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17》是否有蒙太奇存在
有的,这都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这都是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
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 看上去顺当、合理、有节奏感、舒服,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 。
在1917中,导演通过不同的镜头进行剪切,最后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画面,其实这就是蒙太奇的做法,也是很妙的电影。
② 除了惊艳的一镜到底,《1917》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亮点呢
今年第92届奥斯卡算是史无前例的一届,佳片云集,《寄生虫》创历史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四项大奖;《爱尔兰人》虽爆冷颗粒无收,但大家依然为平均年龄近80岁的导演和影帝主演们折服;《小丑》和《朱迪》的精湛表演当之无愧摘取了影帝影后。
而其中显得不那么起眼技术类奖项,“最佳摄影奖”则颁给了《1917》,这部爆冷拿下金球奖最佳剧情片的战争电影。
(二)用技术传递情绪,客观镜头表达情感与思绪
著名导演马塞尔·卡尔内说过:“构筑影像时,我们得像绘画大师对待画布般,考虑其效果和表达方式。”
电影仅有炫目华丽的长镜头,还不足以吸引人,需要起承转合,烘托铺垫反衬。
1.场面调度
系统化场面调度包括15种元素:(1)对比最强的区域(2)灯光风格(3)镜头与摄影机的距离(4)镜头角度(5)色彩(6)镜片/滤镜/底片(7)对比次强的区域(8)密度(9)构图(10)形式(11)景框(12)景深(13)演员的位置(14)表演位置(15)距离关系。
由于大篇幅的长镜头,虽然会刻意减少丰富多样的镜头语言;但《1917》拥有其他战争片,所不能比拟的诗意美感,源于优秀的场面调度,充斥影片全程的构图的美感:
③ 电影《1917》采用了什么拍摄手法,获得了怎样的奖项
《1917》是一部由萨姆·门德斯执导,科林、康伯巴奇等主演的战争类电影,于2019年12月25日在北美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拍摄手法一镜到底巧妙运用, 并且夺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影片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电影《1917》目前现有研究方向中多集中于对影片中一镜到底剪辑手法的讨论,话题也多为贯穿电影始终的一镜到底画面运用及成片效果。
④ “一镜到底”的制作手法在电影《1917》中是如何运用的
叙述更加的简洁 ,故事线被设置了两条线索,电影全部都是室内场景,后期剪辑也比较流畅。
⑤ 奥斯卡三项获奖,《1917》光鲜背后为何问题很多
《1917》这部电影在海外上映后不仅票房成绩不错,而且获得了好评无数。2020年1月在北美上映之后,周末三天票房累计3650万美元,成为环球影业近四个月来的首个周末冠军。同样,《1917》也得到了电影界的认可,在第77届金球奖的评选中,《1917》一举斩获了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的电影,还获得了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也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呼声最高的电影之一。
⑥ 电影《1917》一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时隔四年,萨姆·门德斯携最新力作《1917》席卷而来,斩获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并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十提三中”,成为年度最热门电影之一。是的,曾执导《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危机》的他,这次将目光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电影。
1.一镜到底的想法
《1917》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和布莱克,他们需要尽快将放弃对德进攻的命令文件传递给前方的英军作战部队,因为这是一个圈套,关系到数千人的存亡——而布莱克的兄弟正是这支部队的其中一员。但他们却只有一天的时间完成任务,与时间的紧迫相比,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将穿越大片的敌占区,才能到达这个主力团所处的方位。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是一直处于行动之中的,而萨姆·门德斯也想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制作这部电影。门德斯说,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战争类的电子游戏,这使他产生了一镜到底的想法。《1917》这部片子跟随了两名士兵的脚步,而萨姆·门德斯正是想让观众体验到那种与主角们同呼吸,共进退的身临其境。
历史题材的电影,对电影制作的每一个部门来说都是挑战,尤其是艺术概念设计、布景、服化道等细微处。为了实现这一几乎无法完成的巨制,萨姆·门德斯第四次邀请世界顶级DP罗杰·迪金斯先生出山掌机。
2.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制作一部在观众看来连续两个小时一直拍摄、未曾剪辑的故事片,这无异于说笑。电影制作方细致入微地大量前期设计,精益求精地完善了技术上的每一个细节,才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如你所见,拍摄一部像《1917》这样的史诗电影,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美术指导丹尼斯·加斯纳(Dennis Gassner)在拍摄前首先制作了整个置景地的模型,这样能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与萨姆·门德斯和罗杰·迪金斯保持一致的设想。这无疑是很有用的,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演员的位置,也可以知道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和灯光角度。这样,整个摄制组才可以在拍摄前行之有效地调整画面中每条街道和战壕的长度。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影置景地,你不可能总想着即兴发挥——除非你不折不扣地按计划去做了,然后才能有足够的时间与预算去“随心所欲”。
3.摄影机运动与镜头
如果你曾经制作过一镜到底的项目,那么你一定意识到排练是多么的重要。你需要片场里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在摄影机镜头前完美地同步演绎,这包括了演员、摄影机运动、现场爆破特技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拍摄,罗杰·迪金斯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两种稳定器:一种是传统的三轴稳定器,另一种则是五轴稳定器——ARRI Trinity。对于那些无法人为操作的大范围调度镜头,他们会接力般地将稳定器安装在各种索道、伸缩摇臂以及车辆等移动设备上。
也是为了能灵活地进行运动设计,他们选用ARRI Alexa Mini LF拍摄《1917》。这是ARRI Alexa Mini的全画幅版,罗杰·迪金斯描述说,这是“他使用过的最小巧的数字摄影机之一。”在镜头使用方面,整部电影都是使用ARRI Signature Primes系列镜头拍摄的,具体包括了35mm、40mm和47mm这三枚镜头在内。
4.布光和剪辑
罗杰·迪金斯在摄制早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在如此大的置景场地上进行布光,同时还要兼顾到几乎是360°移动的摄影机。是的,在有太阳的情况下,这根本做不到。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照度相对稳定的阴天来拍摄白天的外景——如果你想要场景之间的视觉连续性,天气肯定是要保持一致的。这也意味着,在足够方便拍摄的大片云朵到来前,剧组将会有数天无法开工。
但对于夜间的外景布光来说,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小镇部分的夜景戏,整个场景基调是昏暗的,整场戏要给人在噩梦与现实之间不断穿梭的感觉。为了对该场景进行布光,迪金斯使用了一些看起来像是附着在线上的烟花类型的燃烧物。这样,光会在天空中持续的散射,照亮演员与场景。
说到后期制作,剪辑师李·史密斯(Lee Smith)会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剪辑的镜头的拍摄场地。相关镜头的拍摄期间,他一直在片场,然后在晚上剪辑场景之间的连接镜头,以便团队第二天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下一场次的拍摄。
在拍摄现场定剪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你必须在现场,坚决果断地判断出最完美的镜头,直接做出选用的决定。事实上,你所选择的镜头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拍摄。剪辑点看起来会很不寻常,因为我们通过道具等手法隐藏了剪切痕迹。说真的,我很好奇,想去电影院看一下成片来了解最终呈现的效果。
⑦ 1917是一镜到底吗
1917这部电影,运用了很多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但并不是说,整部电影都是一镜到底拍成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妙的剪辑手法。
⑧ 《1917》的一镜到底,对故事和情绪的呈现加分了吗
电影《1917》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剧本的灵感源于导演祖父——一位参与过一战的作家的回忆录。故事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他们为拯救上千名战友的生命,而在战场逆行、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呈现出一副悲壮而动人的史诗级战争画卷。
总之,《1917》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作品,这部视频在豆瓣的评分是8.5分,86%的网友给予的好评。这样的战争片,还是更适合在大银幕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