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昨天看到一个电影
美国电影《约书亚》(2007)
自己生自己养的孩子让你觉得害怕?这绝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尤其是在这个孩子为家里的其他成员带来了生命的危险时。在纽约上东区一座豪华的公寓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布拉德和艾比·凯安,他们正沉浸在第二个孩子出生的喜悦之中,并为她起了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丽名字--莉莉。
可以预见到,莉莉将会在一个充满爱的舒适环境中慢慢成长,除了堆满房间、价值不菲的玩具,她还有溺爱自己的叔叔、慈祥的祖母……一切都是如此地完美,只除了一点,莉莉9岁的哥哥、家里的长子约书亚也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而这个约书亚,似乎不是一个普通的男孩。
通常情况下,像约书亚这样的孩子,完全可以用“神童”二字来形容,他不仅有着异于常人的高智商,那令人无所适从的早熟也成了所有不安的源泉。天使般的优雅与从容的冷漠都在预示着约书亚将来的成就肯定非同小可,因为这些都不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拥有的。布拉德和艾比早就习惯了约书亚与家人那形同陌路的相处模式,也就由着他高兴,却忽视了莉莉的出生给约书亚所带来的情绪波动。
这个家里的所有人似乎都在围着莉莉打转,没人注意到约书亚流露出越来越明显的不满,只是放任他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弹奏着钢琴。当始于约书亚的黯淡与晦涩席卷了凯安一家所居住的房子时,被精美无瑕的生活所虚掩着的毒瘤开始露头……先是莉莉没日没夜地哭闹,搞得全家在夜晚都无法安睡,艾比的产后抑郁症也没头没脑地突然加重,情况越来越糟糕。至于布拉德,失眠让他肩头的压力骤增,即将抵达崩溃的边缘。
渐渐地,布拉德和艾比发现,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正要摧毁掉他们的家……那么,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一系列的折磨,让他们遭受痛苦?所有可怕事件的发生,是纯属偶然,还是有人在背后进行了邪恶的预谋?难道是约书亚?全家惟一一个没有受到影响的人?他真的会像那个出现在《圣经》中、和自己同名的人,只会带来毁灭的力量吗?
一句话评论:
一个发生在房子里的完美恐怖故事,很有那么点希区柯克的味道。
——《好莱坞报道》
由于过早地解释了所有神秘事件的根源,也就直接导致影片提前结束了。
——《电影回顾》
很好地结合了恐怖、惊慌与悬疑,对角色也进行了深入地挖掘,没有一点点聒噪的感觉。
——《票房杂志》
一个新生儿对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的影响往往是非常惊人的,而这部影片也成功地帮助导演乔治·拉提夫从纪录片领域过度到电影长片中。
——《电影沙龙》
幕后制作:
【儿童凶猛】
《约书亚》成名于2007年的圣丹斯电影节,虽然只是小有收获地得到了最佳摄影奖,但故事中所体现出的智慧和令人震惊的悬疑感,却着实让正在衰退的独立电影业小小地震憾了一下。影片讲述了一对居住在纽约高档社区的完美夫妻,他们拥有一座漂亮的公寓,养育了两个招人喜欢的孩子: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神童,另一个则是刚刚出生的婴儿……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随着故事的深入,这个典型的幸福家庭最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家中的9岁儿子隐藏在内心中的黑暗--悲惨的现实,远胜于超现实主义。影片熟练地将强迫性的恐惧结合进黑色喜剧中,给观众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深刻印象。
人之初,性本善--在我们的信仰中,似乎只有孩子才具备真正的纯净和善良,然而,当这最后的一个信念也轰然倒塌之后,就构成了《约书亚》所遵循的故事主题。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故事出自一位长年将自己浸泡在心理恐惧题材的导演之手,你一定不会感到吃惊。《约书亚》是乔治·拉提夫(George Ratliff)的导演处女作,这位曾凭借纪录片《地狱房子》(Hell House)而备受赞誉的电影人,一直都本着从日常、自然的观念中寻找恐惧源和人性弱点的基本原则,于是“养育孩子”就成了他在《约书亚》中所创造的故事大环境,而剧本,则是拉提夫与合作伙伴大卫·吉尔伯特(David Gilbert)共同创作的:“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小孩,就是比成人还聪明的孩子。”
大卫·吉尔伯特为了让约书亚这个角色丰满且可信,仔细研究了几个在经典的惊悚片中出现过的复杂、邪恶的儿童形象,其中包括《坏种》、《驱魔人》、《天魔》和《闪灵》……那么吉尔伯特究竟为约书亚注入了哪方面的特质呢?乔治·拉提夫表示,就连他自己也被这个角色吓到了:“我刚刚有了自己的小孩,所以最初的时候并不确定到底应不应该拍摄一部描述孩子的可怕的影片。”但是,当拉提夫和吉尔伯德越来越深入地发展这个故事时,也发现了它那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最终,他们共同将其带到了一个预想不到的领域,拉提夫说:“影片会给你一种递进式的感觉,你的情绪会随着故事变得越来越灰暗。我们都希望观众对这里描述的家庭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计算出每一个角色隐藏起来的心理问题。”
通过凯安家的家庭成员的心理演变过程所连接出来的故事,最终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情节设置紧张的完美剧本,并且很快就吸引了ATO电影公司的制片人乔纳森·道夫曼(Johnathan Dorfman)和泰普尔·芬奈尔(Temple Fennell)的注意,道夫曼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字字勾人的好剧本,不看到最后一页,你都不舍得放手。” 道夫曼不但是南非纪录片《阿曼德拉:四党联合之解放》的制片人,同时还是ATO电影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继续说:“我们都把孩子想象得纯洁无比、生性善良,如果他们中有一个人看似正常,实则拥有一个邪恶的灵魂……相信这将会是所有人最害怕的梦魇之一。”
而乔纳森·道夫曼选择这个剧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代表着一个对现代电影工业的类型片划分的公然挑衅,从头到尾都在使用紧张的现实主义以及少见的恐怖元素来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道夫曼认为:“影片游离于家庭剧和心理恐怖故事之上,里面包含着许多能够让我们产生联想的元素。当一个新生儿降临到一个已经有小孩的家庭中时,总会引发嫉妒的情绪。从某些方面看来,约书亚的反应似乎是很正常的,但这只是表相,因为正是由于他的嫉妒,才会让这个家庭开始土崩瓦解。”
从乔纳森·道夫曼第一次看到剧本,到影片正式开始拍摄,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这在电影工业完全可以用“光速”来形容了:“在看过《地狱房子》之后,我非常确定乔治·拉提夫拥有执导一部电影长片的能力……而且我和泰普尔·芬奈尔都迫不及待地想制作这部影片。”
那么,《约书亚》到底是一部惊悚片、恐怖片,还是心理悬疑片?乔纳森·道夫曼则认为这里全都包括了……影片的主题可能会让观众产生一种不安的恐惧,因为家长和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这是一部能够真正吓到你的影片,同时也会引发你的思考。
【成为约书亚】
影片中包含的所有悬疑成分,都是围绕着一个超级聪明的9岁小男孩展开的,所以寻找能够担纲此重任的小演员,就成了整个剧组所面对的最大难题--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不仅能表演,还要会弹钢琴的人,而且这个小演员必须有能力让观众产生疑问:约书亚到底是一个被困在恐怖事件中的无辜小孩,还是一个邪恶的化身?
在全国范围的试镜招募之初,导演乔治·拉提夫就联系了一位正在制作一档儿童节目的朋友,看看能不能帮忙找几个有表演天分的孩子过来试镜,拉提夫还记得那位朋友斩钉截铁地对他说:“不用麻烦了,你要找的那个人,肯定就是雅各布·科冈(Jacob Kogan)。”
乔治·拉提夫前前后后看了不下70名儿童演员,但还是朋友推荐的雅各布·科冈最合他的心意:科冈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虽然乍一看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可是他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冷漠感,那种沉着与智慧也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具备的,制片人泰普尔·芬奈尔描述第一次见到科冈时的情景:“我们面试了很多小演员,他们中的一些确实不错,但都没有科冈身上的那种浑然天成的冷静,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摄像机,眼眸散发出了冰一样的雾气……我突然没来由地打了个寒颤。”乔纳森·道夫曼补充道:“当我们看到科冈时,立即意识到合适的人选已经出现了……他的这种特质是天生的,所以只要本色演出即可。”
而雅各布·科冈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就是与约书亚一样的天才神童:高智商,在音乐方面也很有天赋,乔纳森·道夫曼回忆道:“在确定了演员人选后,我们立即为科冈安排了钢琴课程,因为他在影片中要亲自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最初的时候,钢琴老师觉得科冈的手不够大,可能没办法弹奏鸣曲……然而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他就克服了这个难关。现在,虽然钢琴课程已经全部结束了,但钢琴老师却希望科冈能继续练下去,并称赞他在钢琴方面有着很好的天分。”
对于雅各布·科冈来说,这个不同寻常的角色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好在从一开始他就走对了方向,而且似乎特别能理解约书亚为何会有如此神秘、危险、怪诞的忧郁:“他天生冷漠,情绪波动很小,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认为,最终导致约书亚走向邪恶的惟一原因,就是妹妹莉莉的出生。其实他并不是特别生莉莉的气,只是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关爱和温柔,都被莉莉抢走了,所以才会被嫉妒所吞噬。当然,他父母对他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没发现这一点,反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只为了重新获得父母的爱。”
花絮:
·约书亚的妹妹莉莉由雅各布·科冈现实生活中刚刚出生的妹妹饰演。
『贰』 小香菜的坏种(博君一肖的)在哪里可以看呐
小松,台州帅的不居易瘦的在哪里可以看的?太久暖气上可以看到。
『叁』 电影《孤儿怨》这部作品是一部恐怖作品,剧中有哪些吓人的地方
我觉得有很多,《孤儿怨》上映于2009年,创作灵感来源于1956年默文·勒罗伊执导的《坏种》。该片的口碑和评价颇高,被众多影迷视为同类型电影当中的经典之作。国内豆瓣至今还保持着8.1分的高分,位列评分最高恐怖片排行榜第2名。仅次于华裔导演温子仁的《电锯惊魂》。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生活拼尽全力。有的人穷尽一生只想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和一个美满的家庭。有的人一心想要融入这个世界。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这些看似触手可及的期望,却成为了很多人遥不可及的奢望。
『肆』 看过《坏种》小说原著的人来回答,谢谢!
人家不相信她失忆,把她绑在水车上逼供,她沉到水里时,看到前辈的尸体。影片改编自通俗小说家罗伯特·鲁德伦创作于冷战期间的小说《七十一号街幽灵》。
『伍』 有人看过美国1956年的电影《坏种》吗
坏种 The Bad Seed
放在你的blog里!
导演: Mervyn LeRoy
主演: Nancy Kelly / Patricia McCormack
上映日期: 1956-09-12 >更多
语言: 英语
剧情简介 · · · · · ·
默夫云·莱罗于1956年执导的精典文艺故事片,讲述了一个因女儿的“可爱”而逐渐走向崩溃的家庭的故事。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却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抓心挠肺的感觉,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思,颇值得大家深思!
克里斯汀似乎有着一个完美的家庭,“可爱”的女儿和体贴的丈夫,但是女儿种种难以置信的行为,使克里斯汀一直承受着不断重演的噩梦的困扰。女儿是个很有礼貌的八岁小女孩,无论她要什么总是不顾一切,甚至致别人的生死而不顾的去得到,对于女儿所犯罪行的痛心和对女儿的爱,让她深深的感到痛苦,当她知晓女儿所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后,克里斯汀彻底崩溃了……
豆瓣成员最受欢迎的影评 (5条) · · · · · ·
抛开轮调,看人演坏 水水
抛开血统论,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都是我们玩剩下的,有个连环杀人的外婆就有丧心病狂的外孙女,才几岁啊,真够能瞎掰的……最后没咒念了还整出来个天谴,老天爷看不过去了打雷劈死了小女孩……唉 不过看这个小丫头不动声色的害死一个又一个人,片子还是不错,死去小男孩的母亲和园丁演的很好,我发现美国老片子里...... (2回应)
2007-12-07 1/1人推荐小孩子的坏就像田野上的荒草 irene
这世上最可怕不过的,是小孩子。因为他们太过直接。小孩子总能知道他们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一句动听的话,还是一枚亮闪闪的奖牌,他们毫不羞耻的说出来,无法直接得到,就选择迂回。有些小孩子比较软弱,还能被灌输诸如善良和感恩这样的美德,而有些小孩子却只能听见自己的内心。不用人教,他们就懂得要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常常是大人......
2008-02-18 2/2人推荐坏孩子 hurlyburly
一个八岁的儿童,能“坏”到什么地步? 问题儿童的产生究竟是先天因素重要还是后天因素起作用? 这个片子用了宗教用语“坏种”来作解答,片子的观点是,惯于作恶丝毫没有道德观念的孩子是基因决定的,而且后天的教化根本没有作用。 片中的小女孩聪明绝顶,学习任何事情都又快又好,看起来礼貌又可爱。可是,她却不动声色的谋杀了...... (1回应)
2006-07-04 这样的结尾才disc vivien112573(什么时候所有业障才能被原谅)
据说原来的结尾是:母亲发现真相后将女儿灌入大量安眠药,然后自己饮弹。阴错阳差,母亲死去,女儿被救活了。个人感觉这个结尾远比现在“多行不义必自闭”的结尾精彩很多,充分表达了暗黑、死亡、狰狞的气息,足够DISC~ 估计50年代的好莱坞影片审核制度还很严格,这样的暗黑结尾也不能够被当时心存善念的广大观众所接受,所以导演......
2009-03-22 坏种,有种乎 我怕(醒来,蓝天如海,一次次醒来。)
Bad Seed (《坏种》),美国导演默夫云·莱罗于1956年执导的黑白故事片,昨天才有幸观赏。紧凑而扣人心弦地推进故事情节,悬念似是而非,表演丝丝入扣不温不火。编剧、导演、演员,堪称经典。儿童连环杀手,目的很简单:谁阻挡我得到我想要的,就弄死谁。说喜欢她并且要在死后送给她礼物的老太太,她就不用等她们那么慢慢地死去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大家的感受,可以看看!!
『陆』 谁有《坏种》电影
是这个吗?KKDY1, 都有,站 自己打全
『柒』 【坏种 】书里的结局
1956年版本,小女孩被雷劈死了
2018年版本,小女孩害死自己父亲后,被姑姑接走了
『捌』 你认为小女孩恶到什么程度才能叫《坏种》
《坏种》是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外表阳光可爱的小女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她到底有多坏,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明白了,她的坏,是阴暗的,在不知不觉中,她就解决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亲情友情于她而言都是泡沫和幻影,她沉迷在自己自私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以杀人和算计为乐,没有愧疚,没有爱,也就只有这样的女孩,能够堪称《坏种》了吧。
不管怎么说,艾玛这个女孩的坏,是心理扭曲的坏,我们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发生的悲剧也不在少数,家长们也该重视起来了,不论是校园暴力还是其它问题,都应该多多关心一下自己孩子的成长不是吗?
『玖』 有没有类似《坏种》《孤儿怨》这样的小孩犯罪悬疑片
致命ID 死寂 孤堡惊情 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