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聂耳简介
聂耳,云南玉溪人,1912年2月14日生,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0年到上海,次年加入明月歌剧社。1932年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193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进百代唱片公司,组织百代国乐队。
1935年1月聂耳重入联华影业,任音乐部主任。4月取道日本,准备去苏联及欧洲学习。7月17日,聂耳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
聂耳先后写有《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未制定前的国歌;1982年12月4日,经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老电影聂耳是在哪里拍摄的扩展阅读
聂耳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郭沫若在聂耳去世后称其为“人民音乐家”,“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
2009年,聂耳被中国政府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9年,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张晖发表文章称聂耳“是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光辉形象的作曲家,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2012年,纪念聂耳诞辰百年图片展上评价聂耳是“勤奋努力、向往光明与进步的热血青年”,称“聂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012年,第五期《文史参考》雷蕾刊发文章称聂耳为“国之歌者”。
❷ 聂耳的资料
聂耳,中国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艺术的开拓者,1912年2月14日生于云南玉溪,取名守信,字子义。父亲是一名中医,在他4岁时便去世了。家境更加清苦。他从小就受音乐的熏陶。小学时期就能演奏二胡。三弦等多种民族乐器。中学时,他经常参加老艺人组成的民间音乐团体活动,为他打下了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1928年,他进入云南第一师范学习,开始接触外国乐器和音乐理论,他对小提琴情有独钟。童年时代,艰苦的生活,使他认识到只有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音乐,艺术才有永久的生命力。1930年夏,他中学毕业,参加各种进步活动,被叛徒告密,逃到上海。1931年,他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当小提琴师。由于他听觉灵敏,又姓“聂”,被人送雅号“耳朵先生”,后来,他便改名为聂耳。他对当时“明月”演出的黄色歌舞十分厌恶,1932年曾在《电影艺术》上发表《中国歌舞短论》批评“明月”所演的节目。之后便离开“明月”,来到北平,三个月后又回到上海,在“苏联之友社”的音乐小组中,结识了田汉,任光等人。聂耳进入电影界是从写影评开始的。他于1937年以“黑天使”的笔名在《电影艺术》上发表一篇影评《下流》批评蔡楚生执导的《粉红色的梦》一片。
1933年初,他进入联华影片公司,担任场记、剧务等工作,并开始了电影音乐的创作,从1933年到1935年,他为影片《母性之光》、《桃李劫》、《大路》、《新女性》、《逃亡》、《凯歌》、《风云儿女》等创作了大量的电影歌曲。他所写的歌曲在影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有力地体现了影片的主题思想。他在创作时深入劳动人民生活,抓住他们生活里最本质的情绪,选择最典型的音调,赋以民族音乐色彩,加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如《桃李劫》中的《毕业歌》,《大路》中的《开路先锋歌》和《大路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影片《风云儿女》中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弥补了影片的不足,表现出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4年4月,他进百代唱片公司,后任音乐部副主任,1935年1月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同年4月中旬达到日本东京,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年仅24岁。
❸ 聂耳信息
❹ 田汉和聂耳的介绍
一、田汉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寿昌,乳名和儿,笔名有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1968年,田汉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二、聂耳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4)老电影聂耳是在哪里拍摄的扩展阅读: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义勇军进行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英勇的东北人民组成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搏斗。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接着,日军把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国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3月热河全省沦陷。之后,日军又大举进攻华北的长城各关口,广大的华北地区遭到了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从1933年到1935年,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丧权辱国的协定,使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大片国土沦陷到侵略者手中。广大的爱国民众发出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全国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众多的左翼作家以戏剧、电影和歌曲等艺术形式,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左翼戏剧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共产党员田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期间,创作了几十部抗日题材的戏剧、电影和歌曲,成为救亡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家。1935年1月,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抗日影片《风云儿女》,田汉在写影片故事梗概的时候,为片中的主人公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后来,它被作为影片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
得知这首歌词后,青年音乐家、共产党员聂耳主动要求为之谱曲。聂耳于1935年3月中旬开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3月底写成初稿并唱给朋友们听,经过修改,4月下旬将定稿交给电通公司。《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❺ 聂尔的生日
912年2月14日
聂耳(1912-1935)中国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乳名嘉祥,聂耳是他在上海的艺名。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甬道街72号“成春堂”中药店小楼上,一个清贫的中医家庭。父亲聂鸿仪是玉溪人,母亲彭氏是玉溪附近峨山的一位傣族妇女。
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聂耳自幼喜爱音乐,能敏锐辨别声音,模仿能力特别强,能奏多种乐器,并对学习各种乐器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天不亮就到城外练习演奏,直到深夜才回来。聂耳师从民间音乐家,学会了演奏二胡、笛子、箫、三弦琴、月琴、管风琴、曼陀林、手风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对许多传统乐曲渐熟于心。为以后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昆明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艺术资源留给聂耳深刻的印象,在他后来创作的《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了他那浓浓的乡情。
1922年,聂耳进入昆明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1925年考取设在昆明省立第一联合中学的插班生。聂耳在中学读书期间受到 “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风潮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九九音乐社”,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他的处女作《省师附小校歌》,就是这个时候问世的。1927年秋,聂耳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中部“外国语组”,主修英语。这时他不顾反动派的迫害,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青年读书会和音乐、戏剧演出,参与散发传单等秘密活动,1928年秋天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在思想上、行动上从普通学生转变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青年。
1930年夏,聂耳在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因为在昆明参加过许多学生运动,为了躲避云南地方当局的迫害,不得不离开昆明,取道越南、香港到上海,在“云丰申庄”当店员。
1931年4月,聂耳以刻苦自学的成绩和多项卓越的表演才能,考入了“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这段时间,聂耳除了参加演出、听音乐会、听唱片,同时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还研究各地的民歌、戏曲,分析了大量的中外音乐名作,研究汉语的声韵学、声调的变化规律,并开始了他早期的音乐创作。后来,聂耳离开上海到北平。在北平,聂耳与左翼戏联和音联的同志取得联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和演出。他常在群众性的集会上,演奏《国际歌》,听众随着他的乐声齐声合唱。
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聂耳成为一名用音乐武器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工作,并以“黑天使”为笔名发表艺术评论,抨击靡靡之音,提出替“大众呐喊”的主张。
1933年至1935年,是聂耳在上海活动的最后三年,也是他创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三年。这期间,他创作了《开矿歌》(田汉词,影片《母性之光》插曲)、《开路先锋》(孙师毅词)和《大路歌》(孙瑜词)、《义勇军进行曲》、《新的女性》、《毕业歌》和《卖报歌》等34歌曲。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体验是聂耳的创作源泉。1934年,在为田汉编写的《扬子江暴风雨》歌剧谱写歌曲时,聂耳多次黄浦江边聆听搬运工人的劳动号子,终于创作出《打夯歌》、《码头工人歌》、《苦力歌》等四歌曲。同年,他为影片《桃李劫》的插曲《毕业歌》、《飞花屯》的主题歌《飞花歌》谱曲;为舞剧《回春之曲》中的《告别南洋》等作曲。聂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1个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这些歌曲集中表现了工农群众在旧中国阶级压迫下的苦难和反抗。
1935年,中国正独自经历着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殊死搏斗,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本侵略者已进行了4年的浴血拼搏,“挽中华于危亡之中”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呼声。1935年3月,聂耳开始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同胞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的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不断地产生,仅用两夜功夫聂耳就完成了曲谱初稿。为躲避特务的追捕,身带《义勇军进行曲》初稿出国,在日本定稿后寄回上海。一首表现了中华民族刚强性格,显示了祖国尊严的革命战歌诞生了。
《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伴随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广阔胸怀,表达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意志,也表现出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雷霆万钧之力。
《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4月初,党组织得知聂耳有被国民党逮捕的危险,且考虑到他有去国外学习的愿望,于是通知他先去日本,再从那里转道去苏联。聂耳于4月中旬东渡后,受到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聂耳是抗日斗争的鼓动者,但对日本文化有浑厚兴趣,于是计划停留一年。此间,他最后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把乐谱寄回国内,并在留学生聚会上演唱。同年7月,聂耳于暑假期间赴神奈川藤泽市鹄沼海滨,住在日本友人家中,天天练琴游泳。7月17日,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聂耳逝世后,他的生前好友张天虚收领了遗体,并在当地火化后带回上海。1937年,聂耳的骨灰安葬于西山碧鸡关旁,1980年5月又迁葬到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由楚图南、光未然、徐嘉瑞等立碑,徐嘉瑞撰写碑文。解放后,郭沫若为聂耳墓题了“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大字并撰写了碑文。全文为: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面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四年,一九五四年二月,郭沫若撰。
❻ 聂耳的资料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另外由赵丹主演的影片《聂耳》在1959年上映后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部电影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聂耳
别名:嘉祥
籍贯:云南玉溪
出生地:云南省昆明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12年2月14日
去世年月:1935年7月17日
职业:音乐家,作曲家
毕业院校: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政党:中国共产党
代表作品:《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
成就贡献
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创造出中国音乐史上多个第一
聂耳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❼ 风云儿女的拍摄地是,首映地是
上海在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地建成的国歌纪念广场及国歌展示馆25日举行了落成和开馆典礼。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国歌词曲作者田汉、聂耳的亲属分别向国歌展示馆捐赠了《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手稿等珍贵材料。
据介绍,电影《风云儿女》于1935年由在上海杨浦区原荆州路405号的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影片制作过程中,在原徐家汇路1099号(现衡山路811号)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第一张《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并将该录音转录到影片《风云儿女》胶片上。同年5月,影片《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从此《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中华大地。
据了解,2006年7月,为了整合上海市与国歌有关的红色历史资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徐汇区、黄浦区的支持下,整合三个区及全市国歌有关资源,在杨浦区荆州路拍摄《风云儿女》影片的地方建设国歌纪念广场及国歌展示馆,并于2006年11月30日举行了奠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