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士无双黄飞鸿(国士无双黄飞鸿、五毒俱全是跛豪)
中国往事——黄飞鸿徐克这个出生于越南西贡27岁才回到香港的华裔人士,骨子里却传承了最为正宗的中华民族血脉。1991年徐克和吴宇森分开后开始了新探索,被圈内人戏称为“孙悟空”的他就是因为颠覆传统的精神,正所谓不破不立,这次他将目光落在老旧的黄飞鸿上。其实黄飞鸿最早拍摄于1949年,据刘家良回忆当时开拍黄飞鸿是没老板愿意投资的,是由众武馆弟子一人10块钱众筹拍成的。剧组从新加坡请来了关德兴出演黄飞鸿,拍摄技术虽然粗糙但实打实的动作场面让影片还是相当卖座的。关德兴老爷子后来陆陆续续拍了77部之多,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手硬桥硬马的洪拳,正气凛然、传统到有点保守的性格人设,一袭长衫、头顶瓜皮帽的标配成了后来者亦步亦趋、不敢轻易改变的标杆,勇斗奸人坚此类地方恶霸,敦厚长者、仁者无敌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后来刘家辉、成龙也都出演过黄飞鸿,都是走的功夫小子路数,观众对于他们的黄飞鸿是完全不认可的,即使改成刘飞鸿、陈飞鸿也一样效果。80年代随着由吴宇森、徐克带来的江湖英雄的流行,张彻、刘家良等昔日武侠片大佬逐渐没落,及成龙、洪金宝等新晋功夫片大拿也改弦易辙改拍现代动作片,到了90年代黄飞鸿此类题材已经成了昔日黄花了。如何翻拍,如何出新意,投资方嘉禾公司明显是有顾虑的,徐老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要拍的是反映中国近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徐克通过《黄飞鸿》证明了他是个擅长“旧瓶装酒”的大师
徐克最早是打算让狄龙出演黄飞鸿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由周润发饰演梁宽代表草根阶层,但随着狄龙、周润发在《英雄本色》走红后,其现代角色形象已深入人心了,再找他们哥俩出演明显已不适合。这期间机缘巧合,徐克1989年到美国学习电影制作,由刘亮华(李连杰当时经纪人罗大卫的母亲)牵线,得知当年红遍东南亚的李连杰在美国,徐克于是就亲自登门拜访,加上带李连杰走上银幕的张鑫炎的斡旋,一番交流下来徐克就认定了李连杰是黄飞鸿的适合人选,最终说服了在美国艰难打拼的李连杰出演黄飞鸿。
徐克直接将时代从民初改成了清末,李连杰的黄飞鸿虽然还是一代宗师做派,沉着儒雅,处变不惊,兼之医术精通,能文能武,典型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但却不似关德兴版那样老气横秋,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老大帝国的美梦一朝破碎,李连杰版的黄飞鸿是最先觉醒的那一批人。正如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样,电影中的黄飞鸿也经过了思想转化的过程,一开始的他是保守的,甚至有点顽固,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一方面为留学归来的十三姨所感动,一方面也被中国积贫积弱的不争现状所震惊,开始心向变革。如此一来,所谓的祖宗成法不可易,圣贤之言不可违的观念终于开始在他心中开始松动。
李连杰塑造了新黄飞鸿,也成就了自己
当然,作为传统中国人的黄飞鸿,自然也是无法突破其局限性。面对破碎的国家和积弱的国民,他能够有的也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寻找救国救民的路上迷茫、彷徨。一代宗师也只能窝守家乡独善其身了。而十三姨和牙擦苏等人,则明显代表着另一种中国人,他们愿意全盘接受西化,但却与这个古老国家格格不入,他们的一样不能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垂老帝国,他们看到了祖国与世界的差距,结果带来的只有绝望,张学友饰演的牙擦苏在师父被人陷害入狱后失望之中的选择离开这片让他伤心绝望的故土去他国他乡寻找心中的净土。而片中黄飞鸿的对手严振东则是再明显不过的守旧力量,他拳脚过人、武勇无敌,但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死还抱着那一套生存法其实早已经过时,这样,留给他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埋没一身功夫潦倒一生,要么就是放弃尊严助纣为虐。他的死是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但却更是像是一个时代迭代造成的悲剧。热兵器时代的来临是传统武术无法面临的困局,守旧的一代终将被时代抛弃。
徐克通过历史洪流下群像的精确描写,提出了对于时代变迁下国人该如何自处的问题但也并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他有没有针对现实中港人所面对即将到来新时代的隐喻我们无法臆测,但影片如此的格局在当时歌舞升平的香港影坛确实振聋发聩,来年的金像奖将最佳导演颁给徐克绝对是对武侠片的最好褒奖。当然,我们也无法忽视《黄飞鸿》动作设计的巨大革新,以袁家班袁祥仁、袁信义和刘家班刘家荣两大班底设计的动作抛弃了门户之见,洪拳大师黄飞鸿在银幕大耍北派功夫,李连杰的演出此时还带着青涩,但正是这份难得的青涩恰恰配合了黄飞鸿的宗师风范和君子气度,再加上风格混杂又极其华丽的动作风格,塑造出了电影史最为经典的黄飞鸿形象。当时关德兴关老爷子和因为坚持黄飞鸿只能施展洪拳身手而拒绝徐克邀约的刘家良,在影院面对山呼海啸、情绪激昂的观众时不禁黯然神伤,属于他们的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
群像的出色塑造也是《黄飞鸿》成功之处
影片的上映带来了轰动效应,本不被好的老旧武侠题材爆发出了惊人能量,本片一举拿下将近3000万的票房佳绩,确立了李连杰这个已经过气的“少林小子”在香港影坛新一代功夫王者的地位,一个新的古装武侠片热潮来临了。而徐克这部作品也成了他导演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饱含深情的家国忧患意识、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凌厉飘逸的新动作风格,都让该片成为华语影史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中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的英文片名确实不负其名。
黑道枭雄发迹史——跛豪1991年在周星驰新王登基、李连杰老树发新芽再度走红的大背景下,一部以香港50、60年代大毒枭吴锡豪(当时他还在香港监狱服刑中)为主角的三级片意外爆红了。跛豪的原型吴锡豪于上世纪60年代初随难民潮涌入香港,以“字花档”(赌)起家,后改做“粉档”(毒),结果风生水起,70年代已经做到香港贩毒“四大家族”之一,甚至把贩毒事业做到了香港之外的国际买卖,在泰国、台湾一带都颇具名气。1973年香港廉正公署成立,开始大力度打击犯罪,1974年年底,吴锡豪从台湾返回香港后被捕,整个犯罪集团被判刑124年。1991年因肝癌末期,获香港港督特赦出狱。出狱25天后,因病情恶化去世。
麦当雄本身就具有枭雄的气质
此片筹拍时吴锡豪还在狱中服刑,向来以拍戏胆大妄为闻名的麦当雄不敢造次,特意在电影前面加了一段话:“本片拍摄时,未经吴锡豪先生同意。如片内有模仿影射等情节,实属巧合。并为可能引起不便之处,向吴先生致歉意。”而影片上映引起了吴锡豪本人的不满,麦当雄只得亲赴监狱向他解释、赔罪,吴锡豪狮子大开口问他要了50万元的红包,经由他老婆捐给了慈善机构,可想而见当时的吴锡豪当年有多豪横、港英政府有多腐败。
影片从监狱教堂“改过自新”的吴国豪开始回忆(体现了导演满满的求生欲),自大陆饥荒吴国豪落难来到香港后,倍受凌辱,为了生存他带一帮潮州兄弟开始了偷抢打砸的黑社会生涯,期间更是搭上了香港白粉潮州大佬“肥波”,慢慢被其扶上位。随着地位高升和生意做大,吴国豪与肥波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激化了,几番争斗吴国豪又巴结上总华探长雷洛,警匪合作,最终“跛豪”成为香港贩毒集团一方霸主,无奈此时廉政公署成立,他的贩毒王国终于迎来了覆灭。
吕良伟的事业巅峰就出现在了《跛豪》
麦当雄在本片中对于香港社会三教九流的半纪实表现手法是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警察与黑帮的沆瀣一气、黑帮之间明争暗斗,各色人等粉墨登场交织出了一幅香港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图。整部戏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跛豪等人的兄弟同心到最后的众叛亲离,而叶子楣与吴启华、郑则仕三人纠缠不清的男女关系虽然低俗却不可否认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人物之间勾心斗角的桥段全然没有以往同题材的缺智,整个故事峰回路转又逻辑严密;全体演员超水准演出,不仅吕良伟贡献了从影以来最精彩的表演,配角里淫虫反骨仔吴启华,奸诈探长曾江,郑则仕、叶子楣、李子雄、徐锦江等等人都让人印象深刻,麦当雄、麦当杰的班底实力确实强大。
浮华的背后是罪恶
《跛豪》一上映就引起了轰动,票房直逼4000万(年度第三),不但票房表现强劲,还击败《黄飞鸿》一众劲敌,在金像奖上勇夺最佳电影,为出演跛增肥数十磅的吕良伟也成了金像奖上影帝的热门人选,但却出人意料地不敌出演陈可辛《双城故事》中志伟一角的曾志伟,这连曾志伟本人都大感意外,这也成了吕良伟电影生涯中的一大憾事。在《跛豪》大卖的情况之下,一大批跟风之作就马上出炉了,其中刘德华主演的《五亿探长雷洛》上下集、吕良伟自己出演的《四大家族之龙虎兄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跛豪》的缔造者麦氏兄弟后来又拉上原班人马以杜月笙为原型的《上海皇帝》也相当有可观性。素来被戏称为最擅长拍摄“男盗女娼”的麦当雄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也让我们有机会得以窥见当年港英政府法制尚未完善时期,黑道猖獗、官员腐败,警匪狼狈为奸的黑暗时代,而《跛豪》也最终成为了枭雄片开风气之先的经典佳作。
1991年这个香港影坛风起云涌的年份,为我们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这是香港电影人的荣耀,更是我们这些港片爱好者的幸事。下期让我们来见证香港电影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观——周星驰之年!
《漫谈50年》1991年(上) 周星驰崛起,双周一成时代来临
B. 黄飞鸿的资料
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南拳流派洪拳的名家,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香港拍的武打电影有超过一百套是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创下以同一题材拍摄最多电影的世界纪录。
生平:
黄飞鸿于公元1847年(清朝道光二十七年)生于中国广东佛山,随其父黄麒英在佛山、广州街头卖武。是故黄飞鸿自五岁开始习武,早得父亲传授,又拜铁桥三传人林福成为师,学得铁线拳;从宋辉镗处又学得无影脚。
1863年,十七岁起留在广州第七甫为铜、铁行工人授武。之后为三栏行(果、菜、鱼栏)工人武术教练。1868年起在西关回澜桥附近设跌打医馆。从此偕徒在在佛山及广州一些场馆中、如在佛山政桥卢九叔的蟀场任"睇场"(现场保镳)。
黄于1886年其父麒英染疾去世后,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馆。
清末民国以后,政治长期动荡不安,黄因教武率徒关系,多任睇场工作。1919年广州精武体育会成立,黄获邀请表演。1923年儿子汉森因醉酒争执被一同工作于保商卫旅营的伙伴张禺七用手枪射死。
1924年8月,广州商团发动暴动,西关一带大火,宝芝林毁于一旦;黄飞鸿深受打击,郁闷成疾;于同年12月在广州方便医院去世,享寿76岁。身后事颇为萧条,家人甚至无钱买棺,多亏有心人出资才将其埋葬于广州白云山下。其妻莫桂兰与黄的两名儿子,及黄飞鸿徒弟林世荣、邓世琼移居香港,开馆授徒。
黄飞鸿结过四次婚,除元配外皆为续娶。由于前三名妻子均早逝,黄飞鸿认为自己克妻,发誓不再续弦。后来娶最后一名妻子莫桂兰时就称她为妾,但实际上她是黄飞鸿当时唯一配偶。莫桂兰于1982年11月3日于香港逝世。黄飞鸿有四子,当中黄汉森最得真传,惜年少时被暗算惨死,之后黄飞鸿不传儿子武术。
有流传说黄曾经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任医官及军中技击教练,更随刘赴台湾抗击日军,之后又任广东民团总教练。惟正史从未见及此段叙述,刘永福自己亦从未提及认识黄氏,遑提二人交情深厚云云,此疑为后人杜撰。黄飞鸿的绝技有:双飞铊、子母双刀、五郎八卦棍、 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五行拳 、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等。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电影形象:
林世荣的徒子徒孙中,不少人日后成为电影业中人,其中较为人熟悉的有武术指导刘家良,其父刘湛便是林世荣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摄了接近八十套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当中黄飞鸿一角,除了两套为白玉堂,俱由关德兴担当;而奸角几乎全部由石坚演出。故港人常称关德兴为“黄师傅”;形容大奸大恶亦有“奸过石坚”一词。之后成龙、刘家辉亦有演过少年时期的黄飞鸿。1991年徐克拍摄李连杰版黄飞鸿电影非常成功,但黄飞鸿一角影视形象最为深刻的仍然是关德兴版本。
以黄飞鸿为主题拍摄的电影已经超过百部,形成黄飞鸿系列影视,黄飞鸿广为人知主要来源这些影视剧。
其他资料(来自网络)-
人物简介:
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 广东十虎分别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飞鸿6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即梁坤,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与岭南武术: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已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东南亚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黄飞鸿与宝芝林: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后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
黄飞鸿之武德:
一代宗师黄飞鸿,是佛山著名武术家,在南派武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追随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功勋。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黄飞鸿之婚姻:
黄飞鸿一生结过四次婚,除原配罗氏外皆为续娶,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后重娶。四个妻子中前三个均有名份,分别是罗氏、马氏、岑氏,但因陆续死去,因而当时人们迷信黄飞鸿有克妻命,以至于最后在娶莫桂兰时不得不以纳妾为名成了婚,最后一名妻子莫桂兰于1982年于香港逝世。黄飞鸿有四子,当中黄汉森最得真传,惜年少时被暗算惨死,之后黄飞鸿不传儿子武术。
黄飞鸿之弟子:
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林世荣(1861-1942),广东南海平洲人,出身于武术世家,师从黄飞鸿二十余载,曾任福军全军武术总教练。二十年代迁居香港以传授武术为业,门徒众多。他于三十年代开广东拳公开刊印拳谱先河,先后刊行了《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拳谱,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民间有“猪肉荣”的绰号。
黄飞鸿之家庭:
父亲——黄麒英,1886年染疾卒。
妻罗氏——1871年迎娶,婚后三月罗氏病卒。
妻马氏——约1896年续娶,生二女、二子(汉林、汉森),不久马氏病卒。
妻岑氏——约1902年续娶,生二子(汉枢、汉熙),不久岑氏病卒。
妾莫桂兰——1915年续纳。 莫桂兰(1892-1982),广东高州人,自幼得家传跌打医术和莫家功夫,为黄飞鸿第四任夫人,随夫学得一身武艺,曾出任福军拳术教练和邓芳“义勇堂”助教。黄飞鸿去世后,她先后创办“黄飞鸿国术社”和“黄飞鸿健身学院”,将黄飞鸿的武艺发扬光大。
1919年 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遭妒,在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鬼眼梁”暗算惨死。受此打击,飞鸿不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技。
黄飞鸿有四子,诸子中酷爱黄汉森(因其幼时生得肥肥白白,人称肥仔二),最得黄飞鸿真传。当时在一个名叫保商卫旅营当护卫。一名叫鬼眼梁的同事,见飞鸿之子年少,要和他较技并说“我怕黄飞鸿,绝不怕他的儿子。”可是动手仅两招就被打翻在地,因此怀恨在心。在中秋节晚设法使汉森喝得酩酊大醉,乘机开枪击毙汉森,反说汉森醉后拔枪杀他,他不得已才自卫误杀至死,以摆脱罪责。经过此事,飞鸿知道儿子是为了较技才丧生的,痛心之余,发誓不再教子习武。黄飞鸿第四子汉熙,面孔长得很象父亲,但全不懂洪拳,其职业也与武术无关。
武术成就:
黄飞鸿是清未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清顺治年间,郑成功部将蔡德宗等五人潜至福建少林寺,与达宗等在高溪庙创立洪门会(天地会),洪门会流行的拳术称为洪拳,含有纪念朱洪武,反清复明之意。至清中叶,广东洪拳与刘、蔡、李、莫并称为五大名拳。黄飞鸿的洪拳,一方面由陆阿采--黄泰--黄麒英所传,一方面由铁桥三--林福成所传。黄飞鸿对洪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并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闻名,现传下的要拳术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单刀、飞铊、行者棒、瑶家大耙、形意箫、挑等。
医术: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黄飞鸿有一个叫伍铨萃的弟子,是文人出身,1892年中了进士,他曾经送给黄飞鸿两句诗"宝剑腾霄汉,芝花遍上林”而黄飞鸿在创办跌打医馆时就取了两个开头的字和最后一个字作为医馆的名称。
宝芝林和黄飞鸿在医治跌打损伤方面有一套,现在流传的宝芝林伤科跌打酒(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半风荷 1两,宽根藤1两,田七5钱,金耳环5钱,以上诸药浸酒1斤5两,15天后可用)。相传是由陆阿采所传,而黄飞鸿本人也先后研制出"大力丸"、"通脉丹"等跌打药,1888年,著名的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受伤后多方医治不愈,黄飞鸿治愈了他的伤病,黄飞鸿不但因此得到了两广总督张之洞书写的"医艺精通"的牌匾,而且被刘永福聘请为军医官和技击总教练。
宝芝林和黄飞鸿的医术声名在外和黄飞鸿本人的医德也有很大关系,他不但不藏私,还向社会公开跌打涵浸泡方法和防暑凉茶验方,希望有助于劳苦大众。
舞狮:
舞龙舞狮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由此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龙狮文化。 佛山南海是南狮的发祥地。南狮泛指流传于南方的舞狮,分为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以广东等地的舞狮最具代表性。南狮动作大而威猛,造型夸张浪漫,讲究神韵,两脚着地,狮头和狮尾分开,各由一名演员摆弄,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等,鼓乐雄壮,闻之令人振奋。传统的南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采青”难度较高。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桥青等。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为高难。后来发展到在2米多高的梅花桩上跳跃,一边舞耍动作,直至将挂在桩上的“青”采下来。这些高难动作都需要技艺。
黄飞鸿将民间传统艺术醒狮进行挖掘、整理、刻苦训练,在原有的南派醒狮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融入武术舞狮的技艺,由高桩醒狮、民间武术梅花桩与南派民间醒狮套路相融合,并汇入当地民间风格特色,技艺高难,编排巧妙,融舞蹈、武术、杂技、力度、美学于一体,形成新一派醒狮。
黄飞鸿狮艺表演项目有传统鼓点表演(七星鼓或三星鼓)、现代醒狮表演(狮上高椿采蛇青、飞鸿八星阵等)传统地狮表演或群猜表演(龙门表,竹梯青等)舞龙功夫表演。狮子本来生活在地上,却非要让它爬高上低,在几根飞鸿八星阵的柱子上又跑又跳,玩出惊险的花样,把人吓得气也不敢出。还美其名曰百业兴旺,步步登高。
1911年,已经64岁的黄飞鸿仍然热衷于舞狮表演,但在一次表演中不小心将布鞋舞掉,飞出身外,正好击中了在台下观看的19岁的莫桂兰,为表达歉意,黄飞鸿事后专门登门道歉,却因此成就了一桩老少姻缘。没想到舞狮成就了黄飞鸿与莫桂兰的这桩老少姻缘。
黄飞鸿系列影视:
林世荣的徒子徒孙中,不少人日后成为电影业中人,其中较为人熟悉的有武术指导刘家良,其父刘湛便是林世荣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摄了接近八十套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当中黄飞鸿一角,除了两套为白玉堂演出外,俱由关德兴担当;而奸角几乎全部由石坚演出。故港人常称关德兴为“黄师傅”;形容大奸大恶亦有“奸过石坚”一词。之后成龙、刘家辉亦有演过少年时期的黄飞鸿。近年徐克拍摄黄飞鸿电影更非常成功,黄飞鸿一角多由具有功夫皇帝头衔的李连杰担任。赵文卓也曾演过黄飞鸿。
以黄飞鸿为主题拍摄的电影已经超过百部,形成黄飞鸿系列影视,黄飞鸿广为人知主要来源这些影视剧。
详细事件表:
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 出生于广东佛山镇。
1853年 从其父黄麒英习武。
1859年 随父在佛山、广州、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 “铁线拳”和 “飞铊”等绝技。
1863年 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飞鸿结束卖武生涯。
1865年 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飞鸿一人击退数十人,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随后应邀到在石龙乡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黄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摊挡被一恶棍强占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相助,被对方同伙数十人持械围攻,被黄飞鸿击败。
约1868年 另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为卢九叔任“护草”(现场保镖)时,黄飞鸿严惩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时。
1871年 娶妻罗氏,婚后三月罗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
1882年 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廻澜桥所设武馆。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后,吴全美去世,飞鸿辞去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
1888年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医术精通,聘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练,向其赠“医艺精通”木匾。
1894年 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飞鸿随刘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 1895年6月 刘永福护台失利,飞鸿离台返粤,自此仅行医不授武,“宝芝林”前榜:“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约1896年 续娶马氏为妻,生二女、二子(汉林、汉森),不久马氏病卒
约1902年 续纳岑氏为妻,生二子(汉枢、汉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12年 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
1915年 续莫桂兰为妾。
1918年 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猎场任守
1919年 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遭妒,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鬼眼梁”暗算惨死。受此打击,飞鸿不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广州海珠戏院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
1924年10月 广州国民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付于一炬,其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成疾。
C. 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共有几部导演是谁动作指导的谁拍摄年代
1、1991年,《黄飞鸿》,导演:徐克,动作指导:袁祥仁袁信义刘家良
2、1992年,《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导演:徐克,动作指导:袁和平
3、1993年,《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导演:徐克,动作指导:元彬
4、1993年,《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导演:王晶、袁和平,动作指导:袁和平、袁祥仁
5、1997年,《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导演:洪金宝,动作指导:洪金宝、曹荣
(3)李连杰版黄飞鸿电影是在哪里拍摄的扩展阅读:
1991年,李连杰在徐克的邀请下主演动作电影《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在片中饰演沉着儒雅、处变不惊的一代宗师黄飞鸿;影片在香港地区的票房达到2967万港元,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8名 ;该片也成为李连杰演艺事业的转折点,使得他在香港影坛获得更多的关注 。
1992年4月16日,李连杰与关之琳、莫少聪、甄子丹共同主演的动作电影《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上映,他在片中饰演武功高强、医术高超的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连杰
D. 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的幕后制作
幕后制作:当时徐克和武术指导商量,是想让《黄飞鸿》和以前拍摄的动作风格有些区别,当然动作设计里也有很多徐克自己的想法,很多也就是灵机一动。黄飞鸿和严振东就在梯子上演出了一场大战,那梯子的想法是徐克临时想出来的;
其实在拍这场戏时李连杰腰部不慎受伤,徐克不能用近景,必须用一些大的场面,有一天晚上徐克突然想到用梯子,其实梯子并不是事先考虑的主要工具,用梯子的话可以减少替身的使用但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还是由替身熊欣欣去完成的。
(4)李连杰版黄飞鸿电影是在哪里拍摄的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中国的武打片开始在香港复兴,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黄飞鸿》,此后近50年,黄飞鸿成了中国武打片的一个著名品牌,前后有关德兴、李连杰等十余位影星在近百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黄飞鸿这个角色;
有胡鹏、徐克等多位著名导演拍摄过这个题材,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功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其实徐克很早以前就有拍《黄飞鸿》的打算了,大概在1983、1984年就开始了构思,徐克很想把黄飞鸿这个人物重新带到大银幕上,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演,因此计划一直没实施。因为当时要找一个武功特别好的演员来演;
而且气质上要符合徐克的想法。大概到了1990年的时候,嘉禾准备投拍《黄飞鸿》,李连杰也刚好拍完《龙行天下》从美国回来,徐克和李连杰之前就在《龙行天下》里有过合作,从《少林寺》开始徐克就关注他了,徐克觉得李连杰的形象和他心目中的黄飞鸿比较靠近,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了,片子就开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