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资电影真的可以分红
影视版权投资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完全合法的。电影版权投资的收益主要分为院线票房分红,网络版权分红,电视台版权分红,海外版权分红以及广告植入分红。需要强调的是,除了院线票房分红以及网络版权分红一定会有,其他的不一定会有,但是如果有的话就一定会有分红。
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哪怕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只要有人观看,那之前有购买影视版权的投资者就会一直收益下去,这就是影视版权投资的优势,所以相对于市场上其他的投资产品来说,它的风险比较小。
收益分红是按应占比例递交给出品方(这个可以下载猫眼专业版App查看详细分账)。
第一期院线分红。在影片下映后3个月左右,出品方会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来计算票房,将在3-7个工作日内把盈利分红打向每一位投资者预留银行账户中;
第二期网络版权收益分红。影片在院线下架之后,到网络平台(比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播放,这些平台以全资(一次性买断)或点击量的方式为出品方结算收益,点击量为每个2-3块钱。
第三期:电视台版权收益。这个大家也很熟悉,比如CCTV6套电影频道,每天都在播放电影,电视台播放同样要购买电影的播放版权。
第四期:海外版权收益。这一块的收益类似我们国内的院线票房收益进行计算,就像海外的影片比如《海王》在我们国家上映一样,我们中国的电影,也要走出国门。
❷ 电影投资分为哪几种回报分红的区别
电影投资分为院线电影投资和网络电影投资。
院线电影是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在最终票房分红中,电影院要拿走50%到57%,国家要拿走8%左右的税,最终片方拿走36%到40%左右。投资人的分红就在这36%到40%里。按合同上的投资比例进行一个回报分红。
网络电影是在网络平台上映的电影。网络平台包括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会给电影进行评级,比如爱奇艺就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每个点击量的价格不同,如A级有效点击一次为2.5元。最终分账票房就按有效点击总量乘以单次有效点击价格计算。投资人的收益就是按合同的投资比例进行回报分红。
❸ 电影院何时才能收到票房分成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那么制片方与发行方如何分账呢?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与投资方之间如何分账呢?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❹ 演员是拍完片马上付片酬还是上映以后付片酬
演员片酬的什么时候结算呢?一般为好几种
一,固定片酬,按约定的时间金额付;一些小角色用的更多。
二,是票房分成,等影片下线后结算。如果票房很好的话演员得片酬会多很多很多。
三,片酬+票房。绝大部分都是拍完以后按之前商量好的片酬再加票房分红再拿钱。
四,分期结算,一般分三期或者四期 看影片周期和你角色的周期 合同签定同时就付头期款,开机付第二期,拍一半付第三期 拍完付尾款特约类型的或者就一两天戏份一般拍再一次性结清。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作为专业的行业内人士,给大家安利一下影视行业片酬支付方式!
说起来很复杂,但是也很简单!主要就是看你怎么谈!但是大部分并不是如提问者说的那样拍完马上给,或者上映后给!主要有以下几种!
娱乐 圈支付演员片酬,最多的方式是分阶段支付,这个比例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举个例子:假如某主演一部电影,经纪人和制片方谈好了合作内容,片酬方面一般都会这样约定,在签约之后三个或者五个工作日内,支付百分之十或者二十作为定金,演员开始阅读剧本,熟悉内容。开机演员进组以后三五个工作日,制片方会支付百分之二三十,等到拍摄过半,制片方还会支付百分之三四十。在拍摄杀青前,支付完演员的全部片酬!
这个过程当然不会完全一样,有的分四次,有的分五次,每次比例也会不同,但是大体模式就是这样!
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 绝大多数演员在杀青前,全部片酬已经到手了!
很少有演员上映后才拿到片酬的。但是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片酬入股这种形式。
这几天《扫毒2》票房大卖,主演及监制刘德华就是这种形式,他因为看好这部电影,觉得有钱赚,就采用投入自己的片酬占一部分股份。这种形式就只有等到上映结束了,票房分账的时候,才能领取自己的片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这不是单纯的片酬了,而是一种投资行为了。这样的事在 娱乐 圈也不少见,譬如黄晓明主演的《新上海滩》,他就是拿自己片酬投资,承担投资方角色!
其实制片方对现行演员片酬支付方式非常不满意,因为拍完戏,演员片酬全部已经结清拿走了,最后能不能播出?播出效果好不好?结果都是制片方独自承担!
但是现在在剧组,演员是强势的一方,特别是大咖。如果你不支付完片酬,那我就不拍。一旦不拍,损失的是剧组,所以制片方不得不乖乖给钱!
但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演员讨要片酬呢?这些演员其实都是小演员,不怎么有名气的演员,在签合同的时候,会就一部分钱在拍摄完成后支付,遇到流氓剧组,最后一笔他们就不支付了。但是大演员绝对不会同意在杀青够支付片酬的!
最好的办法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作为演员,必须对自己演的戏负责,不能不管拍的好不好,钱都全额拿走!钱放好,收益高,演员也可以提出增加片酬!
其实演员片酬的交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合同来付片酬。
交付片酬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01、拍完马上支付片酬,无任何分红
并不是所有演员都能够获得上映之后的分红,比如一些客串的演员或者是一些咖位不高的配角。他们的戏份并不多,可能只在剧组里待上半个月就走,这样的演员一般拍完之后立马就能拿到自己的片酬。
甚至有一些演员单纯就是友情出镜,连合同都没有事先签署,就直接进组拍摄。这种情况一般也是拍完之后再联系经纪人或者工作室支付片酬,属于事后再进行合同签订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因为友情出镜通常没有片酬,纯粹是人情交易。
而一些群众演员,比如横店影视城的那些群众演员,往往就是在拍摄之前商量好拍一场戏需要多少钱,拍完之后就立马结款,他们甚至可以在拍摄之前拿到一部分钱,等拍摄完毕后再拿尾款。
02、拍完后付片酬,上映后付分红
电影中的一些有经纪公司的主演演员,可能自己带资进组或者自己参与了分红,他们签署的合同可能就是拍完之后支付片酬,上映之后再计算分红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是比较常见的,先将演员的片酬支付到位,后期的分红再另外计算。
由于演员的片酬需要与经纪公司进行分成,所以剧组先行支付片酬,经纪公司好先做好入账的计算工作。而分红这种事情,演员可能会和经纪公司分成,也可能只是个人投资,与经纪公司无关,则无需和经纪公司分成。
这种方法有一个好处就是经纪公司可以提前和剧组沟通好演员的片酬,在片酬合适的情况下再去谈分红,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也就是经纪公司。在拿到了满意的片酬后再参与分红,不管最后的分红到底多不多,他们都是无所谓的。
03、上映后将片酬和分红一起支付
部分一线演员可能有自己创设的工作室,但没有签署专门的经纪公司,他们拍戏可能也是自己找的资源,自己投资的剧组。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是片酬和分红一起,直接支付到演员的工作室,非常快捷。
而演员那边往往不会立即拿到片酬和分红,而是等到年底工作室进行结算的时候,一次性拿到自己该年度应该拿到的钱。这样的演员往往也不是那种靠演戏养活自己的演员,而是将演戏当做一种投资在做。
当然,这样的方式往往只针对于一些有实力、资源多的演员。这些演员的工作重心通常会放在好作品的输出上面,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流量去进行快速的变现。他们在拍戏的时候也会更加认真,期望能够用好的表演来征服观众。
你好,我是小小明天,很高兴回答演员是拍完马上付片酬还是上映以后付片酬?我的回答如下
资金到位,剧组可以准备开机,
剧组是一个临时的单位,把大家组合在一起,然后演员入组之前签合同,签完合同,先付20%首付,拍了一半,再付30%,最后全部拍完,付剩下的50%片酬。
一般都是片子前期制作完,演员前期演完戏结束以后,应该就把片酬全部结清,这就是我对你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好莱坞电影类,一线明星一般都是拿基本片酬+票房分红,比如去年复联三,全球票房20亿,光演员股东分红就花了快3亿,唐尼的8000万美金差不多就是2000万+分红,这属于与收益相关的。二线明星一般几百万美元固定片酬,剩下的几十万美元,美剧演员则要差很多,顶薪不过百万美元一集。
国内一般明星自报片酬,制片方自己估量收益,总之就是自负盈亏,收益与否与演员无关。
对于这个问题,我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得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种是演员的固定片酬,是按照演员在戏中所要出演多少分钟,扮演什么角色来定的。所以这固定片酬是拍完就付完的。
第二种是签合约时规定的定金,这种是在还没正式拍戏钱就要付完的。不然明星是不可能去拍的。
第三种是拍的电影是院线电影,有票房分红。
所以这种票房分红是在拍完戏电影上映后,根据票房来定的。
不过这些都要签合同的,提前谈好各种价钱,然后签合同。
所以不用担心会有剧组不给演员付片酬。
看合同的签订状况,一般是签订演员合同之后付款20%片酬,开拍之后再付30%,上映之后再付款一部分,电影下画结算之后付最后尾款。不过,有很大操作性,看怎么谈,最常规的就是签订合同之后会给一部分钱(不多),剩下的等上映和结算付。演员希望早些拿到更多的钱,公司希望晚付片酬,看两方的能量和谈判情况,就跟做生意一样
首先先上个 合同模板 就知道个大概了。
正常来说,付款方式这块都是分阶段付款,就像我们家里搞装修,都是签合同后给一笔预付款(订金),人员设备进场后给一笔入场费,结束验收完成后给余下尾款。
当然这些都是标准合同作法,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比如横店的群演,工资直接按日结算,辛苦点大概能拿到200元/天,中午能够领一餐盒饭。
如果你是一二线大明星,那就有跟甲方谈判的筹码,在拿到高片酬的同时,出现了多种片酬模式。
一是常规的固定片酬;二是固定片酬+分成,即演员分享后期收入;三是分期结算或分集结算等。一般请明星大咖来演,演员杀青前明星的固定片酬一定是立即结清了的,而且还是税后,所以经常有明星猛拍几天戏就拿钱走人的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是 带资进组 ,成功的典型是吴京带资进组《流浪地球》,原本说好只客串一天,可吴京去剧组拍戏的时候发现剧组特别穷,说好的原投资方也撤资了。吴京看好《流浪地球》的剧本,就以投资人身份追加投资六千万,据说当时吴京连家里的固定资产都抵押了,原本一天的客串也变成了三十一天的出演。而导演郭帆为了节省资金直接把吴京的片酬免了,让吴京直接拿电影分红,所幸电影《流浪地球》一炮而红,吴京赚的钵满盆满。
当然带资进组实际情况非常混乱,比如带资进组演员功底实在太差,影视公司诈骗钱财假拍戏等。
最后总结,普通演员就按合同标准模板支付方式,没任何讨价还价余地。明星演员根据自身咖位和甲方实力谈判,咖位最大越有筹码谈,多种片酬模式共存。实际也是明星赚钱太容易了,尽管相关部门不断出台限薪令等政策,普通人看来那还是天价啊!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演员片酬这个话题有点老生常谈了,在中国演艺圈,片酬几千万几百万根本不叫事,顶级流量小鲜肉的片酬都是过亿。对于付片酬的先后顺序,张艺谋在很早以前就说过这个问题,在国内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先付清,而国外则是采用先付一部分然后加上电影票房的分红。
国外的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电影质量,因为分红的拿多拿少和演员的发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避免在前期就因为高片酬影响了整个电影的预算。
而国内这种片酬方式,衍生了一大批只靠顶级流量明星撑场面的烂片,而制作费用却比好莱坞一部科幻大片还要多,预算总共那么多,全用来请明星肯定会在别的地方缩减。
比如前一阵子被骂惨的《上海堡垒》
鹿晗喝酒蹦迪救世界,还要抽空追舒淇,高难度动作发型丝毫不乱。
这样尴尬评分的电影,请恕我确实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客观评价就是:“真的不咋地,粗制滥造的作品”,选用鹿晗和舒淇为这部电影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这势必会挤压电影在特效方面的投入。
与电影不同的是,电视剧的话一般会采用分集付款,因为涉及到剧目的集数、演员出演次数和剧情修改等原因,一般都是按集付钱。孙俪当年拍摄《芈月传》每集片酬就高达50万元。
还有一种就是演员很看好这部剧,想带资进组,类似投资的方式,比如《流浪地球》。据传吴京“带资6000万”和零片酬加盟《流浪地球》,当年《流浪地球》票房更是达46.54亿让吴京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为了防止影视行业乱象横生,发展扭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限薪令”,加之当年范冰冰的“阴阳合同”事件,明星们在涉及税务和片酬方面的隐秘工作就越来越好,希望演员们能苦练演技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到符合自己片酬的水平。
其实关于演员片酬的问题,在业内一直都是一个很隐晦的事情,估计除了演员自己和经纪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
第一点,国内和国外的结算区别。
首先,在国外的电影圈里,特别是像欧美地区,对于演员的片酬,都是选择前期先支付一少部分的酬金,然后等到电影上映之后,根据票房成绩,让演员直接参与分成,票房越好你就拿得越多。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出现因为演员“高片酬”的问题,影响到电影的前期制作。
而在国内却不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大小演员,都是先谈好“价钱”,然后再开工干活的。针对于小演员来说,可能会要求“严谨”一些。
第二点,分期结算和分集结算。
虽然说针对于每个演员都会有一个“身价数字”,但是在结算片酬的时候,片方一般都不会选择“一次性”支付的,当然这也是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非你不可”或者“炙手可热”的“抢人”情况,片方也是会“一口买断”的。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你的“进组费用”,然后到了制作中期会支付“进度费用”,到了制作完成之后会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而分集结算,一般都只针对比较有名气的演员,因为他们本身的报价都是按照“一集一价”来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结”或者是“X集一结”,这个方式对于某些演员来说,那也是真的“来钱快”,猛地拍几天戏,估计就是上百万入账,并且还是“税后”的。
❺ 《中国医生》什么时候下架
电影中国医生大概会在9月30号下映,分红都是在下映后的6个月左右,也就是明年的4月份左右,按照现在13亿多的票房,成本5亿,大概是要亏损30%左右!
分红过程
第一期院线分红。在影片下映后3-6个月左右,出品方会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来计算票房,将在3-7个工作日内把盈利分红打向每一位投资者预留银行账户中。
第二期网络版权收益分红。影片在院线下架之后,到网络平台(比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播放,这些平台以全资(一次性买断)或点击量的方式为出品方结算收益,点击量为每个2-3块钱。
第三期:电视台版权收益。这个大家也很熟悉,比如CCTV6套电影频道,每天都在播放电影,电视台播放同样要购买电影的播放版权。
第四期:海外版权收益。这一块的收益类似我们国内的院线票房收益进行计算,就像海外的影片比如《海王》在我们国家上映一样,我们中国的电影,也要走出国门。
❻ 网络电影和影院电影都是怎么分红的,众筹电影
网络电影分红(分为一次性买断和点击量收益),一次性买断就是电影下映后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上面的播放版块,根据片方谈好的价格打包出售,具体金额由双方协商,这个是全部可分红,根据您投资份额所在比例,后期出品方会出示合同给每位投资者。
点击量就是看出品方与哪些视频网站合作了,每个视频网站都有自己针对网络播放量的收费标准,具体标准在合作的视频网站都有详细的说明与介绍,具体播放量合作的视频网站会详细公布,同时在出品方出示的《收益结算报告》上也会有详细的数据统计,结算时间是在网络上映六个月后结算一次,之后是24个月之后 12个月为一次结算周期。
中国电影业院线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距离财富自由,我们只差留言区一个机遇!!
❼ 电影发行公司制作公司和电影院怎么分红
美国是电影大国,电影从业人员约60万,年产电影近500部,去年和前年的全球票房收入都在84亿美元以上。如果将“后电影”(通过电视播放和光盘、录像销售的电影)收入加在一起,去年的总收入是346亿美元。 以华纳兄弟公司为例,2002年该公司独立制作发行的电影是30部,另与其他公司合作的26部。华纳公司的人士介绍说,由于有些电影的产期较长,投放市场时也都有风险,一部影片能让你赔得血本无归,也能让你暴利无穷。为了减少风险,一般电影公司会每年从10部电影中拿出一部大片来赌赌运气,输了,拆东补西能承受;赢了,就可以“十网打鱼九网空,捞到一网就成功”。比如该公司2001年11月推出的《哈利·波特》第一集,投资1.3亿美元,票房收入却达到9亿美饣共话ā昂蟮缬啊笔杖搿T诘谝患斗攀谐〉耐保诙集已开始拍摄,投?亿美元,一年内完工,去年11月投放市场,到目前为止全球票房已达8.4亿美元,现仍在世界各地播放中。 由此可见,投资大片风险大,回报率也高。为了降低风险,一些电影公司还会采取联手操作的办法,利益风险平摊。 在美国,由于电影是一种工业,公司的运作方式也和其他商业公司相似,通常分为生产制作和发行销售两大部门。公司的高层主管并不一定是电影艺人出身,但必须是经营高手。一般公司都不养制片人,即便是特别有名或非常成功的制片人也很少受雇于电影公司。因此好莱坞的独立制片人多如牛毛。 据独立制片人罗燕女士介绍,制片人通常是先发现或得到一个故事,然后把它开发为剧本。再拿着剧本向电影公司推销、谈判,如果电影公司相中这个剧本,制片人可以把本子一次性卖给公司,但多数制片人是希望和公司签约,由公司投资,他负责把电影拍出来,再由公司负责发行销售。如果成了,公司会派代表出任该片执行制片人,主要是监督制片人的资金使用、时间进度和具体运作。制片人拿到资金后,去雇佣导演、演员和摄制人员。 在好莱坞,导演、演员比制片人还要多,同样独立自主。他们通过经纪人等待着制片人的挑选、谈判、签约。好莱坞有许多专门跟踪调研导演、演员的机构,根据他们的票房和观众喜欢程度,印成小册子,定期提供给制片人和电影公司作参考,有的电影公司自己也有一套研究班子。制片人根据导演、明星的走红程度和特点进行选择。当然,最终要得到电影公司的认可。而导演、演员等也有选择制片人和影片以及讨价还价的权利。目前好莱坞的名演员最高片酬达到2000万美元一部,还要再加至少15%以上的干股。也就是说等电影拍完发行后,还要和制作者一起分红。电影公司给导演、演员干股,因利益捆绑,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电影发行之后,首先在影院放映。电影公司和影院一般是五五分成,但彼此有个不成文的行规,如果一部影片在一家影院放映一周,票房收入达不到3000美元,影院可自行决定不再放这部电影,因为这个数是保本基数。所以每部新片发行之后的第一个周末票房就像股市行情一样重要,在新片放映后的第二个星期一早上,从电影公司老板到演员都在急切地等待周末票房的统计消息。如果票房不达标,公司就会立即采取“后电影”措施:一是把电影改成录像、DVD、VCD销售、租借。二是直接通过电视台点播、放映。 美国影片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现在已高达60%以上。其主要原因有:首先,好莱坞是世界电影明星、巨匠的聚集地,相互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的质量和种类自然会高出一筹。其次是高科技、特技翻译能力强,能制作各种高难度的影片。三是“服务设施”齐全,在好莱坞,与电影业有关的各种行业一应俱全:有专门提供道具、出租机械设备的,有专门做电影片头、字幕的,有专门配音响的,只要你需要,随时恭候。而在人工服务方面,各类经纪人、律师、会计师很多,尤其是那些专门为电影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更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❽ 一部电影是如何上映,如何进行票房分红的
一部电影的上映要经过筹备,制作剪辑,宣传报审,然后才能上映,票房分红大多是前期消耗消耗,演员片酬,还有投资人,出品方,院线。
很多人都说电影赚钱,其实说法比较偏颇,既叫好又卖座的电影才是真赚钱,有的电影口碑非常不错,但是说去看没几个人去看那这个电影可能会赔钱,所以说电影赚钱其实是具有风险的,有时候你拍好电影未必赚钱,拍场电影也未必不赚钱,这都要看当时的状况,而电影的上映也是有层层关卡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觉得不过如此,但是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是非常艰难的,演员有一句话叫做台下10年功台上一分钟,而任何能够搬到台上供众人欣赏的东西,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越过坎坷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