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秒几十万,为什么电影特效这么贵
越来越多的大片开始用特效,前阵子重映的阿凡达中,就有众多特效镜头,整部影片中,光特效费用就花费了1.5亿元,换算成人民币,高达十亿。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被深深吸引,觉得影片非常精彩。但再精彩也只有两个小时,很难想象这两个小时竟然花费了十亿。
特制作应运而生特效制作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十个环节,分别是:建模、材质、动画、灯光、渲染合成特效:抠像、擦除威亚、调色、合成、汇景,每个环节又细分为若干小项目,由相应的部门负责。
人力,这才是最花钱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月都得发工资啊,梦工厂动画部门1000多员工(驯龙高手2以后裁员500人)。新西兰的weta1800多员工。工业光魔600多员工。这里我觉得最厉害的是工业光魔,他们的员工数量不多,但是产量跟品质真的是全球第一!那里的人基本上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很先进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尽量把很多事情丢给电脑来做。
特效行业卧虎藏龙特效行业汇聚了世界顶级的硬件、顶级的软件、顶级的人才,耗费数年时间,经过上千人的呕心沥血,精雕细琢,才呈现出最真实震撼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比现实精彩万倍的虚拟世界。电影特效虽然贵,但是贵得有道理,相比之下,只需几十块就可以去电影院,一睹无数钞票砸出来的超凡效果,实在是太划算了。
『贰』 电影特效制作耗资巨大,钱到底花在哪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电影特效都是三维,只是粗指其中之一罢了)。
我拿我身边的市场环境举例,我在昆明(请注意,我只是就昆明这种三级城市),平时我周围的朋友接私单,做家装的照片级3D效果图渲染出图,价格每张600-2000不等,请注意,这里有两个重点:
第一:是私单,就是个人接了后,全部入自己腰包(顶多中间有个几百的回扣),所以私单都要比市场价便宜很多。
其二:这只是一张3D效果图,虽然是照片级的(所谓的照片级就是说做出来的效果其真实度非常高),但只是一张而已。不得不说的是,电影画面每秒钟是24格画面。
再加上公司的运作成本、人力成本、软硬件成本、时间成本和……电影界的昂贵规则成本。
呜呼……有句话说的好,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技术是可以创造财富的。(我会告诉你其实很多特效在我们这些做影视的人看来简单得很么,比如……国内(包括港台)很多特效)(太晚,此处留空作为后续解答)
『叁』 制作电影特效的成本都花在了什么环节
导演,作为整部剧的核心和灵魂,导演的费用支出成为仅次于主演的存在;而在大IP盛行的今天,影视剧IP的购买也是需要计算在内的,影视剧的场景道具、服装饰品、摄影器材等也相对耗资不少,尤其是场景道具的搭建,如耗资3.3亿的《幻城》,其服装、化妆、道具、特效就占到了60%。
『肆』 电影特效经费都花哪儿了
你问的国内还是国外?国外基本都是特技的处理以及画面的细节问题。国内的话基本都是5毛钱特效,然后剩下的钱你懂滴
『伍』 特效到底烧钱在什么地方
比如小时候,经常在书角的每一页画一个姿势不同的小人,快速翻书..小人就会动起来...这就是视频的原理...在视频里的叫法..每一页上的小人,,叫做一桢...1秒钟25桢(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电视标准,包括中国,电影是24桢,但不好计算,这里以电视标准举例)的速度播放这些小人.......就形成了小人运动的动画...假设这个视频一共10秒钟...你在制作这个视频时,就需要画250个小人...之后按顺序排列好所画的小人,依次播放...这就叫逐桢动画...
除了逐桢动画之外,还有一种叫插值动画....插值动画是通过设置关键桢,由电脑计算中间产生的动画.....举个例子:
比如你想做一个插值动画,还是10秒钟....效果如下:
一个白色的小球,慢慢变色.....5秒种后变成了红色.....又过了5秒变成了黑色 动画结束
首先,你要绘制一个小球,涂成白色,打一个关键桢,之后在软件里设置到第125桢(第125桢正好是第5秒),把小球涂成红色,打关键桢,最后再到最后一桢,把它涂成黑色...打关键桢
最后由电脑计算出中间变色的动画......听起来挺简单吧?原理虽然是挺简单的,但是实际制作中插值动画的难度远远高于逐桢动画....其中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比如动力学运算,表达式,语言编程
至于为什么贵:
你看一分钟的逐桢动画特效......需要插画师画1500幅画...,,,成本高好理解吧? 他就算卖画也比这赚的多....因此现在插画师基本已经没人做特效了.....现在逐桢动画一般只用于FLASH等简单动画,
那么插值动画又为什么贵?....这个跟外行真的很难说清....不过既然你这么问,我就姑且说...但我不保证你能懂.......简单概括,就是步骤太烦琐,既考验水平,又考验脑力.还必须有足够的人力和强大的机器,才能做出看着顺眼的东西....
先说说制作差值特效需要的软件:
1:三维动画软件,如MAYA,CINEMA 4D等(做特效没人用3DMAX,因为功能不完善,比如不支持戴眼镜的那种3D)
2:后期合成软件,如AE,NUKE,FUSION等
3,调色软件,如达芬奇,COLOR等
4,素材软件,如PS,AI,CDR,PAINTER等
5,非编软件,PR,大洋,索贝,EDIUS等
6,流体力学软件,如REAL FLOW,FLUENT等
7:雕刻软件:如ZBRUSH,MUDBOX
以上这些软件仅仅是标配.....除此之外还需要各种软件做补充,比如反求摄象机啊...高级粒子啊...空气动力学计算啊等等全都需要相对应的软件辅助..
一个完整的流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素材类软件中制作素材
第二步...........在三维软件中完成以下步骤
1,建模
3,调材质
4,打灯光
5,展UV
6,输出到雕刻软件
第三步.........在雕刻软件中雕刻好模型,烘焙法线贴图....再导回三维软件
第四步.......在三维软件中打关键桢,渲染到后期软件
第五步.....在后期合成软件中把前两步制作出的东西进行整合,再次渲染,输出到调色软件
第六步.....在调色软件中调色...输出到非编软件
第七步.....在非编软件中进行剪辑...输出成品
以上仅仅是最基本的步骤.....
而且大场景的渲染一般需要图形工作站或超级计算机来完成....每台设备都价值不菲....其实做特效比当农民工还累...所以这个行业一直都在萎缩...而且付出与收益严重不成正比.....虽然你觉得贵,但从特效师的角度,付出同样的精力来工作,干哪行都比这行挣的多...举个现实的例子...我以前在传媒公司,一个月3000出头,做平面的同事,一个月2500左右...他每天工作8小时,我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你没看错,就是15个小时......你觉得我们俩谁挣的多?
他一天做2,3张海报,我每3天左右出一个片子...
『陆』 好莱坞大片中的特效究竟有多烧钱
太烧钱了,烧到什么程度呢。作为一般普通工薪阶层我们辛辛苦苦一年也就赚个几万,厉害点的一年几十万(北上广深城市不算)。然后我们普通人的这一年收入如果要支撑好莱坞的特效,可能只有一秒到三四秒~如果精细到毛孔级别的人脸特效、动物特效,有可能一秒也撑不了。因为一些对质量要求高的片子甚至是按照一帧一帧算钱的。要知道,在电影中一般一秒就有24帧,当然这不是电影的最高帧数,部分对影片有追求的导演比如李安,还曾经把电影拍成每秒120帧。
3、修改费用高昂,所有学过设计的人都知道修改的痛苦,电影行业也是如此。导演不满意要改,甲方爸爸突然要换方案也要改,有的时候甚至要推翻重建。费用自然而然就更高了。
总而言之,贵有贵的理由。正是因为幕后燃烧的经费,才让一些大片变得更加精彩。现在,国内的一些电影在特效方面也开始做的让世界惊叹。比如,近两年的《流浪地球》《哪吒》等等,所以,希望以后的中国电影能越来越重视质量而不是流量,能做出更加优秀的电影产品。
『柒』 为什么电影特效这么贵
我们所看到的一些科幻巨著的电影,看的制作成本都很高,动辄就是几个亿,因为科幻电影需要大量的特效镜头,这些特效镜头之所以那么贵,就是因为特效镜头需要运用多方的合力,而且一个特效镜头制作出来远不是几个人可以搞定的。
其他方面的成本当然也不低了,比如说软件儿的成本,自然就要需要使用到一定的专业软件儿,这些专业软件儿的使用就像是我们去买一个游戏一样,我们买的这个游戏就享有终身的使用权了,但是这个特效的软件儿还是年费会形式的,而且非常非常贵,他们并不能终身购买。其他方面的支出,比如说一个特效镜头用到的演员用到的场景,布置用到的跟随人员,剧组人员这些都是要工资的,一个电影真正拍摄下来,尤其是大型的科幻片儿,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根本不可能完成。
『捌』 电影特效为什么这么贵
首先,这些特效都不是我们日常用的微型计算机做得起来的,最少是小型机或者更大;另外,电影一秒24幅画面,那么一秒钟的画面就需要电脑处理24幅至少(有时可能是25幅)。
以指环王为例,第一集开场的大战,十万兵马全电脑生成,里面每一个电脑人物,都有独立的视角,都会根据所处环境做出相应的动作(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玩过一个比较老的游戏叫地城守护者,跟那里面的小怪差不多的),这些对程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大部分的电脑程序,都是为了一部电脑特地编写的。
『玖』 电影特效为什么这么贵,感觉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不会那么高吧
电影特效那么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其实很贵的,下面逐个分析:
第一: 硬件成本。
大型影视的特效,没有好的硬件支持是根本做不出来的,一般机器的配置至少是双E5,64G内存。一台下来就要好几万。设备的损耗是相当大的,基本3-5年就要换一拨,专门的工作站,存储阵列,巨大的耗电量,都是很大的开销。
第三:人力成本
《阿凡达》特效参与者1855人、《复仇者联盟》1453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1180人、《变形金刚3》1178人……这些影片的成功,是诸多特效公司协同合作的结果。据称,《阿凡达》的后期阶段,几乎动用了整个洛杉矶的渲染机房。
举个例子:在美国,一个中等水准特效人员的年薪在4万美元左右,高级人员大约6万美元,顶级人员则是15万美元左右。假设一家规模1000人的特效公司,中、高、尖人才比例按6:3:1分配,其一年的工资成本就要有5700万美元。
在国内,初入行的特效技术人员年薪大概4万左右,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大约年薪20万。一家100人的特效公司,按人均年薪10万元计算,一年的工资支出也在千万以上。而这种规模的团队,很难接到超大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