蛇和青蛇斗法,要赶走小青,其实是在是在救小青。
经典台词赏析:
小青:姐姐,这是什么?白蛇:也好,还不知道眼泪是什么,等知道了就痛苦了。小青:不会的,你有的我都会有。白蛇:傻瓜,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只赢不输时,怎么会有眼泪呢,怎么会哭呢,小青,不要强迫自己,你不会明白,你没人的感情。
2.为什么小青觉得做蛇好的时候,白素贞说做人特别的好?现在却又说做蛇好?
答:其实,从白素贞的角度来看,她一直是从自己认为对小青有利的方向去教小青的。当她觉得做人好时,就让小青做人,当她对做人产生怀疑时,就让小青做蛇。
由此可以看出,徐克是把小青当作了人妖的分水岭,并站在青蛇的角度去探讨青蛇、白蛇、法海及许仙之间的凡尘情感,对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
白素贞和小青,一个修炼1000年,一个修炼500年,来世间一场,只为了做“人”,到头来发现人世间的真情,尚不如妖。
3.看完《青蛇》,你觉得是做人好,还是做妖好?
答:用相对论的观点来看,当我们是妖时,我们会羡慕做人好;当我们是人时,我们又会羡慕做妖好,人总是那么的矛盾,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生活往往在彼岸。
如果把人和妖看做人生的不同阶段,妖无疑代表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而人无疑代表了成年之后的我们,童年有童年的魔力,成年有成年的魅力,他们都是我们人生的必经阶段,无所谓好坏,只要经历过了,就是财富。
八、电影的四个层次
一部好的电影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是给票房的保证,给爱看热闹的人看得。
第二层是给想回味的人看得,所以里面有些前后呼应的地方,要看两遍才能发现。
第三层是给爱思考的粉丝看得,越挖掘,就发现里面内涵越丰富,也是电影主创的用心所在。
第四层是主创们自己也不明白的,或者故意暧昧的留下模糊,想和观众交流交流,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九、经典赏析结语
好书要反复读,好电影要反复看,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的见识和见解也会有所不同,本期经典赏析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多多温习经典,做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人!
作者简介:梦菲,资深编剧、影评人、自媒体人,深耕于娱乐影视领域,欢迎关注。
Ⅳ 《青蛇》为什么经典
在我年幼的时候就曾看过一次《青蛇》,但那时年纪小,只记得小青勾引了她的姐夫,许仙令人失望的动摇,白蛇在滔天的洪水里生了儿子证明了法海的错。
大二的时候看了B站剪辑的同人视频感叹:大师不愧是大师,对风月的处理和尺度的拿捏是现在多少影视剧光着腚都赶不上的旖旎撩人。想到有人说女人天生就是双性恋,看到白蛇青蛇之后深以为然。抱着看情色片的心态我又看了一遍《青蛇》,却没想到再看一次心里只剩凄切哀怨,根本撸不下去了麻蛋!
许仙枉称老实人,拿教条去训斥别人,自己却也抵不住美色诱惑,与白素贞相遇相知相守,哪里是为情所动,分明是为色所迷,后来禁不住小青的诱惑想要享齐人之福时让人看了牙根痒痒:加起来一千五百年的道行陪你玩啊?我呸!但后来法海告诉他真相时他没有吓得跑路而是跪在路口中间劝白蛇青蛇快逃命时才发现谁也不是狼心狗肺,说没感情那是假的。许仙说到底也不过是个被欲望所惑的肉体凡胎罢了。
白素贞,修炼了一千年,不仅修得了人身,还有了人心,有了人世的羁绊便再不能像个妖一样洒脱。她想要的不过是与许仙长相厮守相夫教子,做一个普通人。但这点,所有人都不懂。她有了丈夫便不管他是好是坏都一生死守,有了儿子便可抛下生死在滔天巨浪中托起他大喊“先救我的孩子!”蛇素来冷血,但这等舍生忘死早已昭示:白素贞已不再是妖——法海要杀的真的是个人了。
法海,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正道诛杀一切邪魔却杀不掉自己的心魔。早在见过竹林妇人产子之后他的自我斗争便已表明他这个六根未净心口不一的和尚未来道路难走,踏错一步便走火入魔。而后与青白二蛇的协作治水和多次放过倒让人觉得有一种反差的可爱。与小青水潭双修时,我也希望小青能撕破这假正经的袈裟。水漫金山时着了魔令佛像都看不下去的法海在看到白蛇产子时幡然醒悟——难道错的真的是我?转而施手救白蛇的他也重新可爱起来。
青蛇,全剧真正的主角,在民间传说中担任配角的她,在电影中因少了白素贞的那五百年道行而不懂到底什么是人什么是情,只知道学姐姐的一切,甚至学姐姐去勾引许仙。无他,只因年少的执拗和不甘。青蛇什么都不懂,她不懂老实人的不老实,不懂白素贞千年道行换来的一个值得,不懂对法海为什么要敬而远之。什么都不懂的她只知道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坦坦荡荡、任性潇洒、不顾后果。这人间的一遭让她看过了付出与背叛,看过了生离与死别,看过了走火入魔与幡然醒悟。失去了她最重视的姐姐之后,她终于懂了,流下了那一滴伤心断肠的热泪,冷血的蛇终于明白了做人的滋味,姐姐做得到的她也终究做到了。“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是情为何物?真是可笑,连你们人都不知道。等你们弄清楚了,也许我会再来。”
徐克导演的《青蛇》精彩之处太多。对情色镜头的把握,用各种隐喻做到没有正面说淫但全片是淫。从法海与心魔斗争时的满屋精虫,到后来法海与小青双修时用蛇尾缠绕暗指法海与小青的交合,看得人好不脸红。对人物刻画与传统的白蛇传说里脸谱似的刻板标签不同,《青蛇》里的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和选择都极为丰富立体,带着那一份情有可原,让这篇故事虽是悲剧却从头至尾没有一个让人厌恶的恶人。电影的配乐《流光飞舞》《人生如此》《摩呼洛伽》也是绝配,在融合了佛教偈语的同时曲调也带着无限缠绵。最喜欢这句“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让这部电影有了完美的情欲和哀怨。
Ⅳ 如何评价徐克电影《青蛇》
《青蛇》借着对江南意象的充分发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就了一部佳作。江南意象在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美轮美奂,让观众体验到江南之美的至高艺术。
导演徐克眼光独到,借助电影表达出自己对女性、对爱情、对人性的深刻体悟。电影对小青、素贞、许仙、法海这些形象进行了重新刻画,不再是某种观念的化身,开始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有血有肉的人的层面,面对诱惑、爱情、危险、困惑等现象时,表现出了真正的人的本性。
主要介绍
《青蛇》是由徐克执导,张曼玉、王祖贤、赵文卓、吴兴国主演的奇幻片,于1993年11月4日在香港上映。
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青蛇》,讲述了出身青城山下紫竹林的青蛇与白蛇,共同修炼五百年,二蛇倘佯人间为情所惑的故事。
Ⅵ 93年上映的《青蛇》为何现在还是金典
01、别致新奇的人物形象:对民间传说的二次创作,人物形象的颠覆冲击观众认知,作为映射符号的人物形象讽刺现实人性入木三分
影片保留传统白蛇传奇的基本框架,讲述白蛇与许仙坠入爱河的故事,其中青蛇始终陪伴在白蛇身边,而法海求道心切,力求阻断这份不符常理的感情。如果影片人物参照传统形象,未免太过落于俗套,成为“新瓶装旧酒”的乏味故事。
徐克在李碧华改编的基础上再作调整,几位主人公的形象与以往一概而述的形象大不相同,但是又合情合理且人物形象饱满。下面我将逐一分析几个主人公的形象重塑,来解读这部电影为何如此吸引观众。
白蛇和许仙:突破常规的人物设定,更显新鲜
在众多版本的白蛇传奇中,白蛇和许仙的爱情经历一向作为主要情节吸引大家的目光。现流传的大众接受度较高的白蛇传说里,白蛇一直以温婉善良、善解人意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白蛇拥有上千年道行,为了报恩接近恩公许仙,想方设法替许仙保驾护航。许仙的形象则是情深义重的翩翩君子。
电影《青蛇》对两者的形象塑造却反其道而行。
与其说白蛇出于对许仙的爱情而献身,倒不如说白蛇是出于对“做人”的执拗信念。从白蛇一出场,扭着身体模仿人类走路,嗔怪小青不伦不类的模样,她的形象已经和传统白蛇形象发生巨大的反差。
当小青询问:做人有什么好的?
白素贞无法回答,只能左顾而言他,“怎么个好法?那万物之灵是什么?人嘛!”
当小青说,“姐姐,你说过人是讲感情的,我就学感情。”
白素贞说,“情嘛,要从一而终的。”
在我看来,白蛇一向以做人的规矩要求自己。事实上,她根本不知道做人有什么好处和意义,只是单纯觉得人是万物之灵,就想要以此要求自己,摆脱卑微的蛇妖身份。她追逐爱情的背后,其实是自我价值认知的迷失和对信仰的坚守。在这里,许仙只是一个承载信仰的载体。
影片对许仙的改造更加让人出乎意料。
多年来,白蛇和许仙的爱情一向感人至深,但是在这部影片,许仙被塑造成一位优柔寡断且三心两意的多情男子。许仙三番四次和小青暧昧纠缠,在白素贞怀着他的孩子赶走小青时,许仙依然幻想着左拥右抱的齐人之乐。
水漫金山寺一战,当白素贞和小青在外面为拯救许仙奋战时,许仙却甘愿剃度出家、远离红尘,以逃避的方式摆脱现实,背弃了他和白素贞的爱情。
在我看来,许仙和白蛇是两个阶层的人物。白蛇出于对爱情信仰付出一切,而许仙却只想享乐。许仙身上有着普罗众生的弱点,即贪得无厌、左右逢源的享乐
Ⅶ 李碧华编剧、徐克导演的《青蛇》的价值在哪里
《青蛇》,性的探究。
烟雨西湖,水色流音,情真情痴,情之至。
《青蛇》,徐克营造了一种无边无际、无法复制的美。绚烂的,旖旎的,江南的,妖异的。张曼玉与王祖贤,两位不世出的绝代佳人,眉梢眼角,无限风情。她们是,但妖媚而不低俗,她们腰肢轻摆,明明白白地卖弄性感,颠倒众生。另外,还有赵文卓,血气方刚,出演法海。眉目如画,俊逸出尘,偏偏那般冷酷无情,举手投足,充满阳刚之美。
俊男美女,合该上演红尘情事。
十年看《青蛇》,到现在才知道自己看了十年的是节版,删掉了很多重要的情色戏。我很不高兴,觉得审片子的人毁了经典。情色虽不堪,却真真是这部片子的灵魂,所谓灵魂不是卖弄情色,而是探究人性深处的情欲,以及随之而来的孽。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第一个被删掉的情色场面是在开头法海与青白二蛇在竹林相遇时的一段戏。青白为产妇遮雨时,法海看到了产妇的裸体,惊慌转身,产妇腿部的特写带有一种情色诱惑的意味,法海一边念叨佛偈一边离去时,明显地迟疑了一下。这场戏,暗示着法海压抑在佛性之下的情欲萌动的开始。
青白二蛇初降人间,张曼玉演的青蛇混入舞娘中妖艳起舞。青蛇在舞蹈时极尽情色的挑逗镜头被删了。那一幕并不很重要,却让人难忘。初到人间的青蛇,保留着妖的气息,不知色为何物,只将其当成蛊惑的工具,熟练的扭摆之间,无限妖媚。那个时候,她并不懂得人间情爱,对性,也是一知半解。在此后的剧情中,她便一直寻找爱的真义。
西湖上许白定情,大宅厮守,说不尽缠绵恩爱。在被删减的镜头里,有许白的激情戏,也有青蛇的冷眼。白蛇在影片里,以一个成熟的,懂得人间情爱的形象出现,占据了许仙的爱和性,使青蛇受到冷落。在青蛇的嫉妒中,有爱的渴望,也有性的困惑——她不能像白蛇那样,完全地拥有人的心智和人的欲望。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妖,她或许有完美的性的技巧(如同她在舞蹈时表现的那样),却没有真正的性的欲望,或者说,她并不真正认同人的性欲望,只是将其当成修炼做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冷眼嫉妒着白蛇的时候,她会跑去勾引许仙,为的是证明自己也可以达到白蛇的境界。
整个片子中被删掉的最重要的一场戏便是白蛇盗取灵芝草后离去,发生在青蛇与法海之间的戏。这场戏很重要,没有它我们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法海和青蛇的关系。刚才说过法海在一次目睹了女性的裸体后意识到了自己被压抑的性意识,并被心魔所困。但他是一个虔诚的佛子,性欲对他来说是罪恶。他要求青蛇挑逗他,并说如果她能乱了他的修行,便放过她。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请求,请求的双方是很奇怪的组合。一个是神,一个是妖。神向妖请求性的试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请求还有点性变态的意味。法海是不可以有情欲的神,但作为人身,无法避免地有性欲,即使被他自己定义为罪恶,他还是无法压抑对性的欲望。于是他挑选了青蛇,一个妖,妖本身就是最低等最罪恶的生命,女妖的罪恶还集中表现在她们的风骚,即她们敢于赤裸裸地表达性欲。神借助有罪的妖来试探自己的罪,这样,神就避免了在无罪的生命面前暴露,也能减轻自己的罪恶感,这正是他敢于选择青蛇来做这个性实验的原因。同时,这样的实验又隐约能给他带来一种变态的快感。借助试探的名义,他终于可以以无罪的姿态直面女色,有了浅层的性体验,但他又必须束缚自己压抑自己。正是这种复杂的既压抑又刺激的感觉给了他SM式的性快感。
是青蛇求之不得的,她很渴望有这样的机会来证明自己对性了解和对情爱的认知,于是她开始极尽挑逗之能事,那场戏香艳至极,水中搔首弄姿的张曼玉散发着任何一个正常男人都抵挡不住的性感,最后,法海输了,他乱了。禅定,有了清楚的性欲。青蛇得意大笑着离去,法海恼羞成怒。这是一个转折,宣称“神人鬼妖,四界等级有序”的法海有了人的欲望,但这是他不愿承认的,于是他对她们不再宽容,开始斩尽杀绝。
法海的绝情成为一种性变态的象征。一面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欲望发誓要杀青蛇,另一面,他也不容许别人享有他无法享有的人间性爱,于是硬要许仙出家,拆散鸳鸯。性的压抑造成他的近乎变态的冷酷,而这种冷酷在佛门禁欲的幌子下又名正言顺。法海,青蛇,代表着一个人性的怪异平衡。一个有人欲却不愿意自己有,并拼命掩饰;另一个没有人欲,却拼命追求,渴望拥有。如同成人与儿童。法海代表成人的欲望,压抑的,带有罪恶感的。青蛇却像儿童,不懂得成人的世界,但渴望进入并拥有成人特质。法海青蛇白蛇,他们都不是真正的人,而他们中只有白蛇,正视了人的欲望,了解性欲是人的原欲,因此白蛇更像一个真正的人,有人的感情,并在剧终时最终修炼成人,产下了人的孩子。无法做到直面人性的法海与青蛇各自酿成了悲剧。
正视人的欲望……一个绝美的电影告诉我们要正视人的欲望。
江南很美,西湖很美,王祖贤很美,房子很美,音乐也很美,最美的那段音乐叫《流水浮灯》。
Ⅷ 如何评价徐克的电影《青蛇》
这是一部哥特式电影,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部电影是根据民间故事“白蛇传说”改编而来。讲述白蛇为了报恩而放弃修仙嫁给恩人的故事。这是徐克最美丽的电影,色彩明艳动人,张曼玉的微笑朦胧的微笑就像满月,而忧伤之美的音乐线王作贤的泪眼就像一首诗。如此迷人的两条蛇精,一蓝一白,顾自开,美丽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这样一种奇异的美,直向普通百姓的眼睛。
他被描绘成一个十足的文人,有着文人的酸甜苦辣,面对着现在的犹疑和半路的美,当他在法海骂道:“我是爱美之人,红尘有何错?”你为什么这么做?!是的,他们是恶魔,美丽的怪物,即使他们摧毁了灵魂的骨头,他们也愿意。数年后突然明白了,你可以谈几分钟,清明节,如白色,怎么不知道男人在想什么,只是她那么拼命想要幸福,真正的幸福和尘世的烟火气。
总结:道出了善与恶的电影!
Ⅸ 年少只看到香艳,这部《青蛇》你真的看懂了么
白娘子和许仙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当年的一部《白娘子传奇》可谓火遍大江南北。
虽然那个年代的经费和技术很有限,不过赵雅芝饰演的白素贞绝对是人们心中最经典的白娘子。
片中许仙和小青的形象也同样深入人心,其中的音乐更是经久不衰。
一首《渡情》就可以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当年那个奇幻无比的爱情故事中。
而白蛇传的电影作品也曾多次被搬上大荧幕,而我心目中最经典的电影改编作品是1993年徐克导演的《青蛇》。
徐克,江湖人称“徐老怪”,香港影坛最能挖掘女性美感的导演,成就了林青霞英姿飒爽的东方不败、关之琳小家碧玉的十三姨。
其中王祖贤更是他的御用女演员,他为她打造了独一无二,至今无人超越的聂小倩,和魅惑端庄的白素贞。
电影中将青白两只蛇妖的情欲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部影片中充斥着原始情欲的味道,当然这离不开王祖贤和张曼玉两位女神的完美演绎。
虽然讲的依然是白蛇传的故事,不过从电影名字来看,故事的核心实际上讲的是小青。__page_break_flag__
第一次看《青蛇》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曾一度对蛇这种生物十分恐惧。
Ⅹ 李碧华编剧、徐克导演的《青蛇》的价值在哪里
《青蛇》是部男人拍的女性主义电影佳作。 它包含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甚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要求的人性解放”也可窥见一二。 关于女性主义 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远婴的《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较早将西方女性电影理论与中国女性电影实践结合起来并进行系统描述。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开始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就这一点,王春容和蒲若梅的《女性电影和女性电影批评》中提出了从“女性意识”出发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标准。她们认为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至少有三个“要点”: 一、考察创作主题中“女性意识”是否自觉、直率; 二、考察银幕女性形象是否具有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女性特征”; 三、考察“女性观众”对影片主题意蕴的“接受度”以及对银幕女性形象的“认同度”。 也许因为是李碧华编剧,这个故事里青蛇和白蛇代表了两种对女性态度,白蛇的视角其实是传统的男性视角,而青蛇的世界才是无拘无束的女性的世界。这一点过于学术,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