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电影票越来越贵
纽约的电影票涨到了十块五美元,几乎引起公愤,也算是全美电影票最贵的地方了。可是中国电影票五十元。美国是几万美元对十元电影票(多数地方还是几美元),中国是几万人民币对几十元电影票。在美国五十元是看百老汇剧的价了。 看《xxx》是三十元, 电影票还分国内国外片?现在又有星期二电影票半价之举了 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按中国的工资看太贵,诸如杂志,演唱会,等等...唯一不贵的是盗版碟。但是跟中产朋友说起,他们又不觉得贵,所以电影院,新潮杂志,演唱会,什么都成了小众消费,只有电视剧和盗版碟似是大众的文化消费。 我一直觉得中国电影票太贵。我们的收入比国外差了10倍,但电影票和国外差不多贵。当然了,我们的影院设备是和人家一样好。但票价还是太贵啊,叫人怎么舍得来看呢?”
麻烦采纳,谢谢!
⑵ 六十年代的一张电影票只要五分钱,2017年则需要20元,以此类推六十年代末的工资
物价大约是60年代的10倍。以此类推六十年代末的工资是30元。
电影票降价后票价为 6/5/2=3/5,所以现在票价为20*(3/5)= 12元。
故电影票降价了20-12=8元。
而在1961年的天津,牛肉价格七毛钱一斤,羊肉价格七毛六一斤。到了1965年的郑州,黄瓜每斤四分钱左右,大葱每斤六分半,1964年的天津,鲫鱼每斤四毛钱,大白米虾一斤五毛二,海蟹一斤三毛五。
(2)电影票什么时候从20块涨到60扩展阅读
以《中国统计年鉴》的记载,1960年时,中国的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们,平均年工资只有528元,每月也就44元。
这都还算是当时的“高收入”家庭。浙江省档案馆的统计,1960年代临平石料厂的职工工资,也就是29元,闲林钢铁厂的工人,月工资大多在15至30元。农村的收入更低,1959年中国农村居民平均年收入才69元,之后几年增长到90元左右。
⑶ 60年代的电影票是5分钱一张,2017年20元一张
设原来整体收入为1,则现在收入为 1+1/5=6/5,由于观众增加了一倍,
故电影票降价后票价为 6/5/2=3/5,所以现在票价为20*(3/5)= 12元
故电影票降价了20-12=8元
⑷ 为什么电影票又涨价了
楼主,25,30在我们这是半价日的价格,每周二才会有的。已经很不错了
⑸ 2022 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 56 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
中国电影的票房创收已经极端依赖所谓运动式观影。
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奇葩之处。本来,大家对中国电影的最终预期是和成熟市场一样:影院的普及培养出一大批有事没事去电影院的新新青年,大家用稳定的消费给相关产业持续供血,由此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但现实是,这个目标目前只在一二线城市部分实现,更多的新新青年们因为票价也好因为工作因为游戏也好,总之是没有把看电影当成自己的日常节目。但他们又不是压根不看,而是偶尔去看,不仅自己去,还带老人伴侣孩子去。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部爆款电影刷爆社交网络,或者某个特殊节日到来的时候。
这就是运动式观影的内涵:绝大多数时间里的绝大多数影院门可罗雀,但在某个集中的节点上却人满为患供不应求。旱涝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制作公司也好院线也好,不得不把收益的可能寄托在运动式观影的发生上。
那么在当下,什么运动式观影是最可预测的呢?春节档。张艺谋的名字不能保证什么,易烊千玺的名字也不能保证什么,甚至连吴京,也可能产出像攀登者这样的在国庆档票房不上不下的电影。换句话说,没有什么导演演员题材能保证运动式观影的出现,而春节档可以。
因为春节就在那里,它依然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而当看电影稀里糊涂地成为年味活动的一种,成为一种新的习俗之后,春节档的观众体量就得到了保证。爆款电影的出现是必然事件,运动式观影的发生也是必然事件,它甚至和电影的制作质量无关。还记得一七年的春节档吗?那个档期齐聚了大闹天竺西游伏妖功夫瑜伽三部大烂片,还有乘风破浪这样的平庸之作,但丝毫没有妨碍它刷新春节档票房新高。为什么?因为无论如何,一家人总是要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电影烂不烂无妨,重要的是年味。最多最多在几部大烂片里选那部不太烂的就好了。
票价飙升也是同样的逻辑:多少公司院线一年就指着春节档赚钱过活呢!既然加价幅度只要不超过过年预算(那肯定不到呀依然不够一顿饭钱)你们就会来,那我干嘛不加呢!
⑹ 今年电影票为什么这么贵,前几天一部2D电影20多,3D也就30多,现在一部2D都要40多了, 3D
以前在平台买票有补贴,现在好像很少了,但是如果有Vip,学生证什么的,会有一些优惠,但是总体还是比往年贵了。
之所以贵了,一个可能正值节假日,还有就是物价上涨吧。
初一带一家人看个电影,动不动几百块没了,电影质量好的,钱花了倒还无所谓,请朋友看电影,最怕遇到烂片,浪费钱不说,听朋友唠叨心里更苦……
⑺ 从19.9到59.9,史上最贵电影春节档还会一票难求吗
60块一张的电影票,你还会走进电影院支持吗?春节已经到来,春节作为中国人心目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进入狂欢中。而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如今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专属节日,在很多西方国家大家也是非常喜欢欢度春节。
去年大家看的很多电影都是3D电影,但是如今很多的电影已经迎来了全新的模式,比如全场都是 IMAX巨幕。甚至有的电影院还加入了4D,5D等等。这些都象征着如今电影正在以高速发展的模式前进,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也要付出相应的金钱成本来享受更高级别的观影感受。最终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来决定是否要去看电影。
⑻ 2021年春节,你们那的电影院涨价了吗
在2021年春节档接连破纪录的同时,今年极高的票价,也成为了大多数观众抱怨的对象之一!
都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大环境不好,处处面临着消费降级。
但电影平均票价以及观影人次的双双破纪录,也助力电影票房大盘成绩接连拔高。
据统计,北京不少非黄金地段电影院,竟然所有场次票价都是100元以上!
根据资料显示北京地区的平均票价已经飙升到了74元,而2019年同期北京市的平均票价只有52元!
前北美的票价是逐年上涨的,2008年北美的平均票价在7.18美元,这十余年,每年均有0.2-0.4美元增长的幅度,好在于整体的价格仍然是稳定的,今年已经达到9.03美元,伴随《复联4》的上映,北美平均票价也会再次提升。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地区,或许未来平均票价有向欧美发达国家8-9美元(51-58元)靠近的趋势。而三四线城市的票价,还是最好与各地的居民消费指数挂靠,盲目增长票价而不顾影片质量的提升,只会导致刚被开发出的观影受众,重新流回其他娱乐方式。未来中国不同城市之间,因为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房租、已经不同的观影受众,或许会出现2倍以上的平均票价差。
在春节档结束之后,我们或许又会重新回归平均票价38-39元的时代,但平均票价的提升幅度大于CPI,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趋势。电影院是一个具备社交功能的场所,过低的价格会降低社交的档次。甚至,我们可以将目前院线的电影彻底做全面的分离,够档次和质量上乘的才有机会到院线,但其要求有较高的入门门槛和较高的价格壁垒。低端和质量差的电影,则要退却到网络和手机端,自己多找出路,因为你的质量是不足以进入到院线来全国公映,那是一种全方位的资源浪费。
另外,伴随着AI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票价的精细程度或许也会进一步提高,一家电影院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场次或许也都能在一定范围内智能化定价,提高影城和片方的利润。
不过,电影平均价格急剧的提升,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反弹情绪,这是中国电影目前必须要想清楚的事情,和我们国家近些年的发展一样,总想去依靠低价竞争是不足矣立足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利润,才会让中国和中国电影变得更好。
⑼ 电影票过年疯狂涨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伴随着春节档预售的开启,很多期待已久的影迷却猛然发现,今年春节档的票价贵到离谱,二线城市动辄百元起步,很多三四线城市、小县城的中小影城都卖到了七八十元/张。
受春节期间客流量较大、黄金场经常满场、春节影院加班人工费上涨等影响,往年春节的票价基本上都会较平时有所提升。尤其是在大年初一,因为是人流量的高峰,所以最近几年每一年的大年初一,票价都会创历史新高,往后几天则会有所下降。嫌票价贵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后几日购票观看,票价会下降不少。
⑽ 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56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
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56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不清楚大伙儿如何看待当今电影票价的规模性增涨,那么贵的电影票你能掏钱在春节期间去规模性的看电影吗?