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罗马尼亚电影 (爆炸)
去看看行不行,不行在帮你找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5893
详细介绍
介 质:DVD
碟 数:1
语 言:国语
字 幕:——
导 演:米尔恰·德勒甘
主 演:格奥尔基·迪尼克 托马·卡拉玖 拉杜·贝利甘
上 映:70年代
地 区:罗马尼亚
颜 色:彩色
内容简介:
本片取材于真人真事,反映了罗马尼亚加拉茨市人民为防止一次严重的爆炸事件,保护全市人民生命和财产而进行的一次战斗,歌颂了工人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浓雾弥漫的多瑙河上,加拉茨港的一支值班小艇发现巴拿马货轮“波塞顿”号起火燃烧。船上装的4万吨化肥----硝酸钠如果燃烧爆炸,会摧毁整个加拉茨市。
在货轮上,石油工人吉卡等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救火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并尽力营救一名男巴拿马水手和一个青年妇女。
当货轮经过造船厂厂区时,聚集在岸上的工人纷纷跳入水中,自动上船灭火,把一袋袋化肥投进河里,以减少爆炸的危险性。救火过程中三位同志牺牲了,但未引起货轮的爆炸。
存放化肥的船仓温度已接近300℃。情况非常危急,当货轮被拖到远离城市的一个小岛附近(吉卡的家就在此岛上)时,党委书记命令大家离开了“波塞顿”,这时吉卡发现巴拿马水手及其女友仍留在船上招手求救,就又只身返渡登上随时可能爆炸的货轮,终于把他们救了出来,自己也安然脱险。
最后,货轮“波塞顿”虽然爆炸了,但城市未受损失。吉卡回家时受到了全家人和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Ⅱ 罗马尼亚电影的介绍
罗马尼亚电影进入1960年代以后,改编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较突出的有根据雷布雷亚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被绞死者之林》(1964年,丘莱伊导演)和《起义》(1966年,穆雷尚导演),它们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思想。
Ⅲ 罗马尼亚电影
《十六个人》
Ⅳ 罗马尼亚二战电影有哪些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卡桑德拉大桥)《边塞擒谍》《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十六个人》《囚车驶向圣地》
Ⅳ 罗马尼亚电影有哪些
63届柏林金熊奖影片《婴儿式》
《罗马之战》
《勇敢的米哈伊》上、下集、
《清白的手》
《最后一颗子弹》
《较量+一个警官的控诉+电影传奇》
《不朽的人》
《沸腾的生活》
《复仇》
《神秘的黄玫瑰1、2》、
《汽车行动+橡树+十万火急》
《难忘的夏天》
《爆炸》、《斯特凡大公》、《罪案》、《加州梦》、《摇摆舞》、《4月3周又2天》等
Ⅵ 罗马尼亚电影复仇
《复仇》实际上是一部续集电影,前传是《一个警官的控诉》。然而国内引进时次序颠倒,80年代中期引进了《复仇》,80年代末才引进《一个警官的控诉》,而且前者由上译译制,后者却由长译译制。据说还有《复仇》的续集,不过国内没有引进过。
Ⅶ 罗马尼亚电影的发展历程
罗马尼亚在1896年 5月27日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一年之后,于1897年出现了罗马尼亚人自己拍的风景片《泰尔古.莫西洛尔》、《基谢列夫的公路》等1909年建成了专门的放映厅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非常不幸的爱情》,1912年拍了反映1877~1878年俄土战争的影片《独立战争》(两部均由布雷泽亚努导演)。
此时期内,维也纳、柏林和布达佩斯的富翁们还出钱拍摄了一些情节剧和惊险片。无声电影时期较好的影片都是在1920~1930年间拍摄的。
如齐奇西导演了《幸福的浪潮》、米哈伊尔在犹太人区域中摄制了《马纳塞》(1927年),沙希其安同奥地利合作拍摄了《一个爱情的悲剧》等。
在有声片初期,生产的影片很少,外国影片充斥电影市场。从1940年法西斯占领起,电影生产几乎完全停顿下来。
解放前,较好的影片有:音乐喜剧片《乒-乓》(1935年,斯特罗耶和瓦西拉凯导演)、杰奥尔杰斯库根据卡拉迦列的舞台剧名作改编的讽刺喜剧片《暴风雨之夜》(1942年);根据穆尚泰斯库的话剧改编的《冬夜之梦》(1946年)。1944~1947年,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把一些革命事件记录到胶片上,摄制了一些新闻片和小型纪录片,如《乡村狂想曲》(1945年,米哈伊尔导演)、《森林》(摄影师杰奥尔杰斯库)、《一分钟》(摄影师波斯坦)等。共和国成立后影片生产和发行实现了国有化。1950年开始建立布夫迪亚电影基地,成立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和亚历山德鲁.萨希亚纪录电影制片厂。1957年建立起国家电影资料馆。
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第一个故事片《山谷在轰鸣》(1949年,克里内斯库导演)。在随后的1950年代,又相继拍摄出《我们的村子里》(1951年,杰奥尔杰斯库导演、伊柳编导)、《为了美好的生活》(1951年,涅格良努导演)、《米特雷亚.科科尔》(1952年,丘莱伊导演);《号手的外甥》(1954年,米哈伊尔导演);《展开》(1955年,克里内斯库导演)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表现新人新生活的现实题材影片。此外,以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有《罗马尼亚佃农》(1952年,根据卡拉迦列的作品改编,杰奥尔杰斯库导演)、《幸福的磨坊》(1957年,根据斯拉维奇的原作改编,伊柳导演)等。第一部彩色片为儿童片《红睡莲》,摄于1955年,托比亚斯导演。
进入1960年代以后,改编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较突出的有根据雷布雷亚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被绞死者之林》(1964年,丘莱伊导演)和《起义》(1966年,穆雷尚导演),它们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思想。这一时期反映罗共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著名影片有《多瑙河之波》(1960年,丘莱伊导演)、《星期天六点钟》(1965年,平蒂列导演)等。
1960~1970年代,还拍摄了一批爱国主义历史题材的影片。第一部是《图多尔》(1962年,布拉图导演),它表现了1821年瓦拉几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歌颂了罗马尼亚建国史上反土耳其统治的最大一次起义。
此后,尼古拉埃斯库连续导演了 3部反映罗马尼亚抗击外来强大侵略者的历史影片:《达基亚人》(1967年)、《勇敢的米哈伊》(1971年)、《不朽的人》(1975年);德勒冈也先后拍摄了同一主题的历史影片《凯旋柱》(1968年)和《斯特凡大公》(1974年)。
除了上述史诗影片之外,还根据民间传说拍摄了一些反抗外族侵略的古装惊险片,如《绿林好汉》、《贞女遭劫》、《绿林好汉复仇记》(1966~1968年,科恰导演)等。
60年代后期,电影的题材日趋多样,表现当代现实生活的影片日益增多,如《通情达理──青年的早晨》(1967年,布拉耶尔导演)、《蜿蜒曲折》(1967年,瑟乌坎导演)、《恢复》(1969年,平蒂列导演)等,既有表现“代沟”,又有表现道德问题、妇女问题的影片。
1970年代,以文学作品改编最成功的影片有:韦罗尤和皮察根据阿吉尔比恰努的作品拍摄的《石婚》(1973年)和《金魂》(1974年)。《在桥的那一边》(1975年,原作斯拉维奇);《特纳塞.斯卡蒂乌》(1977年,原作赞菲列斯库);描写地下反法西斯斗争的有《陷阱》(1974年,马尔库斯导演);《墙》(1975年,瓦埃尼导演);《城市的蓝门》(1974年,穆雷尚导演);《此路不通》(1975年,勒斯塔塞导演);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爆炸》(1973年,德勒冈导演);反映工人生活的《沸腾的生活》(1975年,尼古莱耶斯库导演);《我们需要的人》(1979年,马尔库斯导演);反映农村生活的《暴风雨》(1973年,莫尔多万导演);反映青年生活及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起飞》(1971年,乌尔苏导演);《菲力普,好样的!》(1975年,皮察导演)。
1970年代里突出的还有两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斗争的影片《政权真理》(1972年,马尔库斯导演);《光阴》(1979年,维丹尼蒂斯导演)。
1980年代,现代题材影片进一步扩大。影片有挽救失足青年的《安娜和小偷》(1981年,卡洛泰斯库导演),表现家庭、婚姻问题的《重归于好》(1986,马勒斯库导演),反映社会道德问题的《竞赛》(1983年,皮察导演)、《片段》(1982年,塔托什导演);表现农村生活的《热面包心》(1984年,克洛伊托鲁导演)、《秋雨飘香》(1985年,莫尔多万导演),表现工人生活的《伐木工》(1983年,科尔马赞导演),儿童片《山之子》(1981年,纳吉导演);《从地狱归来的人》(1983年,马尔吉内亚努根据阿尔比恰努的《宪兵》改编);《阿德拉》(1984年,韦罗尤导演)。
罗马尼亚的动画片从195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中首推波佩斯库-戈波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系列片:《简史》(1956年)、《七艺》(1958年)、《人类》(1960年)、《喂,喂!》(1962年)等等。其他著名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有特鲁伊克、巴拉沙等人。
Ⅷ 一部罗马尼亚的电影,讲的是二战时期德军占领了一座特别高特别高的山
罗马尼亚电影《侦察英雄》。
剧情简介: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末期,罗马尼亚经过共产党领导的起义已经从法西斯阵营脱离。新生的罗马尼亚军队经过分析、研究,确认一个“山洞地区”有一支德国人的秘密军队正准备撤退。于是,斯托扬大尉、报务员伊昂和一个叫侠奈克的斯洛伐克人奉命出发。他们要潜入德国人战线的后方,就必须翻越一座很高的山。出于斯托扬的意料之外,当他们到达山脚时,遇到了德国兵,为了掩护斯托扬和伊昂,侠奈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斯托扬和伊昂继续前进,可是当他们爬到山上时,又被德国人抓住,并被押往党卫军军营,这里正是“山洞地区”。敌人把他们隔离审讯,伊昂被处死,斯托扬则被关起来,和另外两个俘虏(一个英国医生和一个叫拉生的丹麦人)关在一起……
Ⅸ 罗马尼亚电影橡树,十万火急有几个版本为什么视频有彩色和黑白两种版
罗马尼亚电影《橡树,十万火急》是彩色电影,上世纪70年代由上海译制片厂配音译制。
你看到的黑白版是因为当时的彩色胶片严重褪色,就干脆弄成黑白的了。
(老影片还残留了70年代末,曾一度使用简化字“木向”表示“木象”的时代印记)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高清《橡树,十万火急》是纯真的彩色,但是重新配音的。
严重褪色的图像:
Ⅹ 求一部电影,电影主要是一个罗马尼亚(不一定是这个国家)公民到美国后,罗马尼亚发生政变,导致那个人只
美国影片《幸福终点站》,好像不是罗马尼亚,是东欧最小的某国
剧情简介
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维克多(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从故国乘坐飞机前往美国肯尼迪机场,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他被告知祖国发生政变,而他的身份证护照一一失效,同时他的签证也无法再使用。进退两难的维克多只有在机场滞留,等待新证件的办理。
但是,他在机场等待了整整9个月。在这9个月里面,他用机场的洗手间洗漱,在候机室睡觉,他已经学懂因地制宜,在机场照料自己的生活,甚至还找了一份建筑工地工作。然而维克多的邋遢晦气却招来了机场负责人弗兰克(史坦利•图齐 Stanley Tucci 饰)的不满,而恐怕更令他气愤妒忌的是,美丽的空姐艾米利亚(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 饰)竟然爱上了维克多。处在甜蜜中的维克多,也在慢慢观察机场的人生百态,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