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冯小刚的电影<<我是你爸爸>>到底是讲什么的
编剧: 王朔 / 冯小刚
导演: 王朔
主演: 冯小刚 / 胡晓培 / 徐帆
上映年度: 1996(被禁)
语言: 北京话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又名: 冤家父子
imdb链接: tt0256630
剧情简介 · · · · · ·
本片改编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说《我是你爸爸》。讲述了丧妻的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这个在机关里混日子的小职员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时而滥施暴力、时而摇尾乞怜,有时又满腔热情地和儿子称兄道弟。但最终父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爸爸》是中国著名"痞子文学"作家王朔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电影作品。这部影片据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进行了一些隐晦的讥讽,因此从来就没有在国内公映。富有戏剧性的是 2000年的瑞士洛加诺电影节将本片评选为当年的最佳影片,票友导演王朔也许并不因此有太多的兴奋感:本片的公映为此又遥遥无期了。
影评
# 第五原宿
# 第五原宿(广州)
《冤家父子》拍摄于十年前,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是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的,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顺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个时候,中国...... (1回应)
2006-05-01 20/21人推荐
《冤家父子》拍摄于十年前,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是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的,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顺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个时候,中国电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过分谈论。我对冯小刚的好感和兴趣来自王朔,当年一直觉得他们是“一拨”的,甚至在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就出现了冯小刚的名字。正是以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甲方乙方》让冯小刚开始了他的贺岁片模式,接着中国社会消费时代的来到,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脾气也水涨船高。
冯小刚曾自称“商业片导演”,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还“很不商业”。他这么说,骨子里也许是对于假模假式自命清高的中国电影标榜的难以定义的艺术性的一种嘲讽。但同时显出当年的冯小刚和王朔所具有的相似的气质,俗得真实,对崇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一切充满调侃。而冯小刚又是不同的,他和张艺谋一样聪明、善变,这种性格来自其出身的小市民阶层。他知道普通百姓的喜好,尤其是这个高速变化中的社会里人们的心态,他的迎合恰到好处,不生硬。前些年冯小刚便与王朔渐行渐远,这两年又绑上了刘震云。刘震云有一定的幽默感,但来得很不自然,看《鲁豫有约》中憋着笑洋洋得意地抻着讲自己的那点事儿,怎么能不让人注意到他的表情而对他讲出来的内容感到不耐烦呢?
《冤家父子》本来有可能成为一部出色的电影,带有很明显的王朔和早期冯小刚的风格。即便在技术上很粗糙(剪辑的混乱最为明显,也许是由多次修改送检造成的),我仍可以感到影片所传达出的黑色幽默,并为之兴奋。王朔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和语言,操弄影像已超出他的能力。冯小刚也没有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也许今日中国也并不具备相应的观众基础。冯小刚在此之后的全部电影都不乏幽默的元素,但总是显得很肤浅,而大众对其幽默以流行语的方式接受和传播,则更加速和扩大了这种肤浅。中国缺乏彻底的黑色幽默的精神,既没有传统也没有创造,文学上莫言有一些表现,电影,我还没看到。
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如马父欲痛打儿子却在儿子面前被邻居毫不留情地羞辱;马车被小流氓欺负,马父愤而操起一块蜂窝煤冲了出去,真到了小流氓们面前却又气势汹汹目不斜视地冲了“过去”;在强压失败后,马父声称要和儿子做哥们儿,期间出现的种种可笑、幼稚的举动 等等,都非常精彩。王朔非常擅长表现人们内心的软弱与想要逃避的心理,这些在电影中都有很好的发挥。尤其落实在“父亲”这样一个角色上,非常鲜活,反差极大。一个在生活中也满口“官僚腔”的工会主席,一个所谓的类知识分子,一个丧妻后独自抚养儿子的父亲,却处处现出了被逼迫、被强加,不堪责任的样子,十足的卑微而虚无的小人物,一个可怜虫。这个人物印证了我一贯的一个想法,相当多数的人,自己远没有成熟,人格尚不健全,并不具备做父母的能力却糊里糊涂成为了家长,而在后代的成长中不断地与自己的无能、愚蠢狭路相逢。多数人更善于自欺欺人,他们以父母的身份作为唯一论据不断地自我证明,其结果是每一代人都在疑惑与压抑中长大,不断重复这种糊里糊涂的悲剧。冯小刚饰演的马林生由于自身的软弱与不负责任,几度放弃“父亲”这一身份,那句“我可当不了你这爸,我没这能力,我不干了,”是本片最好的总结。
在怀疑儿子撮合自己和齐怀远是别有用心之后,马林生迅速恢复了父亲的身份,只是这个父亲早已没有(也许是从来就没有)威严,有的只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相对于儿子的倔强、勇敢,更显得委琐、可笑。翻抽屉一场戏中,马林生对每样玩具的把玩和自我幻想的情节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面对镜子的假想如出一辙。当然,这里有出处上的一致,这一情节在本片中甚至更精彩一些。尤其是与之衔接的是马父偷翻钥匙却被儿子抓获,继而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父子冲突的一场戏。对比之下,更加显出这个父亲的可怜、可爱与可耻。冯小刚的演出夸张而精彩。之后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历史老师,还是《甲方乙方》中满口官僚腔的公司经理,都是类似的角色。可见冯小刚是不适合做演员的,恰是将此类人物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冤家父子》却没能有机会让更多人记住,挺遗憾的。而徐帆,我在看了她那么多的电影电视剧后仍然不知道她究竟适合哪一种角色,《永失我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她不够美,于是发嗲撒娇就显得肉麻;《结婚十年》、《手机》,人物的层次感很差;倒是《一声叹息》好一点。《冤家父子》中她的角色是一个经历过两次婚姻,举止粗俗的中年女人,一如既往的夸张,新婚之夜的一场京戏,倒是拿出了一点干货,显示出早年所从事的行当攒下的基础。徐帆的表演除了夸张,也没什么别的了。
《冤家父子》的DVD是在《天下无贼》热映阶段出现在市面上的,海报上的冯小刚与徐帆是现在的已经得福发胖的名导夫妇,别扭,却有一种意外的幽默效果。我记得当初电影和小说同名,送审后改为《爸爸》,《冤家父子》不知道怎么来的。根据媒体报道,这版光碟的来历竟相当可疑,各方说法互相矛盾。无论正当、合法与否,无疑是有人要借着今日冯小刚的走红赚上一票,而我们也才能看到这部拍摄于十年前的险些成功的电影。对观众来说倒是好事。
㈡ 电影<羞羞的铁拳>艾迪生的两个助手叫什么
艾迪生哪里有助手啊?就是一个跟他换了身体的马小,和马小的爸爸马东,就这两个人一直跟他在一起,不是助手。
㈢ 1985年左右,有-部武打电影,有马小燕、他父亲好像叫马龙另一主角叫鹰三或燕三是出卖马小燕父亲的
断喉剑
㈣ 羞羞的铁拳里面把马小他爸捡回来的那两个人是谁
羞羞的铁拳里面把马小他爸捡回来的那两个人是演员尹正和王智!
他们曾在电影《夏洛特烦恼》里扮演过主演角色!
㈤ 马小艾迪生是什么电影
羞羞的铁拳
㈥ 你知道《羞羞的铁拳》中有哪些隐藏的细节
许多观众都很喜欢去年开心麻花出品的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甚至有的人去影院两刷、三刷,电影中很多情节笑点让人回味,也有很多细节叫人反复琢磨,影片中他们上山学艺的那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马东带着马小和艾迪生,上山找到张茱萸传授秘籍,而这位副掌门让他们练功的其中一项,竟然是在高速公路上,在极速穿梭的车流中插放小广告,以达到练习躲避极快拳速的目的。
我们在平时开车经过路口或有些路段时,也会遇到往车身上插放小广告的,这些小广告的内容以买房子的居多,不过在高速公路上还是没遇到过。
这种情节,想必是影片编导对于那些发放小广告的行为一种讽刺,和对发放人员的一种安全提示,影片中的秀念师兄,就是在演示发小广告时,被大货车撞飞离开了我们。
在电影《羞羞的铁拳》中,他们在高速公路上发的小广告,也都是买房子的广告,到后来,艾迪生和马小已经熟练,在穿梭车流中插放小广告的时候,口中还不忘念着广告词:“地铁沿线,黄金地段,五米挑高,超大空间,豪华装修,拎包入住,买客厅送阳台提我不打折。”
不知道有没有观众注意到,他们在影片中发放的房地产小广告的内容,竟然是周星驰电影《功夫》中,元秋扮演的“包租婆”的卡通形象代言。
(电影《功夫》元秋扮演包租婆)
首先是艾迪生接过张茱萸一摞小广告时,突然刮过一阵风吹起艾迪生手中的小广告,可以清楚的看到黄色底面的小广告上“包租婆”的卡通造型。
而且这个画面还可以看到小广告上面有两行字分别是“一套房”和“丈母娘”。
秀念师兄飞起飘在空中,口中叼着小广告看着就更清楚一些,也可以看到上面的文字和刚才的两行字连起来,分别是“有一套房”和“见丈母娘”。
经过一番查找,还真发现了这张小广告的出处,不过是电影美术工作人员,将原版的小广告做了一些小改动。首先,是这个“包租婆”的卡通形象,现实中确实出现在了某些房产中介和地产商的宣传单上。
这张小广告的黄颜色背景及设计版面基本没有改动,只是给卡通画和房子每平米单价换了一下(原图是4200元/平方米,电影里的是6500元/平方米),原来那两行广告词是“手里没有一套房,怎么去见丈母娘”!
周星驰电影里的经典角色形象已成为了一种大众符号,可见影响之深。其实《羞羞的铁拳》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细节,【细节攻】也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提到,今天就讲到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珍爱生命,请勿在车流中发放小广告”,千万别学秀念师兄哦~~
㈦ 摔跤吧爸爸是哪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原型人物事迹是什么
《摔跤吧爸爸》原型是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马哈维亚曾经得到过印度海内的摔跤冠军,因糊口所迫而遗憾地放弃了摔跤。为了圆世界冠军的空想,马哈维亚但愿能生个儿子,子承父业,事与愿违,最终只生下四个千金。马哈维亚是印度知名女子摔跤选手巴比塔和吉塔的父亲,他鼓励自己的六个女儿从事摔跤运动,并坚持在家乡Balali Village开设训练班,他被誉为“印度女子摔跤之父”。
大姐Geeta Phogat,1988年12月15日出生,2010年获得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55公斤级比赛冠军,是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获得摔跤冠军的女运动员,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格的女摔跤手。
二姐Babita Kumari,1989年11月20日出生,在2014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的金牌,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
三妹Ritu Phogat1994年出生,在2016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㈧ 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马小远的父亲是谁扮演的
马小远的父亲是夏雨,夏雨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演员,而且扮演的这一角色也让人觉得特别感动。
㈨ 搞笑的电影一个小女孩在全校面前念《我的爸爸》
是不是《羞羞的铁拳》,马丽扮演的马小举报他爸赌博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