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邵氏电影为什么都是普通话

邵氏电影为什么都是普通话

发布时间:2024-01-29 18:26:14

A. 请问香港电影的原声都是粤语吗

当然是粤语,但不是每个都是原声,很多都是由配音演员进行配音。包括成龙很多电影都是配音演员进行配音的。近几年由国内市场的开放,香港与大陆的电影人合作多了,也就出现一些电影以国语为主的电影,如《如果.爱》。
顺带说一句,邵氏时期的很多电影都是说国语。包括张彻在邵氏拍的一系列阳刚电影。

B. 早年的邵氏电影是国语的吗

是的。
五十年代,香港电影国语片逐渐兴盛,粤语片逐渐示弱。1972年,全香港出品了几百部电影,没有一部是粤语片。
1973年,楚原为邵氏拍了粤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并力压李小龙,拿到了年度票房冠军,之后粤语电影才慢慢复兴。
真正繁荣是在80年代香港本土流行文化兴起之后,粤语片才大行其道,成为香港电影主流。

C. 最传奇华人影视大亨,活过百岁且小行星以他命名

邵逸夫先生创建了大名鼎鼎的邵氏影业和TVB(香港无线电视)。如果说TVB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一说香港无线,那大家都太熟悉了,香港无线一直以来都是华人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电视机构,曾经拍过那么多影响了不知多少人的电视剧,而且培养出众多的艺人,像无线四大小生刘德华、梁朝伟等。邵氏影业也算是第一大的华人电影公司,曾经拍出一千多部电影。所以邵氏兄弟实际上曾经服务了华人娱乐八十年,从一开始的普通话到后来的广东话,然后又回到普通话。

香港有那么多传奇的创业故事,一代船王包玉刚、大实业家李嘉诚……唯一靠做娱乐业起家的是邵逸夫,跟航运出身的、房地产出身的这些大亨并列在一起,成为香港最大的大富豪,我觉得这是我们文化娱乐业的光荣。在香港的大亨中间,邵逸夫应该算是排名第一的慈善家,大家看到邵逸夫的名字,最多的不是在影视剧中,而是他在全国各地大学捐建的逸夫楼、逸夫馆,尤其是图书馆。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图书馆也得到过邵逸夫先生的捐助。邵逸夫自己没上过大学,就像所有香港大富豪一样,李嘉诚、包玉刚、霍英东等都没上过大学,但是他们都觉得我们这一代没上过大学,那一定要让下一代受好的教育,所以他们都大量地捐资于教育。邵逸夫总共捐了五千多个教育项目,有三十多亿元。

邵逸夫出生于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历经了整个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直至今天改革开放,他已一百零六岁生日。在他百岁的时候,他卖掉了所有的产业,香港无线最后卖了八十多个亿,他的七百六十部影片卖给了马来西亚首富。

其实他总共拍过上千部电影,但里面也有一些烂片,人家不要,最后邵氏影业的七百六十部电影一共卖了四亿港币。邵逸夫把自己大部分的钱都捐出来搞教育,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敬仰的。邵逸夫也获得了至高的荣誉,英国女王曾授予邵逸夫“爵士”勋章,中国政府也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中科院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邵逸夫小行星。一个人活到百岁完全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所以我非常钦佩邵逸夫先生,他曾经创下华人最大的娱乐帝国,也是最大的慈善家。

▌摘自《鱼羊野史·第6卷》,高晓松(著),中南博集天卷出版社授权合作稿

D. 为什么香港最早期的电影是普通话的

因为当年的香港电影还要顾及台湾市场,所以是以国语为主的。即使是后来粤语片兴起以后,大多数也要制作国语版。

E. 香港邵氏电影里的香港演员们为何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以前香港邵氏电影大部分说的都是国语,注意这个国语和普通话还是有区别的,但都是一脉相承。

早期的香港电影是有鄙视链的,有钱有文化的看英语、有钱没文化的看国语、腊历没钱没文化的才看粤语。

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粤语片的质量最差、档次也最低,所谓“粤语残片”就是指1973年之前的粤语片,产量很多但质量好的屈指可数。到了1972年全香港一共出品了几百部电影,里面居然没有一部粤语片,可见当时的粤语片有多惨淡。

不过万事万物触底之后都会反弹,到了1973年在楚原的积极争取下邵氏拍摄了第一部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这部电影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并在当年力压李小龙取得了年度票房冠军。经此之后粤语片逐渐回暖,并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香港流行文化的兴起逐渐成为主流,开创了辉煌的东方好莱坞时代。而邵氏公司因为一直坚轮答搜持不拍或少拍粤语片,票房逐年萎缩最终不得不关闭了制片业务。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以上,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吧

香港邵氏电影里的香港演员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对这个提问存疑。但我还是先假设题主的设问成立,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

(1)能说普通话的香港演员大陆背景,一般来说其父母一辈是从大陆在解放前后一段时间来港,或者有在大陆“生长”的经历,自然普通话比香港本土演员好。比如,秦沛姜大卫尔冬升三兄弟、林雪、林威等等。

(2)香港本埠市场不大,票仓有限,因此其主要票房市场在台湾(尚未进入大陆)。这样一来,很多香港演员都会练习普通话,包括一些香港歌星为了出国语唱片,都会苦练国语,比如张学友刘德华等人。

(3)香港演员能说流利的普通话是题主的误解,个人觉得那应该是国语配音,而且是台湾演员的配音。同时,在这里也纠正一下:之上所有的普通话表述不严谨,严格地说,那应该是叫台湾的所谓“国语”,不是普通话。

所以,个人觉得,香港演员能说流利普通话的只是少数。老一批演员里,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明星中,普通话讲的不错的上有洪金宝,下有谢霆锋。歌星里头,老一辈的张国荣的普通话讲的相当不错,可能是拍过《霸王别姬》的缘故,一些用词用典都很内行。90年代走红的这一批明星里,张学友的国语讲的很好,到现在也还是很好。

这其中,有个奇葩,那就是刘德华:他在80年代的国语就讲的很好,因为当时他们是跟着台湾的国语老师发音,讲话很有台湾腔。但香港回归后,他的咬字发音很想学好普通话,刻意去在意一些卷平舌后鼻音等等,结果,节奏有些乱了。举差所以,你现在看刘德华讲的普通话,听起来还不错,但其实并没有80年代自然(很多视频可查)。

香港邵氏电影中,老板邵逸夫就是从大陆(浙江宁波镇海)出去的,而且国语片当时也有一定的市场。这其中,古天乐、蔡少芬是两个反面典型,进入内地拍戏这么多年了,普通话还是讲不好,尤其蔡少芬找了个内地老公,普通话仍是硬伤,最好别开口,开口你能哭……

配音

应该是配音!

为了钱啊。内地这么大的市场

有两部分原因,一部分演员是从内地过去的,祖籍就是大陆的,所以会说普通话,还有一部分是后期配音,或者是有语言天赋,学的快的香港人[泪奔]

F. 为什么以前的香港旧电影周星驰那个时代的电影粤语怎么这么少了怎么都是国语

邵氏电影时代说粤语被认为是不入流的,没层次的,比如粤剧,都是穷苦人的戏曲,非常下里巴人。因之前电影工业的辉煌年代是旧上海时代,说的是国语京腔。

G. 关于七十年代香港电影说普通话

香港电影一直是国语、粤语并存,而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是以国语片为主。即使是后来粤语片得势,为了海外华语市场,也会出国语配音版。

阅读全文

与邵氏电影为什么都是普通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看的鸟电影 浏览:670
美国好看探险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388
杀了我电影好看吗 浏览:351
有个电影叫西什么女郎 浏览:896
北京爱情故事电影好看还是电视剧好看 浏览:131
汉娜电影好看吗 浏览:876
什么电影用了奥迪a7 浏览:923
贾樟柯导演电影免费看 浏览:276
今晚他们一起去看电影怎么说 浏览:411
哪些明星是从北京电影大学出道 浏览:717
好看的好看的电影 浏览:980
怪物袭击城市电影有哪些 浏览:567
有多少电影在故宫拍的 浏览:307
好看悬疑电影的推荐 浏览:945
星际穿越一类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20
加拿大电影人质好看吗 浏览:912
电影摄制许可证多久过期 浏览:461
倪妮黄渤合作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15
2016年内地有哪些好电影 浏览:707
9点电影商场十点开门怎么办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