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筷子兄弟 老男孩是怎么红的
是因为他们自导自演了一部微电影《老男孩》,电影很搞笑,也很励志,老男孩这首歌是电影的主题曲,在里面也有出现,所以这部电影红了,歌也红了。
② 凭借《老男孩》一举成名,肖央爆红,如今王太利怎样
国内最火的两个组合,非筷子兄弟和凤凰传奇莫属。一个《小苹果》堪称洗脑神曲,一个《最炫民族风》创造奇迹。如今凤凰传奇已经渐渐淡出观众的视线,也没有创造出太为火热的歌曲,而筷子兄弟依旧活跃在观众的视野之中,特别是肖央。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得珍贵。不管何时何地,两人的名气相差多大,肖央与王太利都会记得曾经逐梦的日子,对方依然是最为重要的朋友。王太利的歌曲就像是突然划过的流星,曾经照亮人生的一段路,但辉煌终究是要过去。对于王太利来说,一生足够幸运,只是幸运转瞬即逝,没能一直出现在梦想的道路,自己也成为一个非常普通且平凡的“老男孩”。
③ 《老男孩》告诉我们微电影发展趋势是什么
剧中的黑色幽默对于不管是在那个时代里长大的人,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能引起共鸣,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青涩的岁月里,都会有很多不羁的想法,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梦幻,但是当大家30多岁的时候,而立之年悄悄过去,生活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曾经那些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在哪里?你们正在干什么?你们还记得那些关于青春的日子吗?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的那些梦吗?当你们想起来这些东西的时候,会轻轻地笑一下吗?会留下沧桑的、抑或幸福的眼泪吗? 从选题上讲,此部短片已经成功了一半,父亲与子女的问题在这个社会广泛存在着,所以从共鸣角度来讲是占了先机的。同样,结尾煽情的一曲《父亲》更是让人感动的流下眼泪,这也与《老男孩》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喜欢这部微电影很大程度上因为结尾的歌曲。
④ 欣赏了作品《老男孩》,请思考为什么《老男孩》能被称之为我国优秀微电影代表
因为他这个电影从很小的地方,很短的故事,就表现出来了一个很大的情感,然后他的那一个手法非常不错。
⑤ 老男孩为什么会那么的火
《老男孩》叙述了一对中学的好朋友在他们中年时,组合成乐队参加“欢乐男生”选秀节目,因为一首歌让他们回到青春,回到过去,这首感人的“老男孩”主题曲同时也感动了所有的观众。这是11度青春系列短片中最长的一部短片,也是最受大家热捧的一部片子,影片以绚丽的镜头叙述了这些年轻人以及这个时代的变化,我们为什么如此感动?原因,可能一样的,就是经过岁月洗练以后剩下那钻石一样璀璨的记忆,或许我们都能在这光与影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关于时光的记忆,关于青春的记忆。
⑥ 《老男孩猛龙过江》,为什么这么早的片却一直感动着我
可能是宅在家里太久的原因,我有些和社会脱节,通常对新鲜事物,比正常人要迟钝很久。听到洗脑神曲《小苹果》就是前两天的事,到了今天,才迟钝的把这和筷子兄弟捣鼓许久的电影版《老男孩》联系起来。得承认,两三年前的微电影真实的感动着我,为了主题曲咱甚至也留下了两三滴虚情假意的眼泪。(稀里哗啦我会说吗)因此可能带着矫情的过分期待,观影后对感觉和心理预期稍微有点落差。整体而言,电影版《老男孩》娱乐性尚可,几首原创音乐水平较佳,一些可笑的段子,比如现代京剧内裤变脸,铁汉二人组白虎兄弟的神设定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但除此之外,电影也有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里主要谈谈关于结构和创作观念上的一些看法吧。
如果说微电影版本所体现的态度和价值观是让人感伤而又温暖人心的,这一优点并没能保持到电影版《老男孩》从创作观念中。创作者的态度影响着作品,毫无疑问,筷子兄弟的才气值得肯定,但是问题在于,瞬间的成功让人迷失,似乎他们没有考虑微电影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院线电影体量,也没有考虑个人诉求和观众心理是否产生错位的时候究竟是自说自话还是彻底妥协。
例如《猛龙过江》里面有三四段非常突兀的情色镜头,作者可能觉得能吸引眼球,但是在暑期档电影院里却显得很low。而被挂在嘴上反复诉说的梦想和现实,比比叨叨没完没了,也让观众感觉是在接受高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而对王太利人物塑造本身就不太正面,更对北漂生活恶意黑化,比如大胖媳妇的表现,不能让人感同身受,甚至还会有轻微反感。整个电影全是40来岁人的固步自封,可以说,作者太过迷恋个人趣味,自作聪明的喋喋不休,乃至铺天盖地的烂俗煽情,都让影片离观众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