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要出名猪要壮的导演简介
影片导演杨世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制片人协会会员。
主要电影制片人作品:
1991年电影<过年> 获1991年政府奖、百花奖、获1991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92年电影<葛老爷子>主演:李保田、姜武
1993年电影《祝你好运》主演:六小玲童
电影导演作品:
1993年电影<祝你好运>与雷献禾联合导演
1999年电影《明天我爱你》1999年电影华表奖、神农奖 主演:潘长江
2002年电影<生死速递>与柯受良联合导演。主演:任贤齐、林心如、江珊
电视导演作品
1996年30集电视连续剧《雨天有故事》 主演:潘长江、赵微、郭冬林
1996年20集电视连续剧<大魔方》 主演:赵微、郭冬林
1997年20集电视连续剧《才子佳人》 主演:莫少聪、于荣光
1998年20集电视连续剧<平安事务所>主演:于荣光
2000年20集电视连续剧《相见恨晚》 主演:姜武
2001年20集电视连续剧<兼并> 主演:张丰毅
2002年戏曲电视连续剧<屠夫状元> 主演:潘长江
2002年20集电视连续剧《正月里来是新春》 主演:潘长江
⑵ 求一个890年代的国产老电影的名字
一个老人喜欢拿一个口哨还是什么的东西吹,幻想中,一队年轻人在跳舞,说:我们要是能永远年轻,该多好,
老人最后好像老死了。
就记这么多,电影频道放的
⑶ 介绍一些80年代的国产喜剧老电影,越全越好。
1.1980《庐山恋》
1980《庐山恋》 豆瓣评分:7.5
中国第一部吻戏,是“文革”后国内首部体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越《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电影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中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如今在庐山上,有一座非常闻名的庐山恋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一部影片。看《庐山恋》已成为庐山的一个固定旅行项目。
2.1981《三个和尚》
1981《三个和尚》 豆瓣评分: 8.6
这部影片是依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是70后的宝贵幼年回想。凭借着高明的艺术水准,这部电影在国内外取得多项大奖,包含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四届丹麦世界儿童和青年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第三十二届德国柏林世界电影节银熊奖。
3.1982《茶馆》
1982《茶馆》 豆瓣评分: 9.2
这是一部由原著改编而来的威望电影。影片中“北京人艺”绚烂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发挥电影艺术手法的优势,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风格,将电影化的处理与原作风格有机交融,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愈加杰出。该片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异影片奖特别奖。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评分: 7.9
由张鑫炎执导,李连杰主演。是一部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划年代含义的作品,影片一反旧式武打片中那种纯扮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做作,经过李连杰和他的一班功夫队员们朴素真实的功夫让观众真正赏识到了中国功夫。《少林寺》的颤动,使光头和尚觉远的形象成为一个年代的印记。
5.1983《城南旧事》
1983《城南旧事》 豆瓣评分: 8.7
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书的同名中篇小说,由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丰毅等主演。198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经过孩子的目光审视近代中国的变迁,对文革之后的中国电影来说弥足珍贵。
6.1985《黄土地》
1985《黄土地》 豆瓣评分: 7.9
根据珂兰《深谷回声》改编。本片可以说是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张艺谋担任摄影,这也是当今国内最顶尖的两位大导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协作。贾樟柯曾说自己当年在街头散步,溜进一个录像厅,在放黄土地,其时就被震慑了,从此立志拍电影。
7.1986《芙蓉镇》
1986《芙蓉镇》 豆瓣评分: 8.8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6年,闻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这是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屡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影片经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我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严厉的回忆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红高粱》
1987《红高粱》 豆瓣评分: 8.1
张艺谋导演,巩俐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而为人所称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爷爷”、罗汉大叔等一批中国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国人豪迈爽快的一面,跟中国内地电影一贯的哀伤沉重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摄影师顾长卫在取景和色彩的运用上有出色表现,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国电影罕见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中国电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评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献身精神,并由此歌颂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毅力。在上映后引起较大反响。吕丽萍、张艺谋主演,获得过第1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员奖,1987年美国第7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第11届沙尔索国际电影节一等奖。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评分: 8.6
这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一部传记电影。尽管这不是一部国产电影,但是它的选题与时代背景都是与中国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那个时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社会缩影。影片诠释了溥仪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并没有洋洋洒洒的去讲溥仪的故事与中国的历史,而是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荣获了第六十届(19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资料: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务院法制办于2018年2月2日—22日就《电影行政处罚裁量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⑷ 屠夫状元的基本介绍
电影名:屠夫状元
导 演:林丰
编 剧:集体(执笔:刘安民)
主 演:王广民 段林菊李小六 贺林 姚武育
上 映:1980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艺术片
剧目类型:陕西眉户
⑸ 山西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怎么样
学院简介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原隶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990年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1983年成立)的基础上建立,正厅建制,面向全国招生。是全国较早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高校,也是国家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2000年9月,按照国务院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划转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 学院地处山西省太原市五龙口街,占地面积30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教师280余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教育部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有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有山西省委联系专家。学院还聘请了王铁城、余秋雨、白岩松、周传基、张松林、贾樟柯、冯巩等100余名全国影视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院设有制作系、艺术设计系、动画系、编播系、传媒管理系、基础部6个教学单位和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影视动画中心3个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开设电视摄像、影视动画、主持与播音、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等27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影视动画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和产学合作项目,影视动画、电视摄像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主持与播音、影视广告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教材2部。学院还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的八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4500人,年均培训全国广电系统各级各类人员1000余人。毕业生分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各省级和地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动画公司、广告公司等单位,且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为地方经济服务,注重与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连续六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现有较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功能齐全的教学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6000万元。主要有:400m和300m2演播室,100m2广播档录音棚,虚拟演播室,二维、三维图形图像及无纸动画实验室,有能满足中央电视台播出要求的动画制作设备及顶级SGI非线性视频工作站和100套摄、录、编设备等。9000m2的图书馆专业藏书达到45万多册,其中音像资料15万余盘(盒)。同时,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与广电局台的密切联系,在全国各省市广电行业建立了百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学院始终坚持“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坚持“发展、福利,工作、身体,做人、求知”的工作原则,以“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日制广播影视类高等院校”为发展目标。在教学中,以“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为原则,坚持“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形成行业特色鲜明,教学体系独立完整,机制科学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办学特色。 学院科研创作工作成绩斐然,承担和完成了4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教师编著和参编教育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和专著100余部。先后独立或合作制作各类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和专题片等影视作品1000余部(集),多数已在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播出。先后获得第24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首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等奖项。 学院在2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秉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赢得社会肯定并屡获殊荣。先后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单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优秀单位”、“山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山西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动画教育突出贡献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2007年1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学院列入《山西省“十一五”期间本科院校设置规划》进行重点建设。目前,全院教职工紧密团结、精神振奋,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全面推进提升办学层次工作,为实现成为特色鲜明的优秀广播影视类高等学院和影视人才培养基地、影视作品创作基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前身为“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建于1983年,中专建制,直属原国家广电部。1985年,学校开始招收中专学历学生,开办动画专业。1991年8月,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华北广播电影电视学校的基础上,建设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正厅建制,招收大专学生。2000年9月按照国务院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划转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山西省教育厅管理,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建,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也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干部培训基地。 1983年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创建 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创建(合署) 1998年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华北广播电视学校撤消
学院设有制作系、美术系、动画系、编播系、管理系和基础部等教学机构。主要开办电视摄像、影视动画、电视节目主持与播音、影视信息网络技术等二十个专业。制作系开办有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多媒体技术和摄影专业;动画系开办有影视动画专业;美术系开办有影视广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编播系开办有主持与播音、新闻采编与制作、编导和影视表演专业;管理系开办有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和电视制片管理专业。2002年,学院影视动画、电视摄像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影视动画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和产学合作项目,2009年6月,学院成为全国第八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电视节目主持与播音、电视广告专业被确定为山西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经过科学论证,学院成立了“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动画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在保证正常实践教学的前提下,承担教师科研和影视片的制作,成为学院的产、学、研实践基地。依托行业,与电视台、影视制作单位、广告公司和动画公司等行业单位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逐步建立起开放式的产学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现有较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功能齐全的教学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多万元,生均1万余元。主要实践教学实训室和设备有:配备有先进的灯光、摄录设施和电视导播台的400平方米标准演播室、配备有全数字录音设备的100平方米广播档录音棚、10个配备有顶级SGI非线性视频工作站等设施的电视节目编辑室、国内一流的高标准虚拟演播室、配备有国内一流的动画制作设施的二维、三维图形图像实验室、功能齐全的影视审片室、多媒体机房、摄影暗房、播音实验室、人物形象设计实验室、形体室、灯光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学和音乐教室等近百个实验室,有中高档次的摄像机百余台、编辑机百余套。此外,还有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共建的价值近600万元的“网络传输实验室”等。建设了6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建成覆盖全校的校内电视制作、播出网络,建成影视制作中心和动画部等影视作品创作和制作基地,形成符合行业特色和学院发展需要的完备的硬件条件。 学院建有近万平米的图书馆。图书馆特色鲜明,建成富有专业特色的书库、音像库、数字资料库等,其中专业图书藏书量达到20多万册,影像资料12万余盘(盒)。
[编辑本段]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科研创作工作成绩斐然,有4名教师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名教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学院教师独立或合作出版教材、专著40多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500余篇。学院拍摄制作影视剧、电视片、动画作品等600部(集)。学院及师生作品曾获嘎那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汉城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大奖以及中国电视飞天奖、电视戏曲兰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其中,动画短片《小亲圪蛋》在2001年参加世界大学生动画大赛,作为中国入选决赛的四部作品之一,受到了好评;2002年8月,电视动画片《树》、《京韵国魂》等荣获“中国视协学术奖”;2004年,学院拍摄的电视戏剧片《屠夫状元》获得中国第三届电视戏曲“兰花奖”。 六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在山西》获“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专题片类一等奖”。两年来,学院先后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那道弯》和20集电视连续剧《云婶》。05年,学院再次受到中国动画学会的表彰,获得荣誉奖,并被推选为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单位;获得福建首届DV大赛最高奖“最佳组织奖”等,学院师生作品也分别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华形象设计大赛”、“中纪委、省纪委反腐倡廉公益广告大赛”、“山西移动彩信大赛”等省内外专业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学院以“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校训和“发展、福利、工作、身体、做人、求知”十二字方针为学院的管理理念指导各项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稳步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大力开展“育人工程”、“读书工程”、“形象工程”、“环境工程”等,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1999年,学院高标准通过“山西省文明学校”验收,2000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一等功”,2001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单位”称号,同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授予“太原市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学院被确定为“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 2005年,学院的各项工作成绩进一步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认可。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估专家给予学院很高评价,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学院在获得“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之后,又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在连续三年获得“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后,又获得“山西省文明单位”称号;由于学院民主管理成绩突出,被授予“山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学校”;连续第八年获得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⑹ 屠夫状元的剧情简介
屠夫状元 (1980)故事梗概
隆冬时节,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屠夫胡山急匆匆走在商洛山道上。他父母双亡,在长安城里以屠宰为业,正前往商州贩猪。行走间,发现一个人倒毙雪中。经抢救那人得以复生。原来此人名叫党金龙,乃忠臣之后。8年前,奸臣杨猎欲篡王位,皇上将国宝夜明珠交党秉忠保存,以为扶佐太子登基的凭证。杨猎设毒计害死党秉忠,党秉忠之妻携儿党金龙、女党凤英带珠逃走。如今,党金龙化名朱文进(母姓朱),进京赶考,母亲嘱他得中后为父报仇。党金龙得救后,仍自称朱氏,与胡山结为异姓兄弟,并发誓如若忘恩,就死于河中。党金龙一举高中状元,谁料在太师杨猎高官厚禄的诱惑下,竟把国恨家仇扔于脑后,认杨猎为义父,卖身求荣。党母听说儿子考中,遂携女进京,途中又与凤英走散,只身流落长安城东灞河桥头,适逢杨猎、党金龙游春至此,党母上前认子,党金龙竟起杀心,将生母踢翻落水,幸有胡山救起,认作干娘。尔后胡山又救出走投无路、跳水自尽的党凤英,二人又认作兄妹,党母与凤英得以团聚。此时皇上老迈染疾,遂张榜寻宝,以使太子登基。胡山误揭皇榜,党母取出夜明珠,遣胡山进京献宝。皇上大喜,御封西召御史,夸官亮宝三日。杨猎、党金龙赶来抢宝,在灞河桥头再次与党母、凤英相遇。党金龙丧尽天良,执剑要杀母、妹,胡山激于义愤刺死奸臣杨猎,并将忘恩负义的党金龙推落河中。胡山的品格很得皇上的赏识,命加官一品,扶佐太子还朝。党母朱氏加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在皆大欢喜之时,胡山与党凤英结为夫妇。
此外,还有同名河南曲剧《屠夫状元》(主演胡希华、牛长鑫、孙炳新)、评剧,同名豫剧(主演 鹤壁市豫剧团 金不换)
⑺ 国产经典老电影
1、《芙蓉镇》
中国内地影史最佳,还原文革时期为官者的荒唐和百姓的无奈...
2、《大红灯笼高高挂》
宅斗一点也不亚于宫斗,封建时期大户人家妻妾们的勾心斗角
3、《阳光灿烂的日子》
乏善可陈的夏天里,一个少年难以抑制的躁动青春
4、《炮打双灯》
制炮富商家女扮男装的唯一继承人和青年画匠不被成全的虐恋,我本来就是个女人,我宁可不做你们的东家!
5、《霸王别姬》
假霸王与真虞姬之间跨越友谊的情感,文革时期的人心令人唏嘘
6、《庐山恋》
中国内地“银幕第一吻”,华侨女游庐山,谱写纯美爱恋
7、《小花》
看小鲜肉时期的唐国强、陈冲、刘晓庆,演绎解放战争期间的可贵亲情
8、《老井》
张艺谋夺得影帝的经典作品,黄土高原村民们的打井日记,被压抑的知识分子饥渴的爱情
9、《骆驼祥子》
老舍同名小说改编,为生活挣扎的人力车夫终被旧社会吞没
10、《神女》
中国电影史最佳默片,阮玲玉完美演绎一个旧上海妓女的凄惨遭遇
⑻ 屠夫状元的介绍
电影名:屠夫状元
导 演:林丰
编 剧:集体,(执笔:刘安民)。
主 演:王广民、段林菊、李小六、贺林、姚武育。
上 映:1980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艺术片。
剧目类型:陕西眉户。
屠夫状元的唱词:
胡 山:稀奇呀古怪呀颠倒颠哪,杀猪的今日坐高官呀。
(帮腔):坐呀么坐高官哪,呀喂子哟,坐呀么坐高官哪。
胡 山:头上呀是两把呀刮锅铲哪,腰里箍了一道圈呀,箍了一道圈哪。
(帮腔):呀喂子哟 玉带箍腰间哪。
胡 山:刮钱的铲来捆人的。
(帮腔):圈哪。
胡 山:把穷人的血汗全榨呀。
(帮腔):干哪。
胡 山:筒子鞋用锅烟呀。
(帮腔):染哪。
胡 山:两条长虫爬胸呀。
(帮腔):前哪。
胡 山:踩人的筒子鞋呀,吸血的毒蛇胆哪,贪赃卖法都是些虎狼官哪。
(帮腔):咱穷人活命难哪。
胡 山:朱文进杨猎做高官,他们狼狈为奸黑心肝,有朝一日见了面,我放你的黑血祭忠贤,胡山本是个杀猪汉,我发誓不做害人的官。
(帮腔):对对,穷哥们从来不爱害人的官,不爱害人的官哪。
胡 山:杀猪汉,坐状元,这个差事真麻烦,快把这事应付完,还要回家杀猪去挣钱,孝顺我妈到百年哪。
(帮腔):到呀么到百年哪。
⑼ 王涵的专业简历
1989年 3集戏曲电视剧《老八路》,获全国第六届“金纸杯”戏曲电视优秀奖,担任摄像1990年 系列新闻报道《中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获山西省优秀新闻一等奖1992年 6集电视小品《红绿灯》,担任摄像、导演1995年 38集电视系列小品《法镜》,担任摄像1996年 为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制作春节特别节目——50分钟大型文艺专题《春花、春联 迎春歌》,担任摄像、编导1999年赴甘南藏区拍摄的摄影作品入选参加了中、日、韩三国摄影作品巡回展获优秀奖。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拍摄纪念改革开放20年长篇系列纪录片《20年20人》,担任摄像,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经济节目奖系列类一等奖2000年为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拍摄戏曲电视剧《画龙点晴》上下集。获第二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担任摄像。同年为山西电视台拍摄七集电视剧《十二月事变》,担任摄像2002年为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拍摄电视剧《初定中原》4集,获第二十二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及山西省 “五个一”工程奖,担任摄像2004年为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拍摄电视剧《正月里来是新春》,20集,担任摄像。(注:200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间播出)2004年为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拍摄戏曲电视剧《屠夫状元》,3集,获第二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三等奖。担任摄像2004年为山西台拍摄专题片《晋祠》获第三届“高清杯”全国数字电视作品“佳作奖”担任摄像2005年为山西台拍摄5集专题片《傅山》获山西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 担任摄像2005年 拍摄电影《天眼》担任摄影2006年 担任摄像为凤凰卫视拍摄专题《中国硅谷中关村》。2009年 拍摄数字电影《101朵玫瑰》担任摄影。被推荐为国庆60周年献礼影片。2010年 参与制作了上海世博会山西馆大屏幕电视宣传片的制作。担任摄像为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栏目拍摄的专题节目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创新类节目一等奖,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提名荣誉奖。2011年 担任摄影拍摄电影《船说》被推荐为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2011年 担任摄影拍摄电影《点亮心灯》。
⑽ 七八十年代的戏曲有哪些
六七十年代样板戏。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剧目。
1980 《白蛇传》(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80 《屠夫状元》(眉户剧)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0 《花墙会》(天沔花鼓戏)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80 《盗御马》(京剧) 昆明电影制片厂
同年还拍摄了另一出裘派名剧《姚期》。
1981 《白奶奶醉酒》(河南越调)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1 《桃李梅》(吉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1 《红娘》(京剧)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81 《杨三姐告状》(评剧)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81 《李慧娘》(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81 《忠烈千秋》(保定老调)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1 《智收姜维》(河南越调)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81 《包公误》(河南曲剧) 河南电影制片厂
1982 《西施泪》(婺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2 《升官记》(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湖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1982 《清宫怨》(北京曲剧)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1982 《洛阳桥》(豫剧)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2 《四姑娘》(川剧) 峨眉电影制片厂根据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
1982 《红柳绿柳》(莱芜梆子) 山东电影制片厂
1982 《花烛泪》(越剧) 浙江电影制片厂
1983 《火焰山》(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3 《三打陶三春》(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3 《邻里风波》(评剧)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83 《吕布与貂蝉》(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83 《哪吒》(河北梆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1983 《嫁不出去的姑娘》(评剧) 河北电影制片厂
1983 《樊梨花》(豫剧) 河南电影制片厂
1983 《皇亲国戚》(龙江剧) 龙江电影制片厂
1983 《莫愁女》(越剧) 南京电影制片厂
1983 《真假美猴王》(京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84 《佘赛花》(晋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4 《五女拜寿》(越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4 《三全其美》(豫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84 《岳云》(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84 《杜鹃女》(黄梅戏)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84 《风雨情缘》(豫剧)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84 《龙女》(黄梅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84 《三关点帅》(晋剧)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5 《花枪缘》(豫剧)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6 《母老虎上轿》(黄梅戏)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6 《芙蓉女》(豫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86 《朱门玉碎》(黄梅戏)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86 《棒打薄情郎》(豫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河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1986 《孟姜女》(黄梅戏)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86 《七奶奶》(豫剧) 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马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1987 《斩花堂》(上党梆子)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7 《千古一帝》(秦腔) 西安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