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特洛伊木马围城计,为什么被称为希腊神话改编的史诗级电影
场面宏大,很不错的一部历史剧,尤其是那个帕里斯王子,演得很好,好色的窝囊废,一点担当都没有,让人看了之后都忍不住冲进屏幕揍他一顿,演员很到位,总的来说改编的很成功。
同时也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不顾一切,奋不顾身,愿意牺牲愿意放弃,都是深深触动我的东西。但是让我难过的是,到最后战争还是毫无悬念的发生了,是人性的贪婪以及虚荣,再加上一点点的自身的傲慢……
战争从来都是无情和残酷的,吞噬着美好的一切,不仅亲人朋友痛苦,国家陷入危难,黎民也落于水深火热之中。战争是冷漠的洪水,淹没了幸福的所在;战争是可怕的暴风,摧毁了快乐的生活。战争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战争直接的源泉来自于人们的贪婪和憎恨,如果无法消除心中的愤怒,战争就一触即发,那将带给世间的就是摧毁和灭亡。
Ⅱ 希腊神话电影
1、特洛伊(7.5)
改编自特洛伊之战,这部电影的来源是著名的《荷马史诗》。故事讲的是特洛伊的王子受邀前往斯巴达赴宴,结果看上了斯巴达国王年轻貌美的妻子海伦,于是他将海伦偷偷带回了特洛伊城。
斯巴达国王知晓后,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和耻辱,于是便邀请了其他国家其他英雄出战特洛伊。两方持续战斗了10年,最后,他们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木马。士兵们全部藏在木马里被特洛伊士兵当做战利品拖进了城里,因此特洛伊城最后被灭。
这部电影里没有出现任何神迹,而是塑造了各种英雄和勇士,他们的激战和对决相当精彩。最经典的希腊传说电影。
Ⅲ 沙斯里城第一勇士,杀到无人敢上位,有哪些关于特洛伊的电影
特洛伊战争是著名的历史战争,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史诗题材,关于特洛伊的电影有很多,有1911年的特洛伊陷落,1924年的海伦,1956年的木马屠城记,1961年的木马屠城,2003年的新木马屠城记,2004年的特洛伊等。
一、电影《特洛伊》这一版本的特洛伊是一部比较不错的商业电影,主要角色阿克琉斯,赫克托尔,帕里斯都是肌肉猛男,海伦,帕里塞伊斯也非常漂亮,特效也很不错,结局也有所改动。和以往版本不同,这一版是海伦干掉了阿加门农,然后和帕里斯远走高飞。想了解这一段历史的,完全可以看这一版。
斯巴达国王很生气,直接纠集了多位国王、英雄,组建联军进攻特洛伊。联军有阿克琉斯这位出色的英雄,特洛伊也有赫克托尔与之抗衡,双方于是一直僵持不下。后来雅典娜和赫拉带着多位神灵下场参战,而帕里斯的支持者阿芙罗狄忒也带人参战,最终特洛伊战败。
Ⅳ 特洛伊 电影观后感 (急!急!急!)
三千两百年前,一场发生在希腊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堪称永垂不朽。它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规模空前庞大,还在于参战的英雄。
电影《特洛伊》所演绎的这场不朽的战争,却可以看出一个真真切切的神与人的欲望
世界 隐性的神欲
神,在这部影片中没有直接的出现,但在战争的起因和发展中,也不难看出神的欲望,并因为他们的欲望,对这场战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集威猛、超凡、英俊、傲慢、狂妄、凶狠、专横于一身的英雄阿喀琉斯,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阿喀琉斯,就不会有特洛伊战争。即使有,也不会如此的惨烈和血腥。是阿喀琉斯的欲望,助长了希腊想与特洛伊决一死战的决心和勇气。而神的欲望,则助长了神子阿喀琉斯的欲望。
特洛伊战争双方,都是受诸神帮助支持的,希腊方的有智慧女神雅典娜等,特洛伊方则是太阳神阿波罗等。太阳神阿波罗受特洛伊人顶礼膜拜祭奉,按照祭司所参悟到的神的旨意,坚信特洛伊之战将获得神助,于是特洛伊便十分坚定不移地迎接着战争的到来。但是,备受观众期待的太阳神阿波罗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而特洛伊也没有像大祭司所预言的那样,得到神助。大王子赫克托死于阿喀琉斯的剑下,木马被看成是希腊祭奉海神的祭礼被拖入特洛伊城却使全城被灭。神,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特洛伊人的祭奉,却自始至终没有帮助特洛伊人民免遭战争的危害。为欲望驱使,享受着祭礼和膜拜,却背信弃义,因为对立诸神的压力而却步,甚至面对全城被屠杀的百姓无动于衷,不做任何救助。
而众神为何划为两派支持一个国家的战争呢?因为想借助所支持的国家以发泄对对立诸神的不满,助长自己在众神中的威望,享受所支持国家的祭奉,这一切,都出于虽是神的身躯、身份、地位,却实质与凡人有相同的对于名利的欲望,物质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恰恰导致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特洛伊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英雄阿喀琉斯,赫克托,特洛伊国王普里尔蒙,阿喀琉斯的表弟帕卓克斯等等,无论他们多么的勇敢无畏,沉着智慧,都不过是诸神欲望下的牺牲品。
显性的人欲
《特洛伊》中所表现出的,除了神的欲望,还有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无疑是更直接的导致了特洛伊之战的发生。而人欲对战争的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战争的导火索——帕里斯和海伦对爱情的追求和不顾一切。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爱上了米奈劳斯的皇后海伦,并私自将海伦带回国。因为一己的爱欲,不顾特洛伊向往已久的和平以及整个国家人民的生命,帕里斯无疑是自私和不理智的。对一个人的爱情的成全比起要用一个国家的人的生命作为代价,无疑是浅薄而不值得一提的。而作为一个国家的王子,竟然会这样选择,是被个人欲望冲昏了头脑。
其次,是希腊国王,阿珈门农,因为不满足于眼前统一的希腊国土,为了满足扩张和征服的欲望,劳师动众,率领士兵横渡大海去攻打特洛伊。为弟弟抢回弟媳报仇雪耻的借口终究不能隐藏他作为一国暴君的贪婪和野心。而他的野心和贪婪,却造成了特洛伊的毁灭。
再次,便是为“千古留名,永垂不朽”的名利欲望所驱使的英雄阿喀琉斯。对名利的欲望,让他前往特洛伊作战。而因为对布里塞伊斯的爱情的欲望,最终让这个呼风唤雨的大英雄最终丧生在爱人的面前。在这里,不是对爱情这种人之常欲的否定,只是,当英雄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将抛弃儿女私情。
还有,便是阿喀琉斯的表弟帕卓克斯。一个英武的少年,受阿喀琉斯一手栽培,却因阿喀琉斯过分的在意和保护,生出叛逆之心,并最终因为他的鲁莽和任性葬送了自己。他在伪装成阿喀琉斯出战前,口口声声是为了希腊出战,但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个年幼又缺乏实战经验的少年对名利的欲望。他想立一次战功,使他在军队中享有声誉,甚至最好能超越专横狂妄的表哥阿喀琉斯。
《特洛伊》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世界。它的音乐,电脑特级,拍摄角度,情节安排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篇评论是我对本影片就某一点所产生的看法,权当是一个引子,好让更多的观众都参与到对电影《特洛伊》的探讨中。
Ⅳ 特洛伊电影的内容简介
《特洛伊》内容简介:在浪漫壮观、引人遐思的古希腊,奥林匹亚众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恨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在这其中,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所记录的特洛伊之战更是后世剧作家与观者反复演绎的经典作品。
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 饰)受希腊斯巴达国王之邀赴宴之际,却迷恋上了国王的妻子海伦(黛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饰),对方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他不能自已,遂将海伦带回自己的国家。
此举引发了希腊诸国的愤怒,在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布莱恩·考克斯 Brian Cox 饰)的号召下,一支强大的联军浩浩荡荡向特洛伊挺进。
在随后长达十年的战争中,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奥德修斯(肖恩·宾 Sean Bean 饰)、赫克托尔(艾瑞克·巴纳 Eric Bana 饰)等英雄各逞英豪,谱写了荡气回肠却又令人扼腕唏嘘的传奇史诗。
(5)特洛伊电影来自哪里扩展阅读
《特洛伊》角色介绍:
1,阿喀琉斯
希腊第一勇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戴马鬃装饰的科林斯头盔,身披胸甲,手持标枪圆盾,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和凸起结实的肌肉,有着战无不胜的勇气信心,大无畏的精神,他靠这个征服世界。
2,赫克托尔
特洛伊大王子,帕里斯的哥哥,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刚直勇敢、忠于职守,与强大的希腊联军奋战10年,甚至赢得了敌人的敬仰。作为特洛伊方面最优秀的战士,他就是军神的化身,一个为尊严而战的好汉。
3,帕里斯
特洛伊王子。是他的轻薄挑起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为那是爱情,却不知不觉中了巫师的咒语。
Ⅵ 求电影《特洛伊》的影评。
《特洛伊》:走下神坛的悲壮史诗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荷马史诗》则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作为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一,这一伟大作品一直启迪着后人的智慧与想象;5月14日公映的好来坞电影《特洛伊》,是对《荷马史诗》的最新一次致敬。
与以往“忠实原著”的改编作品不同,《特洛伊》对《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部分作了大幅度修改,去除了所有的神话色彩,将一场人神之间的混战,变成一部完全以人类为主体的、关于战争、爱情、英雄与传奇的悲壮史诗。
和原著一样,《特洛伊》的故事也是以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为中心。影片一开始,就塑造了他的“战神”般的形象,同时表现了他与当时希腊最强大的王阿伽门农(Agamemnon)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盗取海伦(Helen)和大举围攻的故事了。鉴于《伊利亚特》在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Hector)死后就结束了,《特洛伊》剩下来的情节就参考了《奥德赛》的开头部分以及其他古希腊传说,最终还是以阿喀琉斯的命运为终结。
除了隐去神话色彩外,《特洛伊》还对《荷马史诗》故事中部分人物关系和情节作了修改。例如原著中阿波罗神庙祭司之女克律塞伊斯与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Briseis),在电影中就变成了同一个人,帕特洛克罗斯(Patroclus)由阿喀琉斯的好友变成了表弟,而阿伽门农在电影中的归宿也要比原著中更戏剧化得多。此外,在原著中,特洛伊之战持续了十年,虽然《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始,只集中描述了其中最精彩的51天,但对一部两三个小时的电影来说,过于细节的描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特洛伊之战,在电影中看起来也就是两三天的事。
这种取舍与改动,在我看来是成功的,是符合电影的叙事特性与节奏的。历时十年的战争,电影并非没法表现,只要几个简单的字幕就行了;但是,剧情电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应当在于情节的连贯与紧凑,尤其是对于这样大制作的商业电影而言,突出原著所表现的主题、而不是斤斤计较于虚构的时间细节,才是把握原著神髓的正确方式。从这一点来看,我赞赏影片的叙事节奏。影片开始十五分钟内,就交代了一场最伟大战争的起因和主要人物关系与性格,却并没有露出仓促急躁的痕迹,显示出编导优秀的控制能力。电影的开头,使用的是典型的“先声夺人”的手法,阿喀琉斯的勇猛无敌以及自负散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样一来,观众就很容易理解其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了。
作为一部85%时间里表现战争过程的将近三小时的电影,而且又是线性发展的情节,《特洛伊》居然没有我想象中的沉闷或过分;恰恰相反,影片的不少场景,都强烈地吸引了我。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仅是吸引我的“目光”,而是吸引我的“心灵”:尽管我已经对《荷马史诗》的故事烂熟于心,但在观影过程中,我仍然对帕里斯(Paris)的不负责任感到出离愤怒,对赫克托尔的忠诚与无奈感到无比痛心,对阿喀琉斯的个人悲剧感到同情与悲哀……
可以说,《特洛伊》不仅仅是复活了《荷马史诗》所表现的主题,还使得这些主题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原著中人物的命运无常以及相应悲剧,还可以说是人被百无聊赖的众神玩弄于股掌之间;但在本片中,正由于抽离了所有的神话因素,人物的命运变得完全由人物各自性格与环境驱使;因此,原著中需要借助“神的安排”所表现的种种转折,无一不深深烙上了人性的印记。原著中带上了神意的人的脆弱、贪婪、勇敢、忠诚,也终于可以现出“原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将高贵的艺术史诗庸俗化了,但是我认为,只要让更多的人更能理解人类自身,那这样的“庸俗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Ⅶ 《特洛伊》是讲什么的
冲冠一怒为红颜:
特洛伊城(Troy)遗址位于达达内尔海峡和爱琴海之间,现在这里山峦迭翠,流水潺潺,柑桔树和橄榄树漫山遍野,红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其间,展现出一派土耳其当地典型的乡村景致。当时间回溯3000多年的时候,这里却是充满杀伐和嘶喊,遍布残肢和鲜血的古战场,在荷马不朽的诗史《伊利亚特》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战争就在这里持续10年。
《特洛伊》虽然改编自希腊神话,但事实上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神迹,它表现的完全是战争中的英雄和勇士: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希腊联军的统帅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儿子,特洛伊年轻的国王赫克托耳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海伦又被带回希腊,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特洛伊--神话和电影的契合:
希腊神话一直颇受电影创作者的偏爱,这不仅仅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深沉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所构造的那个颠覆传统的人神世界,扎根在这个独特的价值体系之上的希腊神话更注意英雄的塑造,在这里,神退居次位,他们自私,妒忌,小气,淫荡,更像是奴隶主或奴隶主的化身;英雄才是希腊神话的主角,这也正暗合了包括好莱坞在内的电影制作的推崇英雄主义的态度,于是在银幕上就多了这些希腊神话和电影的契合。
特洛伊的故事几乎完全来自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礼没有邀请离间女神厄里斯,怀恨在新的她将一个刻有"赏给最美者"的苹果丢在婚宴上,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争吵,为他们评判的帕里斯将苹果给了爱神,于是,另外两个女神发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负。希腊的皇后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夺走,这成了双方交战的导火索,除了1000只战舰和双方的20万大军之外,奥林匹斯众神都加入到这场大战之中,战争持续了10年,双方都损失巨大,在最后阶段希腊方面的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伦又被带回希腊。
史诗与现实的零距离--《特洛伊》:
即使战争真如古老谚语所叙述的那样,可以牵扯出人性最好乃至最坏的一面,可是对于那些涉足其中追求荣誉、权力或爱情的人,战争仍然不啻于一场真正的灾难。当《特洛伊》向世人展示成千上万名古士兵战斗的奇景时,不过是重复荷马史诗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胜利和战败。为了重现那场用"传奇"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的"特洛伊之战"的宏大和悲壮,还有什么是现代科技所不能做到的呢?当史诗与现实零距离的时候,到底应该是悲剧复悲剧,还是悲剧复娱乐呢?
Ⅷ 如何评价特洛伊你觉得改编的成功么
《特洛伊》评价:这是一部好看的商业片。从为人熟悉的传说来说,除了那众天神没有出来瞎掺和之外,黄的城、蓝的海、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战神阿喀琉斯、十全好男人赫克托尔等等应有尽有地出现影片中;从情节来说简化版张弛有度紧凑利落。
强大的演员阵容亦在导演手中得以了人尽其才的善用,这些都使《特洛伊》无愧为一部史诗级大片,而一腔悲情的展露,同样也揭露着战争杀戮残酷的本质,改编非常成功。
剧情简介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
希腊联军的统帅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儿子,特洛伊年轻的国王赫克托耳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
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
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海伦又被带回希腊,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8)特洛伊电影来自哪里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阿喀琉斯演员: 布拉德皮特
希腊第一勇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戴马鬃装饰的科林斯头盔,身披胸甲,手持标枪圆盾,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和凸起结实的肌肉,有着战无不胜的勇气信心,大无畏的精神,他靠这个征服世界。
2、赫克托尔演员: 艾瑞克巴纳
特洛伊大王子,帕里斯的哥哥,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刚直勇敢、忠于职守,与强大的希腊联军奋战10年,甚至赢得了敌人的敬仰。作为特洛伊方面最优秀的战士,他就是军神的化身,一个为尊严而战的好汉。
Ⅸ 请问特洛伊的故事是来自于但丁的神曲么和神曲有没有关系
上面其实说对了一半。
特洛伊的故事和《神曲》没什么关系,但最早并不是从荷马的《荷马史诗》而来。而是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
希腊罗马神话神话的传说为荷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而伟大的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也由此产生。
关于特洛伊的神话,如下:
在希腊神话之中,特洛伊城本来是在宙斯的人间后裔做了国王之后,才出现在河流与大海之间的平原上的都城,这块平原后来被称为特洛伊平原。传说在特洛伊城即将动工之前,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像从天而降,这暗示特洛伊城将处于宙斯和他女儿的保护之下。与此同时,宙斯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与海神波塞冬,由于反抗了万神之父宙斯而被放逐到尘世,因而他们将根据宙斯的旨意,来修建特洛伊城,以重获他们父亲的欢心。于是,他们俩变形为人,波塞冬为国王指导特洛伊城的修建,而阿波罗则为国王放牧牛群以提供肉食,一年过去了,特洛伊城雄伟壮丽的巍峨城墙终于耸立在了特洛伊平原之上。
当阿波罗与波塞冬离开特洛伊城的时候,失信的国王拒绝付给他们俩报酬,于是雄辩的阿波罗开始与国王进行论争,而国王却要赶走他们,还威胁说要将他俩捆起来,并且割掉他俩的耳朵。阿波罗与波塞冬满怀愤怒地离开了特洛伊城,心中对国王乃至所有的特洛伊人都充满了敌意。雅典娜也放弃了对于特洛伊城的保护,因而在宙斯的默许之下,特洛伊城在刚刚建造起来的时候,就使自己的居民们陷入了一场注定要被诸神毁灭的灾难之中。
国王之子帕里斯一来到人世间,就由于这个孩子将导致特洛伊城毁灭的可怕预言,而被母亲丢弃在了荒野之中,最后被一个奴隶养大,成为英俊勇武的青年,奋力保护牧民们不受强盗的祸害,因而被尊称为人类的救护者。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盛大婚礼时,邀请了所有的神,单把争吵女神厄里斯遗漏了。厄里斯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写着“给最美的女人”。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争夺起来,争持不下就去找宙斯,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在万神之母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情之神阿芙洛狄忒三人之间,帕里斯选中了爱情之神,于是将金苹果交给了阿芙洛狄忒!这就使得赫拉与雅典娜非常愤怒,发誓要向帕里斯,以及所有的特洛伊人进行报复。果然,爱情之神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帕里斯得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妇人”海伦来作为妻子。然而,三位女神的金苹果之争,却使凡人卷入了神的赌局,继之而起的美女海伦之争,又使诸神投入了特洛伊战争的游戏。
帕里斯来到斯巴达,受到国王墨涅拉俄斯的款待,但是却对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天下第一美女海伦起了非分之想。于是在阿佛洛狄忒的帮助下,劝诱了海伦同他私奔,并抢走了大批财物,把她带到了特洛伊,这样就造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战争中希腊联军死伤无数,而特洛伊人也失去了唯一的家园。
得知海伦被拐走后,希腊各地的国王和首领们认为是最大的耻辱,于是意欲进兵特洛伊,夺回海伦。舰队汇聚奥利斯,由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统领。经过一番周折,希腊联军登岸特洛伊,兵临城下,但一连九年不得破获。在第十年里,阿伽门农和联军中最好的战将阿喀琉斯发生争执,后者由此罢兵不战,使特洛伊人(由赫克托耳统领)节节获胜,兵抵希腊人的海船和营棚。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最好的朋友帕特罗克洛斯后,阿喀琉斯重返战场,逼回特洛伊军伍,杀死赫克托耳,阿喀琉斯也战死。最后,希腊联军将领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具内藏兵将的巨大木马丢在城外,假装撤兵,木马被特洛伊人作为战利品拖进城内。晚上,希腊人从木马中出来,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攻下了特洛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