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是指态度公正,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及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用词,或施行歧视弱势群体的政治措施。如不能冒犯不同种族、性别、性取向、身心障碍、宗教和不能打压因政治观点的不同而产生歧视或不满。
常见的争议点包含女性、不同性取向、宗教信仰、持不同政见者、少数族群(包括以国籍、民族、宗教、肤色划分的族群,与本国主体民族相比)。
(1)美国电影政治正确是什么扩展阅读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
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❷ 为什么美国电影中总统或军队司令官的扮演者多为黑人
1、按照美国的政治正确,电影中必然有1个是黑人,一般都不是主角。而有些电影没有或者无法使用黑人做男二号,只好把总统或者高官弄成黑人了。
2、另外,黑人不能作为反面人物出现,反面人物一开始是中国人,后来改为苏联人,在后来变成中东人,现在都是朝鲜人。
3、法律规定,每部电影必须要有一个黑人并且是正派人物。而且很多角色都是黑客,科技天才,英勇警官这些。这样是因为想尽量让人更好的接受黑人。一些特别的历史题材电影可例外。连哈利波特都有黑人。
❸ 把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制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把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制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作为头顶“年度最佳”桂冠的太空巨作,《火星救援》其实是由一部口碑极佳的科幻小说改编而成。众所周知,一般一部巨作要改成影视版,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火星救援》能在小说界和电影届取得双丰收,本身也值得讨论。为此,我认为这种成功的小说改,无疑也给了《三体》等中国科幻小说以启发,那就是:如何在不改变原作精神和科学内核的基础上,既能符合电影本体规律,又能适应全球市场和呢?
好莱坞电影,政治正确最重要?
熟悉好莱坞电影的都知道,“政治正确”是一个比宗教、比母亲教育协会还要具有统治力的东西。当然,电影本身作为一种商品,为了满足多种文化团体的需求,自然对于政治敏感问题采取回避责任的中立立场。
1、这件事体现到小说《火星救援》中最明显的,就是引入了大量的少数族裔演员,且大反派一定不能是有色人种(其实也没反派)
比如说,小说里没有明写肤色的NASA官员文卡特·卡波尔由切瓦特·埃加福特扮演,没错,就是那位在《2012》拯救了世界的那位黑人科学家,这一次他仍旧是对上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拯救马克·沃特尼。
小说里用奇思妙想拯救了马克的太空宅男里奇·普尔内尔也是黑人——而且这个角色比小说里更加萌点满满,古怪却又不屈服于权贵的性格能让人轻易记住。
另外虽然小说里就有华裔科学家吴(本身就很符合华裔在美国科学界的高占比),但电影里加重了他的戏份,让这个永远被逼着加班的胖子看起来更加可爱了。
2、除了有色人种增加剧情之外,电影对女性的剧情也有所增加
赫尔墨斯号的船长刘易斯,是赫尔墨斯号上的船员们中最花力气塑造的,有勇有谋心有大爱,另外就是陈数的角色中国航天局官员朱涛,这个角色在小说里是男性。对于为什么女性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据说这是制片方应协拍方美国宇航局的要求,目的为了鼓励更多的女性投身宇航事业。
当然,导演斯科特的作品中一直不缺强悍的女性,异形里的Ripley就是最早的女性英雄代表。
增加女权色彩,这的确是一种政治正确,但也能看出好莱坞思想上比较进步的地方,里面的女性角色不再局限于被拯救的地位,而具有以自己能力拯救他人的地位。
对《三体》的提示
那么让我脑洞大开,联想一下《三体》……如果为了全球发行考量,可能它需要加大原著已有的外国人的剧情,比如第一部的反派伊文思,最好就让他成为一名中国黑心科学家吧,而第二部的其余几名“面壁者”,也可以加入一名黑人角色嘛。
还有女性角色,众所周知,《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不太会塑造女性角色,《三体3》的女主角程心简直可以入选史上最不受欢迎女主角之列,在电影版中应该处理好这个问题。
不要得罪票仓市场!
都知道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除北美外的第二票仓,因此各大好莱坞公司才疯狂的在各项电影中插入中国元素,而制造了类似于《钢铁侠3》这样的“特供版”,关于中国的负面角色,更是一律改为俄罗斯或朝鲜籍。
在《火星救援》中,有关中方的政治问题也有所回避:
电影中,中方参与火星救援任务看上去是出于人道主义,再加上彰显自己国力,而小说中有更多政治上的考虑,中国航天局决定用自己的“太阳神”帮助美国是出于这几个原因“体现国力、与美国在太空中平起平坐、与美国宇航局进行置换使中国宇航员能够搭乘美国的飞船登上火星。”
而且在小说中,中方对帮助马克·沃特尼的计划并不是百分百满意的,认为为拯救马克损失的科学发现对人类的科学发展是划不来的。
可以说,小说中的写法的确更符合大国之间利益的交锋,让中方看似不那么“人道主义”,因此这一点也进行了改动。
对《三体》的提示
中国科幻电影想走向世界,真正在全球播映,或许要与《火星救援》拥有相同“政治正确”的思路了,再加上国内对电影的审查更为严格,小说中大篇幅出现的政治内容可能需要删除。比如《三体》第一部大篇幅的“文歌”描写,人性丧失;《三体》第二部中联合国的“面壁计划”,就有很大政治博弈的部分。
❹ 好莱坞电影有多政治正确
以我这二十多年的观影经验,九十年代到2010年前,这二十年,比较好表现女性伟大,女性正确,女人对孩子的优先所有权(男人没有,但却有绝对的抚养义务),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方式,2010年左右到现在好在黑白上下功夫,强行黑白配很明显,如黑白夫妻,黑白同事,黑白恋人,黑正义人士等.
❺ 什么叫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起源于美国19世纪的一个司法概念,主要是指在司法语言中要政治正确,即吻合司法规定或符合法律与宪法。然而这一司法概念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却逐渐演变成为"与大众舆论相吻合的言论"。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谈话中,凡不符合占大众优势的舆论,就被视为"政治不正确"。
政治正确不仅限于国家政治层面,同样也可以存在于较大的社会机构内部。其以言论影响观念这一认识为基本理论前提,以某一明确的、有确定立场的政治理念为基本准则,直接干预处于该社会群体内的人群的思想观念。
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非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正确对以下人员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1、官方或者私人所属的宣传机构从业人员。
2、政府官员、议员、政治人物、教师等公共事务参与者、管理者或具有影响力的人士等。
政治正确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无视事实,对弱势群体提供"特别关爱",弱势群体要求提倡的一切都认为是"正确"、"可行"的,不管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后果,都要支持弱势群体的所有观点和言论。只要摆出平等、多元、自由三大口号,就必须得支持、包容。
然而事实上,平等、自由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对强势群体可没那么友善,比如言论自由是只限于弱势群体的,一旦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观点有异议,那他可不受言论自由的保护,反而很可能会因为他的言论貌似"歧视"了弱势群体,就遭到牢狱之灾,甚至倾家荡产。
很多人都羡慕美国的种种,其中常被提到的就是美国的"言论自由",仿佛在美国就可以想说就说,畅所欲言。但是事实仿佛并不是这样美好,但凡对美国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在美国,只要你不是自言自语,你的言论自由的面前就有一条"政治正确"的红线,上至总统议员,下至新移民,政治正确都是一条不得不被遵守的潜规则。
美国的政治正确强调民众在种族、性别、宗教方面的平等,仿佛不应该被反对呀,但为什么如今美国很多民众都对满口政治正确的民主党极度厌恶呢?难道他们都是白人至上主义者,都是非要和政府对着干的无政府主义者,都是宗教原教旨主义者,都是男权主义者?这自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民众反感政治正确真正的原因在于两点:1、对政治正确的强调已经达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2、政治正确已经被政客作为吸引选票的工具。
西方有句谚语:"年轻时不信仰左翼的人是没良心,成熟后还迷信自由化的的人是没脑袋。"
"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句话有着比其表面上更加深刻的内涵。在很多人看来,自由就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不牵涉到什么成本、代价之类的问题,而这显然是大错特错的。自由,是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才能得到的奢侈品,而这些代价包括世界变成无秩序社会,世界到处是纷争混乱。这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无限制的自由不是任性,而是无理取闹。[1]
折叠编辑本段种类
折叠黑人
在美国,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在同样的状况下因为警方的过度执法死亡,前者不会引发任何骚动,后者则一定会引发游行;前者的死者家属得到的赔偿(来自政府和社会)也往往会比后者低。那么,这种现象难道不是政治正确吗?难道不是反向歧视吗?更有统计表明,被指控"对黑人民众过度执法"的警察中,白人的比例并没有明显的高于黑人。
如果大家留心看好莱坞电影,会发现导演一般不敢轻易把黑人塑造成反面形象。事实上,无论是《费城故事》里的黑人律师,还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黑人狱友,黑人总是代表着勇敢、正义、智慧的形象--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好莱坞导演们在塑造黑人形象时的战战兢兢--谁也不愿像Lott一样惹一身麻烦。
政治正确的文化不是解决了问题,只是回避了问题,黑人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会因为你电影里把黑人全部塑造为好人而改变。[2]
折叠性别
在2013年,美国加州的参众两院审议通过了[AB1266法案],也就是著名的厕所法案。这个法案规定:在加州的学校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认性别选择更衣室、浴室和厕所等设施。也就是说,不管我是男性、女性还是跨性别者,只要我认为自己是女性,就可以去女性的厕所、浴室和更衣间(即便没有变性)。
试想,这个法案基于保护性别平等的目的,但是否会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毫无疑问,这个法案的通过会大大增加学生遭遇性犯罪的概率。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为了消除用语中的性别歧视并提升性别包容性,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要求各个学校停止使用类似男孩、女孩之类的词语,北欧也出现了禁止使用男性、女性、他、她等性别词汇的现象。
性别平等,理应是在正视男女真实存在的差异上做到最大限度的平等。而政治正确主义者们,却认为男女无性化=性别平等,完全无视男女客观存在的差异,从根本上破坏了性别本身的概念。不在对男女真正有益的地方下工夫,去专注于社会无性化、男女着装打扮自由等美其名曰:平等、自由、多元、包容的花拳绣腿。
男性拥有更为粗壮的骨架、更多的肌肉纤维,以及雄性激素带来的棱廓分明、方正刚硬的五官外貌和笔直坚挺的身材;女性拥有纤细的骨架、柔韧细少的肌肉纤维,以及雌性激素带来圆滑柔润、精致细巧的五官外貌和曲线优美的身材。即便因为雌性激素过多,导致男生女相或雄性激素过多,导致女生男相,也属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不正常现象。
以上都决定了男女各自适合的审美形象不同,就如裤子虽然男女皆可穿,但是女性的裤子彰显曲线,男性的裤子宽松笔直;裙子也有男式裙,但是却不像女式裙一样短而蓬松;长发短发都是男女皆可,但是男式短发/长发和女式短发/长发又截然不同一样。
第二性征显著的男性和女性,无论在各方各面都具备超过常人的优势,因其本身就是性染色体为了与对手竞争所进化演变出来的。从自身角度考量,高雄男性和高雌女性的体质健康水平更好、智商更高、性情更稳定、更具择偶优势。从他人角度考虑,雄性荷尔蒙充沛的男性和雌性荷尔蒙充沛的女性能使人工作热情、积极性和效率都显著提升,例如:高雄男性对女异性恋者和男同性恋者有益,高雌女性对男异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有益。据研究显示,当人们长期在缺乏所需荷尔蒙的环境下工作,即便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也会感到劳累、工作效率低下、莫名头疼、浑身不适、烦躁焦虑,但只需让其所需荷尔蒙弥漫在空气中,这些症状不仅会通通消失,还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从大局面来看,外貌形象是人们判断他人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是否充足的标准,也是做出择偶判断的依据,以此确保生育出最优秀的后代,推进人类进化的基因筛选。
因此,提倡中性化或无性化审美,是从根本上威胁并打乱人体健康、生物进化、生理天性、择偶判断的畸形追求,其不仅是阻碍人类进化,更是驱使人类退化的一种审美观。为了所谓的"Love and peace"就要人类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是完全不顾现实的乌托邦思想。
面对一个异装者,政治正确主义者会说:"男女着装打扮自由,该着装打扮不是男性/女性专属,他人无权干涉"。而真正的多元化平权主义者会说:"跨性别者拥有着装打扮的自由,性别不应该只看生理,他人无权干涉"。不管政治正确者如何提倡打扮自由,生物本能始终差遣着人们把同样的衣装发型一分为二。诚然,跨性别者想要如何打扮都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但政治正确主义者们借跨性别者的平权之风,将性别观念连根破坏,这种过度自由,过度强调政治正确,难免矫枉过正,最后可能会引起社会混乱。[3]
折叠难民
欧美、北欧的各个国家现在都出现了穆斯林难民性侵女性的现象,按照文明社会的常识,犯罪就要受罚,这本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法律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评判和惩罚来遏制犯罪。可是政治正确一旦搀入其中,同样的犯罪就不再受惩罚了,因为犯罪的人是政治正确所要保护的群体。
好吧,政治无比正确的政客满意了,警察当然省事了,那些穆斯林的难民可以免费自由的享用女性,自然爽极了,这个事情岂不是皆大欢喜了。可是不是漏掉了什么?那些女性的血泪谁来擦净,她们心灵的创伤谁来抚慰?她们家长的愤怒和无奈谁来给个说法?
曼海姆的左翼党女政客和卡塞尔的3名女中学生都被难民性侵,然而她们却都首先选择了沉默,因为不愿败坏难民的名声;丹麦17岁少女反抗难民强奸,被司法追究交罚款,因为她不尊重难民,难民强奸犯被免于起诉,罚款用于补偿难民强奸犯;挪威男性政客在难民营义工服务时,被一名男性难民强奸了,难民事后被法院判处4年半有期徒刑,并将被遣返回国,被强奸的男政客表示:对不起,让你因为强奸我被遣返;俄裔13岁少女在德国境内遭到难民轮奸30小时,德国警方称:女孩是自愿发生性关系,没有绑架和强奸,女孩是自愿的,而且嫌犯可能并不清楚女孩的实际年龄。
以上事例都证明了,西方被政治正确洗脑的有多厉害,而难民的特权已经使西方陷入了混乱之中。[4]
折叠同性恋
提倡不歧视同性恋是正确的,但政治正确给予了同性恋特权,反而造成了同性恋和同性恋支持者们瞧不起异性恋的现象,"我是同性恋,我骄傲",真勇敢!"我是异性恋,我骄傲",直男癌去死!不得不说,同样的话,受到的待遇真是天差地别。
在欧美,你可能会因为冒犯了同性恋者,而遭受牢狱之灾,甚至倾家荡产。同性恋骗婚、聚众淫乱、性侵儿童,时不时会出现警察完全不敢阻止的现象,即便这些行为已属于犯罪,因为害怕被告歧视同性恋。一个欧美男性从小被同性恋养父性侵到大,期间无数次求助于相关机构和警察却一无所获,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正确受害者。
在中国,也有对同性恋的政治正确,例如:同性恋滥交,社会压力;同性恋骗婚,社会父母逼的;同性恋得艾滋的几率高,异性恋也得艾滋等等。虽然还算不上政治,但如果法规上像欧美一样将歧视同性恋提上犯罪行列,而人民群众又没有客观判断的思想三观,那就和欧美没什么两样了。
❻ 美国政治正确性有哪些
政治正确性可以说是美国社会从上到下从亿万富翁总统¥1政客到一般普通老百姓全体人民之间达成的一种并不写成,为正式文件形式的合约与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