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胡辣汤是哪里的
胡辣汤主要为河南省特色小吃。
胡辣汤,也称糊辣汤,主要为河南省特产,属于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胡辣汤以胡椒、辣椒、牛肉粒、骨汤、粉条、黄花菜、花生、木耳、豆皮等为主料熬制而成,属豫菜菜系,通常被作为早餐食用,也属于当地特色小吃,作为特产供游客品尝。
其成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汤料丰富、口感十分有层次,而人们品鉴胡辣汤的主要标准则是根据喝完汤之后口中余留的香气及药草味,如果超过十分钟即为上品。而目前,胡辣汤也已经发展成为河南、陕西及周边多个省份都十分钟爱的名小吃,常被称为“中原知名小吃”。
B. 装台在西安哪个村里拍的
剧中的刁家村,部分场景的取景地是在高新区科技路的徐家庄。刁家村的位置在西安文昌门外的文艺北路,是陕歌、省戏曲研究院、群艺、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的所在地,加上周边鳞次栉比的各种琴行,让文艺北路这条南北走向的街道,成为是实实在在的艺术宝地,也是名副其实的“文艺”路。
电视剧一开始,刁大顺(张嘉益饰)急着吃完胡辣汤,就骑车回家的路上,路过的这个城墙门洞,熟悉西安的网友,都一眼认出来这是小南门。
(2)胡辣汤电影在哪里取景的扩展阅读:
剧评
《装台》虽然延续了原著小说的一部分内核,但剧集更像是一出“宣传片”,小说是“生活虐我千百遍”,现在变成了“我待生活如初恋”。当然,这出“宣传片”是那一类比较高明的宣传片,没有说教味,充满平民趣味和烟火气。该剧几乎每一集都有好几个镜头,对准陕西的各样美食。不仅有美食,还有地方风物。
不同于一些都市剧,角色的活动范畴几乎离不开市中心最豪华的地段,该剧的主人公刁大顺,则住在古城里的城中村。看惯了高楼大厦,这一回观众跟着刁大顺那辆破三轮在西安的城门里穿行,活动范围主要是城中村的小院、民房、巷弄,那热腾腾的本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反而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踏实感。虽然该剧以普通话为主,但人物对话时不时也蹦出方言,或夹带一些方言词汇,鲜活又生动。
C. 胡辣汤的影片评价
《胡辣汤》深入挖掘了逍遥胡辣汤做为传统名小吃的历史地位,展示了胡辣汤精湛的烹饪技艺和豫菜悠久的历史文化,颂扬了一代代胡辣汤人为传承和发扬光大胡辣汤做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们对传统胡辣汤尊严的坚守和捍卫。该片导演韩万峰表示,这次创新的市场化运作,将对保护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胡辣汤饮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片中的两个配角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二爷对赵家胡辣汤的执着,每天早上必喝一碗赵家胡辣汤,直到临终也是喝了赵家胡辣汤安然离世,一个是八岁的小孙子赵顺对天天喝胡辣汤表示厌倦而非要吵着去吃肯德基的时候,却发现肯德基的店里的顾客闻香而来,对赵老爷子自带的胡辣汤的暂不绝口而深感疑惑。
片中最为美中不足的是演员并没有用河南方言将本片进行演绎,无法完美体现出河南本土电影的特色;还有就是对胡辣汤的制作的细节部分表现不足,更吊起了观众的胃口,所以您不妨买一包胡辣汤料,在家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了非常好喝的胡辣汤!
正如导演万峰所说“这不是一部科教片,而是一部有故事的情感电影。”作为河南人,作为西华人,当片中河南坠子皇后的河南坠子《胡辣汤颂》想起的时候,电影胡辣汤的乡土气息让人倍感亲切,看完这部胡辣汤电影,可能你会觉得面对的不是一碗胡辣汤,而是一件艺术品。”
D. 中国哪里的胡辣汤最好吃
河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是中国最有名的,口味也是最纯正的
这个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
胡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又名糊辣汤,起源于河南中部
在河南,一提起胡辣汤,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逍遥镇胡辣汤
E. 张雪迎胡辣汤是怎么回事
这个事件是张雪莹与男演员秦俊杰共同拍摄电视剧泡沫之夏时发生的,两人在拍摄期间休息时共同喝一碗胡辣汤,这个视频被传到网上被很多人吐槽。
之所以被吐槽,是因为当初秦俊杰和杨紫是男女朋友,并且当时并没有分手,然而张雪迎没有做到避嫌的工作,直接与秦俊杰共同喝了一碗胡辣汤。
(5)胡辣汤电影在哪里取景的扩展阅读
这个事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教训,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张雪迎是一个非常接地气,并且豪爽性格的女生,所以张雪迎做到了,知错就改,很多网友也不必再去将这个举动随意放大了。
让我们更多地关注演员本身的作品,以平常心态看待每一个演员,张雪迎的演技也是毋庸置疑的,在电影狗十三当中表现得非常好,让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她的作品。
F. 胡辣汤哪里的好喝啊
说起河南美食,大多离不了烩面和胡辣汤。单说胡辣汤,河南就有两个风格迥异的派别:逍遥镇胡辣汤和北舞渡胡辣汤。虽说他们俩是胡辣汤界的“双子星”,然而,每每谈论起来,逍遥镇的风头明显更胜一筹,而北舞渡就有点偏安一隅了。但北舞渡人并不服气,网上每篇关于胡辣汤的文章,总会有打抱不平的网友要为北舞渡打call。而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你,北舞渡和逍遥镇,到底谁才是正宗。
初白丨文
感谢沙河,造就了两个胡辣汤镇
丰富了河南人民的餐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它泛滥出的大平原上,诞生了古代中国的曙光。但这历史太遥远,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深。要我说,河南人还应该感谢沙河,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物质慰藉——胡辣汤。
网上有很多河南美食排行榜,但不管怎么排,胡辣汤一定不出前三。
就着油条、油馍头、水煎包或者肉盒,一碗汤下肚,头上的汗、嘴边的油,使袖子一抹,一天都舒坦,给个天王老子都不换。
没喝过胡辣汤的外地人永远不会懂得,坐在路边,捧着一碗黏糊糊又乌漆墨黑的玩意,河南人咋吃得那么欢?他们的确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情,更无法想象,中原人如何靠着胡辣汤开启一天的能量库。
即便嗓子上火发炎,还是丢不了这一口。
众所周知,河南每个地方做出来的胡辣汤都不太一样。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大派:逍遥镇和北舞渡。
据说,早年间两派卖汤人的行头和讲究都不一样。逍遥镇用青色大铝锅盛汤,北舞渡则是黄色大铜锅,嵌在一辆红色推车上,下面用炭火煨着。
最早出来卖汤的大多是回民,素衣白帽,手持一把大木勺,在汤锅里搅三搅,“啪”,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便盛好,递在喝汤人手中,技艺高超的卖汤人是不会在碗边留下汤汁的。
一碗汤盛出来,单从外观上来看,逍遥胡辣汤配料多,木耳、黄花菜、牛肉片,好不丰富。而北舞渡看起来单薄多了——面儿上漂着一层葱花,但是勺子伸进去一搅,噫,这肉块看着真带劲。
放的东西不一样,味道上自然也有差别。逍遥镇的汤有很浓的胡椒味,一碗汤下肚,七窍开了六窍,汗毛都要张开了;也有受不住辣的,喝一口汤,就得猛灌一口水缓缓劲儿。大冬天,弄一碗这样热辣辣的汤,着实过瘾。
相比较而言,北舞渡的汤则温柔许多,它更加绵润,每一种配料的味道都不突出,熬在一起,却把肉汤的味道衬托了出来。
如果说,胡辣汤也有江湖,那么,逍遥镇和北舞渡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和武当。
逍遥镇走的是爽口提劲儿的路子,像少林刚猛的硬功;而北舞渡则主打五味调和,与武当张真人练的太极一样,讲究平衡和协调。
放眼全国,北舞渡不敌逍遥镇
是因为味道不好?
上文说了,河南人应该感谢沙河,因为这两个“胡辣汤镇”都在沙河旁边,都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埠。
在逍遥镇里,人们大多只认5家店:高群生、老杨家、老佟家、老王家和杨老大。
高群生的味道稍淡,偏辣。老杨家咸淡适中,味道平顺。老佟家卖相比其他几家稍高,刚入口有中药材味道,喝后会有胡椒的味道。
老王家羊膻味稍重,同时也有一股肉香味。杨老大走的是养生滋补路线有枸杞,视觉上会不错,绵香麻辣不突出,同样是杨家,跟老杨家风格迥异。
逍遥镇的汤馆,普遍认为自己的汤,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
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
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但时光流转,究竟是谁第一个卖汤的?这恐怕要成历史疑案了。
而在60公里开外,称霸北舞渡的汤馆有也有固定的几家,分别是闪、丁、吕、宛。与逍遥镇不同,后三家一致认为,最在北舞渡卖汤的,是闪家的老爷子。
闪家胡辣汤负责人闪宝民介绍说,晚清时,山西、陕西的商贾在此创建了一座山陕会馆,会馆落成后,大宴宾客,此间太原府的一名大厨做一道深受名流绅士称赞的汤,这道汤就是胡辣汤。
如今,当年的山陕会馆会址已经是北舞渡镇中心小学的"地盘"了,历经近200年风雨的彩牌楼依然那样光彩照人。
两个历史名镇做出的东西,自然谁也不服谁。据说,喝惯了逍遥胡辣汤的人,喝不惯北舞渡;反之亦然。于是,附近的大城市都成了它们的论战的战场。
尤其是夹在两个镇子之间,离它们只有30公里的漯河。
放眼全国,胡辣汤分为三大流派,逍遥镇胡辣汤、北舞渡胡辣汤和西安的肉丸糊辣汤。严格意义上讲,肉丸糊辣汤更像是河南的烩菜,一碗汤里,你能看到土豆、白菜、胡萝卜,甚至菜花和芹菜。
此外,它的“辣”也不是靠胡椒,而是辣椒。
西安的胡辣汤出了陕西(甚至可以说西安),基本是没人吃的。占的市场份额也小,勉强算10%。而逍遥镇胡辣汤则占了六成以上的市场,剩下的三成,是北舞渡。
我在家门口盛汤
手脖子都酸了,还出去干啥?
但是,这个数据在漯河要反过来。北舞渡大概是1995年进军漯河的,在此之前,称霸漯河的一直都是逍遥镇。然而,北舞渡一进来,逍遥镇立即收到了极大的冲击。
早几年,贴吧还很火爆的时候,网上不断有贴子抹黑竞争对手:“往已做好的胡辣汤里兑水,搅巴搅巴就能多卖几碗”、“喝剩下的也往锅里面倒?坑死人……”
甲胡辣汤店锋芒直指乙店:“我们的汤,是用炖肉、胡椒、花椒等加入三十几种中草药熬制的,而xx家的汤,则主要用水熬制,且不用胡椒而用廉价的辣椒……”
不过,这种“指名道姓”的竞争,现在也都淡出了江湖。但2014年,一碗天价胡辣汤又把“战争”的逼格大跨步的提高了。
漯河市区的几家胡辣汤店相继推出了高端汤。位于郾城路的一家胡辣汤店,把牛鞭、羊鞭、骨髓,配上当归、黄芪、枸杞等中药材,熬上两个多小时,然后还要加入海参、鱼翅等食材。
这样的胡辣汤一碗卖到188。即便很贵,但每个月仍然有100多碗的销量。
此外,位于崂山路的一家店,开发出了肚丝、雪蛤、鲍鱼、辽参等每碗15元至90元不等的特制汤。这种特质汤,还不是你甩钱就能喝的,得提前预定。
面对这种竞争,在漯河占了绝对地位的各种北舞渡汤馆都很能沉得住气。坚持着自己的规矩,400g一碗汤,一碗汤一两肉。要不就是提高汤馆的档次,消毒碗筷、统一装饰、开设雅座。
据业内人士透露,北舞渡不是没想过要做高端定制汤。只不过,加上雪蛤鲍鱼牛蛙,影响了肉汤本来的味道,这对很看重“肉味”的北舞渡来说,是不能原谅的。
不过,即便卖出了高价,逍遥镇在漯河的地位还是明显不如北舞渡。直到一家叫“王忠圈”的逍遥派胡辣汤店开张,逍遥派才算收复了一点失地。而在全国,逍遥镇胡辣汤,其实早已成了河南的一张名片。
究其原因,是因为早些年西华比较穷,这点,我在《胡辣汤县走出的25万农民,一年拿回家70亿,搂钱秘籍在此 》一文中有详细的交代。
后来,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联合投资拍摄了一部以逍遥镇胡辣汤兴衰为背景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好的软广。
与此相对,北舞渡坊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人劝闪家胡辣汤传人去外地开店,不料遭到拒绝,理由即任性也让人无法反驳:“我在家门口盛汤,盛得手脖子都酸了,还去外地干什么?”
大概也正因为北舞渡相对内敛,逍遥镇敢闯,才造成了如今的胡辣汤格局。但是,如果你要问哪种胡辣汤最正宗,我认为,你的胃会告诉你最确切的答案。
G. 胡辣汤是哪里的
胡辣汤分为河南胡辣汤和回民肉丸胡辣汤,第二种是西安的,不清楚你具体想问的是哪种
两种是不一样的,陕西的胡辣汤相较于河南的来说更偏于清淡,有蔬菜和丸子等东西,口感是糊糊状,一般配馍吃,口味重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加辣椒
大多数人喝的基本上都是河南胡辣汤这种
H. 胡辣汤的剧情简介
电影《胡辣汤》讲述了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传人赵立秋在如何传承胡辣汤的问题上,和两个儿子之间所产生的分歧与矛盾。深度挖掘了逍遥胡辣汤作为传统名小吃的历史地位,展示了胡辣汤精湛的烹饪技艺和豫菜悠久的历史文化。逍遥镇赵家胡辣汤第十九代传人赵立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过完六十岁生日,两个儿子竟然就闹着要分家。赵立秋老伴死得早,是他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带大。他本打算过完六十岁生日,就把自己苦心经营了30多年的赵家胡辣汤馆交给两儿子打理,自己专门带孙子赵顺。赵顺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是大儿子赵大明的儿子。赵大明的女人在赵顺五岁那年,私下跟别人跑了,赵顺就没有了妈。赵立秋心疼孙子,对赵大明说,无论你以后找啥女人,赵顺就跟着我,免得让孩子跟着后妈受气。
其实,弟弟赵小明和哥哥赵大明两人闹分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赵小明看上了镇东头川味情饭店老板娘孙媚媚。孙媚媚28岁,比赵小明大三岁,离了婚,带着一个四岁小女孩。哥哥赵大明不同意弟弟和孙媚媚来往,就教训弟弟赵小明说,如果你非要跟那女人好,就别回赵家胡辣汤馆,你去川味情过吧。赵小明喜欢孙媚媚,当然听不进哥哥赵大明的话,于是兄弟俩就闹起别扭来。赵小明一气之下就去了川味情。谁知刚去了一天,赵小明就回来找赵立秋要跟哥哥赵大明分家。赵立秋说我们赵家世代在逍遥镇卖胡辣汤,你们祖爷弟兄四个,一直到你太爷死,四兄弟和睦相处,一起卖着赵家胡辣汤。那时全家四世同堂,人最多的时候二十几口人,每天吃饭要摆两大桌啊!就是那样全家谁都没人敢说过分家的事。现在你们就兄弟俩,还要闹分家,想分家可以,除非我死了。赵小明看父亲说的斩钉截铁,也就不再说分家的事。可是打那以后,赵小明几乎天天跑到川味情,有时候彻夜不归,赵家胡辣汤馆他根本不管不问。赵大明看不惯,就找赵立秋说,爹,他要是真想分就分吧,人在曹营心在汉,我们拴不住他啊!
兄弟俩终于分家了,赵立秋把家产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只是把赵家胡辣汤馆留给自己暂不分。赵立秋说:等我死了,我留给谁就是谁的。
分完家后,赵小明就搬到川味情去了,赵大明还在继续卖胡辣汤。可是没过多久,川味情也开始卖胡辣汤了,并且招牌上还写着正宗赵家胡辣汤。
赵立秋这次真的动了火,他不能容许逍遥镇上有两个赵家胡辣汤。赵立秋对赵小明说,明天你不把赵家糊辣汤的招牌给我拿下来,我就死给你看。赵小明说,爹,我也是你儿子,为啥只让我哥卖赵家胡辣汤,我就不能卖呢?摘牌子可以,但我哥也不能再卖赵家胡辣汤。赵立秋说你哥是替我在卖胡辣汤。赵小明说那我为啥就不能替你卖呢?
最后,为了让赵小明取下了赵家胡辣汤的牌子,赵大明只好离开逍遥镇到郑州给别人打工去了。
赵家胡辣汤馆一下子走了两个人,赵立秋突然感觉心里空空的。老顾客们明显感到赵立秋话少了,人也迟钝了很多。星期六,赵顺闹着要去城里吃肯德基,赵立秋破天荒地在馆子外面挂了个牌:今日休息。那天,赵立秋把保温杯装满了胡辣汤,带着孙子赵顺进城了。中午赵立秋陪着赵顺走进了肯德基。赵顺吃起肯德基津津有味,赵立秋尝了一口说,这洋玩意怎能比上咱胡辣汤啊!说着打开保温杯,让赵顺喝胡辣汤,赵顺说,爷爷,天天喝胡辣汤,你烦不烦啊!
进城了一天,晚上刚回到家,就有人敲门来。赵立秋打开门,敲门的中年男人“扑腾”一身跪倒在地,说:我爹快不行了,一直等着要喝你做的胡辣汤,从早上一直叫到现在,你帮帮忙,满足俺爹的愿望吧!赵立秋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开锅上火。那一锅胡辣汤,赵立秋用了四十种材料,整整熬了五个小时。中年男人等着急了就催赵立秋。赵立秋说这是你爹最后一次喝胡辣汤,怎能马虎呢。说也奇怪,老人硬是等着喝下赵立秋的胡辣汤才安详地走了。
九月十五是赵立秋老伴的五周年忌日,赵立秋提前通知赵大明赵小明都要回来。那天,赵立秋做了一桌丰盛的菜,熬了一锅金汤(上等胡辣汤),等两儿子回来吃个团圆饭。中午时候,赵大明带着一个女人回来了。赵大明说这是我女人春草。女人赶紧叫赵立秋了一声爹,赵立秋没有答应。没过多久,赵小明坐着孙媚媚的小汽车也回来了。赵小明让孙媚媚给赵立秋叫爹,赵立秋说免了吧,结婚后再叫也不迟。赵立秋带着俩儿子给他妈磕头烧香后,坐了下来,让大家一起吃饭。饭桌上,赵小明先宣布他明年五一要和孙媚媚结婚,然后,他们要开一家赵小明胡辣汤速食工厂,每年计划产量是200万包,要让全世界人都能喝到赵家胡辣汤。赵小明说完,赵大明也宣布他和春草已定好了日子,今年腊月初八结婚。并且在郑州赵大明胡辣汤总店的基础上,还要在洛阳,安阳,新乡,商丘等地开赵家胡辣汤加盟店,争取三年时间在全国开店超过100家。
赵立秋没说话,他不停地给孙子赵顺碗里夹菜。吃完饭后,俩儿子争着要给赵立秋合影,并且都把聘赵立秋做赵家胡辣汤顾问的证书递给了赵立秋。赵立秋把证书还给了俩儿子,说:我老了,你们两家谁的顾问我也不当,你们自己发展吧。
那天以后,赵立秋一下子老了很多。他照旧每天在卖胡辣汤,只不过每天下午四点就早早关上了门。有人问他为啥关门那么早,赵立秋说老了,干不动了。
其实,赵立秋哪也没去,他静静地坐在屋里等赵顺放学回家,然后,手把手教赵顺开始学做胡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