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价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影《小时代》
这里不想讨论《小时代》这部电影内容本身,或者创作本身,因为我也谈不出什么,我个人逗让对这个电影故事本身也没兴趣。但从这个电影和国产电影市场的角度,我反倒很有兴趣,也觉得《小时代》很有价值,因为它正见证着这时代的荒谬和电影市场像碾路机一样的野蛮成长。从影片定位来说,好莱坞可以有《Sex and City》大电影,可以有美剧《绯闻女孩》,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有一部《小时代》这样的电影?(如果谁坚持看完片尾字幕,就会见证中国电影史以来片尾字幕最庞大密集的时尚logo集群,看得让人有密集事物恐惧症都快犯了),见到网上有不少人说《小时代》是中国版《暮光之城》系的电影,但,又怎样?从市场角度,但凡有人开始拿中国电影开始和好莱坞电影做对比,对极其落后的中国电影来说,已经算是一种进步和褒奖了。如果《杜拉拉升职记》是中国畅销书市场跟电影结合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网络恐怖小说多次拍过惊悚题材电影,但都影响力不大),那《小时代》应该代表着中国畅销书和影视行业结合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文字作者直接来做电影导演和编剧了。
虽然中国畅销书市场并不大,国内图书市场绝大部分还是教辅材料占据绝大份额,但畅销书(小说)与电影的亲密接触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而且也是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征兆之一。影史上的《乱世佳人》小说出版于1936年,电影公映于1939年,电影制片人在1936年小说未正式空开发行就购买了拍摄权。这是我知道比较早的,电山宴局影和畅销书结合成功的案例,而当时也是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开始步入鼎盛时期。从这个角度,站在电影从业者角度,为《小时代》欢呼吧,这又是一部以前根本不会出现的“新面孔”国产电影(这跟影片好烂没必然逻辑关系),在拼资源整合的当下,谁能给出新鲜而又刺激性的内容,谁就能杀出重围(内容好坏就跟口碑有必然逻辑关系了,内容大概就指故事是否讲得有趣,讲的清楚,演员是否动人,导演是否有些独到的想法)。无论多少人说《小时代》的不好,它只是一部青春电影(还会有下集,没准还有系列接着往下祥仿继续拍),比起有毒的空气、有毒的食品和有毒的意识形态,这部总被骂“毒害”青少年的电影和小说的毒性在我看来都是忽略不计的。
这部电影观影体验对我而言是很诡异的——就像一个怪叔叔误闯进了少女们的春梦,手足无措,如坐针毡,挣扎着,然后就睡去了,反复睡,睡醒后,看了结尾,等到字幕结束,退场。
《小时代》从2013年的青少年精神层面而言,这没准是一部纪录片,或许这是它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